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沙溪镇位于市城区以西,与城区一路之隔;面积55平方公里,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73万人,外来人口6.33万人。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初步建成了行政中心、休闲服装基地、隆都家私城、永厚工业区、商贸物流区和农业基地。2001年,沙溪镇围绕招商引资、举办服装节和创建国家卫生镇三大中心任务,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2%;工农业总产值44.32亿元,增长33.8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通过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类会展活动,促进工业发展。组织名优、强优企业参加市“3·28”招商经贸洽谈会、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广东中山(成都)经贸洽谈会、新疆(广东)经贸洽谈会。扶持发展制衣产业,巩固制衣特色经济。全镇纺织服装企业增至600家,年产值25.2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9%。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引导、协调和服务,引导企业面向市场、把握市场、抢占市场。镇内知名企业发展名品牌经营连锁和专卖店3000多家,剑龙品牌产品在全国十大商场同类产品销售量排名第三。沙溪钢球厂、自行车零件厂等企业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全镇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增至29家。按“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原则,建设管理好隆兴工业区、下朗工业区、云汉布匹市场,做到规划统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进区入园,发挥工业区的辐射带动和聚集效应,使工业资本向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聚合,加快工业集约发展,带动全镇工业化进程。200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2.73亿元(不变价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生产销售总值41.81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13%,比全市平均值高0.6个百分点。
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采取“大稳定、小调整”方式,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发展产量高效、产品适销对路的种养业。建设下泽蔬菜现代化示范基地,发挥基地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全镇有联合收割机68台,鱼塘增氧机758台,水稻机收率达81%。推广抛秧面积3400亩和尼龙薄膜遮光网覆盖种植面积7500亩,发展生态牧业4800亩。推广优化粮食品种,水稻优质品种达100%,其中上优品种占95%。减少低效作物1730亩,花木种植面积增至383亩。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增产增收,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不变价0.9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3%。镇、村两级共投资1100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总土方12.08万立方米、石方6435立方米、混凝土5093万立方米。其中整治内河7.6公里,护岸砌石1.6公里,修建农田路网16.4公里,改造鱼塘2000亩,乡村“四旁”绿化植树1.3万株、总长度11公里,中顺大围沙溪段全堤段实现混凝土堤面。
村镇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年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铺筑装饰道路面积123万平方米;投资近4000万元改造农村电网、铺设自来水管道、增设通讯线路及设备、整改升级电视网络。全年用电量2.16亿千瓦时,供水量2080万吨,程控电话放号3088户,邮电通讯业务收入8355万元。
外经外贸 全镇有“三资”企业70家,从业人员1.22万人;“三来一补”企业120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全年办理来料加工协议延期14件,新办来料加工企业14家,引进外资企业4家。新签订合同580件,核销来料加工合同560家、协议11件,代理来料加工企业办理进口报关1.8万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5%;出口创汇1.16亿美元,增长6.33%;实收工缴费430万美元,增长6.9%。
第三产业 全镇有工商企业户6194家,其中工业企业889家,第三产业企业5294家。有16个集市贸易市场,经营面积28.8万平方米。商贸、饮食、娱乐、服务等行业协调发展。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5.7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亿元,增长17.4%。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7%。
财税金融 坚持“合理分配,量入而出”原则,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财税增长。财政预算内收入3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预算内财政支出4250万元,增长40.4%。税收收入1.89亿元,增长44.27%,其中国税收入1.42亿元,增长39%,地税收入4752万元,增长63%。年末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4.34亿元,增长14.5%,港币存款余额2.84亿元。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933元,比上年增长7.06%。新建住宅255间,新建住宅面积8.63万平方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初步建立养老与医疗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镇1820家企业共1.83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征收社保费2600多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万元、“五保”户供养金15万元。保证发放入伍军人优抚金,定额补贴给烈属、孤寡军人、部分复退军人、军属。投资60万元完善溪角诊所基建及配套设施。拨款合作医疗50多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87%。12月8日,举行沙溪镇“12·8”慈善筹款活动,为社会福利事业筹得善款363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镇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8所、幼儿园和托儿所46所,有教师641人,在校学生1.15万人。全年投入教育经费2800万元,其中镇投入120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8%。全镇19所中小学校建有计算机室,其中3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建成7个电教平台,16所中小学校实现宽带上网。2001年全镇学生毕业率96.4%,初中升学率89.6%。
科技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训企事业技术骨干,开展科普活动。成立沙溪镇服装企业技术中心,引进美国格柏公司、法国力克公司的服装辅助设计系统(CAD)及外围输出设备,实现款式设计、纸样设计、放码、排料等生产自动化。在互联网上建立专业性服装网站,建成先进的服装生产示范基地,服务于全镇中小企业。2001年沙溪镇被广东省科技厅确立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文化 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中,举办“三个代表”图片展览;在创建为国家卫生镇活动中,举办“迈向新世纪”征文比赛;在“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分别举办文艺汇演和合唱比赛,组队参加市“歌颂伟大的党”合唱比赛,并获银奖;在镇“12·8”慈善万人行活动中,举办醒狮大赛和龙狮凤鹤表演、篮球比赛和由200人组成的摩托车巡游。继续办好《沙溪文艺》、《隆都沙溪侨刊》,为镇图书馆新购图书5000多册。整改光纤网络60公里,设定多项线路安装标准,保障电视信号高质量传输,减少原材料的耗损,创经济效益500万元。镇广播电视台开设“三个代表”、沙溪休闲、创卫新视点、沙溪教育、小城镇大战略等专栏节目;全年采播新闻1520条、专题110辑,现场直播6次,10篇电视作品获奖。
体育 全镇建有篮球场69个(其中灯光球场35个)、田径场15个、足球场15个、游泳池8个、乒乓球室27个、乒乓球馆1个、溜冰场8个、羽毛球场33个、网球场2个、保龄球场1个。全年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24次,开办暑假游泳班4期,向市体校输送体育人才7人。组队338人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参与15个项目比赛,以团体总分1636.2分名列第二,获金牌51枚、银牌45枚、铜牌46枚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环境卫生 抓好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增加环卫工人72名,购置垃圾转运密封车1辆,在主干道路两旁增设210个不锈钢果皮箱,组织3000多人次清理卫生死角。投资75万元种植绿化树1181棵和植株海南洒金、黄连翘、满天星等30.5万株。落实污染源的治理措施,确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自来水普及率100%。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医疗设施建设。全镇有医院1间、村卫生站25个,有医务人员142人(医生75人)、床位95张。镇财政为合作医疗拨款55万元,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动员群众参加合作医疗,提高农民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中达到“干部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的目的。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解处理好民事纠纷和劳资纠纷,巩固和提高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做好工会组建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举办妇女技能培训,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整治安全隐患。
计划生育 加强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设立村一级计划生育办组织机构,并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职人员,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至村。举办计划生育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班,学习人口理论、政策法规、人口统计等专业知识,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5月1日,颁布实施《广东省流入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管理规定》,镇政府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所,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全年完成“四术”1255例,其中常住人口853例、流动人口402例;查环查孕率97.8%。出生人口662人,出生率10.75‰,比上年同期下降9.7%;计划生育率92.3%,多孩生育率1.36%,人口出生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
统侨工作 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引导侨胞参与家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加强侨情调查和侨务宣传,发挥《隆都沙溪侨刊》的作用,做好港澳台和海外联谊工作,邀请海外社团及友好人士到沙溪镇参观访问。全年共接待侨胞400多人次。至2001年12月止共落实清退侨房912间7.33万平方米,占应退房的99%。开展侨情调查,收集到66位重点侨胞和50位台胞台属的有关资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巩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及时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和劳资纠纷,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全年出动警力2760人次,开展统一清查行动和专项斗争,确保全镇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稳定。立刑事案件672件,侦破24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93名,摧毁各类犯罪团伙26个,查处治安案件378件,遣送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务工证的“三无”人员1130人。
司法武装 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全年调解处理各类民事纠纷94件,未发生因调解不及时而引起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的情况,群众上访案件大为减少。镇有关单位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利用电视台、专栏、墙报、宣传车大力宣传《宪法》、《村委会组织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加强基层民兵组织和预备役应急分队建设,加大国防知识教育力度。选送20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妥善优抚安置退伍军人。
【2001年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二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 10月18日至21日在沙溪镇举行,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埃及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商和国内嘉宾共25万人次参加盛会。本届服装节共设760个国际标准展位,240家企业进场参展,其中国外和港澳台企业的展位占30%。签订投资项目249件,投资额12.13亿元;贸易成交合同596件,成交额30亿元,分别增长7%和17.6%。服装节按国际化标准布展,实现“一流布展、一流接待、一流效益”目标,提高了招商质量,促进中山休闲服装产业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镇】 沙溪镇于1997年成为广东省卫生镇后,2001年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成立资料、宣传、健康教育、环保环卫、城监、基础建设、市场整治、企业、卫生、交通、农村等11个工作组,镇村联合,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饮用水食品卫生检查和除害防病。8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镇的考核验收,沙溪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普尔斯马特商店开业】 来自美国的大型连锁仓储式会员商店普尔斯马特于11月18日在沙溪镇建成开业。该店是普尔斯马特在中国华南地区第一家分店,也是其在中国南方的采购中心,是以会员制低廉价格销售优质商品的一种仓储式购物商店,会员还可享受到餐饮、娱乐、美容美发、婚纱摄影、个人写照、交通、旅游的优惠服务。普尔斯马特在中国南方的采购中心设在中山,其配送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山的轻工业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刘宇月)
附:2001年沙溪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李锡华
副书记:胡永康 肖爽添 陈凤强 黄建文
党委委员:李加源 黄秋祺 刘北治 李志民 陈达强 彭务勤 高灿雄 刘玉祥
人大主席:李加源
人大副主席:刘志航
镇 长:胡永康
副镇长:黄秋祺 刘北治 李志民 陈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