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20 【点击率】2005次


【基本情况】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珠江支流西江东侧,东靠五桂山山脉,西临西江磨刀门水道,地势东高西低,岐江河纵贯镇境南北13公里,把全镇分成东西两部分。总面积79.8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7.7万人,户籍人口3.41万人,流动人口4.47万人,旅居海外华侨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河东区依山傍水,105国道纵贯全区8.5公里,工业兴旺,初步形成以皮具、玩具、家具、服装“三具一服装”的产业群;商业繁荣,有四海和金澳豪庭两个中心商贸区,已成为商贸、人流和各类风格住宅小区密集的城镇居民区和商贸区。河西区在岐江河和西江之间,有古神公路跨越镇境9.11公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中山市农业保护区。2008年,板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0.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5%和14.6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4月26日,举办板芙家具业发展研讨会,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家具行业投资商、品牌策划人士与专家、学者围绕“大国经济下中国家具转型与发展”、“家具企业如何进行品牌营销”等主要议题共同探讨家具业发展趋势,为推进家具行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出谋献策。开通中国(板芙)美式家具商贸网,加强产业带动能力。制定实施《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意见》,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鼓励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4%,其中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56.89亿元。13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90.18亿元,增长18.16%,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94.18%,规模以上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节能减排,在工业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生产总值能耗有所下降,全年工业用电、用水分别比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低近10个百分点,实现绿色增长。
农业 全镇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7万亩,产值2.96亿元。推行环保科学养殖,投资37.8万元推广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成功推广面积4000亩。广福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面积3500亩,建成恒益、镇安、同安等一批上规模的规范养殖基地。逐步推进四联花卉苗木基地、板尾蔬菜基地的前期规划工作。落实种粮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共275万元,完成主干农路“硬底化”建设1.13万米,改造低产鱼塘6760亩。总投资3913万元的中顺大围板芙段加固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省验收。共投资151万元对广福和加茂2个泵站进行技改。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组织灾后复产工作,共发放30万元补贴资金用于救灾复产。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3%。
第三产业 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陆续建成一批风格各异的商住小区,金岛木地板批发市场、同方医院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制订《板芙镇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引导商贸、餐饮、酒店、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上档次、上规模。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1%。民间投资5.25亿元,增长95.49%。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高出生产总值增速1.52个百分点。
外经外贸 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拓宽产品出口渠道;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改善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实施“名牌名标”战略,加大自有品牌营销力度,外贸出口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镇外贸出口总额5.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8%;实际利用外资3530万美元。
镇村建设 加快推进“三纵三横”路网建设。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板芙二桥已完成河东基础工程并开始桥墩建设,河西钻桩工程正按计划推进。投资812.19万元建设迎宾大道二期、工业大道二期及连接古神公路大桥匝道。投资2903.04万元建设滨江路,一期工程聚丰米业至四顷涌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投资251.78万元建设环镇北路板尾仁字围至新联小学路段硬底化,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协助古神公路板芙段建设,跨越镇境9.11公里的古神公路于12月23日全线通车。全年共投资411.54万元用于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大道、兴业路、环镇北路等一批道路的交通标志和配套设施,改造虎爪隧道、金芙花园街心公园、敬老院等民生工程。初步完成滨江路及主要道路渠化岛改造和路灯建设。基本完成金钟山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投入使用,建成污水管网3.7公里,工业园区42间工厂的生活污水管网已全部驳接污水处理厂。进行深湾涌和共青河截污工程、污水厂连接旧墟镇的管网规划。拆除一批违法建筑物和违章户外广告牌。逐步规范白溪、里溪、文化广场等临时摆卖摊档许可点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和工程车辆管理,有效整治工程运输车污染道路现象。推进城镇环卫、绿化社会化管理,完成城镇环卫承包单位的交接工作。
财税金融 培植税源,提高教育、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平安建设等方面的投入。2008年,实现税收总额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其中国税收入3.09亿元,增长13.79%,地税收入1.06亿元,增长18.24%。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73万元,比上年增长38.62%,财税运行平衡。规范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督,全年共开展工程招投标50宗,比预算节省经费233.94万元;开展政府采购59宗,比预算节省经费269万元。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28%。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8元,增长13.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年人均4.35万元,增长15.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年人均2.17万元,增长13.47%。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68平方米,增长5.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总量3727万千瓦时,增长18.13%。固定电话用户1.63万户,增长20.7%。
教育 继续实施振兴初中计划,在考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上重点中学分数线257人,比上年增加50人。再次被市评为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镇区。增加教育投入,共投入613万元建设板芙中学塑胶跑道、一中综合楼、板中宿舍楼;发放困难家庭学生临时补助和国家助学金53.8万元。湖洲小学、湖洲豪庭幼儿园分别通过市一级学校复评验收和一级幼儿园评估。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中小学、托幼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整改;推进学校法制教育,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新联小学获全市小学生男子篮球赛第二名;深湾小学、板芙小学、湖洲小学参加全市小学科技创新大赛连获佳绩;板芙中学、湖洲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获全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板芙学生卢嘉声获得全市高考政治科单科状元,板芙中学学生吴慧娴获得首届“杰出中山学子”称号,板芙小学学生谢艺山获得首届“广东省十佳自强好少年”称号。10月11日,参加在兴中体育场举行的市少年军校成立15周年庆典阅兵暨青少年团体操表演获得一等奖。
文化宣传 投入40万元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1场次,其中元旦、春节期间举办的万人游园、醒狮表演、粤剧下乡、杂技、免费电影等活动,成为该镇近年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文娱活动。投入25万元完成四联、板尾、禄围、板芙等4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并通过市验收。投入165万元基本完成河东片的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建设和网络改造,再次获评为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动员全镇干部群众、企业为地震灾区捐款,共筹得善款530万元。组织镇文艺代表队参加中山市第二届镇区文艺大巡礼并获得最佳组织奖,其中歌曲《芙蓉谣》获得演出金奖、创作奖,小品《卖假证》、《鼓中乐》分别获得银奖。
体育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农信杯”男子篮球联赛、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利华伦杯”篮球赛预选赛等大型篮球联赛4场次,组织新联小学篮球队参加全市青少年篮球赛,并获得亚军。举办“五一”万人长跑迎奥运、中英杯迎奥运乒乓球赛等大型活动。配置各村体育场、体育健身器械,共投入10万元定期更新和维修健身器械。板芙社区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医疗卫生 开展医疗扶贫救助,实施老人免收挂号费等优惠政策,全年减免低保群众、“三无”(无职业、无住所、无收入)等伤病人员医疗费用14.05万元。金钟、湖洲等5个村顺利通过省级卫生村考核验收,全部行政村均跻身省级卫生村。投入335.45万元完成禄围等4个村共计3539米的河岸整治和全镇内河涌清理。做好手足口病、乙脑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至2008年年末,建成5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使用,2间在建。
计划生育 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专项活动,不断提高查环、查孕的服务水平。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增聘村级计生管理员,投入12万元改善计生服务中心办公条件。全年户籍人口出生482人,人口出生率14.3‰,比上年上升0.7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5.64%。流动人口出生登记1623人,比上年减少239人,政策生育率87.55%,比上年高8.39个百分点;居住半年以上出生614人,其中政策内出生549人,政策生育率89.41%。再次被评为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民政服务 大力推进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1月14日,举行农村危房改造竣工典礼,100户低保家庭和住房困难家庭迁入新居,分别获赠1台电视机和1套床上用品。健全低保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加大救济工作力度,为全部五保老人购买医保。2008年,共发放低保金83.4万元。投入110万元,完善敬老院水电消防、道路绿化等设施。投入供养费用72万元,提高供养户伙食标准。救济困难群众2073人次,发放救济金34.7万元。
劳动社保 2008年,投入80万元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1913人,实现富余劳动力就业1214人,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鼓励本地劳动力创业,年补贴成功创业费用4.4万元。9月1日,举办镇青年创业(SYB)培训班,为有意创业的青年提供创业基本知识,首期培训班有54名社会青年参加。扩大社保、农保、医保覆盖面,共有2.69万人参加社会保险。2月,实现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过渡,共有2.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信访工作 畅通人民群众诉求渠道,外嫁女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彻底解决禄围村的出嫁女股权配置问题,全镇没有发生重大上访和扰乱社会安定的群体性事件。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77宗,比上年下降13%,调处38宗,调处率49.4%。协助各村(居)委会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69宗,调处52宗,调处率75.4%。连续2年被评为市信访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市、镇两级财政投入300万元,建成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点70个。全镇共立刑事案件414宗,破277宗,破案率66.91%,破案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31个百分点,排全市各镇区第五位。
流动人口管理 4月5日,正式启用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宣传流动人口管理业务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出租屋进行统一编号,按标准评选“安全文明出租屋”。全镇有登记出租屋1736户,登记流动人口8.48万人次,其中暂住出租屋2.22万人,暂住厂企或其他地方2.26万人。全年共征收出租屋租赁税79.4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2%。联合执法小组共出动职能部门执法人员2500人次,清查出租屋1600户次和流动人员3108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43份,催办暂住证通知书7000份,协助相关部门查处出租屋53户。

#p#副标题#e#

【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 按照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共筹集改造资金近1000万元。1月,一期动工改造危房137户全部竣工入住。6月,制定补充政策,全力推进二期改造工作,动工改造危房206户。至12月份,已完工204户。


【板芙镇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板芙社区居委会地处镇老城区中心,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常住居民1050户,常住人口3733人,外来人口近5000人。自1987年成立社区后,积极开展太极、篮球、健身舞等各项体育运动,至2008年已组建健身队、乒乓球队、篮球队、醒狮队等4支体育活动队伍,参加体育运动人数5000多人,约占全社区人口的60%。12月26日,被省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实现村村创建省级卫生村】 6月11日,金钟、湖洲2村顺利通过省卫生村考核验收,创建为省卫生村。至此,板芙镇11个村(社区)全部跻身于省卫生村行列。


【举行“为奥运火炬手壮行”仪式】 5月8日,在板芙中学举行“为奥运火炬手壮行”仪式,首届杰出中山学子、中山市2008北京奥运火炬选手中年龄最小的火炬手、17岁的板芙中学学生吴慧娴启程到福建省福州市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板芙镇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以来,板芙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农业镇变成工业镇。1985年以前,板芙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依赖5万多亩的耕地,是一个农业镇。1980年,板芙公社工农业总产值124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8.4%。从198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开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至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0.43亿元,在占全镇1/3可用土地资源的河东实现超过95.7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形成以皮具、玩具、家具、服装“三具一服装”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企业达423家。2005年9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美式家具专业镇和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
从贫穷镇变成小康镇。改革开放前的板芙公社财政十分薄弱,入不敷支,群众生活贫困,各项建设难以开展。1978年,全公社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00万元。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单一,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公社有水稻种植面积4.2万亩,粮食产量仍不能维持社员的温饱,人均收入只有109元,是中山县的主要扶贫对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板芙镇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至2008年,全镇税收总额4.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8元。
从落后镇变成文明镇。板芙镇原是个比较落后的小镇,不仅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更是长期处于后进状态。改革开放前,由于财政十分困难,板芙公社甚少投资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设施严重滞后,造成全公社居民普遍文化素质低下。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当年板芙公社的文盲人数占1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16.6%,大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卫生事业也不发达,公社卫生院的设备简陋,医疗条件甚差,发生疑难病症往往不能及时医治处理。1990年以来,板芙镇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方针,将教育放在首位,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均占财政总支出的18%以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05年,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2008年,全镇在校学生8962人,医院病床床位140张,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医院年门诊量25万人次,辖区内全部行政村均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村。
改革开放30年来,板芙镇除实现上述“三个变化”外,继续深化交通带动发展的思想,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新区道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城镇功能逐步提升,建设以“一桥三路”为重点的一批基础设施,已形成“三纵三横”的大交通格局。此外,中心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的道路、通信、水电等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村级路桥建设,实现村道硬底化近30条、重建新桥5座、改造旧桥10座。近年来,板芙镇注重第三产业发展,超市、酒店、休闲娱乐设施等不断增多,初步形成四海和金澳豪庭两个富有活力和现代化气息的核心商贸区。建成雅芙花园、尚美居等一批档次高、风格独特的花园式小区,镇容镇貌进一步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今日的板芙镇正朝着建设“山水新城、轻工名镇”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胡坚桐)


附:2008年中共板芙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吴炳坤(12月止) 杜敏琪(12月起)

  副书记:黄顺欢 霍锦添(1月起) 陈顺葆(1月止)

  主 席:吴炳坤

  副主席:吴景文

  镇 长:黄顺欢

  副镇长:冯国飞 贺顺群 郑建伟(1月起) 宋邝敏(1月起,挂职) 叶 凯(1月止)

上一篇: 板芙镇(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板芙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