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镇(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30 【点击率】1805次


【简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西与珠海市斗门县一桥相连。距市城区30公里,距珠海经济特区拱北38公里,水路往澳门17海里,省道麻阳线神湾路段横穿全镇,有35公里水岸线。面积59平方公里,辖10个管理区、1个居委会,人口近2万人,外来人口6835人,华侨、港澳同胞5000多人。
  1991年以来,充分发挥人缘、地缘的有利条件,集中资金,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企业。走以农业为基础、房地产为龙头、工业为骨干、“三高”农业及旅游业为配套的发展路子。主要行业有玻璃钢纤维、化纤、空调、化工、五金制品、造纸等,出口石料、牛皮砂等建筑材料往港澳地区。199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比199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3.4%。
 

【工业】 确定“工业兴镇”的发展道路,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努力开拓发展空间。各职能部门树立服务企业的宗旨,为办厂的客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现已建成2个工业区,引进企业25家。全镇有各类工企业76间,其中“三资”企业23间,“三来一补”企业33间。7年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主要产品有玩具、家电、纺织品、包装品、家具、皮具、工艺品、化妆品等,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产业结构。1997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比1990年增长60倍,年均增长79.8%;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比199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4.9%;其中镇办工业产值2.14亿元,村办工业产值3296万元,个体及私营企业产值321万元;实现税利394.93万元,创汇3000万美元。
 

【农业】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三高”农业。全镇可耕地面积1.9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总产量7400吨;鱼塘6525亩,总产量3100吨;蔬菜699亩,总产量3400吨;水果1700亩,总产量740吨,山林面积2.5万亩。全镇“三高”农业生产合同基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26户,耕地面积达522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运用塑盘抛秧新技术300亩,占水稻总面积的0.3%。生猪饲养量8378头,上市6305头,“三鸟”饲养量22万只。水果种植以优质菠萝、荔枝、龙眼为主。种养专业户有30人领取了绿色证书。1997年农业总产值7764万元,比1990年增长32%,年均增长5%。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多用山地、少用耕地原则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依照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至1997年来,全镇公路里程29.2公里,水泥路面18.1公里,新建地方公路16.3公里,公路密度由199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29公里提高到56公里,新建桥梁7座,其中,神湾大桥全长399米,桥宽12米,工程造价为1626万元。程控电话容量3000门,用户2100户,移动电话用户861户,BB机用户1286户,电话普及率66%,电话、电传和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架设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80.92公里,低压线路152公里,装机容量共3.71万千伏安;有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变压器138台。建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0.15立方米,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商业·物价】 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737户,从业人员1645人,私营企业18户,注册资金3827万元。7年累计社会销售总额为4.65亿元,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稳定,上升幅度保持在10%左右。镇成立打假办公室,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经常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有效地堵截假伪劣商品在市面上流通,维护了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财政·金融】 7年累计财政收入1.49亿元,年均增长61%,其中,1997年财政收入2412万元,比1990年增长3.4倍,财政总支出1.26亿元,年均增长76%,1997年财政支出1832万元,比1990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23.89%。各项存款余额1.89亿元,年均增长51.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925万元,年均增长35.33%;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年均增长23.86%。至1997年,全镇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89亿元,比1990年增长6.7倍,年增长33.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3亿元,比1990年增长6.5倍,年增长33.3%。各项贷款余额1.48亿元,比1990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23.8%。
 

【人民生活】 至1997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283元,比1990年增长135%,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1996年被评为市小康达标镇。做好扶贫及社会保障工作。对全镇15户五保户,全年发放补助人均3200元;对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户19人,由镇村两级发放补助到户,全年发放补助共1.38万元。对伤残及孤老军人每月补助285元,管理区复退伍军人每月补助125元以上,对义务兵家属户平均发放优待金2100元,同时做好复退军人的安置工作。计划生育部门吸收二孩纯女户基金会会员114人,购买妇女安康保险600人。
 

【教育】 实施“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方针,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八五”期间,实现“普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流失率控制在2%以下。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均得到较大发展。教育经费从1990年的34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98万元,增长了1.88倍,年均递增16.3%。现有在校学生3247人,教师170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25人,50%以上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国家学历标准。7年来,投入1003万元,全面改造全镇11所中小学校舍,新建、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投入165万元,为全镇中小学校配备教学设备;投入218万元,兴建了46套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教师月均收入从1990年的315元增加到1997年的1250元,增长了近3倍。神湾中学、神湾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被市评为“四优”达标学校。
 

【文化·体育】 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全镇10个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响应市建立“千村书库”号召,在外沙管理区办起了全镇第一间图书室。镇公安部门和文化站对卡拉OK厅、投影室、游戏机室、音像店、图书店进行严格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全镇有线电视用户2100户,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80%,9个管理区实现有线电视联网。每年的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都开展全镇大型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长跑等体育竞赛。镇内建起4个田径运动场,11个篮球场(其中4个灯光球场),5个乒乓球室,1个50米游泳池。被评为市体育达标镇。
 

【环境·卫生】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公路绿化带建设。全镇等级公路沿线两旁全部栽种花草树木,省道绿化率达98%,镇区的绿化覆盖率达25.2%。全镇绿化造林面积1.16万亩,幼林抚育面积1.96万亩。成立了专业环卫队伍,配备2辆垃圾车,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置果皮箱、垃圾屋,圩镇建有2间公厕,配有专人清洁。居民住宅、商铺、个体摊档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厂区配备清洁人员,保证工厂垃圾日产日清。镇容清洁、整齐、卫生。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90%以上,大部分村民用上合格的自来水。全镇医务人员48人,其中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1人。1993年,把原镇政府办公楼改建为神湾医院,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购进全自动生化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纤维胃镜、B超、X光等一批先进医疗器械。1993年起,神湾医院连续5年获评为市文明单位,1996年被评为市爱婴医院和一级甲等医院,1997年12月李媛华医生被评为市“十佳”医务人员。
 

【精神文明建设】 镇村各级党政班子以廉洁、高效、开拓、奉献为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坚持在全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户的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创业女能手、优秀外来员工、文明户等。7年来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班2.35万人(次),观看教育片达1.62万人(次)。利用广播、墙报等媒介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卫生城镇”和创建“岭南杯”达标竞赛活动,整治脏、乱、差,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达到了近期目标。
 

#p#副标题#e#

【计划生育】 全面贯彻执行基本国策,完成计划生育指标。注重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等“五期”知识教育,普及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每年开展大型计生咨询活动。1990年,成立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负责日常查环、查孕工作,接受群众咨询。镇计划生育专业队共5人,成立镇计划生育协会和管理区协会,会员1073人,占总人口的5.7%。1997年人口计划生育率为87%,出生率为14.18‰,多孩率为4.48%。
 

【侨务】 侨务部门积极为华侨、港澳同胞及侨眷服务,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地做好侨务工作。1993年成立了澳门神湾同乡会,动员旅外乡亲回乡投资办厂。7年来,共接待华侨、港澳同胞1764人(次),接受捐助款兴办各项公益事业款项200多万元。1996年大信工艺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家荣先生伉俪与其亲属朋友共同捐助人民币100多万元,兴建镇幼儿中心,总面积1300平方米。1997年苏家荣先生伉俪再捐助10万元,邀其好友捐助近8万元,作为镇幼儿基金会基金。
 

【社会治安】 贯彻执行公安部提出的“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基本方针,结合本镇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治安防范措施,采取“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1996年9月神湾镇成立公安分局,改善办公、交通、通讯设备,加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刑侦技术力量,开通“110”报警电话。1997年,各类案件立案45宗,破案率达80%;其中刑事案件破案率比1990年提高14.2%。

 
【民主与法制建设】 成立依法治镇工作领导组,党政部门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初步建立依法行政机制。加强和改进司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镇人大积极做好监督工作,不定期对政府成员进行考察和评议。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视察镇内各种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法律学习,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定期开办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学生和外来员工专题讲座。共举办中小学生法制讲座154期,组织戒毒分子60人(次)和厂长经理420人(次)参加法制教育课。

 
【福懋(中山)有限公司】 是台商独资企业,属下有轻工、纺织和化纤公司3家子公司,总投资7594万美元,占地508亩,现有职工650人。于1995年3月投产的轻工公司主要生产雨伞槽骨,产品经深圳、福建等地深加工后出口销售,年产值1100万美元。于1996年10月投产的纺织公司主要生产锦纶、涤纶胚布、色布、印花布及天然丝加工纱等产品,产品销往香港、澳门、深圳、佛山等地。该公司1996年获市先进企业奖和省最佳外来投资者奖,1997年获颁市“双优”奖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奖。
 

【中山信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是邓德鑫先生发起组建,由镇金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香港信邦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1100多亩,主要从事现代化农业和养殖业的开发。建有1.08万平方米自动化育苗温室、3.24万平方米机械化温室、400多平方米的组培室和低温处理室。建有80多亩的阴生植物、100多亩种苗露天菜地示范区,种苗可供800公顷温室或露天蔬菜基地、花卉基地栽种,饲养鱼、虾300多亩,建成万头养猪场。目前主要种植大蕃茄、樱桃蕃茄、青瓜、甜瓜、非洲菊、菊花等。培育的1000多盆菊花参加了1997年中山市第二届市花欣赏会,获优良品种奖和品种菊参展奖。近年接待了国内外400多人(次)前来参观、访问、学习。该公司起到了现代化农业示范作用,将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内地蔬菜、花卉和养殖业的发展,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项目。
 

【神湾菠萝】 始种于20世纪20年代,由归侨李国汉从国外引进。1979~1997年,村民积极开荒辟地发展种植,现全镇菠萝与其它果树间种达1.6万亩山地,比1990年增长35%,年均增长5%。它属碳四植物,繁殖可用菠萝树的分裂苗或菠萝顶芽作育苗。由于神湾的山地土质属沙质红壤土,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神湾菠萝与一般菠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个体较小,通常每只有500克左右,很少超过750克;外形流畅,菠萝眼排列均匀,脉胳分明;身圆,手感粗糙,向上花处较平;上市菠萝带柄叶,带刺较长且硬;肉质结实,浓香扑鼻,蜜而不酸,爽脆无渣,芯食不麻口。
 

【神湾大桥】 建于1993~1996年,全长399米,桥宽12米,工程造价为1626万元。主桥采用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梁结构,主孔跨度达90米,通航等级为三级航道。桥型美观,轮廓线条清晰,结构坚固;桥长无明显折变,桥面横坡适度,排水良好,桥灯设置均匀、整齐、美观。通过国家交通部标准属永久性大桥,被交通部评为合格等级的工程。(李燕英)


1991~1997年神湾镇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主要经济指标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农业人口(人)

14300

14900

15200

15400

15500

15600

15800

外来人口(人)

2830

3000

3570

4120

4812

5430

6835

面积

耕地面积(亩)

15135

19706

15743

15362

18220

13273

19473

总量指标

社会总产值(万元)

14427.2

16538.8

18594.9

20260.8

23662.7

29631.2

35000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12408

13300

15300

16726

21500

28000

32798

农业总产值(万元)

4792.8

5046.3

5400.0

5841.4

7500.0

7739.6

7764.0

工业总产值(万元)

7615.2

8253.7

9900.0

10884.6

14000.0

20260.5

25034.0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产量(吨)

12300

9500

3100

6100

7100

7200

7400

糖蔗产量(吨)

27700

22500

6200

6200

8400

10500

11000

蔬菜产量(吨)

18500

2800

1600

1600

1900

1900

3400

水果产量(吨)

3900

4500

400

400

1400

700

740

生猪上市量(头)

8600

1050

8600

7200

8200

6200

6305

水产品产量(吨)

2000

1900

1500

1600

2300

3600

3100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400

1385

1930

1945

2625

3153

3283

财政收入(万元)

781.6

759.4

3956.4

3081.7

2073.5

1092.6

2412.0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700

1500

1100

3000

1300

1500

1700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李沛林(1991~1993)

   李达明(1993起)

镇长:陈炳球(1991~1992)

   余德洪(1993起)

   林仲良(1994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神湾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