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镇(200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5 【成文日期】2004-12-18 【点击率】1961次


【基本情况】 大涌镇俗称“隆都”,地处中山市西南部,距石岐城区8公里,面积45.5平方公里,辖居民委员会5个、村民委员会2个,户籍人口2.9万多人,非户籍人口3.76万人,旅外乡亲超3万人。2004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提速、跨越、均衡”发展,实现了创市工业强镇和省教育强镇目标。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7.5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3.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02%和44.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做大做强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两大支柱产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两大产业为龙头推动其他行业发展。年初,大涌镇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及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奴多姿纺织厂有限公司和巨朗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分别获“广东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7家企业入选2004年广东服装百强企业,2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十大牛仔服装优势企业。举行大涌镇首届牛仔服装发展研讨会,研讨后配额时代国际服装业的走势。全年工业总产值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47%;其中两大特色支柱产业工业产值51.1亿元,增长47.7%,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2.2%。
  农业 加快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公用事业设施,实施农村“五项工程”和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投入380多万元,修建农桥1座,铺设农路2657米,改造农田排灌站3个和低产鱼塘1000亩,整治基头涌、赤洲河(青岗段)、全禄涌等内河。全年水稻种植面积5600亩,以种植优质谷为主,年亩产量696.64公斤,比上年亩产增加0.66公斤;水产养殖面积6952亩,全年总产量4453吨,年亩产达640公斤,增长7.9%;家禽饲养量297.48万只,减少6%,其中肉鸡饲养量213.68万只,肉鸭饲养量72.8万只,肉鹅饲养量11万只。生猪饲养量23233头,增长20.3%。全年农业总产值1.85亿元,增长4.02%。
  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出租屋的管理,制定《大涌镇出租屋管理暂行规定》,对出租屋实施网格化巡查管理模式,重点整改锌铁棚出租屋。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19.78%。发展物业经济,全镇拥有出租物业21.27万平方米,人均7.3平方米。旅游热门景点卓旗山休闲山庄全年接待游客3.9万人次。房地产发展迅速,胜景花园、富城山庄、新世纪花园等住宅小区落成并交付使用,住宅小区总体开发面积136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 在建项目有科工贸中心、行政办公区、大涌牌坊、南兴商业广场,改造旗山路、新平路,扩建兴华路、中新路。大部分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结合古神公路、新(会)中(山)公路的建设,对镇内路网进行了规划。开展综合整治水环境和防治工业污染,重点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供电部门投入970多万元,新增、改造线路近22公里,全年用电总量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73%。供水部门投入316万元改造全镇供水网管。
  外经外贸 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产业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引进获得中国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称号、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平方米的盈彬木业有限公司项目;文伟家私厂与香港中加森林木业公司合作投资1400万美元,取得南美一个林区30年的开发权。2004年,全镇出口总额1.11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7.25%;合同利用外资2012万美元,增长84.25%。
  财政税收 2004年,财政收入11088万元,比上年增长6.37%;财政支出11993万元,比上年增加1771万元,增长17.33%;税收收入19209万元,增长27.56%,其中国税14567万元,增长26.86%,地税3601万元,增长36.04%,耕地税和契税收入1041万元。
  金融保险 2004年,银行存款余额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2%。参加工伤保险2.09万人,增长16.7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4654人,增长9.85%;社会养老保险收入3074万元,增长32.5%。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实施“小城镇办大教育”战略,全面达标通过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合并大涌小学和南文小学,成立新南文小学;合并叠石、青岗和起凤环3间小学为旗北小学,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校园。提高全镇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镇8间中小学共拥有计算机826台,人机比达6.4:1,位居全市前列。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为省一级幼儿园,成为全市农村第一所省一级幼儿园;卓山中学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成为全市第二间省一级初级中学;青岗幼儿园成为市一级幼儿园,南文小学成为市一级学校。2004年,大涌镇获市2003~2004学年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
  科技 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4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制出木材烘干技术、水融性环保漆等科研项目,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成立电子商务部,建立大涌牛仔服装网和红木家具网网站,推行“百家企业上网”工程,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文化体育 开展文体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庆祝建国55周年,举办摄影展览、书法美术比赛、摄影联展、文艺晚会。以文化广场为阵地,每月举办两场“广场之夜”卡拉OK大家乐文娱晚会。全年组织文艺晚会演出26场。发展壮大旗北曲艺社、舞蹈队、安堂小学少儿合唱队等民间文化团体,其中舞蹈队成为市群星艺术团属下的一个艺术团体。开设电子琴、吉他、幼儿舞蹈、美术基础等培训班,活跃青少年文化生活。举行大涌镇2004年“国庆节”篮球比赛和“汇海隆杯”乒乓球赛。
  卫生 开展全民性爱国卫生运动3次,举办卫生知识培训学习班2次,培训470人次。预防登革热期间,掀起灭蚊行动,一周内将疫点的布雷指数下降至0,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南文社区、旗北村创建为广东省卫生村,全镇共7个村(居)委会已有6个创建为省卫生村。
  计划生育 镇与各村和居委会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全年出生人口284人,比上年减少36人,人口出生率9.84‰,其中计划内出生267人,计划外出生17人;计划生育合理率为94.01%,多孩率为0.7%;完成“四术”309例,落实避孕节育补救措施49例。流动人口办证、验证1.7万人,查环查孕6862人次,手术109例。
  民政 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临时生活困难救济金分别为74万元和15万元,救济280人次;投入10万元设立基本医疗救助金,解决低保对象看病难问题。实施“结对子”助学工程,募集助学基金8.2万元,资助164人。开展“扶贫送温暖”捐赠活动,捐赠衣物15万件和善款8.5万元援助广西贫困地区群众。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优抚对象40人,发放抚恤金、补助金22万元;现役军人22人,发放优待金16万元。对生活或医疗有困难的复员军人、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给予经济援助,全年共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3.5万元,经济援助28人次。实施“星光计划”,建立健全协会制度,由协会管理星光老人之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老人节庆祝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贯彻落实新婚姻法,加强婚姻登记窗口建设,建立休息日婚姻登记预约制度,落实便民措施。继续加大殡改宣传和执法力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丧葬陋习,实现遗体火化率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专项整治扫除“黄赌毒”、查禁“六合彩”赌博活动。全年发生刑事案件300件,发案率比上年上升2.5%。顺利通过“禁毒03工程”检查验收,创建无毒(减毒)社区(村)5个,建设安全小区19个。调处矛盾纠纷31宗,调解成功31宗。
  信访工作 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包案、领导接待日、领导下访等制度,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含电话上访)共61件(次),比上年增长22%;集体上访7批65人,增长55%,其中最大一批人数27人。立案6件,全部办结;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劳资纠纷和征地问题,其中征地问题占信访总数的56%。
  司法武装 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管理制度,促进司法组织建设。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和社区(村)帮教组织,帮教刑释解教人员22人。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年举办各类普法学习班4期共80课时,培训近6万人次;举行专题普法活动3次,法律咨询活动7次,法制图片巡回展4次。在镇有线电视台设《法在卓旗山下》和《法律知识问答抽奖》栏目,开设企业《学法园地》专栏28个。投入活动经费15万元实施“送法下乡”工程,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部队输送新兵10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组织基干民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举办8期政治学习班,组织各村(居)委会民兵营长参加政治教育。民兵应急分队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3次,挽回经济损失3万多元。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牛仔服装制造业是大涌镇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全镇有纺织服装企业376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产量近1.04亿件,产值达3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1%。1月9日,大涌镇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同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授牌仪式。


【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结为友好县镇】 5月12日,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委副书记、县长禤甲军带领兴业县党政代表团到访,与镇长张容彬签订大涌镇与兴业县缔结友好县镇协议书。


【大涌牛仔服装企业发展研讨会】 于9月26~27日在大涌镇举行。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和大涌镇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报社为特别支持单位。会议邀请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新宇、国家发改委中小司副处长李毅、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梁勇、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李毅及美国棉花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汪嘉荣等领导和专家研究2005年后配额时代牛仔服装国际贸易形势、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牛仔面料及服装流行趋势、纺织牛仔面料洗水技术的发展趋势、美国牛仔服市场销售情况、牛仔服装市场营销法则等内容,解答与会企业家有关经营纺织服装行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纺织服装企业家认清市场形势,促进提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镇中心幼儿园成为省一级幼儿园】 4月26~28日,省督导验收评估组评价考察大涌镇中心幼儿园,高分通过评估验收,使其成为全市镇区第一所省一级幼儿园。


【卓山中学成为省一级学校】 卓山中学是大涌镇唯一的一间初级中学。镇政府在10年内两次大规模扩建该校,使其设施设备达到现代化水平。评估组认为卓山中学办学水平高,各项指标超过了省一级学校的标准。12月通过评估验收,成为中山市第二间镇办省一级初中。


【大涌镇成为省教育强镇】 自2002年起,该镇投入教育经费6031万元加快建设教育强镇,其中2003年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规划建设了旗北小学。2004年12月,接受省教育强镇评估组进行为期4天的评估验收。获评估其教育做到领导管理强,事业发展快,普及程度高,办学条件优,队伍素质高,质量效益好,综合实力强,走出了一条“小城镇办大教育”的新路子,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同意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新增两个省级卫生村】 按照《广东省卫生村标准》要求,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强化食品卫生管理,优化村容村貌。9月,南文社区和旗北村通过省考核验收组的全面考核鉴定。12月,获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批准成为省卫生村,至此全镇7个社区(村)已有6个成为省卫生村。(吴 菲)


附:2004年大涌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汤亮怡

副书记:张容彬 刘倩梨 梁德胜

主 席:汤亮怡

副主席:林华均

镇 长:张容彬(2月起)

副镇长:郑泽潮 黎炳坚 区樟鹏

上一篇: 大涌镇(200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大涌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