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镇(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25 【点击率】2036次


【简况】 三乡镇位于中山市南部,毗邻珠海,面积96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39万人,外来人口6.5万人,旅外侨胞6万多人,105国道贯穿全镇。1999年,三乡镇加大力度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围绕营造优雅大环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项主要工作,积极探索,增创发展新优势,经济建设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10项主要经济指标创新高的好成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2亿元,增长12.1%,工农业总产值15.27亿,增长15.1%;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村镇称号。


【工业】 坚持“外向带动”战略,重点发展工业,推行责任制和奖励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将原工交、村企、外经3个办公室合并,成立镇工业办公室,由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业办公室先后举办了货物出口税收政策、中国银行业务、企业分类管理等专题讲座,让外商了解国家对外资企业的新政策。全年引进项目58个,增长87%。全镇工业总产值14.17亿元,增长15.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910万美元,增长9.5%;出口创汇8897万美元,增长9%;工缴费收入1180万美元,增长3.5%。


【农业】 发动全镇干部群众,做好年初的旱情、咸潮和“9908”、“9910”号台风的防灾和减灾工作,克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粮食生产获得连续第五年丰收。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以养殖业为龙头,引进、繁育、推广优良品种,主要引进了台湾韭菜、美国超甜一号玉米、法国紫椰菜、增城97香水稻、马坝银占水稻、澳洲鲤鲫、美国杜洛克瘦肉型种猪等。这些优良品种试种、试养成功,取得了良好的农业效益。
  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4万亩,总产1.14万吨,亩产329.8公斤,每亩增产1.4公斤;蔬菜种植面积9623亩,总产量1.14万吨;“三鸟”饲养量37.92万只,上市量27.33万只;生猪饲养量5.85万头,上市量4.27万头,分别增长18.8%和18.7%;水产养殖面积6244亩,产量2295吨,增长5.5%;水果种植面积2141亩,收获面积1353亩,水果总产量1241吨,增长54.6%。全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7%,农村集体总收入17.67亿元,增长17.8%。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普及农业生产技术。全年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2270人次,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28万份,农技站和兽医站接受咨询4500多人次,供应化肥5170吨、农药25.1吨、饲料1000多吨、药物500多箱、疫苗4100瓶,生猪防疫注射率97.5%,“三鸟”防疫注射率97%。全镇生猪死亡92头,占饲养总量的0.17%,“三鸟”死亡率在1.4%以下。
  制定并实施《土地延包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镇、村成立土地延长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工作。


【第三产业】 大力扶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个体工商户从小商店、小铺头经营向大市场、大流通经营方式转变,镇内几个较大规模的市场进一步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大对塘布匹市场的扶持,完善古鹤古旧家私市场的水、电、通讯、道路等配套设施,成立古鹤古旧家私市场管理办公室。全镇有工商企业562家、私营企业8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41户;农贸市场年成交额2.14亿元,增长1.9%。


【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方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创发展新优势。全镇各村民委员会规划建设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住宅区,并与市建委、国土房管局、规划局、计划委等部门在白石村进行农民住宅区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圩镇行政中心区的基础设施,筹建占地80亩的文化广场。修通了金涌大道,改造南龙大道,完成文阁河尾段覆盖工程。投资150万元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清污分流工程;投资200万元增加古鹤水库制水工艺设备,改善水质,改造圩镇旧水管网络;投资200万元整治农村电网;投资360万元新装供电铁塔15座,架设电线1.6公里,新装水泥杆22根,更换旧电能表2025套。全镇住宅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79元。全镇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15平方米。全年报建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竣工验收面积11.9万平方米。


【财政·金融】 全镇财政收入3649万元,增长29.1%;本级财政支出3360万元。税收8849万元,增长24.6%,其中国税收入4141万元,地税4708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6.62亿元,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7.9亿元,减少21.5%。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813元,增长3.8%。私人存款总额12.22亿元。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52万部,其中1999年新装住宅电话2587部,住宅电话普及率120.7%。
  落实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1999年7月1日起,镇内居民和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过去的230元和190元,分别提高到300元和250元。1999年,给全镇82户16人共发放保障金16.29万元,其中市拨款2.1万元,镇、村各支出7.09万元。1999年,有18名青年应征入伍,义务兵优待金由过去每年3300元提高到3800元,大专以上学历的义务兵优待金增加50%。


【教育】 实施“教育立镇”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完善了光后中心小学的办学设施建设,该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投资1500万元新建乌石载德小学。全镇有85人考上高等院校,其中专科68人、本科17人。全镇在校中小学生9420人,增加1060人。对全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实行第四轮聘任考核,小学校长大专率达到56.3%,中学校长本科率达到100%,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5.3%和98.3%,小学教师大专和初中教师本科率分别达到55.6%和43.3%。1999年,该镇被评为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镇区。


【文化·体育】 成立了雍陌曲艺社、白石歌舞团、镇读书会、书画协会等4个群众文化团体。全年举办各类文艺晚会26场次,并举办首届图书展、读书讲座和美术、摄影、集邮展览。圩仔居委会主任郑天伦获省十大书香之家称号,声雅曲艺社获市十佳曲艺社称号。全年收缴非法图书出版物200余册,非法录像制品近1000件。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更换电视线路130公里,新安装电视线路17公里,架设光纤电缆12公里,增设光点5个,全镇光点达10个,电视用户可接收24套电视节目,电视信息接收容量以及网络讯号传输质量不断提高,全镇有电视用户1560户。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以篮协、足协、乒协为主体,定期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比赛;邀请广东、四川、浙江三省篮球队到三乡镇举行表演赛,举办第三届足球联赛、“国庆杯”乒乓球锦标赛、“迎回归健康奔向新世纪”万人长跑。1999年,该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环境·卫生】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空气达标、地面水环境达标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加大力度管理环境卫生,增加环保投入。全年投入资金330万元重点整治了21家污染企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和原加拿大驻中国大使现任中国环保专家杜霭礼先后到三乡镇视察,对三乡镇的农村环保工作给予了肯定。
  镇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各村民委员会按照建设“一个漂亮的村口、一个优美的景点、一条整洁的主要街道”的要求,整治村的环境卫生。鸦岗、泉眼、茅湾、南龙4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其中鸦岗村申报创建省卫生村。加强村级卫生站的建设,全镇14个卫生站达到甲级标准,占总站数的87.5%。16个村全部实行合作医疗制,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67万人,占应参加人口数的99.4%,每人年平均缴交合作医疗费用58元,全镇年收缴合作医疗经费154.86万元。全年新生儿新法接生及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管理率98.1%、儿童系统管理率98%、四苗合格接种率97%,抢救危重病人246人次,成功率达91%。通过了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考核验收,成为全市8个达标镇之一。全镇未发生严重食物中毒和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
  三乡医院新开设了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术、胃粘膜脱垂高频电灼术、高频电切术及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等手术项目。投资近100万购置手术室C型臂X线机、西门子B超机、脑电地形图机、血凝仪等一批医疗设备;投资200万在圩仔开设新门诊部;新建住房3000多平方米,解决了医院职工住房困难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 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举办全镇首届集体婚礼,开展创建文明镇村和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户、文明企业活动,评选出“十星级”文明家庭500户。在迎接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期间,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迎国庆、迎回归”宣传活动。在农村开展了“讲科学、破迷信、除陋习、树新风”活动。1999年8月,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中山日报社等4家市新闻单位到三乡镇采访报道,向全市推介三乡镇创建文明村镇的先进经验。9月,三乡镇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鸦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陈钟铭被评为市“十杰青年”,恒信建筑公司经理蔡文建被评为“十杰市民”。


【计划生育】 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开展历年人口出生情况、避孕节育手术欠帐、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外生育费欠征等清理清查工作,完成市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全年共出生人口492人,人口出生率14.74‰、自然增长率8.84‰、计划生育率90.04%、多孩率1%,落实计划生育“四术”588例。成立镇计划生育保障基金会,由镇、村两级分别负担,为农村纯生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户缴交基金4000元,基金会会员男60周岁、女55周岁起每月领取保障金。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全年举办72期“五期”教育学习班,参加学习人数共3215人次,编印《育龄群众婚育须知》1.5万份,《外来工婚育须知》2万份,《避孕节育知识》1万份。举办了大型“三优”教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咨询服务和宣传活动。首次在镇内人口密集处安装了5台避孕套自动售套机。镇婚育学校被评为市甲级婚育学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被评为市甲级服务所。


【侨务】 根据新时期侨务工作特点,做好侨务工作,当好政府参谋。加大与港澳台、海外乡亲的联络,协助港澳同乡会乡新回乡活动。召开了全镇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容浩良当选为三乡镇第六届侨联会主席。镇侨办先后接待了原美国喜瑞都市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台湾知名人士陈履安夫人、香港和记行集团副主席李文辉、美国三蕃市归善堂主席容金棋伉俪等。全年接受侨胞捐赠款项340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镇刑事破案率68.5%,大案破案率61.6%,其中侦破“3·19”强奸杀人案、“3·27”伤害致死案、“5·3”凶杀案、“12·8”杀害儿童勒索案,抓获负案在逃人员16名,挽回经济损失1050.16万元。
  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收缴“法轮功”刊物12份、宣传品85份、横额2幅、音像品86盒,清查全镇书店、音像站、印刷厂,做好“法轮功”练功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未发生“法轮功”练功者上访和集体练功事件。


【民主与法制建设】 民主选举了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62人当选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镇16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镇务公开制度,镇政府负责社会事务和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内容公示,并将有关资料汇编成册发送到户。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工作通过省的检查验收。镇政府制定了《关于财务管理及实行行政事业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镇会计站,清理预算外资金帐户,强化收支管理。


【农民健身活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认真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资金、有设施、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形成人人热爱体育、关心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风尚。全镇有篮球场81个(其中灯光球场36个)、足球场4个、400米田径运动场2个、300米田径运动场3个、游泳池5个、网球场10个、青少年乒乓球训练馆1座、交谊舞培训中心1个。成立了镇足球、篮球、乒乓球、交谊舞4个协会,近年来向市以上体校输送各类体育人才共49人。1999年4月,全国农民体育协会授予三乡镇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成立镇青年企业者协会】 成立于1999年5月23日,协会主要宗旨是鼓励帮助青年树立创业精神,交流、研讨创业经验,团结企业骨干青年,引导青年投身经济建设,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协会制订了会员章程,成立领导机构,聘任名誉会长5名、会长1名、副会长7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常务理事9名,有会员50人。1999年,该会举办了企业管理讲座,组织会员及部分青年到古镇镇了解私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参观古镇世界灯饰博览会。


【平东乡村俱乐部】 建于1997年,位于三乡镇五指山下105国道侧,占山地面积1080亩,已投资1.3亿元,建成别墅102幢,入住29户。内设西餐厅、桑拿室、健身室、桌球室,乒乓球室、壁球场、网球场、烧烤场、游泳池、高尔夫球练习场、人工湖等配套设施。区内建筑全部按欧陆式风格建造,分为法国区、西班牙区、澳洲区和综合区。区内山青水秀,绿树成荫,四周有护城河,实行全封闭式专业化计算机管理。(米立)


附:1999年镇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孙国维

镇长:陆瑞芬

上一篇: 三乡镇(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三乡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