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200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5 【成文日期】2004-12-16 【点击率】1963次


【基本情况】 沙溪镇毗邻中山市城区西部,面积55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1个;户籍人口6.12万人,非户籍人口6.64万人。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东省中心镇、省文明镇、省专业技术创新示范镇、省教育强镇。2004年本地生产总值2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22.1%。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工业总产值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7%。规模以上企业116家,实现产值(现行价)59.2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工业增加值16.15亿元;工业税收达2.18亿元。纺织服装企业产值50.17亿元,增长17.17%,占工业总产值的65.4%。“圣玛田”休闲服装和“杨氏”脐橙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杨氏”获广东省著名商标,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CQC服装产品标志认证企业。沙溪服装企业设计师1人获评为第十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以服装制造业区域特色经济为依托,延伸发展成衣批发、布匹、机械设备、服装配料、布碎配套销售,形成行业生产链。实施名厂、名师、名牌和名镇“四名工程”战略,巩固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和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的地位。举办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提高休闲服装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提升产业水平。全年招商项目39个,投资额1847万美元,2004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项目履约率达100%,新增外资企业17家。获市政府授予工业强镇称号。
  农业 2004年农业总产值(现行价)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落实发展粮食生产的六项政策措施,在市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镇追加资金19万元,补贴种粮农户,免征种植水稻所负担的农业税。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8286吨,完成市下达的粮食考核任务。以“五项工程”为重点整治低产鱼塘1825亩。水利建设完成赤洲河涌头段、康乐段等砌石护岸工程,提高了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规划建设农田路网,新修4米以上农路13.84公里,修建农桥3座,农田路网建设受益面积1.5万亩,年均每亩增收300~400元。重点发展种植和水产养殖机械,全镇农机总动力达7227千瓦,农田排灌、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基本实现机械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生蔬菜生产基地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推动集体经济由“农业型”向“物业型”转变,壮大集体经济。全年各村建成厂房、宿舍等集体物业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总投资7900万元,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600万元;在建厂房、宿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0.36亿元,增长12%,其中固定资产总额6.9亿元,增长23%。集体经营性总收入1.14亿元,增长14%。集体纯收入8105万元,增长17%。年终农民利润分配额2600万元。
  城乡建设 完成修编总体和中心区规划。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凸现中心镇地位。投资4200万元建设沙溪南路、新濠路、康乐北路慢车道、新工业大道等基础设施。兴建元亨里、涌头、水溪等村组休闲公园,为群众提供休憩场所。年内通过“国家卫生镇”和15个“省卫生村”的复查验收。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9%。市场成交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增长20.7%。发展专业配套市场。成立沙溪布业商会,引导布业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扩大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建成云汉大港布业市场并投入营业。整合开发房地产,引入中海发展、华发股份等上市公司房地产项目,建设阳光半岛、锦绣沙溪、华发生态园、翠林兰溪园等8个住宅小区,面积27.6万平方米;启动长江汉基房地产公司投资的檀香山项目,盘活闲置土地300多亩;逐渐形成生态人居型的特色房地产业。
  外经外贸 外贸出口总值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688万美元,增长6.67%;“三来一补”实收工缴费1185万美元,增长39%,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成立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政策和项目咨询、代办证照和协调等“一条龙”服务。全年签订投资项目32个,投资总额2.3亿美元,其中华发集团和世界集团项目分别达1.2亿美元和30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39万美元,增长2.22倍。新增企业298家,投资总额6000多万元。投资额3000万美元的香港世界集团投资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只用14天,成为全镇招商引资最快速度。
  财政税收 全年财政收入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7%,财政支出4.92亿元,增长17.52%。税收收入3.87亿元,增长23.11%,工商税收入3.42亿元,增长12.9%,其中工业税收2.18亿元,增长3.66%。完成国税收入2.29亿元,增长8%。地税收入1.13亿元,增长23.4%。农业“四税”收入3909万元,增长237.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39亿元,增长23.73%,其中民间投资8.6亿元。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0.04亿元(含港元),增长10.9%。经5年努力,完成兑付企业发展基金会群众集资款2.99亿元。
  人民生活 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建立以养老、医疗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各类险种参保人数12.63万人次,社保平帐率超95%。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参保人数5万人,比上年增长6.4%。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739人。农村人均年纯收入7457元,增长8.6%;城镇职工年收入10572元,增长4.6%。新建居民住宅1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5.6平方米。人均储蓄存款53635元。改善社会福利,关注弱势群体,全年发放各类保障金、救济金近20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有小学15间,初级中学3间,普通高中1间,职业高中1间,幼儿园30所,在校学生1.5万人,教师696人。2004年学生毕业率100%,初中升高中率100%,考上大学516人。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筹资6000万元,进行调整学校布局、建设教育信息化、名师、社区教育四大工程。投入资金2500万元,建设学校信息化。利用社会力量投资教育,兴办镇第一间民办申明亭学校。将20间小学合并为15间,优化教育资源。新建学校2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扩建学校5间,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基建工程面积3.1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通过了省市教育强镇评估验收,创建成为省市教育强镇。
  文化 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开辟电视专栏100多个,采编新闻1600多条。兴建全民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传统民间艺术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近100场综合性文艺晚会、民间艺术汇演和各种文体竞赛活动。“鹤舞”应邀赴韩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表演。年内美术、书法、摄影、文学、曲艺等协会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体育 全镇16个村(居)委会建有标准篮球场,有篮球、太极、醒狮、妇女健身队等村级民间体育组织。镇、村两级举办30多次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全镇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和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6名,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2名,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员10名,国家一级乒乓球裁判员15名,指导各村开展体育活动。2004年,获市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篮球赛第一名,市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团体第二名,市中小学生篮球赛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六名,游泳、幼儿体操中学组第六名,市首届“顺景杯”镇区篮球联赛第五名、举重中学组团体第四名、乒乓球团体第二名等。分别向省市体校输送体育苗子4名和5名。
  卫生 各村投入资金1227万元组织全镇性爱国卫生运动6次,统一灭鼠、灭蚊、灭蝇各8次。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医疗设施和合作医疗制度,镇政府拨70万元专款用于合作医疗,拨合作医疗保障救助金1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3%,50251人参加。15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通过了灭鼠先进镇的复查,巩固了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
  计划生育 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共同管理机制。全年人口出生率9.02‰,计划生育率94.67%,查环查孕率98.67%,完成“四术”928例,控制人口增长,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276人,发放奖金30.7万元。
  民政 全年发放保障金、补助金和救济金160.5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兑现率100%。“12·8”慈善万人行活动筹得善款439万元。镇村设立老人活动场所37个,投入敬老活动经费350多万元。
  侨务工作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宣传投资环境,加强联谊,发动侨胞、港澳同胞支持家乡经济、福利文化事业建设。接待侨胞125批,1263人次。2004年侨胞捐资183宗,总值人民币1353.8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巩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成果,加强管理出租屋和外来人口,对刑事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侦破命案、打击盗抢机动车、遏制毒源、扫除黄赌毒、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刑事案件上升势头。全年刑事立案569件,比上年下降7.8%,破案221件,提高0.5%。
  司法武装 全镇15个行政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年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95宗,调解成功185宗;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镇村共出版普法橱窗专栏85期,组织大型法律咨询4次,编印发送法制宣传资料22篇9万余份。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5家,办理法律见证书392件。开展基层民兵营组织正规化建设达标活动,组织专职武装干部和民兵骨干参加专题学习班。有16个民兵营在编民兵3178人。选送20名优秀青年光荣应征入伍。
  信访 按照“守土有责,关口前移”原则,制定《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方案》,建立纠纷排查机制,协助员工追收企业拖欠工资466万元,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年信访总数43件(次),其中来信14件、来访29批次,立案43件、全部结案,集体上访8批,信访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妇女权益、环境污染、户口管理、邻里纠纷、房屋出租、房产办证等。
【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 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沙溪镇人民政府、市经贸局承办的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于10月29日~11月1日在沙溪星宝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设标准展位600个,参展企业130多家,特别装修展位占总数的60%。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1.8万人次参观,其中专业买家4万多人;签订投资项目83个,投资总额27.71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76个,投资额14.82亿元;国内投资项目7个,投资额12.89亿元。签订贸易合同371宗,成交金额47.73亿元;其中出口贸易116宗,金额19.45亿元;国内贸易255宗,金额28.29亿元。


【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12月14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小组评估沙溪镇达到了省教育强镇的标准,同意通过验收。近年全镇投入教育经费1.2亿元,建设校舍,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将原有20间小学合并为15间。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66亩的沙溪中学和扩建溪角中学。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2500万元,各校配置电脑共2003台,人机比为7.3:1。创建等级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镇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间,省一级学校2间,市一级学校4间,市规范化学校、镇一级学校12间,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间,上等级学校占学校总数的90.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少先队“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市“十杰市民”1人,市名校长1人,教师6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荣誉称号。积极实施科研兴教工程,每年科研经费超25万元,立项课题有省级以上19个、市级16个,13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


【霞湖世家成为全国首批CQC服装产品标志认证企业】 9月17日,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授予CQC证书,成为全国首批CQC服装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公司生产的“欧卡曼”、“霞湖世家”2个品牌以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产品质量,通过CQC标志认证,成为高附加值、高品质安全健康产品,树立了企业绿色品牌,增强了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董仁华 李焕慈)


附:2004年沙溪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胡永康

副书记:刘建辉 肖爽添  黄建文(5月止) 陈凤强 陈达强(3月起)

主 席:李锡华(3月止) 胡永康(3月起)

副主席:李志民 

镇 长:胡永康(3月止) 刘建辉(3月起)

副镇长:刘北治 陈达强(3月止) 彭务勤 高灿雄(3月起)

上一篇: 沙溪镇(200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沙溪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