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板芙镇位于市境南部,东傍五桂山,西临西江,南连珠海市,北靠市城区;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07万多人,外来人口2.22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板芙镇水陆交通便利,北距广州110公里,东至中山港28公里,南往珠海、澳门40公里;建有11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量6万吨自来水厂和岐江河500吨级码头,航道经磨刀门可直达香港和澳门。2001年,板芙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4%和37.8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实施“工业立镇”向“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坚持以扩大全镇的工业规模为目标,继续抓好工业资产的管理,促进了工业资产的滚动发展。镇政府用好盘活公有资产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其中投入公有资金845万元兴建了1.2万平方米的厂房宿舍,民间也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厂房2.3万平方米。加强对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总规划面积达1.5万亩的三大工业园区的初步选址规划,新规划了占地为4168亩的顺景工业区,该区可享受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全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私营企业59家,总投资超4000万元。成立招商办公室,组织企业参加各项招商经贸洽谈会、不断加强与客商的沟通服务联系,实现以情招商、以信用和服务稳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和外向型工业的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镇的工业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23.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
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禾尾二级站,对中顺大围沙头顶堤坝抛石固基;清淤疏深深湾涌、金钟涌、共青河、三棵浪涌总长1万多米的河道。投资200多万元建设4米宽以上农路1.3万米、涵闸4座。整治低产鱼塘2800亩,缓坡山地种果200亩,建设防火线24.5公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良新品种,形成以水稻、水产为龙头,以水果和经济作物为双翼的农业生产格局。水稻、水产、水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8万亩、1.56万亩、2956亩、4348亩,产量分别为1.35万吨、1.03万吨、3043吨、1.96万吨。推广水稻塑盘育秧、遮光网覆盖种植蔬菜、丰产稳产栽培荔枝及种植反季节蔬菜等新技术。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9期,建立各类农业示范户、片(企业)10个,推动农业种养科技化发展。发动农产品流通大户及种养大户加入市农业信息网,利用互联网经营农业产品。成立中山市流通协会板芙分会,开拓农副产品流通新渠道。探索“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把河西地区建设成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全年农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6.71%。
村镇建设 选址规划建设古神一级公路板芙段,编制顺景工业园的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投资530万元建设芙中路金钟桥至里溪大道路段、河西公路芙蓉市场路段、沿江路威霖鞋厂至板芙码头路段和兴华路、创业路、置业路、民安路,安装墟镇及工业区道路路灯215支。清理消化墟镇范围内闲置土地和烂尾楼,收回闲置土地47.25亩,续建一批烂尾楼,完善墟镇的设施和功能,改善墟镇的环境面貌。
外经外贸 组织企业参加市举办的各项会展活动,建立洽谈项目跟踪联系负责制和项目经理制,提高项目成功率。镇党委成员和经济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有困难的“三资”企业减免协办费用23万元,为来料加工企业减免工缴费额度42万港元,并筹集资金300万元为部分企业解决出口退税的兑付困难。全年引进项目18个,其中“三资”企业13个,“三来一补”企业5个;增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388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7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23%。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增长23.91%。
国内贸易 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心,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企业的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管。引进百惠板芙连锁分店等一批经销商,建成板芙食街。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346户,新增148户;私营企业96户,新增38户。规范管理5个集贸市场,其中板芙市场继续保持省、市“文明市场”的称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4亿元,比上年增长0.99%。
财税金融 培育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强化依法治税,税收和财政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730万元,比上年增长35.14%;税收收入1.02亿元,增长60.7%;其中国税收入7698万元、地税收入2160万元,分别增长65.33%和49.58%。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94亿元,增长12.9%。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933元,比上年增长4.96%;职工人均年收入8700元,减少6.7%;人均存款1.28万元,增长12.69%。居民新建住宅4.5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全镇有机动车7104台。9042人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企业(单位)参保率达100%。按规定标准供养农村“五保”户,义务兵家属、烈属优待面达100%,优待金发放标准达到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巩固殡葬改革成果,遗体火化率达100%。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中小学校14所,在校学生7003人,教师308人。全年教育经费投入1385.3万元,重点改造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板芙一中800多平方米的实验楼和板芙小学新校区,全镇完成了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为板芙小学和禄围小学建设计算机室,为深湾小学、湖洲小学、白溪小学、板尾小学、板芙中学的计算机室升级增容,全镇中小学校均建有计算机室。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教研活动,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升中考试中,板芙一中7个学科成绩均超市平均分,板芙中学有3个学科成绩超市平均分,总平均分分别名列全市第15位和31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3%。小学、中学分别有6人和11人考入市级重点中学。
文化体育 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环境,投资300多万元兴建影剧院和图书馆,建设河东片光纤架设工程和河西片7个光点光纤网络,改造部分残旧电视线路,电视节目由原来的14套增加到20套。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全镇第二届师生艺术节,参加市第二届师生艺术节,获团体总分第6名。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举办春节长跑比赛,共有600多人参加;举办镇第六届“芙蓉杯”篮球赛、中小学篮球赛、中小学“小三项”比赛、中小学生国际象棋赛和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获奖25人次,其中第一名6人次,第二名1人次,第三名6人次。
环境卫生 加强镇村环境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实现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目标。完成墟镇主要道路的行人道建设和植树绿化工作,安装路灯,美化墟镇环境。投资66.5万元疏通河道1万多米,清淤8700多立方米;投资32万元清理石岐河板芙段16公里的水葫芦,清拆河涌鱼网棚架53个,拆迁直排入河的厕所、猪舍36间,改善内河水质。完成“一区三线”改造和套种森林面积988亩,完成“四旁”绿化植树20.8公里。加强医疗卫生条件建设,为群众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板芙镇医院投资497.3万元扩建急诊科,购置急诊设备,兴建面积为842平方米的综合楼,购置1台螺旋CT机。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00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儿童基础免疫“四苗”接种率为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3.3%,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6.4%,新生儿新法接生率为100%,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做好疫情监测,全年未发生烈性传染病传播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开展药品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器械招标采购率达100%,2次招标采购药品达510种,占全年药品采购总额的70.6%。
精神文明建设 分两批组织镇、村干部260多人参加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思想发动、学习培训,对照检查、听取意见,认真整改、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的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举办2期党员学习班,深入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章、党纪、法律法规,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遵纪守法的观念和实践“三个代表”自觉性。
计划生育 成立村级计划生育办公室,充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全面清查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全年出生人口289人,人口出生率为9.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9‰,计划生育率为93.43%,多孩率为1.3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重点整治辖区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立刑事案件311件,侦破120件;发生治安案件532件,查处477件。加强治安网络建设和对社会面的控制,开展派出所安全保卫的基层和基础建设,推行警务规范化建设和警务公开,将全镇82间企业的410名保安人员纳入公安管理。建立健全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长效管理机制,流动人口办证率为96.5%,出租屋办证率达100%,安全文明小区达标率为100%。
司法武装 成立健全镇司法调解办公室,加强调解委员会的工作领导,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开展“四五”普法宣传,加强广大群众特别是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和外来员工的法制教育,扩大法律知识的普及面。加强武装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民兵组织,强化应急分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充分发挥应急分队在急、难、险任务中的战斗作用。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征兵工作,选送了14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评选镇“十佳企业”】 3月28日,举行2001年中山(板芙)招商经贸洽谈暨2000年度板芙镇“十佳企业”颁奖表彰大会。近400名国内外客商和镇内各村、各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山市新宝鞋业有限公司等12家外资企业和中山市板芙镇华达纸品厂等3家民营企业获授予2000年度板芙镇“十佳企业”称号及牌匾。
【镇政府机构改革】 7月,开展镇政府机构改革。镇党委、镇政府机关共设15个部门,即党政办(与政府办、人大办、统计办、统侨办合署办公)、宣传办、组织人事办、纪检监察室、农业办、教科文卫办、规划建设办、计划生育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经贸办、外经办、武装部、财政所、工青妇办。
【调整行政村区域】 11月13日,按市民政局以中民字[2001]160号文的批复,将寿围、西河和孑子冲村民委员会并入广福村民委员会。合并后的广福村耕地总面积2.51万亩,户籍人口6487人,成为板芙镇最大的行政村。16日,新广福行政村举行了挂牌仪式。
【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 11月底至12月初,板芙镇10个村全部进行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此次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选一公示”的办法,先由党员、生产队长和村民代表推举候选人并进行公示,然后由各村党员在全体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开选举,共选举出党支部委员32人。农村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0.6岁,35岁以下的有12人,其中3人任支部书记,最年轻的支部书记26岁。(谢世忠)
附:2001年板芙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何权昌
副书记:吴炳坤 麦北胜 谭华添
党委委员:梁敬南 肖达辉 杨坤棠 胡兆光 陈顺葆
冯炳新 冯国飞 麦锡波 贺顺群
人大主席:麦北胜
人大副主席:梁深泰(2001年10月止)
镇 长:吴炳坤
副镇长:梁敬南 肖达辉 杨坤棠 胡兆光 陈顺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