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大涌镇俗称“隆都”,地处中山市西部,总面积4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9万人,非户籍人口4.08万人。管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大涌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3.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6%和30.3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重点做大做强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两大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升产品附加值。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的展览会及经贸活动,成功筹办大涌红木家具进京展示和2003年大涌镇“3·29”经济贸易洽谈会,提高两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吸引一批民营企业投资落户、增资扩产。此届“3·29”经济贸易洽谈会签订投资经贸合同16宗,合同利用资金11.6亿元。4月16日,大涌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9%。其中两大特色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增长63.7%,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1%。
农业 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农村“五项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筑农路1.29公里,架设农用高压电线21.5公里、低压线82公里,整治内河涌4万多立方米。全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8%;农村集体纯收入1529万元,增长38%。
城乡建设 建设四大工业园区、中新布业商业街、行政办公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污水处理厂、科工贸中心、商会大厦、兴华路、南村桥等12项工程,改造一批民用配套设施,改善镇区环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至10月全镇重点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供电部门投资1000多万元,新增、改造供电线路58公里,全年用电总量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2%。供水部门投资251万元,改造供水网管。
外经外贸 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全镇有外资企业30多家。2003年,全镇实现出口总值104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进口总额225万美元,增长2倍;利用外资525万美元,减少4.55%。
民营企业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民营企业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镇有私营企业179户,比上年增长21.8%;个体工商户3591户,增长19.4%。个协、私协大涌分会积极履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责,促进全镇个体、私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财政税收 完善财税机构、制度建设,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2003年,财政收入104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1%;财政支出7060万元,减少18万元;税收收入1.49亿多元,增长38%,其中国税收入1.14亿元,增长42%,地税收入2600万元,增长37%,农业“四税”收入929万元。
金融保险 2003年,各项储蓄存款余额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参加工伤保险285人,比上年增长21.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2万人,增长18.7%,参保率88.7%;社会保险收入2321万元,增长9.5%。
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804元,比上年增长12.19%。全镇有摩托车5580台,比上年增加78台;拥有汽车9902台,比上年增加1024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并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水平。全镇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7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2.9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合并大涌小学和南文小学为大涌南文小学,合并叠石小学、起凤环小学、青岗小学为旗北小学,另建新校于青岗社区内。2003年,全镇483名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平均分380.7分(不含体育分),48人上市重点高中分数线,另有8位特长生被重点高中录取。多名师生分别获得国家、省、市、镇级奖励。
科技 镇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各项技改研究,解决产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一批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的技术项目已在企业运用。企业参加市的技改计划,获得105万元科研和技改资金补贴。成功申报成立“广东省红木家具科技创新中心”,注册“大涌红木家具”和“大涌牛仔服装”两个品牌商标。开展特色产品质量服务月活动和评选镇红木家具、牛仔服装十大品牌活动。评选出红木家具十大品牌为红古轩、鸿一、和之家、中拓、华成轩、居一格、名兴、合兴、艺红轩、祥兴;评选出牛仔服装十大品牌为胜米兰、积世客、易来、欧斯·迪克、丹奴、巨朗、浪兴、千姿梦、亚卡路、飞凡。
文化 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投资30多万元建立红木雕刻艺术展览馆,投资5万多元添置图书馆藏书和订阅报刊。在镇文化广场组织演出13场大型文艺晚会,隆都民俗馆年接待参观人数超5000人次。大涌镇成功申报“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体育 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春节期间举行“安堂杯”篮球邀请赛、镇“中拓杯”乒乓球赛、“大涌杯”体育综合赛。
卫生 巩固和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预防控制疾病。举办卫生知识学习班和公共场所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班,开展集体食堂卫生检查,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在“非典”期间,在社区、学校、厂企等宣传、指导开展环境消毒预防工作,坚持每日监测疫情,实施零报告制度。
计划生育 贯彻落实“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方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宣传教育活动。2003年,全镇出生人口320人,出生率11.2‰,计划生育率为92.2%,多孩率为0.13%。全年落实“四术”措施353例,非户籍人口查验证1.9万人次,查环查孕8084人次,落实避孕节育补救措施22例。
民政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社会救济扶贫工作。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共52.9万元,临时救济金12.8万元,救济500多人次。开展“扶贫送温暖”捐赠活动,发动捐赠衣物1.2万件援助广西贫困地区。参与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面实施“星光计划”,开展敬老、助老活动。实施“结对子”助学工程,募集助学基金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1人。贯彻落实《广东省殡葬管理工作“十五”计划》和《中山市殡葬管理办法》,做好殡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火葬率100%。
统侨工作 镇政府组团前往港澳、美国参加中山有关社团的联谊活动,并拜会当地较有影响力的乡亲。全年接待海内外乡亲1000多人。召开了大涌镇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全镇归侨侨眷代表及嘉宾90多人出席了会议,选举镇第四届侨联委员会。加强与侨胞的联谊,动员侨胞支持家乡经济建议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年获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达158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抓严打、压案件、保稳定”,强化对治安局面的控制,打击刑事犯罪,扫除“黄、赌、毒”。全年发生刑事案件289件,破119件,发案率比上年减少1.03%;受理治安案件216件,查处197件。推进“禁毒03工程”,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创建成为无毒减毒社区7个。开展安全小区考评,根据考评内容自报打分,由派出所审核,最后由镇综治办核定,每两年考评一次。推进安全小区建设。加强信访工作,有效处理民间纠纷和化解社会矛盾。2003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9宗,集体上访3宗,化解率达98%以上。
司法武装 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管理制度,促进司法队伍的建设。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全年举办普法骨干学习班3期,参加学法人数728人次;举行3次专题普法系列活动、4次法律咨询活动和1次历时35天的宣传图片巡回展览,参与者3.5万人次。镇有线电视台开办《法在卓旗山下》和《法律知识问答抽奖》节目,开辟企业《学法园地》专栏28个。向部队输送新兵11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组织基干民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举办18期政治学习班,组织各村(居)委会成员参加政治教育。民兵应急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2次,挽回经济损失3万多元。
工青妇工作 全镇有270家工会,会员1.2万人。镇工会以“为企业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中心,开展多项文娱体育活动,解决职工的福利问题和实际困难,镇工会通过了市“六好”工委会的验收。团镇委组织全镇共青团员1516人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共青团“十五大”精神,召开团员骨干理论学习班,举办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青少年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组织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还开展了慈善筹款义修、义卖、义诊、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清洁卫生、迎春送温暖、慰问困难学生和残疾儿童、为你服务集市、“三失”青少年帮扶计划、“卓旗山杯”卡拉OK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5月,召开共青团大涌镇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团镇委班子。
召开镇妇女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镇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举行农村妇女干部婚姻调解知识讲座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问卷抽奖活动,提高全镇妇女法律意识。成立妇女活动中心,开展各项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妇女综合能力。
精神文明建设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卫生系统抗击“非典”的先进事迹。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举办党员理论骨干培训班,观看警示电教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党员联系村务工作和评议村“两委”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
【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 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2003年3月,大涌镇通过国家文化部检查团的严格考核,被授予“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称号。据史料记载,大涌的红木雕刻工艺是从石雕工艺演变过来的。从清代中期开始,大涌民间工艺的工匠由分散的穿街过巷模式发展成为较集中、家族式、群体性、专业化等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红木家具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现在的前店后厂、成行成市、颇具规模的家具街。大涌红木产品不断创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开发出既保留传统风格,又适应时代潮流的红木产品,使大涌红木雕刻艺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制造出许多优秀作品,如《四大名著人物》、《乐满堂》、《西游记》、《百鸟图》以及被誉为世纪红木雕刻王的大型酸枝木雕家具,并荣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传》的《水浒108好汉》等。
【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 红木家具产业是大涌镇特色经济之一,通过20多年的努力发展,大涌镇已成为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拥有红木家具企业228家,其产业链条日益成熟,年产量达242万件,产值达11.1亿元,红木家具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6%,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2003年3月,大涌镇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专家检查团的严格考核,被授予“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并于4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授牌仪式。
【大涌红木家具进京展示】 4月16日~19日,大涌镇组织20多家红木家具生产企业,150多套红木家具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大涌红木”以质量高、款式新吸引大批客商,展示期间成交额为136万元,参展家具基本售空。(吴菲)
附:2003年大涌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汤亮怡
副书记:蔡泽强(12月止) 张容彬(12月起) 刘倩梨 梁德胜
主 席:汤亮怡
副主席:林华均
镇 长:蔡泽强(12月止)
副镇长:郑泽潮 黎炳坚 区樟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