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镇(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28 【点击率】805次


【简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西与珠海市斗门县一桥相连。距市城区28公里,距珠海经济特区拱北35公里,距珠海机场35公里,水路往澳门17海里、往香港64海里,省道麻水公路横贯全镇,有35公里水岸线。面积59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1.6万人,外来人口7545人,华侨、港澳同胞5000多人。充分利用人缘、地缘和政策优势,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本着以优惠的措施,昭著的信用,简便的手续,周到的服务,发展外向型企业。坚持以工业兴镇为指导,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为支柱、“三高”农业及旅游业配套发展的路子。主要行业有玻璃纤维、化纤、空调、化工、五金制品、电子、造纸、玩具等;出口石料、牛皮沙等建筑材料往港澳地区。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工业】 坚持走“工业立镇”的道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多种经济。现已建成2个工业区,1998年共引进企业16间。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92间。1998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8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00万美元,增长36.3%。主要产品有玩具、家电、纺织品、包装品、家具、皮具、工艺品、化妆品等,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产业结构。1998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镇办工业产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村办工业产值3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5%;个体及私营企业459万元,比上年增长48.77%。实现税收1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4%。


【农业】 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三高”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外资,在继续发展传统品牌“神湾菠萝”的基础上,推出禾虫养殖和种花、种蔗等新项目,提高了全镇农业的经济效益。1998年初,引进台资在外沙村开办罗氏沼虾养殖场和台湾香蕉试管苗场,引进港资开设菠萝花场,分别投资330万元、50万元和450万元,占地面积分别为280亩、250亩和75亩。利用山林面积2.5万亩的资源,种植1500亩传统名牌水果“神湾菠萝”,每亩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充分利用近海滩地养殖禾虫,已养殖1500亩,每亩纯收入达3000~5000元。目前,鳗鱼、桂花鱼、罗氏沼虾、白鲳鱼、网箱养殖鲈鱼等已相继产出产品。经国家科委立项的全市目前最大的占地1000多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信邦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已在本镇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稀有名贵阴生植物、花卉及无公害蔬果。全镇可耕地面积2.3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1998年粮食总产量7680吨,比上年增长3.8%;鱼塘面积6525亩,总产量3321吨,比上年增长7.1%;蔬菜面积699亩,总产量3795吨,比上年增长11.6%;水果面积2035亩,总产量829.3吨。全镇经营“三高”农业生产合同基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户共26户,耕地面积达522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2%。运用塑盘抛秧技术1200亩,占水稻面积的11.4%。生猪饲养量3397头,上市2223头;“三鸟”饲养量21.3万只,上市12.3万只。水果种植以优质菠萝、荔枝、龙眼为主。1998年农业总产值7777.5万元,比上年增长0.2%。


【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规划管理,不断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1998年,省道麻南线神湾路段全线开通路灯。全镇新建道路面积1.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倍;新建下水道2550米,比上年增加96.2%;建筑工程施工面积5.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9%;峻工面积1.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1%;质监工程面积3.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落实了建筑施工、质监管理制度,坚决刹住违章建筑和乱占乱建的现象。为加强圩镇排洪抗潮能力,重点整治了圩镇和工业区防洪排洪渠2550米。全镇10条村均成立电管站,全面整治供电高压线路5.6公里和低压线路21.4公里,1998年,神湾镇获评为市农村电管站建设先进单位。全镇提前1年完成了自来水管道建设任务,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现全镇各村均饮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基本解决全镇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程控电话容量3000门,用户2400户,移动电话用户1160户,比上年分别增长14.3%、34.7%,电话普及率69%,电话、电传和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


【商业·物价】 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871户,从业人员1815人,私营企业18家,注册资金3887.2万元。以财贸、工商为首的打假办公室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安全管理和打假工作,有效堵截假、伪、劣商品在市面上流通,维护合法经营;并经常检查物价,确保消费者权益。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幅度保持在10%以内。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都举行咨询服务集市活动,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商品,解答消费者所遇到的问题。


【财政·金融】 1998年财政收入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6.5%;财政支出1120万元,与上年持平。全镇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减少12.2%。


【人民生活】 1998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477元,比上年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1998年,全镇办理群众住宅报建面积3900平方米。做好扶贫及社会保障工作,对未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户19人,由镇村两级发放生活补助费到户,全年发放补助金额共9000元。对伤残及孤老军人每人每月补助325元,对义务兵家属每户平均发放优待金2100元,同时做好复退军人的安置工作。计划生育部门吸收二孩纯女户基金会员62人。成立全镇扶贫助学基金,开展助困助学活动,全年共解决48户贫困学生的入学问题,特别扶助了10名特困学生。


【教育】 以教育强镇为方针,坚持一手抓好学校硬件建设,一手抓好学校质量。全镇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创“四优”活动,共有5所中小学被市评为“四优”达标学校。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立了由镇长为主任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动社会和各方力量办好学校,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1998年,全面改建旧校舍面貌。现有中学1所,小学10所,中心幼儿院1所;在校学生3614人,教师182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25人,62%以上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国家学历标准。1998年,神湾中心小学少先队仪仗队100多人参加市第二届少先队仪仗队花样操大检阅比赛位列第六名,获二等奖。


【文化·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镇10个村委会办起了文化室。镇公安部门和文化站对文化市场实行“三证一照”管理,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和繁荣文化。1998年,投资30万元架设光纤,开通6个光节点,按上级要求预期完成工程。目前,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入户率达95%以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积极参加市各类型的文娱节目比赛。每到节假日,镇体委都组织大型的体育活动,积极响应全民健身活动。镇内共建起4个田径运动场,15个篮球场(其中9个灯光球场),5个乒乓球室,1个50米游泳池。


【环境·卫生】 全镇把改善环境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一项硬工作来抓,加强绿化、净化、美化建设。全镇等级公路沿线两旁全部栽种花草树木,省道绿化率达100%,镇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0%。全镇绿化造林面积1.18万亩,幼林抚育面积2.07万亩。1998年,投资60多万元利用古宥山地兴建了一个较大的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全年清运垃圾达6000多吨。成立了专业环卫队伍,配备4辆垃圾车,在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置果皮箱、垃圾屋,圩镇建有2间公厕,配有专人清洁。居民住宅、商铺、个体摊档实行“门前三包”清洁制度,厂区配备清洁人员,保证工厂垃圾日产日清。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镇有医务人员4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医疗服务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日趋完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防疫部门经常检查饮食行业卫生状况,全年没有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实行每月一课的学习和考核制度,集中学习政治理论,由镇领导上辅导课,及时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还定期组织观看电教片,党员接受教育的平均到会率、参训率分别达95%和96%。坚持在全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户的创先争优活动。1998年,评出文明单位34户,文明户950户。积极开展“推优”工作,80多人参加建党对象学习班,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6名。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活动,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同时,积极开展殡葬改革工作。1998年,镇团委被评为市先进团委。今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全镇人民为表爱心,共捐出善款17.82万元支援灾区人民。


【计划生育】 落实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工作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三为主”方针,注重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的知识教育,落实“三优”工程和NPA工程计划,积极开展大型计划生育咨询活动。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坚持实行每季一查环、查孕工作。镇计划生育协会和村委会协会已发展会员1817人,占总人口的11.6%。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利用广播电视、专栏、会议、逐户派发新《条例》学习资料等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妥善处理政策过渡衔接中的政策性问题。镇计划生育专业队有5人,合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998年,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0.3%,出生率13.1‰,多孩率2.89%,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


【侨务】 侨务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行党的侨务政策,围绕全镇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组织参加港、澳同乡会联谊活动,积极为侨胞、港、澳、台同胞及其家属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向海内外宣传神湾镇的发展情况,大力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支持家乡建设及投资办厂,使全镇的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1998年,共接待港、澳、台同胞487人次,社团12批,共91人次。


【社会治安】 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为基本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治安特点开展专项斗争,并制定相应的治安防范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打结合”,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不断加强警力装备,提高战斗力。村委会组成治保会,建立强大的治安队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刑侦技术力量。1998年,各类刑事案件立案38宗,破获案件31宗,破案率81.6%;重大刑事案件立案29宗,破案23宗,破案率79.3%,在全市处于先进行例。1998年,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荣立集体三等功;3人立个人三等功。1998年,神湾镇获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镇安全生产委员会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民主与法制“两手抓”的方针,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实施依法行政机制。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真正体现人民政府人民管的精神。1998年,按市人大的要求,在镇人大的组织监督下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公开选举了村民委员会,并选举了村民代表和理财小组,实行村民自治。继续推行村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建章立制,落实措施。同时,做好通讯工具的清理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各类法规、规章制度学习班,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全年没有发生集体到市里上访的事件。


【禾虫生产】 神湾镇位于西江磨刀门出海口,受污染较少,而且拥有大面积滩涂、水草地,具有适宜禾虫生长繁殖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镇政府的重点扶持和有关专业户的探索,已总结出高产培殖和捕捞禾虫的丰富经验,使全镇的禾虫具有高产、体大、味美的特点,禾虫已成为神湾镇的一大特产。由于培殖禾虫是一种投入少、投工少、收益大的项目,全镇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全镇的养殖面积达到1500多亩,部分专业户还到珠海市斗门县的六乡、白焦和邻近的板芙、坦洲等镇承包滩涂养殖,外出承包的面积超过1000亩。禾虫平均亩产量20公斤,每亩产出的禾虫约值3000~5000多元。今后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继续重点扶持禾虫的养殖生产,并与有关技术人员和专业户共同探索和总结高产养殖的经验。(李燕英)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李达明

镇 长:林仲良

上一篇: 神湾镇(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神湾镇(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