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沙溪镇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总面积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11万人,非户籍人口5.62万人,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沙溪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专业技术创新示范镇。2003年国内生产总产值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2%;工农业总产值71.91亿元,增长33.4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83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3.94%,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强镇五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成为中山市“工业强镇”镇。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27家实现产值59.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4.4%,工业增加值14.03亿元,工业税收2.1亿元,增长48.1%。全镇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值48.33亿元,增长50.3%,占工业总产值的68%。“剑龙”牛仔和“柏仙多格”休闲服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圣玛田、柏仙多格、汉弗莱3家企业获“广东十大休闲服优势企业”称号,剑龙公司荣获“广东十大牛仔服优势企业”称号。在全国多个大型服装设计大赛中,沙溪服装企业荣获国内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等多项殊荣。以服装区域特色经济为依托,成衣批发、布匹、机械设备、服装配料、布碎等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实施名厂、名师、名牌和名镇“四名工程”战略,进一步巩固了沙溪作为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和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的地位。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将隆兴、永厚、康北三个工业园区整合成面积达6400多亩的隆兴工业区,优化了资源配置,编制了《隆兴工业区2003~2010年总体发展规划》。区内基础建设总投入达1.2亿元,已开发用地1600亩,利鸿发、霞湖世家等31家企业已投产,汉弗莱、金纱、津田等15个项目在建,2003年产出达13亿元。在成功举办三届服装节的基础上,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海内外来宾共12.3万人次参观,签订投资项目122宗24亿元、贸易合同265宗41亿元。全年全镇招商项目达47个,投资额1692万美元,2003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达100%,新增外资企业23家。
农业 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14%。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目标,调整生产布局,调减水稻及低效作物种植面积1800多亩,发展高效、适销农产品灿小占、反季节通心菜和推广南美白对虾、石硖龙眼、“胭脂红”番石榴等名、优、特、新品种。以“五项工程”为重点,投入150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整治中顺大围禄全沙、叠石险段工程,并在新围段实施全市第一个大堤“光亮工程”;新建农路6.8千米、农桥4座;整治鱼塘2300亩、内河20千米;“四旁”绿化16千米。发挥水生蔬菜现代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近郊型蔬菜种植2865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进程,举办了“柑桔商品化国际论坛暨中国柑桔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村电价,调减农业税,取消教育附加费、生猪屠宰税、水利费及治安费,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200万元,负担水平由4.1%降至3%。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调整理顺6个合并村的资产财务,并规范了管理制度。巩固农村财务管理和“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成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8.8亿元,增长7.5%,新增固定资产8400万元,增长15.5%,经营性总收入9500万元,增长8%,年终农民利润分配额达2600万元。
城乡建设 完成了全镇总体规划的初步修编,抓好隆兴工业区扩区和漪湖生态公园、西南片区、新沙溪中学、沙溪大道沿路商住楼群等控制性详规编制,开展隆兴北路、工业大道和新濠路改建的规划设计。利用新岐江公路和环市路规划建设的有利条件,完成隆兴北路、康乐北路与新岐江公路的接入和秀山片路网与环市路相接的规划设计,初步形成以宝珠路、隆兴路为坐标,向四周辐射的城建组团布局。全年投入2亿多元,建设和改造星宝路、怡明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将星宝路和云汉布匹市场主干道连接并接通105国道;配合中心镇的建设,整改7个高、低压电网工程和维修10个低压工程,新增供水管道26千米,做好小灵通放号试点、宽带网络建设、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建立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体制,启动民资1.5亿元,完成了丽港商业步行街、星宝国际展览中心和服装城商贸饮食区等建设工程。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以星宝国际展览中心、云汉布匹市场、阳光半岛、锦绣沙溪为依托,建设集商贸、物流、娱乐、饮食、文化、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加强绿化建设,投入100多万元种植香樟树323棵、高山榕135株、芒果116株、细叶榕265株、垂榕130株,种植和摆放时花3万余盆,种植袋苗15万株,新建花坛、花基3000平方米,新铺草皮1800平方米。配合第四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布置时花2.5万盆。现有环卫车辆13辆,日均转运垃圾约105吨,有效保障了全镇的清洁。
外经外贸 全镇拥有外资企业201家,其中港澳投资177家,台资16家。外贸出口总值达1.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9%,外资企业实现工业总值30.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2.6%,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招商项目达47个,实际利用外资1686万美元,增长14.69%。积极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市场调研,妥善解决针织类服装企业边角料的关税问题,征收关税范围缩小至全棉针织布的边角料,其他成分针织布边角料予以免征,税款由1100元/吨减到150元/吨,一年为企业减少负担380万元。
国内贸易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9%。全镇14个农贸、专业市场成交额达5.1亿元,形成了商贸、饮食、娱乐、服务等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工商企业达6485家,从业人员1.9万人。云汉布匹市场、龙瑞小商品市场、隆都家私城等在规模和经营效益上都上了1个档次。丽港商业步行街、星宝时尚大道相继建成开业,壹加壹商场乔迁扩张营业,华润超市落户沙溪,新海港酒楼等一批餐饮龙头企业进驻沙溪,构筑了多层次的饮食市场,为沙溪饮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阳光半岛小区、漪湖生态公园、锦绣沙溪等住宅小区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激活了沙溪镇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通讯、旅游、保险、信息、汽车、文体等新兴行业也得到较大发展,不断扩大和活跃消费领域。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20.1%。
民营企业 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为重点的内源型经济,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2003年全镇有民营企业6284家,新增民营企业299家,实现工业产值3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5%。
财政税收 财政收入2亿多元,比上年增长18.74%,财政支出4.19亿元,增长12.5%。各项税收收入3.15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税收2.11亿元,增长37.6%。完成国税2.18亿元,增长12.4%。完成地税9088万元,增长44.7%。完成农业四税收入1107万元,减少68.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1亿元,增长19.2%,其中民间投资5.07亿元。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6.11亿元(含港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6.11亿元,增长14.4%,人均存款2.88万元。
人民生活 初步形成了各大险种配套齐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险体系。全年各类险种参保人数达2.75万人次,社保平账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739人。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861元,比上年增长8.03%;城镇职工年收入10572元,增长4.6%。居民新建住宅1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5.6平方米。
#p#副标题#e#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小学18间、初级中学3间、普通高中1间、职业高中1间、幼儿园30所,在校学生1.36万人、教师658人。2003年学生毕业率100%,初中升高中率100%,考上大学418人,考入重点中学143人,学生参加市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励324人次。大力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全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篇,沙溪镇获得市“政府发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7月初起,积极推进教育强镇工程,制订《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全年投入教育经费4370万元,其中投入1000万元进行中心小学二期、虎逊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建设占地166亩的新沙溪中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研获全国、省、市科研成果奖6项。
科技 拥有科技人员4812人,全年技术改造项目9个,累计技改投入资金2亿元,享受贷款贴息105万元,推动经济增长8亿元。增加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休闲服装工程研发中心,开展共性技术开发;成立中山服装资讯网,为服装业提供商务平台。10多家企业启用了服装CAD、CAM、ERP、销售网络、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设备开展生产和销售管理。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家,使沙溪镇的市级技术中心达6个。
文化 发挥电视宣传阵地作用,镇电视台设立专栏103个,全镇播出电视专题片13辑、电视新闻1669条,制作党教片1个,现场直(录)播5次。编辑出版文化书籍4种。注重发挥“文化之乡”的优势,完善“文化长廊”、“服装城文化广场”、“民间艺术”、“艺术训练基地”等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近100场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民间艺术汇演,镇文联先后开展美术、书法、摄影、文学、曲艺等活动。组队参加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并获得4金3银4铜奖项。镇文化站通过了广东省文化站达标升级评估验收。7月30日,《隆都沙溪侨刊》获评为广东省优秀侨刊乡讯。
体育 全镇有篮球场80个、田径场15个、足球场15个、游泳池8个、乒乓球室30个、羽毛球场45个、溜冰场9个、网球场2个、保龄球馆1个,新建了全民健身广场,成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先后组织举办了第二届机关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共12次。镇体育中心曾于2002年3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沙溪村因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获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涌边、云汉两村获评为市体育先进村。体育健儿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广东省传统项目比赛乒乓球团体第五名,获中山市“容国杯”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名;市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团体第一名等。年内分别向省体校和市体校输送苗子3名和13名。
卫生 组织全镇性爱国卫生运动8次,统一灭鼠、灭蚊、灭蝇各9次,四害密度明显下降。高度重视、严密防范“非典”疫情,隆都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密切配合,取得了防“非典”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全镇没有发生非典疫情。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医疗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镇有医院1间、卫生站23间、私人诊所4间,共有医务人员143人,其中医生70人,有床位95张。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47万人,参保率达89.8%,2003年镇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合作医疗,不断提高农民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全镇15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成为中山第二个村村是省卫生村的镇区。巩固了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
计划生育 严格执行“一法一例”,推进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实行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计生工作共同管理的新机制。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74‰,计划生育率93.63%,查环查孕率98.67%,完成“四术”928例,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环境保护 全镇绿化覆盖率达37%,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完成《沙溪镇环境保护规划大纲》的编制。认真执行新《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通过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验收。
民政 全年发放各类保障金、补助金和救济金达150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兑现率100%。“12·8”慈善活动筹得善款266万元,用于各类民心、民生工程。镇村设立老人活动场所37个,投入敬老活动经费400多万元。
侨务工作 完成全镇的侨情调查工作,充实镇侨情数据库,为开展侨务工作提供了信息数据。据统计,沙溪镇有海外华侨华人34882人、港澳同胞35304人、台胞742人,共计70928人。接待华侨100多人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巩固和提高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成果,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对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力化解非典期间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反邪教组织斗争,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做好信访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基金会集资、征地、分配、民事、劳资等各类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消防、安全生产等部门深入开展以“查隐患,堵漏洞”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各村全面推进“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制度建设。
司法武装 原镇司法调解委员会更改为“沙溪镇人民调解领导组”,并成立“沙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指导各村(居)委会调解工作,现有镇级调解会1个、村调解会15个、社区调解会1个,调解人员共120人,直接受理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全年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10宗,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200宗,调解成功率95.2%;举办调解员培训班2期,培训人民调解员120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镇村共出版普法橱窗专栏220期,上法制课3次,组织全镇218名干部学法用法考试,组织大型法律咨询3次,自编、翻印法制宣传资料2万余份。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5家,办理法律见证书772件。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武装工作全局,提高镇民兵应急分队、民兵高炮连以及海上民兵整体执行任务的能力。对71名在编的民兵应急分队队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1期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现有民兵营16个,在编民兵3189人。选送22名优秀适龄青年光荣应征入伍。妥善优抚安置退伍军人。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树立了社会和行业新风。12月,获评为2001~2002年度市文明镇区,龙瑞村获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示范村”称号。
工青妇工作 新组建工会38家,新发展会员2497人,至年底,全镇共建立了16家工会联合会,覆盖企业工会548家,会员2万多人,完成市下达的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任务。镇工联会在7月进行了班子换届选举。为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将工会工作纳入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镇妇联与镇工会联手,在48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妇工小组,维护妇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实施工作,充分维护农村出嫁女的合法权益,让很多出嫁女多年来第一次享受到股权分配,农村出嫁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和“一帮一”为贫困学童献爱心活动,共资助儿童53名。年内举办各类活动50场次,经费达30多万元。镇第十二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团委领导班子。10月13日成立镇少工委,镇中心小学获“全国特色小队”称号,龙瑞小学成为“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科研实践基地”。推选了12名代表出席共青团中山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组织(人事)外事 按照市委“固本强基”和“五个好”目标要求,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大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全市镇、村干部培训。认真落实《沙溪镇村级干部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择优选派了13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办好《沙溪党建》专栏。全年发展党员61名。开展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调查,新建成了沙溪镇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党支部。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建立党支部7个,组建率达100%。协助办理港澳因公通行证签注68人次,办理美国签注5人次。随市政府代表团顺利出访美国夏威夷、三藩市。认真检查外资企业升挂国旗情况。严格执行出访证件回国交公保管制度。
#p#副标题#e#
【在全市实施第一个大堤“光亮工程”】 2003年3月完成中顺大围沙溪堤段新围险段大堤“光亮工程”,工程全长800米,安装路灯15盏,投资18万元。工程的建成为来往人员和防洪抢险提供了照明,便于堤段险情的巡查。
【镇自来水公司荣获中国服务信誉AAA企业】 5月15日,沙溪镇自来水公司生产的PVC-U型塑管在保障消费者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获得ISO9001和ISO2000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管理模式、售后服务、服务网络优于同行,获得中国企业名牌战略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称号、“中国名牌企业”称号。
【墨西哥驻华大使李子文回乡省亲】 7月23日,墨西哥驻华大使李子文先生回乡省亲。李子文祖籍中山沙溪镇岚霞村,1941年出生于墨西哥华人家庭。李子文在同乡亲交谈时表示,作为中山人的后代,看到中山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很自豪,也希望能为中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墨西哥将会组织15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2003年秋季广交会,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加大与中山的经贸合作。
【丽港商业文化步行街建成使用】 7月29日,由沙溪镇政府立项扶持的丽港文化商业步行街建成投入使用。该步行街地处沙溪商业旺区,交通便利,是沙溪镇“七大功能区,六大板块”组团式布局的重要部分。在沙溪旧地坪和横沙涌下泽排水河的旧址上全面改造建设而成,总投资达1.3亿元,长约400米、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这条充满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拥有200多个商业铺位,集购物、饮食、娱乐、观光于一体。
【专家调研沙溪“隆都话”】 8月,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副教授陈小枫与中山市文化局专职人员在沙溪镇对“隆都话”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隆都话”属中山市三大语系之一,以沙溪镇最为集中。为配合开展“中国六省区及东南亚闽方言研究”科研工作,该项目首选沙溪镇进行科研调查,调查研究中山的特殊语言状况,尤其是“村话”(注:闽语)的历史、现状和使用情况。此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记录、整理和保存中山宝贵的地方语言材料,为中国方言的调查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掘、整理和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该次调查对象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第四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 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主办,沙溪镇人民政府、中山市经济贸易发展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10月24~27日在沙溪镇隆重举行。这是沙溪镇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之后举办的新一届休闲服装博览会,也是首次启用星宝国际展览中心。博览会共接待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客商、来宾16万余人次,签订投资项目231宗、总投资额22.93亿元,签订贸易成交合同491宗、成交额45.42亿元。共设700多个展位,230家参展企业中,国内外颇具实力的知名品牌占40%。
【沙溪夺得国际时装周五大奖】 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3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沙溪夺得五个大奖:房莹获第七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并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最佳女装设计师,王玉涛获评为第九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马克·张、柏仙多格获评为最具时尚衣着品牌,沙溪镇镇长胡永康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至2003年,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的7位得主中,有3位在为沙溪服装品牌服务,分别是第一届的张肇达、第三届的武学伟、第七届的房莹。
【柑桔商品化国际论坛暨中国柑桔学会理事会年会】 12月9~11日,2003柑桔商品化国际论坛暨中国柑桔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沙溪镇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召开,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叶贞琴、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邓秀新、省农业厅副厅长陈福林、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章贺、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北光等领导和美国仙农有限公司总裁戴利等主礼嘉宾为大会开幕剪彩。大会聚集了中国柑桔行业权威代表和精英人士,中国柑桔学会理事及会员代表、特邀代表,柑桔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及来自1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嘉宾、专业人士共1200多人。参会人员就国家柑桔产业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国家柑桔商品化水平如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提高产业效益等论题进行了探讨。(董仁华)
附:2003年沙溪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李锡华(12月止) 胡永康(12月起)
副书记:胡永康(12月止) 刘建辉(12月起) 肖爽添 陈凤强 黄建文
主 席:李锡华
副主席:李志民
镇 长:胡永康
副镇长:刘北治 陈达强 彭务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