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最南端,毗邻珠海经济特区,北接三乡、神湾,西临珠江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与珠海斗门相望,坦神公路连接105国道珠海线和省道麻阳线贯穿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下辖2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总人口5.85万人,外来人口2.43万人。有耕地10万亩,山地3万亩,渔农物产丰富,是中山著名的农业大镇,粮食产量占全市10%以上,素有“金斗湾”之称。1998年,坦洲镇围绕“抓发展,抓管理,办实事”的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外向带动”的战略,努力减轻国际经济低迷、亚洲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抢抓机遇,发挥地理优势,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了日、美、法、意、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大批客商前来投资。1998年,全镇有外资企业269家,工业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工农业产值比例为88.5:11.5。同时,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注重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开展创高产活动和发展“三高”农业、“效益”农业,使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种经营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积极开展第三产业,建有多个大型综合市场和商业中心、商业街等一大批商业网点,各村建有村级农贸市场,为群众从事第三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工农商“三轮齐转”的良好局面。199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5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4.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5.8%。1998年,坦洲镇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
【工业】 199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镇办工业产值16亿元,村办工业产值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20%。“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来料加工企业工缴费结汇2600万港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年新增企业24家,其中“三资”企业12家,“三来一补”企业12家;杰士美、花美、励华等8家企业增资扩产资金近8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696万美元。同时本镇赴台招商效果显著,已与8家台商企业签订了合作投资3600万美元的意向书,尚有一批台资项目正在洽谈中。坦洲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服装、皮革、人造首饰、家具、玩具、注塑、化工、电子、五金、制药等;主要著名产品有:“威华”鞋类、“联邦”药品、“伊泰莲娜”人造首饰、DIC色料等系列。镇外经办被评为全国出口创汇的先进管理单位。全年共出租和转让厂房6.7万平方米,转让和出租工业用地18.19万平方米,建造厂房14.89万平方米。1998年,中山市海关在坦洲设立海关货物查验场,使本镇的货物进出口检验实现EDI报关、商检、海关稽查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快开发第三工业区,提前完成首期开发的有关工程,第二期再开发1000亩的计划已获批准,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开发。第三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成为该镇工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农业】 农业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方针开展工作。1998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水稻4.1万亩,鱼塘2万亩,蔬菜1.3万亩,水果5000亩,甘蔗5000亩,旱粮和其它作物5000亩。1998年,全镇农业产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镇水稻生产面积4.1万亩,粮食总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长1.9%,亩产774.3公斤,比上年增多1.8公斤。积极推广良种和开展创高产活动,推广种植杂优、特汕12、25银华占、新马占、会龙占等水稻优质品种,开展创高产活动面积达1.5万亩,均获增产5%以上;大力推广塑料软盘育秧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3.8万亩,每亩普遍增产达25公斤以上。全年甘蔗产量3万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4.44万吨,比去年增长22.4%;水产品产量1.03万吨,比去年增长10.5%;生猪饲养量5.34万头,上市2.91万头;“三鸟”饲养量59万只,上市30万只。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如海水养殖桂虾和沙虾、开发红龙果、种植蜜木瓜、种植韭菜黄、试养三星鱼等项目均获得成功,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3月,成立了中山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坦洲分会,积极发挥协会的信息和桥梁纽带作用,开拓了珠海、港澳、上海、杭州等市场。流通户全年为本镇运销的四大家鱼4500吨,其它农副产品达3万多吨。
【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加快村镇建设向城市化迈进的步伐,全镇完善修编土地使用规划130多平方公里,其中城镇5平方公里,农村120多平方公里,还有历史遗留的5平方公里。居民建房热情高涨,投建面积43.5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报建20多万平方米,报建面积均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创1993年以来最高水平。在本镇投资的“金山城”和“汇翠山庄”销售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计金额7472万元;投入2700万元开发第三工业区和有关的配套设施。1998年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28万门,用户9600多户,建设通讯管道1.35万米,出局线1.62万对,基本实现一户一线,移动电话用户4000多户,BB机用户9200多户,电话普及率达82%,跨入市电话达标镇行列。本镇电话、电传和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形成一个高科技、多功能、大容量、大通路的格局。全镇完成了变电站第二期扩容工程,启用新的38万千伏安变电设施,实施了10千伏安线路中期整改和制定10千伏安线路远期规划方案;投入460多万元完成了3条线路负荷转换,增加第三工业区的2.8公里的10千伏安线路。更新改造了10千伏安线路21公里;对6个台区整改了20多公里长的低压线路,加设农网线拉线2000多条,整治永合、裕胜、联胜、南沙等村8.3公里的农电网,全镇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供电网络。
【商业·物价】 1998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176户,私营企业79户,从业人员1600多人,注册资金3600多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7万元,3月底,中山市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坦洲分会成立,为本镇农产品架起了一道桥梁,当年全镇市场成交总额达2.9亿元。市物价工作现场会在本镇召开,促进了本镇物价管理和“打假”工作,同时工商所、物价管理监督所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安全管理和“打假”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务。经检查物价,处理了违反物价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1998年,物价所被评为市的“打假”和物价管理先进单位。
【财政·金融】 1998年全镇财政总收入4450万元,财政支出435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其中市财政分成、企业和部门上缴款约占财政总收入的67.49%。支持农业、扶持农村各项建设、城镇管理、文教卫生、公共设施等约占财政总支出的62%。全年完成税收5134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国税完成3074万元,地税完成206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6%和34%。金融部门积极筹集资金,全年银行存款余额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人均存款近2万元。
【人民生活】 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9400元,职工人均年纯收入1.1万多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705元,后者比上年增长5.7%。全镇社会保险业务逐步增加,1998年全镇有342个单位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投保人数3215人,投保金额116.4万元;全镇养老保险参加投保人数1360人,投保金额7.9万元,比上年增长5.3%。1998年全镇办理用地报建409宗,面积达37.85万平方米;其中镇区工商业46宗,面积26.27万平方米;居民住宅54宗,面积2.11万平方米;农村住宅报建309宗,面积9.47万平方米。对全镇97户113人“五保”户人均年发放养老金4500元,同时,每月发放补助金救济特困户和困难户。1998年,全镇外出旅游人数达3400多人次,其中到境外的有1400多人次。
【教育】 1998年,全镇有职业高中(理工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1所、幼儿园10所,有教师58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93人、有学生1.33万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小学语、数、英毕业汇考中合格率达90%以上,在初中升高中考试中,考入省、市重点高中以及中专、技校及直属中学的近300人,全镇高中入学率达87.62%。同时,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工作,举办多期的干部、职工大、中专班,参加学习人数250多人,1998年坦洲成人教育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全镇幼儿园由上年的3所增加到1998年的10所,在园在托的儿童有3529人,1998年4~6岁儿童入学率87.5%。1998年本镇林东小学和理工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坦洲中学等10所学校成为市“四优”达标学校。在参加市和省及全国中、小学举行的物理、化学、英语、数学、合唱、科技、蓝球、足球等12项竞赛中,有25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坦洲中学男、女子篮球队分别夺得市中学生篮球赛的冠、亚军,取得历史以来最好成绩。坦洲中学和林东小学分别获得市第四届合唱节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科技】 镇科技委员会积极推动本镇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4月,镇科委举办了现代企业生产电脑化管理研讨会,推动全镇企业管理的电脑化。7月,科委与市邮电局举办Internet技术及企业如何上网讲座和举办了三维CAD技术演示会,又举办了“声、光、电”科普展览,参加者有6000多人次。
【文化·体育】 1998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推动全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图书馆藏书量1.3万册左右。成立了“金斗湾”曲艺联合社。先后举办了元旦文艺晚会、新春游园活动、'98慈善万人行活动、交谊舞比赛、镇'98水乡欢乐节、文化广场职工文艺晚会、粤剧专场表演、大型书法美术摄影展以及民歌表演等,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娱生活。有线电视新建光纤联网干线14.5公里,增设光点2个,实现了与市联网,电视节目由11套增加到22套。大力发展网络干线32.5公里,全镇新入户达1400多户,覆盖率由54%上升到65%。1998年,采编新闻730多篇,制作专题15个,被市电视台采用的新闻134篇,被《南方日报》、《中山日报》等报采用的211篇,被中山电台采用的170多篇。电视站有工作人员16名,主要设备配备有4台摄像机、2套编辑机和一套前端设备等。全年先后举办了工人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万人环镇跑、龙舟赛、象棋、围棋赛以及“金穗杯”、“中行杯”、“工会杯”、“水利杯”篮球赛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全镇有篮球场123个,灯光球场69个;乒乓球室40多间;标准足球场3个,小型足球场5个;400米和300米以下田径场分别有3个和12个,网球场2个,泳池3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和2个儿童乐园以及其他一批体育场所。
【环境·卫生】 1998年,围绕创建一个“有序、整洁、文明、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成立了100多人的“门前三包”工作队,每天12小时轮流值班。全镇绿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人均公共绿化地14平方米。继续加强创建卫生和灭鼠、灭蚊专业队的工作,开展全镇环境卫生统一行动日活动。全镇现有清洁运输车6辆、垃圾车4辆、洒水车2辆、清污车1辆,配备环卫工人130多人。全镇设乡村卫生站23所,配备乡村医生50多人。坦洲医院用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全院工作人员89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医士19人,护士33人,有病床近100张,并设立了永前、七村、裕洲3个分院。以坦洲医院为重点,广泛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行动。1998年儿童计划免疫率和及时率达97%以上;全镇的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全镇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坦洲医院被评为省百家文明卫生院。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完成农村“两委”和市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1998年镇党委先后两次举办为期3天的理论学习班,对党员进行了“现代管理”、“形势与任务”、“政治学习与组织建设”、“廉政自律与党员要求”等专题的教育,参加学习的党员3604人次,学习率达96.4%。积极开展创文明活动,评出了文明户和标兵共22个单位,全镇文明户达6200户。大力弘扬“团结开拓,拼搏奋进”的坦洲精神,坚持不懈地治理脏、乱、差现象,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逐步形成“共建文明,共促繁荣,共享安宁”的良好社会风尚。1998年镇评选出先进党支部6个,先进团支部20个,优秀党员112名,优秀团员94名和45名优秀外来员工。
【计划生育】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国策,不断完善制度。镇政府制定人口与计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与岗位责任制挂钩,认真落实计生一票否决权的制度。镇计划生育专业队人员28人,全镇设立了1个镇级计生协会和23个村级计生协会。努力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1998年全镇人口出生935人,计划生育率为90.7%,比上年提高了3.6%,多孩率2.9%,人口出生率16.3‰,完成“四术”1390例。1998年,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新婚、孕产期和育儿期知识教育。同时抓好以季度查环查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还积极开展夏、秋计划生育服务月活动,做好外来人员造册登记,定期开展查验证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外来人员的计生管理工作。
【侨务】 侨务部门积极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扎实做好侨务工作。1998年共接待华侨、港澳台同胞381人次,参加经济项目洽谈4次,协助牵引促成外商投资项目2个;接受华侨对本镇福利公益事业捐赠近100万元。坦洲镇统侨办公室获1998年市统战部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奖。
【社会治安】 全镇共有保安人员770多人,公安干警89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厉打击毒赌黄、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反盗抢机动车等多个专项斗争,坚决打击犯罪活动,保持社会治安稳定。公安干警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发挥“110”报警中心快速反应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斗争,加大打击力度,遏制刑事案件发生。1998年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113宗,破77宗,破案率68.1%,发案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2宗。1998年破获犯罪团伙16个共51人,抓获其成员34人,受理治安案件197起,受理人员578人,破案退回赃物小汽车1辆、摩托车14辆以及一批家用电器等总值123.5万元。
【民主与法制建设】 大力开展依法治镇和普法教育工作。镇公安分局会同司法、教育、宣传等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的法制宣传,1998年举办2期法律知识学习班,向外来员工宣传法制知识达10次以上,每季开设3期宣传栏,每学期为中小学生设置并完成20节法律知识课。同时不断完善司法部门和信访制度工作,镇人大做好监督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到依法办事。镇领导自觉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都做到民主理财、群众监督、公开村务,对公布的内容做到橱窗化、公众化、通俗化和专项化,使资金的投资方向、财务开支有章可循。
【'98坦洲水乡欢乐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9周年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本镇举办了历时14天的'98(第四届)坦洲水乡欢乐节。这次欢乐节,既有表现坦洲人团结进取的龙舟竞渡和拼搏奋进的棹艇比赛,又有体现万民同乐的游园活动;既有表现“金斗湾”水乡特色的传统民歌对唱和粤剧表演,又有反映时代风貌的现代歌舞晚会;还有醒狮、书画摄影展、花展、灯展等文化活动。本届欢乐节的主题是:“欢乐在坦洲,友谊传四海”,目的是展现水乡风俗文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组织万民同乐,联系结识四海客商,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增创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组织】 1998年3月31日,中山市农产品流通协会首家分会—坦洲分会成立,这标志着本镇农副产品的产销工作逐步走向规模化、有组织化,为坦洲镇广大农副产品流通户找到“归宿”。近几年来,全镇的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计划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农业。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使产品真正做到“产得出、销得出、卖得好”,本镇把农业发展与农产品流通加工相结合作为今后农业发展和农村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发挥毗邻港澳的优点,积极发动农户参与流通,参与营运经销,鼓励现存流通企业、流通大户开展长途贩运,从而进一步占领内陆市场,开辟埠际市场。协会成立以来,已开通香港、澳门、杭州、上海等多个市场。1998年,流通户为本镇运销的四大家鱼4500吨,其它农副产品3万多吨。
【多家企业获全国先进】 1998年,坦洲镇中山杰美电子有限公司因其外贸出口交货额于1995年起连续3年均达3000万美元以上而获国家农业部和外经贸部颁发的“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先进企业”称号,成为全国150家出口先进企业之一。威华鞋业(中山)有限公司、中山丽新鞋业有限公司、中山南洲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中山东方首饰厂有限公司和中山伟如宝照相器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因其于1995年起连续3年的外贸出口交货额均达5亿元人民币以上,荣获了国家农贸部和外经贸易部颁发的“1995~1997年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称号,跨入全国1000家先进乡镇企业之列。镇对外经济办公室荣获了“1995~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国100家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之一。
【赴台招商传佳音】 1998年8月23日至9月1日,以常务副市长吴锐成为团长、坦洲镇经贸人士为主要成员的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招商引资活动,首批合同投资额达3600万美元。经贸考察团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奔赴台北、台南、高雄、新竹、台中、嘉义等工业城市,先后到了台湾最大民间商业机构——台湾工业总会,参观了有“台湾工业发动机”之称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的机械所和光电所,并实地考察了台南市的安平工业区、台中市的出口加工区等。并在台北市和嘉义县分别举行了2场有160多位台商出席的坦洲镇投资环境推介会,向台湾工商界人士介绍祖国的发展变化,介绍坦洲镇优越的投资环境。在推介活动中,通过播放电视纪录片、发放宣传简介材料、邀请在坦洲镇投资且具有代表性的台商现身说法以及同台湾工商界人士交朋友,面对面介绍中山市及坦洲镇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方法,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应,有8位台商当场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合同投资额达3600万美元,还有8位台商计划于9月中旬前来该镇考察洽谈,落实投资办厂事宜。(霍智星 余泽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