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镇(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24 【点击率】4106次


【基本情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境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总面积60.67平方公里,山、水、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境内有磨刀、竹排两岛。年末常住人口3.13万人,户籍人口1.73万人,流动人口1.39万人,辖外沙、宥南、神溪、海港、竹排5个村民委员会和神湾居民委员会。105国道、365省道、古神公路、西部沿海高速贯穿镇境,距市区20公里,至珠海拱北30公里,辖内有神湾港。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美乡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2008年,神湾镇坚持“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思路,保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3%;工农业总产值37.54亿元,增长9.05%。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实施临港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传统型工业,形成以纺织服装、金属塑料和玩具制造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化学制造、化妆品、家具等行业协调发展的轻工业格局。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288家,新增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88%。规模以上企业7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3.48亿元,增长12.46%。三大支柱产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7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7.27%。新引进工业项目3个,占地面积135亩,竣工1个,在建2个。全年工业总用电量2.11亿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产出17.19元,比上年增长18.63%。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完成园区道路6.8公里及两旁绿化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全年申报市技改创新项目4项,实际投资总额3930万元,推进5家企业发展技术中心。实施名牌战略,伟星公司投资850万元研发的新材料镁合金灯具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7%。由于年初低温冰冻天气影响,部分农田改种香蕉及养鱼养虾,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所下降。水稻实插面积9180亩,平均亩产336公斤,下降1.82%。鱼塘养殖面积7432亩,亩产844公斤。香蕉种植面积2687亩,亩产1690公斤。龙眼420亩,总产265吨。荔枝800亩,总产242吨。推广优质农产品种植和农业机械化耕作,建立200亩水稻优质品种高产示范田、280亩木瓜喷淋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和自动喷淋菠萝示范基地,菠萝安装自动喷淋后亩产增加100斤,每亩收入增加500元,该项基地试验获市科技三等奖。神湾菠萝获“全国绿色食品”称号,全年种植面积2690亩,亩产576公斤。禾虫经省农业厅核准为无公害农产品,养护面积3000亩,产量约20吨。实施科技兴农,举办蔬菜种植、果树栽培、水产养殖等学习班,共培训350人次。鼓励发展畜牧业,为农民提供科学养殖、生态养殖指导。全镇有养殖户198户,饲养生猪1.28万头,比上年增长3.5%。饲养“三鸟”15.9万只,增长5.2%。种植防火界12.24公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绿化管理抚育2000米,投资100多万元在丫髻山脚造林1284亩。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围堤的抗风防洪能力,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海港村大排西堤堤段加固工程和大排西闸、竹排东闸、磨刀四顷水闸重建工程等多个水利项目。
  镇村建设 编制全镇近期规划(2006~2010)、住房专项规划、神湾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竹排、南沙、定溪工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2%。完成长700米、宽30米的中心区景观路路面工程以及S365麻阳线扩建、古神公路等工程,基本完成南沙南桥引桥工程,金凤路和中心路进入征地和房屋拆迁阶段。严格工程报建审批和招投标管理,实施招投标项目27宗,工程总造价1968万元,公开招标率100%。新增施工项目65宗,建筑面积共13.22万平方米。竣工验收房屋工程13宗,建筑面积5.21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项目安全评价21宗,面积3.38万平方米。改革新型材料,完成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改革专项基金的建设工程21项,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征收专项基金25.46万元。投入298.54万元,建成区绿化工程共13个,创建公共绿地9.83万平方米,人均1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财政税收 制定《神湾镇镇级单位2008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神湾镇财政系统信息、调研考核评比办法》、《神湾镇市级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简易流程》等规定。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政府税收征管工作。细化预算,实行公用经费定人定额。利用财政贷款贴息政策,加速镇区工业园区发展。规范农村财务,实行组账村管、村账镇管制度。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57万元,比上年减少33.06%。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19.86%,其中国税1.03亿元,增长15.6%,地税5778万元,增长28.4%,契税收入657万元,减少32%。
  外经外贸 调整和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及理念,重点引进临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市镇共建的模式,承接市优势企业的产业转移。利用海岸线资源优势,发展修造船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11万美元,完成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2.69%,其中“三资”企业1.4亿美元,增长9.42%,来料加工企业998.08万美元,增长45.22%,民营企业247万美元,增长9%。“3·28”招商洽谈签约项目3宗,引资总金额5750万美元,其中境外投资总额4200万美元,注册资本2100万美元,境内市外投资总额1.12亿元。投资总额4200万美元、注册资本2100万美元的奥康光通器件(中山)有限公司增资扩产,第一期近3.6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落成使用。
  第三产业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74∶59.03∶34.23,第三产业比例提高2%。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9%,服务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20.37%。优化服务业结构和质量,具有高端物流设施及第三方全程物流业服务水平的威高物流公司第一期2万平方米仓库投入试运营,盛世游艇会前期投入5800万元,完成300亩建设用地手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神湾港全年货运集装箱量13.5万元标箱,下降14%。打造原生态旅游名镇,编制《心源之旅可行性报告》,开发休闲农家游,通过镇自筹和上级支持资金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进入菠萝原产区路段扩建工程。全年房地产投资1.25亿元,下降9.77%。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97%的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报销额提升至1.5万元,5个村委会基本完成向城乡医保的过渡。全镇70个村民小组有65个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完成率93.9%。农民人均纯收入9419元,比上年增长12.12%。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6.53亿元,增长15.05%,人均储蓄存款3.63万元,人均居住面积34平方米。
  教育 2008年,全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15人,学前儿童入园率96%。小学3所,在校学生4163人;中学3所,在校学生2178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100%。职业高中附设在神湾中学,在校学生235人。适龄“三残学童”入学率100%。制定近三年教育发展规划,12月11~12日,镇中心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以市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外聘专家讲座和省内外跟班为形式,强化教师培训进修,教师获国家级奖励7人次,市级奖励86人次。学生参加市以上竞赛获奖励92人次,考入市重点高中38人,普通高中63人,小学成绩水平测试总平均81.76分。2008年,被评为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镇区二等奖。开展教育科研,国家级立项1项,市立项2项,神湾中学的《禾虫归来》获第二届国际环保纪录片周暨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金牌节目。3月起,增加教师岗位工资和退休教师退休金,小学、中学教师每人每月分别增资650元、700元。投入500万元,建成神湾中学宿舍楼及饭堂。投入100万元,改造神湾中心小学运动场。资助大、中、小学生共85人次,资助额11万元。
  宣传文化 电视站共制作新闻480条,公益宣传230条,播出3500多次,制作专题片3个。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查处黑网吧8间,清理无证照电子游戏机室3家,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0次。投入30多万元,改造外沙工业区、中心城区光纤覆盖和圩镇旧网,新增光纤点4个,铺设光缆6500米,同轴电缆2.45万米,地埋管道1000米,受惠用户1000多户。承办中山古建筑艺术图片展,观众3000多人次。全年送戏下乡共65场。举办节日赛事,有1.5万人次参与。建成神溪和宥南村等2家“农家书屋”。
  体育活动 全年共举办篮协杯、贺岁杯、迎奥运企业杯等3项篮球赛以及善浓杯男女子长跑赛、迎奥运神湾分会场起跑仪式、第三届妇女运动会等活动,邀请顺德均安女子等外地篮球队进行篮球友谊比赛。投入30万元,兴建4个村民小组灯光篮球场,完善4个村民小组健身广场建设,规划近20亩的镇体育馆建设用地。12月21~28日,举办第一届镇运动会,设有篮球、乒乓球、象棋、田径等8大项目、30多个小项目,镇属部门、个协及厂企代表团共30支参加,运动员1200人。推进各中小学建立足球、国际象棋、田径、篮球等4个训练基地,向市体校输送苗子12人。获市光彩杯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十三名。
  医疗卫生 2008年,全镇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乡村卫生医疗站6个,医护人员110人,全镇医疗覆盖率100%。接待门、急诊总人数2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出院人数3526人次,增长3.1%。新出生儿童245人,卡介苗等6项接种各254人,接种率100%。乙脑接种253人,接种率99.2%。选派3人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引进B超室、X光、消化内科医生各1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2402名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家庭出诊322人次,家庭护理41人次,建立家庭病床8人次。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办理食品经营证139个,从事食品行业体检人员1884人,已领健康合格证1861人。取缔无牌流动食档11个。
  计划生育 全年出生新生儿199人,出生率11.5‰,人口自然增长率4.97‰。落实“四术”294例,查环查孕率98.34%。全镇领取独生子女证、纯二女户夫妇496对,发放慰问金共3.8万元,落实城镇居民独生子女保健费161人,共发放保健费1.19万元。审批节育奖励对象317人,奖励金额共6.81万元,一次性奖励102人,奖励金额共4.32万元。举办新婚学习班12期,培训夫妇73对。强化村级一屋一册、一厂一册、一工地一册管理模式。神湾镇被评为市2008年度计生工作先进镇区和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区。
  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受理排污许可证年审126份,噪声排污费8万元,处罚违规企业2家,取缔非法电镀厂1家,督促8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14宗,立案处理行政处罚案件61宗,罚款1.31万元,结案率100%。投入3.4万元,购置可收回垃圾果皮箱50个。完成投资1亿元、占地70亩的中心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及设备安装,管网建设累计完成工程量的90%。完成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征地826亩及青苗补偿工作。全年清运垃圾2.3万吨。
  民政服务 2008年,执行农村每人280元、城镇每人3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镇低保对象187户、617人,每月共发放低保金5.64万元,城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人员2人,每月共发放救济640元。投入277.4万元,开展第三期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工程,重建34间,修缮22间,重建总面积1934.8平方米。烈属1人,伤残军人3人,在乡复员军人12人,每月通过信用社发放优抚费。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每人5700元。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5人。组织2次企业现场招聘会,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全年发放残疾人慰问金共2万元。召开镇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36对,办理离婚登记11对。
  劳动社保 2008年,全镇参加城镇社会保险3.95万人,比上年增长27.85%。农村参加医保、社保人数分别为8920人、1.19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0.6%和92%。建立退休人员管理站1个。制发社会保障卡1.38万张。全年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13宗,作出认定212宗。企业签订劳动合同1.76万份,合同签订率91.2%。劳动合同鉴证6952份,鉴证率39.4%。登记立案劳动争议案件396宗,调解结案率95.1%,追回拖欠工资171.9万元,涉及人数681人次。实施技能提升和青年创业计划,培训劳动者1993人,成功创业91人;百万青年培训38人,成功创业8人。全年1965人获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合格率98.6%。推进双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分2批共选送53人培训。新增就业岗位1769个。竹排、宥南和外沙等3个村开设“大嫂坊”来料加工点,帮助妇女就业。
  社会治安 组织“打黑除恶”、“平安奥运”、打击涉黄涉赌和命案必破等专项行动。全年立刑事案件157起,破94起,破案率59.88%,比上年提高6.82个百分点,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04人。受理治安案件179起,查处169起,查处率94.41%。缴获各类赃款赃物折价50多万元。侦破破坏电力设施案10宗,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消除火灾隐患,查出安全隐患435处,当场整改255处,发出整改通知书30份,实际灭火19次,抢险救援12次,火灾无造成人员伤亡,保护财产50万元。
  信访工作 建立综治、司法调解和信访“三位一体”的联合工作机制,执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等原则,开展创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信访积案的“三无”活动。全年接收群众来信来访48件,比上年下降58.53%,办结35宗,办结率72.92%。其中,群众来信及上级转办信共23件,个人访21批,其中5人以上上访4批次、46人次,主要反映外嫁女权益分配、村民权益、土地权属等问题。加强村级、企业调解,镇、村(居)、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12个。全年未发生越级上访的群体性事件。
  流动人口管理 2008年,全镇有流动人口1.39万人。办理《暂住证》1.35万个,比上年下降13.7%。出租屋389户,个人出租屋登记备案250户,缴纳税费8.3万元。商铺登记备案102户,缴纳税费44万元,税费增长100%。督促整改出租屋安全隐患17处。办理出租屋综合保险14份。评出“安全文明出租屋”7户。开展流管宣传工作,派发宣传品2300份,悬挂横幅15条。征集流动人员优秀作品字画作品6幅,参与市流动人员才艺作品大赛。
  安全生产 全年发出安全生产执法文书499份,查处事故隐患366宗,完成整改361宗,整改率超95%。关闭1家无证经营化工店并罚款2万元。以横幅、宣传栏、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举办安全培训班2期,100人参加。全年接报交通事故585宗,其中立案处理243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67场次,受教育人数4万多人次,派发宣传手册等1.06万本(套)。进学校上交通安全课10次。


【神湾镇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前,神湾镇是农业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甘蔗、水稻种植及淡水养殖为主,有国营企业东风糖厂。1979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5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6万元,农业总产值269万元。改革开放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工副业,逐渐形成神湾菠萝、禾虫、木瓜、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1998年,确立“工业立镇”,大力招商引资,工业总量逐年提升。2001年12月,开始建设神湾港,确定“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战略,工业增长率每年均以双位数字增长。至2008年,全镇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74∶59.03∶34.23,投资、消费、出口同步拉动,增强经济增长协调性,全镇有工业企业近300家,主要以纺织服装、五金玩具、家具装饰、包装印刷、精细化工、修造船等行业为主。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1.8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7.54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1149倍、105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36.23亿元,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4212倍、49倍。
  改革开放前,神湾境内有两车道的省道麻阳线,到珠海斗门须通过轮渡,境内竹排及磨刀两岛的居民靠渡船过往,闭塞的交通制约神湾社会经济的发展。1996年,投资1262万元建成神湾大桥,与1988年12月珠海斗门建成通车的横跨神湾竹排岛的斗门大桥,共同促进神湾经济的发展。至2008年,宽八车道的省道麻阳线神湾段扩建工程全线完成,加强神湾与粤西地区的联系;12月,古神公路建成通车,加强神湾与古镇、横栏、大涌、板芙等西部镇区的联系。连接三乡镇的金凤路在建,开通后至三乡车程缩短至10分钟。2003年3月,神湾港建成使用。2008年,神湾港货物吞吐量13万多标箱,成为全市南部货物进出的主要港口。
  1979年,全镇在校教师91人,在校学生2363人,其中普遍中学786人,小学1577人。2005年9月1日,由原来5间村小学合并而成的神湾镇中心小学投入使用,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神湾镇成功创办成省教育强镇。2008年,神湾镇中心小学通过省一级学校的验收。2008年,全镇在职教师390人,在校学生6576人,其中普通中学2178人,小学4163人。
  改革开放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口粮分配和年终现金分配,家庭经营受入占小部分。1979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12元,户籍人口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万元。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19元,户籍人口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3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84倍、76倍、907倍。(韩华彰 廖恒万)


附:2008年中共神湾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李伟行

  副书记:梁德胜 麦北胜

  主 席:李伟行

  副主席:梁健华

  镇 长:梁德胜

  副镇长:李明生 李炳基 骆敏华 江飞宇 刘志信(3月起,挂职) 邓炳南

上一篇: 神湾镇(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神湾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