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17 【点击率】2099次


【基本情况】 沙溪镇毗邻中山市城区西部,面积52.38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1个。年末常住人口8.83万人,年末户籍人口6.25万人,流动人口2.6万人,侨居海外和港澳台的乡亲8万多人,是珠三角侨乡和文化之乡。是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东省中心镇和广东省科技创新试点专业镇,先后获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经济强镇和中山市文明镇等称号。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3%;工农业总产值162.22亿元,增长26.1%。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8年,全镇工业企业2010家,其中服装企业1779家,服装企业产值占工业总值的71.69%。全镇规模企业19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1家。举办第九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签订贸易合同420宗,贸易成交总额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实施名牌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落实《沙溪镇工业企业奖励办法》,财政划拨200万元,奖励大力发展生产、创名创优工作取得成效的工业企业。支持“杨氏”继续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农业类),协助“通伟”申报广东省著名商标,“柏仙多格”、“益和堂”参加广东省名牌产品的复评。全镇有中国名牌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个。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5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1%。
  农业 做好农业灾后复产工作,拨款20万元补助受灾种养户。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拨款5万多元补贴种粮农户,整治低产鱼塘2834亩,发展生态牧业5146亩。粮食种植面积2.23万亩,总产量7942吨。水产养殖面积7483亩,亩产774公斤。蔬菜复种面积2.61万亩,总产5.39万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镇、村两级共投入198.6万元,修建宽4米以上的硬底化主干农路6.62公里,重新修复森林防火线10.7公里。投入50万元,控防禽畜疾病。重视各项防疫工作,全年投入禽畜防疫经费80万元,禽畜免疫率100%。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5%,村集体资产总额14.6亿元,增长3.2%,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 2008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4%,税收3.1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提高0.4%。沙溪镇被评为中山市推动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财政投入60万元,鼓励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旅游、中介、餐饮等行业发展。做好和跟进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发展。5月,龙瑞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建成濠涌家私商业街第一期5万元平方米,第二期8万元平方动工建设。长江汉基花园商贸项目首期工程150多家商铺竣工。完成《沙溪镇服务业发展研究规划(2008~2020年)》和《沙溪镇旅游业发展的十年规划设想》课题研究。
  外经外贸 2008年,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引进境外资金5040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亿元,其中境外项目4个,境内市外项目2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总额29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82%。全镇有外资企业85家,新增外资企业4家,增资扩业企业4家。全镇出口总额3.05亿美元,增长14.9%。
  镇村建设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环境,巩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成果。建成沙溪中心公园,全镇有各类公园25个。开展绿色沙溪建设,在宝珠东路、工业大道等主干道路改种大樟树,推动绿化建设向高标准、高品位方向发展。至2008年,镇内绿化面积242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10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平方米。推进文化名镇建设,投入140万元,改建原沙溪体育场中心大楼为沙溪历史文化博物馆,改造面积1725平方米。建设沙溪体育馆,总投资3232万元,占地面积2.37万平方米。投入110万元,建设47个垃圾中转站,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清理隆都路、宝珠路下水道工程,解决下雨天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财税金融 2008年,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9亿元。税收收入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8%,其中国税4.01亿元,增长13.4%,地税3.46亿元,增长18.9%。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造成土地收入和建设规费收入大幅减少,全年非税收入2.06亿元,减少63.96%。规范部门预算,监控预算收支指标。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和办法,全年采购总金额8287万元,节约财政资金964万元,节约率10.42%。落实和宣传市拨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全年实施集中支付的市拨资金130项,金额3267万元。规范基建工程支付程序,设立专户管理与核算,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核监督。

#p#副标题#e#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镇在岗职工工资年人均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1303元,增长12.5%。人均住房面积44平方米。年末全镇各项储蓄存款71.9亿元,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亿元,增长2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8万元。全年固定电话用户7.4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万户。
  教育 2008年,全镇有公办小学12所,初级中学2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所(含村一级),集体办幼儿园23所,民办学校2所。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原沙溪中学、隆都中学等合并为沙溪中学,原岗背小学、涌头小学、涌边小学、厚山小学等合并为康乐小学。沙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继续加大扩容创优步伐,市、镇两级投入6000万元,扩建龙山中学。镇政府拨款400万元完善沙溪理工学校的校园绿化、图书馆、校园网及水电网。拨款近300万元,完善沙溪中学绿化,增加校园文化和场室设备。拨款100万元修缮康乐小学和中心幼儿园。沙溪中学通过省一级学校验收,中心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验收,港园小学、下泽小学通过市一级学校验收。至2008年,全镇有国家级学校1所,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7所,等级学校占75%。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573.4万元,全镇所有中小学均装备计算机室和多媒体电教室,实现校校光纤上网。2008年,龙山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28人,比上年增长69.95%,其中刘赞明同学以129分成为中山市生物单科状元。12月,沙溪镇成人学校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宣传文化 举办沙溪镇“庆元旦、迎奥运”文艺晚会暨倒计时活动,镇第三届员工卡拉OK大赛,镇“我们是一家人”抗震赈灾大型筹款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艺晚会等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9场。举办沙溪镇书画协会会员作品展,第九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摄影比赛,西区、沙溪、大涌书画作品联展获奖作品展,沙溪镇庆祝建党87周年教师书画作品展等大型书画、摄影展览活动6次。举行电影晚会30多场。歌伴舞《魅力沙溪》、舞蹈《飞翔》、小品《谢恩》3个节目参加中山市第二届镇区文艺大巡礼,获得金奖2个,银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创作奖各1个,团体总分第一名。编写《沙溪诗词选》第2辑,出版《魅力沙溪》邮册,编写《沙溪民俗与民间艺术》。制作大型历史记录片《百年隆都》73集,于9月28日在沙溪电视台首播,计划2009年送省台播出。新建云汉村、龙头环村、圣狮村等5个农家书屋。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四月八”成功申报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保护名录。
  科学技术 建设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嘉乐饮料厂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三番、钢球等企业组建镇级技术中心。新新洋服厂组建中山市华人礼服中山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级)。扶持沙溪镇通伟电脑车花制衣厂服装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项目申报省级重点项目,推荐恒星实业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7家企业共投入近8000万元开展技术改造,拉动工业产值2亿元,增加税收450万元。
  体育运动 2008年,全镇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棋类、老人协会等6个体育协会,分会16个。以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进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全年举办迎奥运会系列体育活动30多场次。10月,沙溪体育馆奠基动工,总投资额3232万元,占地面积2.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全年沙溪镇运动员参加体育竞技项目获市冠军11个、全国冠军4个、亚洲冠军1个,李文浩参加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项目获得第九名。2008年,沙溪镇被广东省体育局推荐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获广东省第九届体育节优秀组织奖。
  医疗卫生 加强镇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重点和优先发展社区医疗,2008年新增社区卫生业务用房面积1922平方米。全镇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间、农村卫生站3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总面积8000平方米,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做好疫苗接种注射、宣传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全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肝、乙脑的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99.1%、96.5%、94.8%、99.1%、95.8%。农村孕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为100%和98%。沙溪镇防保所被评为市2008年度预防保健工作先进单位、结核病控制先进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100%,全面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过渡。建立健康教育资源信息库和健康资讯网站,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沙溪镇被评为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 2008年,全镇投入计划生育工作经费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户籍人口出生560人,计划生育率96.78%,上升1.22个百分点。全镇实现无政策外多孩出生,8个行政村成为无政策外小孩出生村。流动人口出生1680人,比上年减少465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86.55%,上升2.86个百分点。完成流动人口计生“四术”1454例,增长38.01%。
  环境保护 落实污染减排工作,建设污水管网,工程造价1300多万元的污水管网工程3号污水提升泵站及管网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向中嘉污水厂日输送生活污水2万吨。开展整顿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全年关停高污染企业7家,治理整改污染企业2家。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866家工业源、236家生活源和1家集中式污染源纳入普查对象,对每个普查对象进行入户普查、产排污量核算、审核、建立数据库。加强环境监察与整改项目后督查,全年现场监察1349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7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份。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镇电视台播放环保宣传标语及相关报道。
  民政服务 总投入29.88万元,改造2户低保户及2户优抚对象危房,改造面积240平方米,完工4户。全年共发放现役士兵优待金66万元。落实城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向272户、818人发放低保金共108.21万元。做好临时困难救济工作,全年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6万元,帮扶救济临时困难家庭108户(次),向409人次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35万元。全镇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710.28万元,捐赠衣物7.53万件。沙溪“12·8”慈善筹款500万元。落实好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全镇有五保户39户,人均每月发放供养金350元。继续完善慈善捐助超市,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生活日用品。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63对,离婚登记41对,复婚登记5对,发出夫妻关系证明书38份。2008年,全镇在册登记残疾人510名,就业320名。
  劳动社保 落实市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制定《沙溪镇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划拨专项培训资金67万元,开展培训就业工作。全年开办培训班16期,开设服装设计、服装定制、汽车维修、园林绿化、自主创业等劳动技能专业15个,培训劳动力1846人,其中农民工1750人。“百万青年培训工程”培训青年81人,技师15人。开展以就业服务、就业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办好“大嫂工作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025个,145名青年、177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14人实现自主创业。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土地换社保等政策,推进农村参保工作。至9月,城乡医保实现全镇农民参保,农保参保人数2.48万人,比上年增加5329人。全镇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02万人,比上年增长27.98%。
  社会治安 开展“粤安08”、“雷霆08”、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等专项行动和禁毒等专项斗争,先后侦破“4·16”伤人致死案、“7·30”故意伤人致死案、“4·26”阳光半岛挪用资金案以及刘铭、王有武为首的涉黑犯罪团伙案等重特大案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好转。2008年,立刑事案件705宗,比上年下降3%,破428宗,破案数上升4.4%,破案率60.7%,上升4.3%。破获犯罪团伙41个,抓获团伙成员150名,破获毒品案14宗,缴获各类毒品40.93克。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585名,其中刑事拘留419人,呈请逮捕278人,移送起诉243人,劳动教养15人,强制戒毒78人。追缴各类赃款、赃物总价值397万元。加强全镇16个村(社区)警务室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治安保障和服务。
  信访工作 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26宗,其中来信35件,来电12宗,来访79批、506人次,其中集体访9批、425人次,主要反映干部作风、土地出让、劳资纠纷、社会治安等问题。初信初访办结率100%,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占来信总数的90%以上。办理上级交办、转办的群众来信17件。坚持每月10日镇长接待日制度,建立领导接待档案,实行领导包案、跟踪督查、结案上报制度。镇领导接待日接待群众上访5批、7人,办结率100%。
  流动人口管理 启用流管综合信息系统,实行到农田菜地为农户提供上门办证等便民服务。全年共办理《暂住证》8.63万张,代征出租屋租赁税541.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全镇有出租屋4622户,《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书》签订率100%。推广出租人综合保险385份。开展“安全文明出租屋”创建活动,全年有46户被评为安全文明出租屋。整治消防隐患出租屋227户,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安全隐患嫌疑信息116条、无证照经营信息143条、非法经营网吧信息136条、违反计生嫌疑信息405条。刘亮、吕芬、王任勇、赖坚梅、张秀金、米雪梅、邓明敏、刘忠华等外来工被市评为“2008年度同是中山百佳建设者”。

#p#副标题#e#

【第九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 10月16~19日,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引领休闲时尚,共创发展商机”为主题,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沙溪镇人民政府、中山市经贸局承办,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利丰集团协办。贸易成交总额74.38亿元,比2007年增长10.26%。15万人次到场参观,增长13%。


【民俗“四月八”成功申报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月八”为浴佛节,数百年来沙溪民间均以艺术巡游的形式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全镇各村民间艺术爱好者表演飘色、龙狮、凤舞等民间艺术节目,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3月,沙溪镇民俗“四月八”成功申报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保护名录。


【沙溪镇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沙溪镇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是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东省中心镇和广东省科技创新试点专业镇,先后获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经济强镇和中山市文明镇等称号。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62.22亿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32倍、780倍。
  1979年,沙溪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次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总产值1300万元。1986年,镇农业服务部引导农民走向专业化生产,村民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沙溪农业向规模型、生态型、效率型专业发展。2000年,全镇建立起7000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和5000亩生态牧业基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向机械化示范基地发展,重点发展种植和水产养殖机械,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机械化。2003年,获国家农业部颁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990年,推广尼龙、遮光网覆盖种植蔬菜203万亩,成为全市蔬菜生产基地。2004年11月,获国家农业部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2005年,水果收获面积2444亩,总产量1300吨。杨氏公司生产、加工名优水果,年生产量达6万吨,实现农业产品商品化。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68亿元,是1979年的21倍。
  1979年,沙溪镇有社队企业284家,年产值779万元。1984年,以区办工业为主体,发展外向型工业。1985年,成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批9个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1992年,镇村企业吸收外部资金和技术,促进企业上等级,38家企业按不同产业组建成4个集团公司,211家“三来一补”村办企业,以宝珠路段5公里长的工业长廊内联27个管理区。1995年,推进镇办企业发展改革,38家镇办企业发展成混合型经济,制衣业成为特色产业。2000年,举行首届中山国际休闲服装博览会,形成与制衣行业相匹配的缝纫机市场、布匹市场、布碎市场和服装(成衣)批发市场,与制衣相关的纺织、漂染、印花、水洗、织唛、纽扣、机械配件等配套企业200家,形成从纺织、整染、布匹、绣花到加工服装、销售相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2002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沙溪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2005年9月,被评为国家千强镇。2005年,投入300万元改建休闲服装研发中心,全镇共有11家企业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后,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远东电力设备公司机械制造业,恒星实业研发生产纺织机械和恒丰利、建泰等5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投资2.4亿元的香港世界集团华南再生资源项目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试产。占地187亩的香港利丰集团合作物流项目落户沙溪。至2008年,全镇有中国名牌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个,全镇工业总产值159.53亿元,是1979年的2047倍。
  镇村建筑从1979年的砖木结构发展为1983年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1984年,实施镇村建设规划,先后建成隆都宾馆、隆都医院、沙溪中学、溪角中学、隆都中学、沙溪中心市场和4个工业区标准厂房。1986年后,农村实现街道水泥化、渠化、绿化,建成小公园15个,园林面积242公顷。1990年,先后建成伟成新村、岚霞花园、金龙花园、永厚环新村、群乐苑等住宅小区。2004年,分期建设阳光半岛、锦绣沙溪、华发生态庄园、翠林兰溪园等。1995年,在秀山村兴建中山市中嘉污水处理厂。2004年,截污管网与市管网同步进行处理,沙溪镇成为全市第二个启动污水处理工程的镇区。2006年7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全面提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水平,全镇有宜居型住宅小区26个,建设面积117.76万平方米;投入建设47个垃圾中转站,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197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199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730元,是中山市第一批小康达标镇。2005年,全镇人均居住面积55平方米,是1979年的4.23倍。至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1303元,是1979年的67倍。1991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2005年,沙溪社会福利基金会“12·8”筹款共1412万元,发放各类保障金、救济金共800万元。2002年,农村实行股份制和实施社保制度,参保人数157万人次,参保额7150万元。至2008年,参保人数167万人次。1978年,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有15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群众在自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1980年,农村银行、信用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8万元,2008年升至72亿元,是1980年的1445倍。(廖丽君 杨锦平)


附:2008年中共沙溪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胡永康 

  副书记:刘建辉(1月止) 周尚谦(1月起) 肖达辉

  主 席:胡永康 

  副主席:李桂山 

  镇 长:刘建辉(3月止) 周尚谦(3月起)

  副镇长:陈凤强 刘北治 高灿雄 周尚谦(3月止) 阮敬洪 胡乃权(3月起) 陈玉碧(3月起,挂职)

上一篇: 沙溪镇(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沙溪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