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19 【点击率】1832次


【基本情况】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东傍五桂山镇,西临西江,与江门市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相望,南连三乡镇、神湾镇,北枕南区和大涌镇,距石岐城区12公里,105国道纵贯全镇,南到珠海40公里,北通广州110公里。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万人,非户籍人口3.32万人,有华侨和港澳同胞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明确建设“山水新城”、“轻工名镇”的发展方向,以“一网二区三张牌”为战略重点,加快板芙城镇经济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2%和26.97%;完成税收1.63亿元,增长26.21%。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和1000亩建设家具城和木地板城。聚集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皮具、家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全年引进外资企业30家,增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5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7%。成功引导镇内富溢、全发等6家上规模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制为外商独资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68亿元,增长26.83%。
  农业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流通环境。投入498.4万元建设农路29.74公里;投入373.7万元,改造低产鱼塘4984亩。2003年禾田和鱼塘的发包价平均每亩提高350元。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特色品种,提高农业效益,水稻上优品种占90%以上,优质水产养殖面积达1.47万亩。“板芙一只虾”的农业品牌效应初显,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3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1/5,养殖成功率达94%以上,按现行价计算,产值达1.5亿元。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1%。
  城乡建设 板芙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规划设计,修编2003~2020年城镇总体规划,确立新的城镇发展目标,对板芙的城镇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交通等进行新一轮规划。利用市建设古神公路的契机,加大路网建设力度,计划投入6650万元,修建宽50米的新区中心大道,包括直通河西片农村的板芙二桥;开通河西片中心农路,与城镇中心大道构成板芙路网中的“两横”;随着古神公路建设,将与105国道构成板芙路网中的“两纵”。通过“两纵两横”路网建设,奠定板芙城镇框架。建设板芙新行政中心区和顺景工业园南区,带动河西片开发,将河西片4万多亩土地改造成板芙招商引资的工业用地。
  外经外贸 全年引进外资企业30家,使全镇外资企业达107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22万美元,比上年净增608万美元,增长13.77%,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5.1%,全年外资企业出口总额2.35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723万美元,增长18.8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82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109万美元;“来料加工”企业出口5253万美元,比上年净增614万美元。
  国内贸易 全镇有私营企业77家,比上年增加14家,有个体商户3299户,增加579户,共有从业人员15116人,有集贸市场5个。全年商业销售额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5%。
  民营个体经济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三产的发展,调整成立了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办公室,对民营企业实施贴息优惠政策,抓好民营企业和三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4月,中英百货开业,10月四海酒店奠基,年内引进2个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金芙花园和绿茵华庭商住小区,共投资近2亿元,面积近20万平方米。加快民营创业园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入园入区,年底已有勤勉五金电器有限公司等3家民营企业签订了购地合同。此外,计划开发建设板芙大桥脚海湾饮食街、富溢横街灯光夜市等第三产业项目。全年新增个体私营企业593家,投资总额5362万元,实现民间投资总额1.18亿元,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4%,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14.34%。
  财政税收 积极培育税源,加大稽查征管力度、追收各种欠款,增加财政收入。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72%;实现税收收入近1.63亿元,增长26.49%,其中国税收入1.13亿多元,地税收入3116万元,农业四税1853万元,分别增长21.34%、18.3%和102.51%。
  金融保险 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57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6.22%。全镇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1.59万多人,参保率达31.86%。全镇所有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68万多人,参保率达96.86%。
  人民生活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65元,比上年增长9.2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30万多元,增长27.77%。全年居民新增住宅面积近8.3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37平方米。全镇年末拥有汽车2304辆,比上年增加734辆。程控电话户数增至1.74万户,增长35.52%。全镇参加社会保险1.59万多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2.68万多人。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普通中学2间,职业中学1间,小学10间,民办学校1间,幼儿园12所,其中民办1所。加大创建教育强镇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教育强镇的决定》、《关于调整学校布局和改革办学体制的决定》,制订《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全年投入教育资金2300万元。加快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合并寿围小学和广福小学为广福小学;计划合并的四联、板尾、禄围3间小学,已完成征地填土工程招投标;金钟、里溪等4所小学合并也在筹备中。加强成人教育,与北师大网院中山教学中心联合办学,职业中学也搬迁到该网院,实现资源共享。扶持民办教育,成功引进的首家民办学校芙蓉学校于9月1日正式开学,该校共设19个教学班,有学生960人。全年有340位师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学有6人考入市重点中学,初中有21人考入市重点学校,职中学生58人通过全省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试,高考也取得好成绩,上专科线4人。
  科技 采用市农业局系统的水稻电脑配方施肥,为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进行科学配方,节约了投资增加了产量。开办全市第一家水产诊所,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为群众无偿提供各项科学服务,大大提高水产养殖成功率。举办农业座谈会3次,各种农技培训班16期1534人次。组织养殖户280多人次先后3次到镇外水产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引进EM养殖技术和农业自动喷淋系统,推广采用薄膜覆盖和微喷灌系统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全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多千瓦,劳动力人均2.3千瓦,机耕率达95%,机收率95%,鱼塘增氧率99.1%。
  文化 把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开展具有时代精神的群众文体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形成群众共建文明、共促繁荣的良好局面;投入8万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每周巡查两次文化市场制度。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文化宣传橱窗等广泛宣传抗非典、推进“禁毒03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等重大工作。开辟《百姓关注》、《南美白对虾养殖讲座》等专栏,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1次。在节假日举办游园活动、篮球赛、醒狮表演、外来员工卡拉OK大赛和书法、美术、摄影展等文体活动,下乡到各企业放电影50场。镇文化站顺利通过了省一级文化站达标评比。
  体育 在板芙公园铺设全民健身路径,投入10万元,购置健身器材28套、运动器材一批,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全年共举办运动会2次,开展12项体育比赛,参加市航空模型比赛小学组、中学组获综合团体总分第二名,参加市“光彩杯”篮球赛,获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八名,参加市“光彩杯”游泳赛获第四名,参加少先队中山市第二届花样操获二等奖。9月,板芙镇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中山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分别参加了田径、乒乓球、游泳、象棋等多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得9金、10银、3铜,以总分147分的优异成绩,排名全市第四。
  卫生 全镇有二级乙等医院1间,村级卫生站10所,乡村医生25人。板芙医院投入288万元,购置了一批先进医疗设备,落实《板芙医院“十·五”科技兴医规划》,取得市卫生局科研立项一项。里溪村获市卫生村称号。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社区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咨询活动,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知识。对五保户、残疾人和特困户成员发放扶贫优惠医疗卡,免收门诊、住院等费用,对498位特困人士实行免收门诊医药费和减免50%住院医药费;全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8万多人,比上年增长153.5%。
  计划生育 设立“常住人口办证服务”、“流动人口办证服务”、“计生服务所”三个对外服务窗口,全年人口出生307人,人口出生率为9.74‰,人口自然增长率4.06‰,多孩率0.98%,比市下达指标减少0.82%,计划生育率94.79%。该镇多次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环境保护 加强企业生产环境监督,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全年治理污染企业6家,有效控制了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立项许可证270宗,比上年增加81宗;实施污染源现场监理140次,比上年增加18次;建设项目工作监理48次,处理环境污染投诉28宗。经过治理,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生产和居住环境。
  民政 做好群众优待统筹工作,将最低生活保障金纳入镇财政预算。2003年全镇优待户数29户,优待金总额15.35万元,户平均5684元。年内,全镇共有低保对象149户522人,发放保障金50.91万元。全镇五保72人,全年发放供养金额30.24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5对。开展“星光计划”,在各行政村建立起星光老人之家,内设各种娱乐设施,供老人开展各项活动。积极开展殡改工作,火化率达100%。
  统侨工作 为侨胞排忧解难,全年受理侨胞来信4件,接待来访8人次。落实侨房政策,为3位侨胞落实了侨房产权。召开侨属、台属、台商座谈会,做好以侨引商,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实施“禁毒03工程”,层层签订《禁毒工作责任书》,并纳入年终考核,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实施“社区减毒计划”,禁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年立刑事案239宗,破119宗,破案率49.79%,立案数比上年下降11.48%,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67名,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6个,抓获团伙成员63人。受理治安案件212宗,查处197宗,查处率92.9%,治安案件数下降43.61%。规划建设安全文明小区68个,覆盖率达100%,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安全小区10个。
  司法武装 加大“四五”普法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出版宣传专栏8期,举办普法学习班2期150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3次,派发资料800多份。加强法律服务,全年办理诉讼案件89宗,非诉讼案件49宗,共挽回经济损失81.5万元;办理法律见证书117宗,解答法律咨询71人次,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宗。抓好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政治教育,加强军事训练。抓好征兵工作,选送11名优秀青年入伍。
  社区管理 制定《板芙镇社区建设规划》,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按照“五个好”要求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开展社区服务,筹建了“星光老人之家”;投入近100万元,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个。在元旦、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举办游园、展览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主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实施农村“两委”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镇党委与各村(居)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开展以“三服务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活动,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机关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单位活动,板芙居民委员会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评出市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经营单位3个,市级文明标兵3个。
  工青妇工作 全镇有工会组织的企业240家,会员27648人,其中新组建工会企业10家,新发展会员4200人。确定以镇工委会为“六好”工委会、深湾工联会为“六好”工联会、森拉堡公司为“职工之家”试点单位,推动全镇工会达标工作。完善工会基础设施,抓好工会干部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全年共发展团员302人。协助劳动部门举办电工培训班、电动电车培训班、电脑培训班共5期256人次,提高待业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为45名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暨青年志愿者集市为你服务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帮助镇内特困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在学校开展团员“一帮二”活动,以1名团员带动2名非团员同学成为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大力推动《板芙镇妇女2001~2010年发展规划》和《板芙镇儿童2001~2010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美德建设”等活动。举办妇女专业技术培训班36期共2016人次,解决了230名妇女就业,接待来访10宗14人次,结案率达98%以上。组织近百人参加市“我的创业之路”报告会,并围绕“七一”讲话精神,集中30多名妇女骨干举办研讨会,探索发展路子。
  组织(人事)外事 推进以加强农村和企业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固本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全镇543名农村党员中参加联系村务工作的有363人,联系率为67.3%。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党员145人,其中已建党组织的有3个。全年发展新党员23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党员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法制观念和拒腐防变能力。举办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培训班1期、农村党支部政工副书记业务培训班,举办党建学习班2期56人次,协助有关部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期168人。协助镇属有关部门招考录用工作人员10名,做好新提拔干部和临时工转合同工人员的考察工作。全年协助外事部门办理证件76人次。


【“一网二区三张牌”发展战略】 2003年8月,板芙镇确定“一网二区三张牌”的发展战略,打造“山水新城、轻工名镇”。“一网”即路网建设,通过修建宽50米的新区中心大道,包括直通河西片的板芙二桥,同时在河西片开通中心农路,与镇中心大道构成板芙路网中的“两横”;建设中的古神公路将与105国道构成板芙路网的“两纵”。通过“两纵两横”路网建设,奠定板芙城镇框架。“二区”,是指新行政中心区和顺景工业园南区。打造新的行政中心区带动河西片开发,开辟顺景工业园南区以拓展工业新载体。“三张牌”,即打好特色经济牌(皮具、家具、玩具三大特色支柱产业)、服务体系牌(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和城镇经济牌(转变农业经济为主到以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全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城镇经济的构建为主)。


【顺景工业园】 工业园区位于105国道广珠线板芙段西侧,占地面积1万多亩,由非污染区、微污染区、配套商住区和公共设施绿化区四部分组成。计划引进100多家企业入户,适合发展轻工业、加工业、信息产业、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纺织制衣、仓储及配套商业住宅等工商企业。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园区划分合理,功能齐全,交通、水电、通讯、服务等配套设施完善。至2003年底共投入632万元铺设工业园区33米宽主干道279米,投入108万元铺设第一期雨水、污水管道,投入950万元完成了450亩填土工程,投入144万元完善配套工程。


【三大特色生产行业】 初步形成皮具、家具、玩具三大生产行业群雏形。三大产业群的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产品远销欧美。其中,皮具加工企业35家,年产值1.01亿多美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6%,拥有詠盟皮件、新宝鞋业、兴威鞋业、威霖(中山)有限公司、熹利皮具等龙头企业;家具企业60多家,另有50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年产值4800万美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13%,拥有富溢木器、高点家具、四海家具等龙头企业,美国前25大领导品牌如Ethan Allen、Thomasville、Drexel Heritage、Lexington及一些世界著名家具企业产品也在板芙加工出口;玩具制造企业有10多家,年产值5811万美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16%,加工的产品包括麦当劳、TOBIZ、HASBRO、JADA、EMPIRE等世界著名企业的塑料电子玩具,拥有太平玩具、美力时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厂、达成玩具等龙头企业。


【成立水产服务诊所】 投入20多万元,以民办公助的方式,于4月30日开办了全市第一间水产服务诊所。诊所设有实验室,配置有盐度计、溶氧仪、水质分析仪等一批先进检测设备,无偿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水质检测、病害防治、技术咨询、水产信息服务。该诊所平均每日为养殖户检测10余次,高峰期日测量达30次。至年底共为2000多名农户提供了服务。该所的成立,直接支持板芙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镇内首家民办学校落成】 10月24日,板芙镇第一间民办学校——芙蓉学校落成。该校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00多万元,配备功能齐全,设有电脑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多种功能室。该校设19教学班,学生达960人,教师31人。该校的落成,促进了板芙镇教育事业的发展。(黄雪玲)



上一篇: 板芙镇(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板芙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