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面积82.01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1个,户籍人口3万多人,非户籍人口3.37万人,旅居海外华侨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近年来,该镇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发展以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全镇有各类企业近5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2004年本地生产总值13.5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3.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9%和36.16%,完成税收2.15亿元,增长32.10%。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皮具、家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其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完善服务企业制度,设立专人协助办理立项业务,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年引进外资企业31家,其中增资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197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68%。外资企业出口总额2.9亿美元,比上年净增7829万美元,增长36.95%;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49亿美元,净增5396万美元;来料加工企业出口4169万美元,减少1327万美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25亿元,增长37.84%。 农业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94.84万元,整治低产鱼塘1812亩,建设农路8.42公里。市镇两级投入1000万元,加固中顺大围板芙段4公里堤段;投入65万元,改建喆冲水闸、建设一二围水闸。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巩固南美白对虾养殖基础上,引进优质高产品种,促进农业种养多元化发展。培育种养业龙头企业,引进市大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协助大文养殖公司和广福华溢镇安养殖场向省申报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加大科普宣传,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推广会15期,参加人员1064人,3次组织农户109人外出参观。全年农业总产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6%。 城乡建设 加快城建规划,扩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完成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全区用地面积465.5亩,计划于2005年动工兴建,预计2008年竣工。确定新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区内变电站用地及选址。完成筹建板芙二桥的设计勘探和工程招标。动工建设河西中心农路。完成改造全镇6座危桥的地质钻探和施工图设计。 民营经济·第三产业 落实“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方针,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年新增民营工业企业116家,投资总额1.47亿元,实现民间投资总额1.47亿元,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4%,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13.24%。动工兴建板芙第一间星级酒店四海酒店,建成湖洲豪庭第一期和金芙花园,筹建开发丽江花园、绿茵华庭等商住小区。加快开发建设文化广场水果一条街等第三产业项目。全镇个体商户3957户,从业人员1.12万人,集贸市场5个。全年商业销售额1.42亿元,增长3.16%。 财政税收 成立镇采购领导小组和采购办,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立镇财政结算中心,对纳入财政管理的单位实行统一财务管理,集中会计核算,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全年财政收入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9%;税收收入近2.15亿元,增长32.1%,其中国税收入1.68亿元,地税收入4022万元,农业“四税”收入736万元,分别增长48.04%、29.08%和减少60.28%。 金融保险 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0.31亿多元,比上年增长20.27%。全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9万多人,参保率达61.48%。 人民生活 200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33元,比上年增长9.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8亿元,增长20.3%。全年居民新增住宅面积10.3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9平方米。程控电话户数增至2.3万户,增长42.74%。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普通中学2间,职业中学1间,小学7间,民办小学2间(其中一间含初中部),幼儿园11所,其中民办1所。2004年,投入教育经费1838.57万元,创建省教育强镇。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合并金钟、里溪、白溪3间小学到深湾小学;投入500多万元,扩建深湾小学校舍2520平方米;完成新联小学填土、校舍设计、招标;引进并建成的第二间民办学校白溪同方学校于9月1日开学。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及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平台、校园网、光纤专线上网、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启动名校长、名教师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2004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获市级奖励189人次,获省级奖励7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8人次。初中升高中考入市重点学校54人,职中学生通过全省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试141人,高考上专科线13人。 科技 协助市板芙镇群力方桩厂、中山溢顺化工有限公司、市力峰通信管业有限公司、市聚丰米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科技企业。投入经费近10万元,举办5期农技培训班300人次;组织各村主管农业的村干部109人次前往省、市和镇外参观学习,发放教材1000多册。与市农业局合作,向市一级申报“水产深层增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科技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镇近年来农业科技项目的空白。全年农机总动力达3.8万多千瓦,劳动力人均拥有2.6千瓦,机耕率和机收率达98%,鱼塘增氧率99.1%。 文化 投入120万元建设文化设施,规范管理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图书和音像经营店、音像放映场所、灯光夜市、集贸市场、网吧,净化文化市场。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到企业放电影、组织曲艺社到企业、学校和各村以及镇外演出共30多场次,节假日举办游园活动、篮球赛、醒狮表演、外来员工卡拉OK大赛和书法、美术、摄影展等文体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16次。图书馆新增图书2500册。 体育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投入近100万元扩建全民健身广场二期工程,投入30万元购买室外乒乓球台、跑步机等健身器械30套。制定《板芙镇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补贴暂行办法》,扶持各村(居)委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投入建设经费300万元,在17个村(社区)建设全民健身点,受益群众3万人。举办2004年板芙镇体育节、“芙蓉杯”“贺岁杯”“湖洲豪庭杯”篮球赛、中国象棋公开赛和家庭趣味运动会。2004年,获全市“动感地带杯”三人篮球赛第六名,“完美杯”外来员工羽毛球赛女单第七、女双第四名,市文化系统足球赛第二名,深湾新围醒狮队参加广东省南北醒狮表演获男子传统南狮二等奖。全年获各种赛事最佳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达8项,创板芙镇历年参加各类赛事和获奖最高纪录。 卫生 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村级卫生站11间,乡村医生28人。板芙医院投入20万元,增设门诊及配置先进医疗设备。投入30万元,成立板芙镇防保所,加强卫生监督和预防控制疾病及妇幼保健等。制定《板芙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卫生管理。开展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开设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知识。全年减免低保人员医药费5.74万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76万人,比上年增长2.8%。 计划生育 投入40万元购置计算机、服务所B超机等设备,统一购置各村(居)委会资料柜,提高管理档次。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奖励全镇符合条件的27人,每人每月奖励100元,10月起共发放奖励金额5800元。在板芙村、里溪村等6个村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全年人口出生404人,人口出生率为12.97‰,人口自然增长率5.92‰,多孩率1.24%,计划生育率94.79%,比市下达的91.5%提高3.29%。2004年获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镇。 环境保护 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和环境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加强企业监督监察,清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调查重点行业、家禽行业、废旧塑料来源情况及饮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企业的排污情况。全年查出违法排污企业28家,办理项目276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批准证200份;实施企业环境监察397间次,其中污染源监察121间次;处理环境污染投诉33件。 民政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内市镇共发放低保金50.84万元。全年救济困难群众375人次,发放救济金7.36万元;为71名五保老人发放供养金28.65万元,年人均供养金4035元。落实优抚安置工作,实现优待金标准与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镇优待户26户,发放优待金15.42万元,户平均5931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410对。8月份,镇敬老院建成集健身、娱乐、阅览、乒乓球、保健于一体的“星光老年人之家”,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积极筹集福利资金,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5月份与市彩票发行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活动;组织22人次参加市残疾人“展我才能”技能技艺竞赛,冯燕敏获卡拉OK一等奖,古华生、冯燕敏分别获书法、美术三等奖。做好殡改工作,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月,通过省、市“禁毒03工程”验收,成绩名列全市榜首。开展“04阳光接力计划”活动,以青少年为对象,在中小学开展一次学生禁毒知识竞赛、“永不沾毒”签名活动、“无毒新一代”网上有奖禁毒知识问答比赛、“向毒品SingNo”歌唱大赛等歌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在全镇营造全社会共,在全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的氛围。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构建严密的打、防、控、管治安防范网络。全年立刑事案243件,破120件;立案数比上年上升1.67%,破案数上升0.84%;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83名,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8个成员63人。受理治安案件198件,查处195件,治安案件数下降6.6%。 信访 实行镇领导接访制度,建立每月20日为镇领导接待群众上访日制度,全年接待上访群众11批65人,下访群众3批77人。对热点、难点及久拖不决和多次重复上访的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按“一个信访案件,一个包案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个解决方案和一个办结期限”的制度调处。全年受理群众信访63件,调处34件;其中来信3件,群众上访50批339人次,群众到市上访9批32人;立案19件,结案8件。在各村(居)委会建立健全信访调解办公室,化解和减少群众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 司法武装 建立健全司法调解委员会和村法律服务室,发挥司法所在调解工作中的作用,跟踪排查重大复杂疑难纠纷,做好防范、疏导和调解工作。全年办理诉讼代理86件,办理非诉讼代理案件43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04.4万元;解答法律咨询95人次,出版宣传专栏9期,举办骨干学习班和普法学习班3期,培训240人次。年内全镇踊跃报名应征的适龄青年739人,报名率达97.3%;经体检和政审,共向部队输送新兵13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黄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