【基本情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7万人,非户籍人口超1.7万人,辖外沙、宥南、神溪、海港、竹排5个村民委员会和神湾居民委员会。交通四通八达,105国道、365省道贯穿镇境,辖内有神湾港,30~40公里的周边地区有珠海机场、澳门机场、九洲港、高栏港、中山港。2005年,坚持“以港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实现生产总值8.40亿多元,比上年增加近1.98亿元,增长6.14%;工农业总产值24.94亿元,增加3.55亿元,增长16.69%。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坚持“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完善工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3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多元,增长17.12%。实际利用外资296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230万美元,增长82.57%;合同利用外资4729.0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193万美元,增长86.48%;出口总值1149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766.4万美元,增长24.31%。消化盘活闲置土地787亩,涉及用户15户。加快调整结构,引进6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总占地面积1920亩,投资额7622万美元。已投产企业增资扩产和依靠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4个,总增资额1579万美元。2家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神湾港港口运作态势良好,进出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2005年集装箱装卸量达9万个标准箱。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产业群。
农业 市、镇投入水利资金1600多万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修复麻子涌神湾堤段水毁河堤长2.8公里并清淤疏浚河道,清淤土方约12万立方米;配合实施“碧水”工程,投资380万元整治围内清淤疏河5宗共长9.16公里,清淤土方24万立方米,增强防洪抗灾能力。全年农业总产值9137万元,比上年增长6.39%。水稻播种面积1.2万多亩,总产量8210吨,菠萝种植面积2572亩,总产量1565吨,鱼塘放养面积7977亩,平均亩产662公斤。优化和发展蔬菜、林果、淡水养殖业,大力扶持外沙缤纷花卉场、大排和竹排的禾虫生产基地、神溪村的菠萝种植等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配套完善竹排养虾底部管道增氧和水稻优质品种高产、海港香蕉微灌喷淋、神湾果园微灌自动喷淋、海港巴鱼养殖及笋壳优质水产品5个农业示范基地的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优质农产品。
镇村建设 按“小城镇大战略”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完成镇中心城区、四大工业园区控规规划及旅游、消防专项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中心城区路网、扩建省道麻阳线、古神公路、金凤路等。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和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修建园区道路4公里,铺设排水管2公里,填土79万立方米。完善村级道路交通,基本完成全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改造和完善供水设施,2005年供水量485万吨,比上年增长8.26%。全年施工报建93宗,报建面积17.66万平方米,建筑安装施工产值9225.95万元,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面积近37.5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质安监工程面积23.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2万平方米,合格率达100%。在镇中心区设置果皮箱130个,垃圾中转站1个,设立专业环境队伍(含绿化人员)56人,配备垃圾处理车辆40辆,确保中心城区的垃圾日产日清。改建直排式厕所49间,栽植各种绿化树8万棵,建造花基4000米,铺植草地2万多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发展供电、邮电事业,全面整治高低压线路,实现统一电价,全年供电量19526万千瓦时,增长26.09%。
财政税收 针对财政减收增支压力,采取增收节支措施培植财源,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理财目标。2005年财政税收实现预期目标,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7285万元,比年度财政预算收入6805万元超480万元,超额完成7%;比上年财政收入6084万元增收1201万元,增长20%;税收收入10829万元,增长13.3%,其中:国税收入5848万元,增长30.24%;地税收入3371万元,增长38.16%;契税收入833万元。
人民生活 2005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858元,比上年增加507元,增长8.19%。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100万元。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59656万元,比上年增加10127万元,增长20.45%。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创业,农村富余劳动力348人,实现就业285人,分别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3.9%、104%;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20人,全部实现就业;解决“零就业家庭”26户(其中特困户13户),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人,“4050”(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人员就业3人,自主创业培训34人,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帮助村级兴建面积1.13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宿舍、商铺等集体物业出租,分别增加外沙、神溪、海港、宥南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30万、60万、4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撤销神湾、南镇、髻山、仁爱、竹排5间小学,投入1700多万元兴建新中心小学,完善神湾中学和中心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参加市级竞赛获较好成绩。2005年初中升高中考试,考入省市重点中学20人,市属普通高中63人,考入部、省、市属中专、中技173人,升学率95%,圆满完成市下达的普及高中教育任务。
宣传文化 宣传文化中心制作新闻898条、公益宣传312条,协助制作党员电教片、水利建设、工业发展等电视专题8个,被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中山日报》采用78条。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全年出版宣传墙报20期、悬挂宣传横额712条,放映免费电影、送戏下乡6场。取缔黑网吧2间、清理无证照电子游戏机室2间,无证照违法违规经营音像制品店铺和摊档5个,查缴非法来源及盗版CD、DVD光碟2832盒、卡式录音带1020盒。
体育 鼓励各厂企、行政村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投入150万元兴建全民健身广场和标准运动场,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镇中心小学和神湾中学的体育设施。派出93名运动员参加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12个项目比赛获好成绩,甲组举重获2个第一、1个第二,跆拳道、足球、田径、女子铅球分别获第五名,男子铅球获第六名,撑竿获第六名;公开组获男子100米蛙泳第四名,仰泳第七名,女子篮球第六名。
医疗卫生 印制《神湾镇公民基本卫生行为规范》彩页8000份,横幅60条。播放卫生公益广告4500次(条)。在镇中心区、学校、医院、市场等人群密集地段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10个。有一级甲等医院一间,乡村卫生医疗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56名。对60岁以上老人、伤残军人、残疾人和低保对象免收普通挂号费和诊金;减免低保户、生活困难群众的挂号费、诊金费、住院费共3254.6元。开展廉价医疗服务,廉价门诊就诊人数2.84万多人次,开出25元以下处方9.36万张,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规范管理,定期跟踪回访。
计划生育 落实“三为主”方针,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推进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加强镇内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管理,被评为市2005年度完成人口计划先进单位。人口出生率12.14‰,计划生育率92.1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为92.45,人口自然增长率6.37‰,完成“四术”301例,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通过省计生飞行检查组检查验收。
民政 完善社会救济制度,严格执行抚恤定补和优待标准。发放烈属和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每年每人4500元,烈属1人、伤残军人3人、孤老复员军人2人、在乡复员、退伍军人26人发放优待金共11.7万元。为115户403人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9.86万元。全镇“五保”户34人,其中在镇敬老院集中供养14人,年人均供养金4800元;分散在农村供养20人,年人均供养金3600元。全年办理婚姻登记135对,离婚登记10对。加强殡葬管理,巩固无坟镇成效,完善“思亲楼”(骨灰楼)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收费,全年遗体火化率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镇工业企业200多家,外来员工3万人,出租屋500多户、5000多间,于12月30日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针对重点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开展“打击两抢一盗”、“遏制毒源”、“扫除黄赌毒”、“春季扫毒”、“侦破命案”及“粤鹰”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发生刑事案件177件,破92件,其中重大案件107件,破42件,受理治安案件167件,查处160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99人。破获贩毒案件4件,抓获5人,缴获毒品海洛因12.37克。全镇10个安全小区落实创建措施,全部达标,建无居民吸毒小区2个,“减毒村”覆盖面达80%以上。
信访工作 公布信访办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接访地点,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加强宣传《信访条例》和开展业务培训,全年印制宣传单张7000份,举办信访培训班10期860人。坚持领导包案责任制和领导下访制度,实行每月第一个星期二领导接访日和每月15日领导下访日制度,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6件(次),其中来信37件,来访69批375人次;领导接待日接待群众来访18批(次),下访接待群众165人次,接访立案16件,结案14件。
【创建省卫生先进镇】 成立9个工作专责小组,制定10条具体措施,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拨出专项资金25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投入1000万元,将石场至定溪3公里路段扩宽为双向6车道一级道路,并安装路灯,维修农村道路破损路面,农村道路硬底化超90%。投入176万元疏浚麻子涌,清淤镇内河涌,保持河水碧绿。落实门前“三包”,整顿饮食服务行业卫生,清理无牌经营、占道经营摊档,拆除违章广告、街招、标语、违章建筑,改善镇容镇貌。10月24日,通过省卫生镇考核验收组考核验收,创建为省卫生先进镇。
【神湾港获准成为中山市首个水果进口口岸】 神湾港拥有独立的货物存放设施,具备保质、保鲜和除害处理条件,配置隔离检验检疫。4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中山市首个水果进口口岸。
【南粤水产品流通与加工服务中心】 6月28日落成开业,位于神湾镇竹排村,是由私人投资的集流通、加工和仓储于一体项目。第一期投资800万元,占地15亩,解决2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三乡、坦洲及珠海斗门等周边地区养殖业的产品销售与流通提供便利,促进神湾及周边地区发展养殖业。
【90多位广州知青回神湾参观】7月9日,90多位曾经为神湾镇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广州老知青回神湾参观,受到镇长李伟行、镇人大副主席陈雪芳热情接待。李伟行向老知青介绍神湾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知青们参观了神湾港等地,重游阔别多年的故地,在感慨怀旧中受到鼓舞并为镇福利事业捐赠2900元。(冯慧迪)
附:2005年神湾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吕东玲
副书记:李伟行 林少明
主 席:吕东玲
副主席:陈雪芳
镇 长:李伟行
副镇长:李明生 骆敏华 李炳基 蔡健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