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23 【点击率】1299次


【简况】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南端,毗邻珠海经济特区,北接三乡镇和神湾镇,西临珠江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与珠海斗门相望,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99万人,外来人口4.15万多人,有耕地8万多亩,山地3万亩,渔农物产丰富,是中山著名的农业大镇,粮食产量占全市总量的10%以上,素有“金斗湾”之称。
  1999年,坦洲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工作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实施工业立镇、科技兴镇、教育强镇、商贸活镇、依法治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建设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8.22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3.5%。


【工业】 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实施“以商引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策略,在国际互联网上推介坦洲。推行招商代理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在海关支持下,除实行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联网24小时产品报关和商检、稽查系列服务外,增设网上审批合同程序,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完善投资环境。全年新增企业17家,39家企业共增资42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94.6万美元。全镇有工业企业286家,主要行业有纺织、服装、皮革、人造首饰、家具、玩具、注塑、化工、电子、五金、制药;主要产品有威华鞋类、联邦药品、伊泰莲娜人造首饰、DIC色料等。镇政府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使民营工业成为坦洲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二、第三工业区内筹建民营工业园,占地500亩,首期开发100亩;在第三工业区内筹建致富工业园,占地100亩。促进镇内未征地村发展工业,全年转让和出租工业用地11.16万平方米。199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14.6%,其中镇办工业产值18.62亿元,村办工业产值6.58亿元,分别增长16.4%和9.7%;“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11亿美元,增长4.5%;来料加工企业工缴费结汇2688.3万港元,增长3.4%。


【农业】 1999年的中心工作是落实新一轮土地承包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完善水闸、堤围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种养调整为水稻3.5万亩、蔬菜1.8万亩、水果5000亩、鱼塘2.1万亩、旱粮其他农作物5000多亩。开展创高产活动,创高产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增长5%。推广种植杂优、特汕(12、25号)银华占、新马占、会龙占等水稻优质品种和塑料软盘育秧种植技术,创立“金斗湾大米”品牌。镇政府投资210万元新建2座大型抽水泵站和40座低扬程泵站,增加水泵900多台,购置收割机4台、四轮驱动中型拖拉机3台。继续完善蔬菜、咸水养殖、水果、花卉、水稻等5大类8个示范基地,发展“三高”农业。扩大种植台湾红龙果和番石榴600亩,引进港资150万元开发花卉基地。发挥镇农产品流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了珠海、港澳、上海、杭州等市场,流通户全年运销四大家鱼5000吨,其他农副产品3.2万吨。1999年,粮食产量3.29万吨,亩产775.5公斤,增长1.2公斤;蔬菜产量3.59万吨,水产品产量9573吨,生猪上市量2.75万头,“三鸟”上市量29.73万只。全镇农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5.6%。


【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方针,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村镇建设城市化发展。完成金斗大桥桥下工程的76%、全桥工程的25%,完成铁炉山水库工程立项工作,动工建设镇公共汽车站、新农贸市场,完善镇科技工业园、第三工业区、坦神南小区、银斗新村商住区等的配套设施。全年城镇完成填土10.01万立方米,捣制混凝土路面9977平方米,铺设石渣路面1.16万平方米和人行道水泥砖1.23万米, 铺设给水管6360米、下水管5404米,完成绿化面积1.52万平方米。全年报建面积22.3万平方米,在建面积37.1万平方米。电话交换机容量1.28万门,有线电话1.17万门。整改农村电网高压线路3.2公里、低压线路12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93公里。完成第一期七村、同胜31个台区4190千伏安。全年用电量2.04亿千瓦时。


【商业·物价】 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250户、私营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1.8万人,注册资金3800万元。建成坦洲镇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商业中心、商业街,各村建有村级农贸市场。全年市场成交额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0多万元,分别增长10.4%和1.5%。镇物价管理监督所、工商所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开展安全管理、物价管理和“打假”工作,经常检查处理违反物价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并开展了系列便民服务。


【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4450万元,财政支出435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市财政分成、企业和部门上缴款约占财政总收入的65%;农业、农村建设、城镇管理、文教卫生、公共设施等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0%。全年税收收入7093万元,增长38.2%;其中地税收入2537万元,增长23.2%;国税收入4556万元,增长48.2%。全年银行存款余额14亿元,增长5.8%,人均存款2万元。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9700元,职工人均年纯收入1.15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002元,分别增长3.2%、4.6%、8%。全镇有362个单位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投保人数3.83万人,增长25%;参加养老保险3031人,增长1.2倍。城镇及农村住宅用地报建341宗,面积12.2万平方米。给全镇152户“特困户”434人定期发放生活保障金30万元。全年外出旅游4300人次,其中境外游1700人次。


【教育】 全镇有职业高中(理工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1所、幼儿园和托儿所22间;有教师6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93人;有学生1.45万人。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小学毕业汇考语、数、英三科合格率分别为96.5%、95.9%、92.1%;330名初中毕业生考入省、市重点高中、中专、技校及直属中学。新增办2所独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2个成人高中学历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38期,干部、职工、农民参加培训1.91万人次。1999年,坦洲成人教育工作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坦洲理工学校、林东小学、坦洲中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参加市、省及全国中、小学各项竞赛获61个奖项,其中林东小学参加“华罗庚杯”全国少年数学邀请赛获市小学组、初中组第一名。


【科技】 1999年,坦洲镇开办了名为“www.tanzhou.com”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站,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镇科委成功推动了优良种子试验基地和志盛电子厂两个科技项目的建设,协助联邦制药厂申报“广东省企业研究中心”项目。镇科委举办“在新经济环境下,乡镇企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协调发展”的讲座,并组织参加市科协开展的“认清科学,批判法轮功”宣传活动。1999年,坦洲镇科委被评为市科协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体育】 坦洲镇图书馆藏书2万册,全镇有金斗湾艺联社、曲艺社、书画社、摄影协会等。全年举办了'99企业员工文艺巡礼、慈善筹款义演、母亲节文艺晚会、庆国庆迎回归文化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活动。
  全镇架设有线电视光纤线路22.5公里,增加光点12个,传输节目由14套增加到26套。架设有线电视网络干线65.8公里,新联网8个村和1个住宅小区,全镇新增加电视用户1800户,电视覆盖率达到72%。全年采编新闻995篇,制作专题节目21辑,被市电视台采用的新闻150篇,被市电台采用120多篇,市报社采用200多篇。其中《珍惜土地》、《坦洲人均居住面积达41平方米》专题节目获市奖励。
  坦洲镇建有体育馆1座、田径场15个、篮球场130个(其中灯光球场70个)、乒乓球室40多间、标准足球场3个、小型足球场5个、网球场2个、泳池3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儿童游乐园2个。全年举办了“丽新杯”环镇跑、“水利杯”篮球赛、“建设杯”象棋赛、龙舟赛、坦洲镇首届运动会等全镇性体育活动,其中历时70多天的坦洲镇首届运动会参赛人数1万多人次。


【环境·卫生】 开展创建省卫生先进镇活动,以有序、整洁、文明、优美为目标,整治环境卫生,成立100多人的“门前三包”工作队,每天12小时轮值检查。全镇有垃圾车4辆、洒水车2辆、清污车2辆、河涌清污船1艘、三轮车和斗车120多辆,有城镇环卫工人168人。全年共清除垃圾4.38万吨,打捞河道垃圾1200吨。全年种植花木4.15万棵,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7%,人均占有公共绿化地14平方米,年度抽检鼠患度为2.9%。
  以坦洲医院为重点,开展全镇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风医德教育活动,全年无医疗事故。全镇有村卫生站23所,乡村医生50多人。全镇4.0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全镇农业人口的80.2%。坦洲医院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百家文明单位,连续7年被市评为市先进单位及初级卫生达标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 以开展“三讲”教育为重点,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举办党员理论轮训班,对全镇党员进行形势与任务、廉政自律与党员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班子等专题教育, 1480名党员参加学习,参加率94.6%。妇、工、青团体开展爱国爱乡活动,2000名青少年参加环镇慢跑,成立少年军校,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军训,600多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000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活动,评出镇文明户标兵22个、文明户6300户、先进党支部6个、先进团支部20个、优秀党员122名、优秀团员100名、优秀外来员工35名、先进外来员工215名;市劳动模范1个、先进模范2个、先进集体2个、先进生产工作者21名,坦洲镇电信分局连续两年获得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计划生育】 全面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继续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做到认识、责任、资金三到位,落实“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方针。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新婚、孕产期和育儿期知识教育。抓好以季度查环查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坚持夏、秋两季计划生育服务月活动。做好外来人员造册登记,加强管理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开展全镇性的查验证工作,完成“四术”103例。全年出生人口972人,计划生育率91.98%,比上年提高1.29%;人口出生率15.99‰,减少0.26‰;人口自然增长率11.99‰。


【侨务】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扎实做好侨务工作。协助澳门坦洲同乡会组织侨胞到坦洲参加门球友谊赛、端午龙舟赛、迎回归故乡行等活动。全年共接待华侨、港澳同胞600多人次,举办经济合作洽淡3次,协助外商投资项目1个,接受侨胞福利公益事业捐款436.4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范,开展严厉打击黄毒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反盗抢机动车专项斗争。加强公安干警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110”报警机制。全年发生刑事案件139宗,破99宗,刑事拘留264人,行政拘留220人,强制戒毒163人。受理治安案件322起,受处理人员715人,破案退回赃物汽车3辆、摩托车13辆、家用电器一批,共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民主与法制建设】 以开展依法治镇和普法教育为中心。全年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4期,向外来员工宣传法律知识12次,出版普法教育宣传栏12期,印发普法宣传资料1360份,中小学生每学期开设法律知识教育课20节。镇领导参加普法知识学习,镇政府不断完善信访制度。镇人大发挥监督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听取政府各项工作报告,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做到依法办事。全镇村民委员和会居民委员会实行“民主理财,群众监督,村务公开”制度。镇政府各部门公开政务内容,做到政务内容橱窗化、公众化、通俗化和专项化。


【抗击咸旱灾害】 1999年春,坦洲镇遇到了近几十年少见的咸潮、旱潮灾害。初春高温少雨,咸潮上溯,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困难,严重阻碍了春耕生产。镇政府及时购置低扬程水泵800多台,在咸潮暂退时,对受影响的田地即时进行抽汲淡水灌溉,争取农时季节。加强水利调度、机耕调配、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春耕生产,终于夺得第六个粮食丰收年,农民收入仍保持增长。


【创建省卫生先进镇】 坦洲镇在1997年成为市卫生镇的基础上,1999年开展创建省卫生先进镇工作。镇政府制定了《坦洲镇争创’99年度省卫生先进镇工作方案》,成立以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的创建领导组,并成立9个工作小组。主要开展整治河涌和灭鼠、灭蚊、灭蝇行动,落实“门前三包”和主要街道12小时保洁制度。清拆违章建筑,整顿建筑工地,整治街道“脏、乱、差”。综合治理城镇环境,改造商业区道路,修建休闲景点,新建垃圾填埋场。经过一年的整治和建设,镇容镇貌实现美化、净化、绿化,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改观。9月,坦洲镇通过验收,正式成为省卫生先进镇。(霍智星、余泽全)


上一篇: 坦洲镇(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坦洲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