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沙溪镇毗邻中山市城区西部,面积55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06万人,外来人口5.73万人。于2002年5月获准成为广东省首批中心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8%;工农业总产值53.88亿元,增长31.30%。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4%,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凸显。形成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服装产业步入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轨道,休闲服装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独树一帜。全镇640家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值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工业总产值的70.7%。品牌战略有效实施,以70多个知名服装品牌形成了较健全的物流体系和全国性营销网络。“剑龙牌”获省著名商标。休闲服销售份额占全国的7%,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的“休闲服装销售名列全国同类产品首位”牌匾。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鳄鱼”牌T恤连续3年名列第一,剑龙牛仔服名列第三,“柏仙多格”T恤名列前10名。沙溪镇获得中国服装协会颁发的推动中国休闲服装产业发展杰出贡献奖,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以服装区域特色经济为依托的龙瑞成衣批发、云汉布匹、厚山布碎、机械设备、服装配料等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壮大发展。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外资和民营经济,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位列全市第八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112家,增加56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1.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8.29%,比上年提高了22%。工业增加值率达25.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坚持“三高”原则,重点抓好隆兴、永厚、康北三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区规划面积4600亩,已开发利用1600亩,基础建设总投入6500万元。加大各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已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22个,总投入达6000万美元,已投产企业年产能力5.5亿元。入园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并举,坚持灵活多元的招商途径取得可喜成绩。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02年中山经贸招商洽谈会、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中国国际时装周、2002年中山(武汉)经贸洽谈暨产品博览会、广东时装周、俄罗斯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活动。举办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扩大与外界交流,推介投资环境,开创了招商引资新局面。实现招商项目33个,投资额近5000万美元。2002年中山经贸招商洽谈会项目履约率达100%,资金到位率96%。全年新增工业企业203家,建筑报建面积达80.3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8%,工业用电量1.5亿度,增长22.7%。村集体吸引客商投资项目25个,出租厂房10万平方米。
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7.84%,基本实现了各大主产增产增收。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8.2亿元,集体总收入达8797万元,年终农户利润分配总额2437万元。实施农村“五项工程”,全年投入1700万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中顺大围除险加固、内河整治、农田路网建设、鱼塘整治、“四旁”绿化等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调减低效作物1900多亩,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重点抓好水生蔬菜现代化示范小区建设,发挥基地的科技示范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抛秧、生态牧业、反季节种养等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稻秆回田率93%,水稻良种率100%,水稻机收率90%。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理顺行政村合并和农村换届的各种关系,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资源得到整合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农村财务、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会计委派制和村务公开等工作不断深化,农村工作稳步推进。
城乡建设 实施“中心镇”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全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形成了加强与中心城区衔接,以宝珠路、隆兴路为中轴线向四周辐射的“七大功能区、六大板块”的城建组团主布局。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和商住新区的规划建设,完成了隆兴工业区规划修订和永厚、康北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编制;开展和完善了隆都家私城、星宝商住区、沙南片区、休闲山庄、圣狮工业区等的规划,为城镇经营和管理奠定了基础。全年共投入2亿元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完成了沙溪大道扩建并与博爱路接驳、圣狮大桥主体工程、中心市场等工程建设,加快了岐江公路改造、星宝路接驳105国道等工程进度,完成农网和低压电路整改60多公里,供水管道铺设16公里,增设通讯线路及设备,改造升级电视网络,建设公共设施。全面经营城镇,优化整合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重视生态建设和城镇文化建设,有效建立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体制,促进区域性协调发展,形成与城镇功能相适应的区域性产业布局。“两项整治”成效显著,农地临时建筑清拆率96.6%,整改率95.3%,高压走廊清拆率94.3%,巩固了国家卫生镇成果。
第三产业 全镇工商企业达6324个,工商从业人员2.28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全镇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备的沙溪中心市场落成启用;云汉布匹市场二、三期工程、家居潮流仓建成投入使用;商业街建设进度加快。全镇16个农贸、专业市场成交额达27.86亿元,形成了商贸、饮食、娱乐、服务等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
外经外贸 有外资企业195家,其中港澳投资177家,台资12家。全镇“三资”企业、来料加工、一般贸易出口的出口产品交货值达1.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年进口额1646万美元,实收工缴费547万美元,增长28%,位居全市第三位;出口创汇1.48亿美元,增长35.07%。
财税金融 实现财政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4%;财政支出3.72亿元,增长11.64%。各项税收收入2.85亿元,增长40.40%,其中工业税收1.53亿元,增长53.31%;完成国税1.87亿元,增长31.92%;完成地税6290万元,增长32.37%;农业“四税”收入3476万元,增长159.79%。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9亿元,增长21.5%;其中民间投资4.23亿元。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增长19.1%。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1.56亿元(含港元),增长16.47%。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02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51元,比上年增长7.05%;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0105元,增长11.71%。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9平方米;新建住宅270间,面积127300平方米。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效实施,强化企业、工商户的参保意识,初步建立了以养老、医疗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共2.1万人,征收社保费3771万元。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扶危济困工作,全年发放保障金68万元,提供五保户供养金14万元,大力发展老人福利事业。落实优抚政策,保证现役士兵优抚金发放,对烈属、孤寡军人、部分复退军人、军属实行定额补贴。12月8日,举行“12.8”慈善筹款活动,为社会福利事业筹得善款35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小学18所,初级中学3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和托儿所30间,在校学生1.29万人,教师692人。2002年学生毕业率100%,初中升高中率100%,初中升学考试92人考入市重点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超过95%。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发展教育放在全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全年投入3398万元教育经费,其中镇投入143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8%。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沙溪中学、理工学校教学楼和中心小学第二期工程,扩建校舍7万多平方米。狠抓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建成26间人机比为11:1的电脑室、2个校园网、8个电教平台、4个教师电子阅览室和23个宽频网。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全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60多篇,学生参加市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20人次。沙溪镇获评为市2002年度镇(区)“政府发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科技 建设休闲服装工程开展中心和服装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体系,发挥其科技带动效应,提高其科技创新示范作用,扩大应用信息化技术。健全科协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建立科技活动阵地。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适时适地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发展“三高”农业,以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生产,建成了7000亩优质水稻机械化示范基地、1000亩水生蔬菜轮作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制药厂、饮料厂顺利转制。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和推进企业技改创新进程,制药厂、汉弗莱、柏仙多格、剑龙、杨氏南北行等企业投入技改资金6500多万元,拉动经济增长3亿多元。
文化 弘扬民间艺术,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镇群众文艺会社全面发展,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戏剧花会金奖,戏剧小品《鸭哥》参加省、市戏剧调演均获金奖,组队参加中山市首届公务员形象大赛获团体金奖,组队参加中山市全民“读书月”活动知识竞赛获冠军。年内组织龙狮凤鹤等队伍参加市慈善万人行、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第四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等大型活动。组织承办中山市“文明之光”公民道德教育文艺汇演沙溪专场和公民道德建设百场电影下基层活动。举办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邮票设计作品展、举行《沙溪诗词选》、《虎逊岩吟草》、《王中汉书法集》等3本书的发行仪式。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净化文化市场,全年收缴翻版CD、VCD共3000多张、盗版书刊1000多册,捣毁无证经营的卡拉OK场所3个。2002年,沙溪电视台设立专栏节目62个,播出专题片10辑,新闻1613条,制作党教片4部,现场直播4次。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1.7万户。
体育 全镇有篮球场68 个,田径场15个,足球场15个,游泳池8个,乒乓球室27个,羽毛球场33个,溜冰场7个,网球场2个,保龄球馆1个。以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第四届家庭体育运动会、第三届男子篮球赛、庆国庆拔河比赛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28次,直接参与人数达3万多人。沙溪镇下泽村因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圣狮、涌头两村被评为市体育先进村。2002年,沙溪镇体育健儿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沙溪籍运动员宋书海获自行车40公里障碍赛第一名,并破该项目全国纪录;刘岩、郭龙臣分获自行车30公里和50公里障碍赛第一名。沙溪镇有47名运动员代表中山市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共取得5.5金、9.4银、11.5铜,7.9个第四名、11.4个第五名、10个第六名、7.3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的成绩,其中,汤一源(体操)、毛建凤(技巧)、张利(自行车)、刘岩(自行车2个项目)、于洪(自行车)、杨宏(田径)共获项目冠军7个。赵云清获广东省青少年乒乓球赛第一名。沙溪镇向省输送了3名优秀运动员。
环境卫生 组织全镇性统一灭鼠、灭蚊、灭蝇各8次。加强绿化建设,营造优美环境,投入80万元,完成了宝珠东路的绿化工程和隆兴路、横沙路的绿化改造工程。投入50万元,种植香樟树188棵,大王椰236棵,新建花坛、花基3000平方米,新铺草皮1800平方米。投入15万元布置时花2.3万盆,配合举办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投入72万元新购密封式压缩车2辆,提高垃圾转运能力,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医疗设施,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有医院1所,村一级卫生医疗机构23个,医务人员141人,其中医生68人,床位95张。2002年,镇拨出47万元专款用于合作医疗,不断提高农民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计划生育 落实《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采取“三结合”的做法,提高人口素质。针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特点,严格落实“谁用工,谁负责,谁地方,谁管理”的原则。镇、村干部均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98‰,计划生育率91.78%,查环查孕率达98.11%,“四术”完成908例,其中常住人口672例,流动人口236例。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统侨工作 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广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出版4期《隆都沙溪侨刊》,宣传家乡变化,团结乡亲,争取侨心。9月26日,召开了沙溪镇第六届侨代会。全年接待海外乡亲727人次,接受捐赠总值达218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开展“两打一扫”严打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三类”案件整治,扫除“黄赌毒”等专项斗争;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的管理,严格落实有关措施,做好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罪案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全年发生刑事案件563件,破案249件,破案率44.23 %,刑事案件立案数比上年下降16.2%,破案数上升1.6%。全镇有安全文明小区66个,覆盖率100%。全年无重大治安伤亡事故发生,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环境。2002年获评为省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先进单位。
司法武装 全年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13宗,培训调解干部30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开设普法橱窗专栏40多期,上法制课20多次,组织观看电影、录像10多场次,协助开展普法考试1次,组织大型法律咨询3次,自编、翻印法制宣传资料1100多份。16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于9月底全部挂牌成立,法律服务员由村委会和居委会中熟悉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武装工作全局,着力提高镇民兵应急分队、民兵高炮连以及海上民兵整体执行任务的能力。组织在编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整组民兵,设16个民兵营,在编民兵有3189人。选送22名优秀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妥善优抚安置退伍军人。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解处理好民事纠纷和劳资纠纷,巩固和加快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做好工会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举办妇女技能培训,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切实整治安全隐患。沙溪镇公安分局的卢一夫、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原沙溪中药厂)的胡卓平当选为2002年度“中山市十杰市民”。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 沙溪镇作为休闲服装生产基地,以设施完善、企业众多、人才云集、资讯发达、行业配套、物流顺畅等优势,体现了鲜明产业集群特色,成功举办了3届休闲服装节,成为对全国纺织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贡献较为突出的19个城(镇)之一,于2002年12月24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承担研究纺织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现象和实践经验,探索纺织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而被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
【承办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 详见第16页。
【名牌战略】 至2002年,沙溪的品牌战略有了新的发展。开展2001年度沙溪十大休闲服装品牌评选活动,评出鳄鱼恤、剑龙、马克·张、适马、雷柏高、柏仙多格、圣玛田、汉弗莱、菲猎、海獭等十大品牌。全镇有31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l家通过了IS014000环境保护认证,1家通过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获得部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的企业有127家,已创建达到国家最高质量等级标准的品牌35个。在200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沙溪镇3个休闲服装品牌获得6项设计大奖,占广东省获得的16个奖项的37.5%。“剑龙牌”和“沙溪凉茶”获省著名商标称号。休闲服销售份额占全国的7%,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全国销售首位。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鳄鱼”牌T恤连续3年名列第一,剑龙牛仔服名列第三,“柏仙多格”T恤名列前10名。“剑龙”服装被评为2002年度中山市十大名牌。(董仁华)
附:2002年沙溪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李锡华
副书记:胡永康 肖爽添 陈凤强 黄建文
主 席:李加源(2002年8月止) 李锡华(2002年8月起)
副主席:刘志航(2002年8月止) 李志民(2002年8月起)
镇 长:胡永康
副镇长:黄秋祺(2002年8月止) 刘北治 李志民(2002年8月止)
陈达强 彭务勤(2002年8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