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大涌镇位于中山市境西南部,东临石岐江,西靠西江,面积4066.01公顷,辖6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6.8万人,户籍人口2.93万人。海外侨胞3万人。先后获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纺织服 装名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市文明镇区、市工业强 镇等称号。2009年,地区生 产总值29.6亿元,比上年增 长11.76%。
【农业】 全镇有耕地面积1.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250亩,鱼塘面积9310亩。粮食产量3096吨,“三鸟”饲养量87.28万只,水产养殖7610吨,生猪养殖1.45万头。投入320万元,建设“硬底化”农路4.9公里,修建排灌站7座,整治低产鱼塘630亩,改造农田2051亩。投入648.98万元,整治内河1592米。投入180.25万元,重建岚田水库。投入132.93万元,新建中顺大围大涌堤段防浪墙工程。投入85.14万元,新建叠石三顷排灌站。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犬只免疫2312头,免疫率97.59%;家禽的禽流感病毒(H5N1)免疫数量48.21万只,全部免疫;猪瘟、口蹄疫、蓝耳的免疫数为1.2万只,免疫率100%。免费发放预防猪流感疫苗4906支,消毒水6898瓶(包)。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对安堂、青岗、南村、岚田等地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农贸市场进行不定期轮流抽检,全年共抽检样本3767份,超标99个,合格率97.4%,销毁超标菜6批次,合计93公斤。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能繁母猪补贴、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等共计23.4万元。为全镇所有种植水稻和部分能繁母猪购买保险,9名农户因稻田受损和能繁母猪死亡获得理赔。村级经济总收入51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9%;纯收入3769万元,增长32.85%;物业总收入3160万元,增长15.58%;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超过480万元。全镇农业总产值2.15亿元。
【工业】 组织纺织服装企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服装展和越南河内产品展销会。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宣传包装、销售网络等方面意识。全镇有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木材真空干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文田纺织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山市制衣(利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服装面料(文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制衣洗水(丹尼思)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牛仔服饰(法丹奴)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陶瓷洁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奴多资纺织厂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山市木地板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针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红木蒸汽干燥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通达实业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山市智能插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电力电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红木家具数控雕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7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有大自然、奴多资、巨朗、英陶、文田、浪兴、大涌家具、奇典居、鸿发、红古轩等21个名牌名标。专利授权总量581件,其中中山市奇典居家具有限公司的“G款沙发椅”获省专利优秀奖,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的沙发椅“风云系列”获市专利优秀奖。全镇科技项目获省市两级经费200万元。制定《大涌镇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引进中山市通达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市中茗电器有限公司等新兴行业。200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9%;其中红木家具和纺织服装总产值78.4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7%;规模 以上工业产值59.97亿元,增长23.34%。
【第三产业】 红木家具销售集聚区包括296家红木家具及红木雕刻工艺品展厅,主要分布在岐涌路、新平路、葵朗路和兴涌路,年销售额20亿元,接待宾客100万人次。文田布业城第五期投入运营,牛仔纺织布料和辅料批发集散地初具规模,年销售总额18亿元。建成胜景新庭苑和新世纪酒店。形成岐涌片、旗山片、旗南片和青岗片四个商业圈。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
【外经外贸】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排名全市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9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84.51%;出口总额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6%。出口主要涉及牛仔服装、红木家具、五金制品、塑料工艺品等行业。
【镇村建设】 9月10日,投入2000万元的大涌镇2幢教师宿舍大楼落成,解决78户教师家庭、共96人的住房问题。对符合享受住房补贴条件的教师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解决198户教师家庭、共217人的住房问题,全镇教师住房解决率80%。青岗排洪渠工程竣工,污水处理厂第一期正式运行。投入1亿元,建设20项路网桥梁工程,对外交通方面,建设“三路五桥”,即大南路、中新公路、涌芙路、南村桥、石井桥、新开涌桥、横河桥和起凤环桥;改善镇内路网方面,建设翠华路、扩宽改造环镇路、扩宽改建华星南路和改造新平路。投入415万元,对全镇6个片区、3个工业区和1个中心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7个村(社区)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全镇道路系统规划,完成葵朗工业区、青岗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翠华片区、旗南片区、旗山片区、青岗旗北片区、中心区、旗南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岚田、安堂、大涌、青岗、南文、旗南、旗北等7个村庄规划通过初审。投入8900万元,整治全禄排洪渠、石井排洪渠和卓山中学侧排洪渠。投入2000万元,升级改造全镇10个自然村供水管网。投入34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1575万元,建设大兴路垃圾中转站、大涌电视台业务用房和环卫工人宿舍楼,完成大涌环卫宿舍大楼工程和电视台业务用楼主体工程。
【环境保护】 开展印花行业专项整治行动30次,检查印花厂60家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立案查处2宗。开展废水转移29家,转移 印花废水1000吨。5月建成 大涌镇污水处理厂首期第一阶段的1.5万吨工程,8月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9月首期第二阶 段的1.5万吨工程动工建设,预计2010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财税金融】 2009年,税收收入3.44亿元,比上年减少5.3%。其中,国税2.35亿元,减少4.2%;地税1.09亿元,减少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减少1%;财政支出2.39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主要保障“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公共卫生、扶贫、救灾、科技、城建等方面财政支出。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8.14亿元,增长17.93%;贷款余额15.43亿元,增长13.23%。政府采购金额3474万元,减少1705万元。
【居民生活】 2009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11.32万元,增长15%。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总量6592万千瓦时,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增长34.35%。固定电话1.91万台。
【教育】 2009年,全镇公办学校有中学1所,小学5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教职工494人,初中和高中学生2291人,小学生6428人。集体办幼儿园9所,教职工143人,幼儿2053人。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学生441人,升学学生427人,升学率96.8%。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镇财政增加173万元,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大涌镇评为中山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镇区和中山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镇区,获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
【科学技术】 制定《大涌镇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成立红木家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大涌镇设立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检测站。全年申报“木材改性在红木家具中的应用”、“大涌红木家具专利联盟”等2个省科技项目,“大涌牛仔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大涌家具专利联盟”、“名智家具厂移动窗”、“锅炉系统的技术改造”等4个市科技项目,专利申请量98件,共获广东省和中山市科技项目资金200万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协助市农业局开展的“对虾池塘水质监控智能化健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研究实现水质智能化监控,解决了水质多因素调控的问题,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试验塘亩产1025.89公斤,对照塘亩产387.77公斤,增产638.12公斤,提高164.56%;试验塘每亩纯利润1.13万元,对照塘每亩纯利润1887.57元,增收9376.03元,提高496.72%,能耗减少33.33%。
【宣传文化】 举办曲艺慈善晚会、电影欣赏晚会、元宵灯谜会、粤剧晚会等活动30次,书画、摄影展6次,参加人数8万人。建成新文化广场,占地面积9260平方米,其中露天广场可容纳6000人。创办双月刊《卓旗山下》文艺报,筹建大涌诗社。11月26日,大涌、安堂、旗北、兴涌等4家农村书屋、文化室成立,大涌镇共有农村书屋8家,总藏书量1.6万册。青岗社区评为市农村文化室,岚田社区评为农村书屋建设先进社区。
【体育活动】 3月26日,在卓山中学运动场举办大涌镇第二届体育运动会,来自全镇8个村(社区)居委会、24个企事业单位的878名运动员参加14个竞赛项目。运动会历时1个月,文教、岚田社区、旗北村、南文社区、镇机关、公安系统等7个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前七名。举办大涌镇“全民健身日”,慈善筹款篮球赛,慈善筹款乒兵球赛,篮球邀请赛,国庆“港侨杯”乒乓球比赛,幼儿园趣味性篮球比赛,全镇中小学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的“三棋三球”等活动。大涌镇李泳豪在市第六届运动会200米和110米跨栏比赛中均获第一名,在200米跨栏中,以25秒08打破市运动会纪录;黎远露在少年丙组800米赛跑比赛中获第一名,罗伟宏在少年甲组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一名。大涌镇为市体育学校输送3名运动员。
【医疗卫生】 建设数字化医院,启动电子处方系统。投入17万元,完善旗南和岚田两个卫生服务站。2009年,全镇有医疗机构10个,包括大涌医院、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康明诊所、汇康牙科、利富制衣厂医务室等3所民营机构。大涌医院医护人员222人,病床100张,年门诊量59.42万人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健康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控、产后访视、健康检查、康复治疗等服务。
【计划生育】 2009年,全镇户籍出生人口195人,比上年减少23人,计划生育率95.38%,落实“四术”212例。流动人口出生756人,减少436人,计划生育率89.02%,落实“四术”307例。全镇无政策外多孩出生,大涌、岚田、青岗、兴涌等4个村(社区)无政策外出生,占全镇 村(社区)的一半。236人符合《广东省部分计划生育家 庭奖励办法》,每人每月奖励100元。
【社会治安】 投入63万元,筹建大涌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大综治、大防范、大调解”工作格局,中心由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规范办等4个部门合署办公,劳动、公安派员驻点,办公场所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内设受理大厅1个、调解室2个、联席会议室1个、档案室1个,工作人员15人。全镇8个村(社区)成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把全镇综治维稳网络延伸覆盖到村一级,实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四个一”运作方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2009年,立刑事案件435宗,比上年下降4.3%;破263宗,破案率60.45%。其中抢夺、抢劫案件88宗,下降10.2%。受理各类治安案件707起,查处607起。
【信访工作】 每月15日为接待群众日,开通网上举报,设立“书记信箱”和“网上投诉”两大板块。开展积案化解年活动,以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的工作责任形式开展化解工作,有效息诉历史积案8宗。开展“进家门、问民生、慰问重复上访户”活动,重点约访了5户信访户,为2户信访户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75宗,其中企业主欠薪逃匿32宗,拖欠工资65宗,工伤赔偿纠纷6宗,经济纠纷2宗,其他纠纷70宗。
【民政服务】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313户、785人发放低保金120万元,其中城镇居民11户、24人,农村村民302户、761人。向184户、609人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7.73万元,向低保户、低收入家庭、五保家庭发放临时困难生活补贴24.17万元,向73户、229人发放医疗救助5.32万元。修建29户低保户住房,帮助39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资助23名贫困残疾聋人配备助听器。为34名五保老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为90名孤寡老人赠送御寒棉衣。2009年,全镇办理结婚 登记149对,办理离婚登记 19对。
【劳动社保】 新增就业152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0人,本市农民转移就业610人,接受本省外市地区农民转移就业1675人。开办中式面点、中式烹饪、美容、电工等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422人。受理劳资纠纷1588宗,其中1396宗调解成功,192宗办理仲裁。实现城乡居民住院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2.48万人参加城乡门诊医疗保险,1.4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4745名老人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201元。全镇退休军人均已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全镇拨付36名重点优抚军人生活补助2.22万元。
【流动人口管理】 2009年,全镇登记在册出租屋1600户,办理率100%,代征房屋租赁税202.82万元,办理《暂住证》4.55万份,办理儿童随行卡453张。全年出动综合协管员60人次,清查出租屋1700间,查验《暂住证》3万人次。出租屋发生刑事案件33起,破获16起。发生治安案件55起,查处50起。陈传平、沈凯彬、魏晓天等3人评为2009中山市“同是中山建设者”百佳优秀务工作员。9月4日,大涌镇流动人口管理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包括镇流动人口管力服务中心、各村(社区)的综合协管员共91人,服务队主要从事消防宣传 工作。
【第二届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 9月7~13日,以“穿越古今,引领时尚”为主题的“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名优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红木家具发展研讨会”在大涌展览中心举行,吸引各地商家10万人次,参展企业现场销售额3000万元,签订购销合同金额3.2亿元。举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检测站揭牌仪式。开展以红木家具与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红木家具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和以红木家具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红木家具可持续发展百家论坛”,国内红木业界专家、学者结合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现状,从人才战略、企业管理、文化传承、现代创新、品牌实力、市场营销等方面为红木家具做精做强出谋献策。
【中山市首个可代办公证的法律服务所】 10月1日,市司法局批准大涌镇法律服务所可代办与公证有关的事务,可以申办当事人委托的婚姻状况、亲属关系、出生、死亡、有(无)受过刑事处分、学历、成绩、经历、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印鉴属实、经济状况等公证事务,成为市首个可代办与公证有关事务的试点单位。
【五项举措关爱弱势群体】 2009年,大涌镇建立健全“弱有所助、病有所帮、老有所养”的救助机制,提高老党员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一是建立互助基金组织。镇财政共拨出40万元分别于2008年10月和2009年4月成立党员互助会和爱心互助会。2009年,党员互助会向19名困难党员发放困难补助金1.3万元,对39名困难党员发放困难补助金和节日慰问金1.45万元,爱心互助会为10名困难学生发放互助资金1万元。二是建立健全结队帮扶机制。出台《大涌镇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共建活动的意见》,镇三套领导班子、机关领导干部与全镇40名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镇内25个机关、事业单位、部门与全镇198名特殊家庭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三是制定对农村退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和对农村老党员发放书报费的政策。镇财政对符合退休规定的农村“两委”干部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0元,对年满60周岁并且党龄40年以上的农村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书报费。2009年,投入10万元,为全镇165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提供济困助医服务。四是开展残疾人、五保户援助工作。帮助39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帮助23名贫困残疾聋人配备助听器,帮助34名五保老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五是开展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争取市补助资金60万元,修葺、重建29户困难家庭危房。(江晓明)
附:大涌镇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贺 晖
镇 长:文卫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