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三乡镇位于中山市南部,毗邻珠海,面积96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外来人口8.88万人,旅外同胞6万多,105国道贯穿全镇。1998年;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全镇上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狠抓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扶持个体、私营企业,从而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全镇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当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被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100强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引进外资保持领先地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全年新办外资厂企29家,其中三资企业2家,“三来一补”企业27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4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2%,位居全市各乡镇首位。出口创汇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出口值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工缴费额度收入11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
【农业】 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掀起了重视、支持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推动农村走“一棵菜”、“一头猪”、“一条鱼”、“一只鸡(鸽)”的特色农业路子,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蔬菜基地、饲养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农户向市场及农产品质量要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1.15万吨,比上年增长6.6%;亩产330.3公斤,比上年增产5.4公斤。全年蔬菜总面积3208亩,蔬菜总产量1万吨,比上年增长4.6%。“三鸟”饲养量达54.2万只,上市量达38.2万只。生猪饲养量达4.9万头,上市量达3.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4.6%。水产品养殖面积达6244亩,产量2176吨,比上年增长3.9%。水果种植面积4195亩,收获面积1417亩,各类水果总产量803吨,比上年增长2.8%。全镇农业总产值981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集体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认真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成立农村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全镇17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估价、产权界定、资金核实工作,基本摸清全镇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状况,理顺了资产所有权的关系,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为今后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扶持本地人从事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私营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全镇当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01户,工商企业721家,私营企业72家。全镇农贸市场成交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5%。
【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新投入1000多万元,扩建105国道雍陌经肖家村至塘路段,展开了金涌大道第二期工程和南龙改道工程,重点改造了三乡车站至温泉宾馆路段的辅路工程,在公路两旁栽花种树和更换路灯,美化沿线道路。新投入700多万元,架设高压线路18公里,整治改造旧线路3.8公里,投入100万元架设路灯220支。同时加大了供电电网的整治力度,加装铁塔、避雷器,增强抗台风、抗雷电的能力,提高供电质量。新投入200万元,加大了市政消防设施的管网配套,改造了平东、平岚、乌石、桥头的供水管网。园林绿化建设有了新发展,镇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镇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14.16平方米。当年,全镇各类建筑报建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面积0.87万平方米,住宅面积4.9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9万平方米。镇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财税·金融】 培植扶持税利大户,努力开辟税源。全镇财政收入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税务总收入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国税收入3900万元,地税收入3200万元。本级财政支出2765万元,支出集中在农田水利、环境建设、教育事业和社会治安方面。全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7%。
【人民生活】 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36元,比上年增加517元,增长12.6%。户均存款17.4万元,人均存款5.1万元。全镇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1%;95%的家庭用上石油气。全年新装住宅电话1025部,移动电话1973部,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66%;现全镇共安装程控电话1.18万部,移动电话5120部,住宅电话普及率达98.7%,平均6人中拥有1部手提电话。
【教育】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8年,镇一级对教育的投入达2036万元,村一级对教育的投入达2762万元。镇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光后小学,白石村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白石环小学和幼儿园,同期在9月1日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扩建了平岚中学和理工学校,新建电脑室2个,语音室3个。全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升中率达96%,比上年上升10.2%;被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有71人,中小学在校人数比上年增加360人。大布小学、平岚中学、理工学校还分别通过市的评估验收,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其中理工学校被省评为重点职业中学。全镇19间中小学全部实现市“四优”达标。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新增加了中心幼儿园、白石幼儿园和艺术幼儿园、中英文幼儿园,全镇适龄幼儿入学率和村一级独立办园率均达到上级要求,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比上年上升20%。与此同时,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热心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有20位事业心强、工作能力高的中青年教师被提拔担任学校校长。平岚中学校长吴章勇被评为“中山名师”。
【文化·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三乡儿女情”国庆晚会、庆香港回归一周年文艺晚会、幼儿故事大王比赛、“三乡之春”欢乐广场等活动。成立了群众舞蹈协会。投入105万元改造电视传输网络系统,架设光纤6.3公里,发展偏远线路23公里,改造线路14.2公里,原有300兆邻频传输系统改为500兆邻频传输系统,顺利开通全市联网电视信号,使用户能收看20多套节目。现全镇有线电视入户覆盖率达97%。镇有线电视台制作的新闻《郑锡人义捐抽奖所得》被中央电视台转播。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新建成1座体协大楼,整修体育运动场,投入1200万元兴建子健体育馆。开展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一系列体育运动比赛。邀请全国甲级女子篮球队4支劲旅在三乡灯光球场献艺。成功承办了广东省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射箭项目的比赛,被市评为有功单位,荣获省优秀赛区奖。在省十运会上,有41名三乡籍运动员参加了射箭、高尔夫球等项目比赛,共夺得奖牌27块,其中金牌11块,银牌9块,铜牌7块。1998年,三乡镇再次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镇和省亿万农民健身先进单位。镇党委书记孙国维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环保·卫生】 镇政府把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镇长与各村委会签订《三乡镇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镇环保所与企业签订《三乡镇建设项目执行防治污染“三同时”制度责任书》。开展环保设施工程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控制污染源和处理污水垃圾。创建省、市卫生镇、村工作取得新进步。继1997年成功创建省卫生镇和古鹤、雍陌创建省卫生村后,1998年,大布、平东、桥头、白石4个村通过省卫生村验收,平南、乌石、前陇3个村通过市卫生村验收。大力开展灭鼠工作,防鼠设施符合要求,通过市爱卫办灭鼠达标5年后的复查,保持灭鼠先进镇称号。三乡医院进一步加强了软硬件建设,新建内科和儿科重症监护室,新购进3台多功能参数仪和全自动呼吸机、电击除颤起搏器、纤支镜、肺功能测定仪、蓝光箱、血气分析仪、脑电地形图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由去年的84.6%提高到86.7%,监床治愈率由去年的82.6提高到84.9%。三乡医院获省授予“百家文明卫生院”称号。完善卫生防疫,全镇未发现重大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事故。全年传染病总发病例数142例,其中本地35例,本省流入26例,外省流入81例。全年疟疾发病12例,比上年下降68%。5月份,在宝元鞋城发现一例稻叶型肠道传染病,由于及时采取措施,未发现继发病例,患者也康复出院。加强了0~6岁儿童的系统管理,当年出生儿童入保508人,入保率达99.6%;3~6岁儿童入保802人。建立了幼儿园新生体检制,本地户口和常住户口的儿童要体检入保后,凭医院发出的保健册才能报名入学。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掀起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高潮。1998年8月,开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月活动,在平东会堂隆重召开了精神文明教育动员大会,印发精神文明宣传册,组织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上街派发宣传单,打扫卫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现全镇文明安全小区覆盖率达100%,文明户达95%。同时,在评选文明户的基础上,在圩镇开展了星级文明家庭评比活动,首批13户家庭获“十星级文明家庭”称号。
【计划生育】 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计划生育新条例,组织开展大型咨询服务活动,发放新条例1.07万本,每户均发送一本。当年,加大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力度,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业队,加强了行政管理。顺利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计划目标,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39‰,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计划生育率达90.9%,接受并顺利通过广东省1998年度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管理工作考核。镇计生服务所被评为市甲级服务所。全镇计生协会会员人数达2110人,占总人口6.5%。其中,两女户有215户入会,占两女户总数95.3%。为每户两女户投入养老保险费达1200元,其中市拨300元,镇拨400元,村委会拨500元。
【侨务】 拓宽侨务工作职能,加强与外商联系,为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服务。分批接待美国、加拿大、哥斯达尼加等国回乡华侨近40人,接受侨胞捐赠330万元。同时,尽力为回国定居侨胞解决房屋和环境纠纷及办证问题,还在春节和中秋节慰问侨胞,争取“侨心”。
【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初显成效,改革步伐逐渐加大。1998年全镇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以公有企业转制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立了镇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镇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对全镇公有企业的调查摸底,以改革镇属集体企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形式,对多年亏损的纸箱厂和信诚电器线材厂进行了改制,顺利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政府的债务负担,企业职工实现了顺利过渡。同时,对镇2家贸易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合作项目进行清理和脱钩,使政府摆脱自办企业的经济负担。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行政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镇政府制订了《三乡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成立了镇社会保险管理所。全镇有370家企业约3500余人(不含行政事业单位)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养老基金。完善工伤保险,参加投保人数达3.5万人。按照市的部署,镇政府加快了机构改革的步伐,实施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过渡为国家公务员的工作。
【社会治安】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首位,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一手抓法制、一手抓“严打”斗争,镇党政负责人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重点侦破大案要案。全镇刑事破案率达74.6%,大案要案破案率达67%,为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9.3万元。镇综治委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林清源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4·18”特大杀人案专案组荣立集体三等功。1998年,全镇共发生“4·18”特大凶杀案、“4·23”重大伤害案、“8·23”重大入室杀人抢劫案、“11·7”杀人抢车案等4宗杀人案,经过警民共同奋战,4宗大案全部获侦破,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加强了特种行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扫除“黄赌毒”的专项斗争,整顿桑拿、发廊等特种行业,成立特种行业管理领导审批小组。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规范出租屋和工棚管理,全镇1793间出租屋,99%达到“五个一”(一个门牌、一个登记本、一个许可证、一份责任书、一份较完整档案材料)的标准。全年遣送“三无”人员2877人。新成立镇保安服务公司,对全镇400多家企业2050名保安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考核。
【民主与法制建设】 开展了撤销农村管理区,依法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工作。选出村委会委员82人,村民小组长135人,村民代表458人。有15个村党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主任,有27位35岁以下的党员和建党对象被选入村委会,占总数33%。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0.4岁。在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中专、高中以上学历34人,占总数45%。该项工作得到在中山市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加强了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了“三五”普法规划。各级党政领导自觉参加法制学习,规范日常办公行为,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条例、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各级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考核的参考率达99%,成绩优良率达95%。办法律骨干培训班5期,培训法律骨干240人。全年组织7500人次参加普法学习,1600人参加了普法考试。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一手抓司法所达标,一手抓基层调解会规范化建设,推动调解会规范化建设。1998年,在原有5个调解会达标的基础上,又有6个调解会达标,现全镇达标调解会达65%。当年,全镇发生民间纠纷88宗,调解成功率达98%。司法所被评为市基层司法行政先进单位。
【民政·武装】 积极开展赈灾救济、敬老扶贫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了对长江流域水患的赈灾活动,共捐出款项120多万元,捐物折款40多万元,成功地筹办了市1000万元福利彩票销售工作,较好地落实了优抚安置工作,被市评为全优单位。狠抓殡葬改革工作,加强执法力度,严禁出售棺木等迷信品,全年遗体火化率达75.6%,全部完成月火化任务。镇政府与村委会(居委会)签订殡葬改革目标管理责任书。其中平东、大布、古鹤3个村制订措施,对实行遗体火化的家庭补贴3000元,对违反者取消全年集体分红,切实推行殡葬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征兵工作任务,有9名青年光荣入伍,其中2名被分配到西藏,这是全镇应征青年首次到西藏服兵役。
【三乡团委跨入省先进行列】 1997年,镇团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和党的十五大召开这两件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为契机,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中的核心作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教育引导团员青年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机遇,通过实施“人才兴团”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育新人,建新功”活动,以及以“树创业意识,兴我镇工业”为主题的青年创业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团员青年的创业意识,努力发挥团员青年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开拓了共青团教育青年、带领青年、服务青年的特色之路,为全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省先进团委。
【理工学校晋升省重点职业高中】 三乡理工学校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职教与成教并举、多层次多规格地造就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教学上,采用了“宽基础、窄专业”的“金字塔”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生产与管理第一线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在管理上,重德育、抓教学,务实操、创效益,逐步形成“修德、守纪、尚美、求真”的良好校风,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届毕业生在参加技术等级证考核中,取证率均达到95%以上,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就业率达100%。该校创办于1992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9760平方米,学生人均用地14.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规范。学校现有学生670人,在职教师48人、职工9人。根据中山市的特点和人才需求,学校设置了计算机应用、中英文秘书、家电、电工、市场营销、金融、财会和美术装璜等适用性强的专业,其中重点办好中英文秘书专业。建校4年来,共投入了基建资金近1400万元,教学仪器资金近200万元,使学校办学条件具有相当规模。校内各项设施完善,设备先进,设有专用的图书馆、阅览室、标准400米环形跑道以及足球场、羽毛球场、器械场等完备的体育设施;配置了电脑、电子、电工、家电、钳工、物理、电教、制图、财会、美术等功能室,各功能室均达到省一级标准。1998年6月晋升为市级重点职业高中,同年10月,通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验收。
【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市场】 三乡镇积极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争创特色经济优势取得初步成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市场。市场位于该镇古鹤村与珠海市交界处,现已有160多间店铺,以个体、私营为主,主要经营各式各样的古旧家具,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台桌、雕花窗框,以及轿子、木马车和新娘用的嫁妆盒、笔筒、官帽、匾额等,旧家具主要用酸枝木、黄花梨木制做,有的用名贵的紫檀木、鸡翅木制做。经营者主要来自浙江、山西、河北、福建等地,旧家具经过处理加工后,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也开始形成。(米立)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孙国维
镇 长:陆瑞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