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沙溪镇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与城区一路之隔,面积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6万人,外来人口3.63万人,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有华侨及港澳同胞7万多人,侨居海外56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侨乡”之称。1999年,沙溪镇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侨乡和地理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8亿元,增长15.7%,工农业总产值25.27亿元,增长7.1%。该镇被评为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市教育先进镇。
【工业】 全面实施“工业立镇”发展战略,加强“内联外引”,大力开拓市场,推动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巩固镇属企业,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度,盘活资产。实行厂长聘任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加强对赎买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重点优化沙溪制药厂、沙溪汽车修理厂等镇办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沙溪凉茶、“嘉乐”饮料、“星宝”电器、“广沙”钢瓶等一批名优产品的质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村办企业,鼓励村办企业利用镇区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对外经济。各村累计利用自有资金1616万元,建成厂房、劳工宿舍、商铺共3.05万平方米,签订经济合同420宗,合同金额4530万元,充分发挥了现有资源的效益。全年村办企业总收入6.12亿元,增长14.1%;上缴税金1550万元,增长12.8%;集体工企业纯收入4400万元,增长7.31%。推进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自我完善,树立竞争观念,充分占有市场。坚持“稳定求进,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方针,大力发展以服装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建立制衣业生产基地,促使制衣业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已初步构建制衣经济架构,该镇亦被誉为新兴的制衣城。全镇有注册品牌服装40多种,其中10多个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镇委、镇政府为了扶持发展制衣业,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中国沙溪服装城网站,成立沙溪制衣商会,引导和扶持制衣企业从来料加工生产向创建自己品牌的生产转型。全镇制衣及相关企业发展到410多家,从业人员2.7万人,年产各类针织、梭织服装1300万打,服装年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9000多万美元,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1.9%和出口创汇的85.7%。199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4.23亿元,其中镇办工业13.4亿元,村办工业5.97亿元。企业出口创汇1.05亿美元。
【农业】 以稳定农业为根本,按照“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的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1999年,虽然遭受旱灾、咸潮和9910号台风的侵害,农业生产仍然增产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1.34亿元,增长2.9%。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蔬菜、水果、塘鱼、“三鸟”、生猪的种养,建设好“菜篮子”工程。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63万亩,平均亩产326.6公斤;水果收获面积2017亩,亩产924公斤;塘鱼放养面积7051亩,平均亩产529公斤;“三鸟”饲养量224.2万只,上市量176.62万只;生猪饲养量2.43万头,上市量1.57万头。
全镇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农业水利建设,全年完成土方22.44万立方米、石方1.28万立方米,大堤灌浆1000米,其中投入80万元整治1300亩低产鱼塘。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镇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中投资100多万元修筑溪叠公路岗背至板尾园路段,投资250万元修筑星宝路,投资600多万元修筑康乐北路,投资200多万元修筑康乐南路。投资833万元改造2.6公里10千伏线路和116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新增配电变压器23台、容量9703千伏安,全年供电量1.68亿千瓦时,增长12%。投资220万元增设供水主管道6.06公里;投入40万元完善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室的配套装置,全年供水量1900万吨。完成六乡涌排灌站工程确保雨季排水,实行邮电优质服务和高效率工作,全年新增电话作户2640户,通信业务收入4200万元。
【外经贸易】 强化外经服务职能,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切实为企业排难解忧,免费为外商提供从咨询到企业投产前的“一条龙”服务。全年引进“三资”企业3家,来料加工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10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8万美元,分别增长0.5%和34.7%。来料加工工缴费结汇36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2%。全镇出口总额达1.05亿美元。全年签订、办理合同708个,合同金额375.81万美元。
【商业】 贯彻“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发展个体、私营商业企业,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713户,增长26.9%。全年第三产业总产值3.55亿元,增长21.8%,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34.9%;集贸市场交易额达5.7亿元,增长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18.8%。形成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饮食、娱乐、服务等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了集体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并逐步提高商场的经营档次和管理水平。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资参与投资构建商业网点,开设全市首家仓储式商场星宝购物中心,完善下朗灯光夜市。
【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50.4%;工商税收1.06亿元,增长10.5%,其中国税收入8270万元,增长8%,地税收入2359万元,增长21.4%。农林特产税收入27.5万元,契税收入22万元。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83亿元,增长11.9%;港币存款2.2亿元,增长54.8%。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108元,增长10%,居民银行存款余额21亿元(含港币),增长17%。居民住宅报建311宗,报建面积9.9万平方米。全年共发放保障金21万元,救济95户191人次,保障了特困户的基本生活。贯彻执行《中山市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以养老、医疗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镇3600人(机关、事业单位除外)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科技·教育】 健全科协组织,落实科协专、兼职人员,开设科技活动阵地。加强培训企事业技术骨干,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举办水稻栽培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119人。
实施“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全年教育经费支出1380万元,其中镇级投入1000万元,占镇财政支出的3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师德教育和教师业务培训,切实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等。全镇幼儿园覆盖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9.8%,毕业率99%;初中升高中率86.7%,其中升入市重点中学28人,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排全市第33名,巩固了普及高中教育成果;学生获市级奖励29人次。镇党委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镇教办被评为市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镇成人学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文化·体育】 全镇有文化站1个、有线电视台1个、影剧院3间、投影室23间、图书馆27间、卡拉OK歌舞厅8家、书报销售点20家,还有隆都乐社、卢乃森文化楼等一批文化设施和文化团体,沙溪镇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在重大的节日里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在1999年春节期间,举行了镇迎新岁游园活动;在市“'99慈善万人行”活动中,组织民间艺术狮子、金龙、银龙、凤、鹤共33只参加表演。在市举办的醒狮邀请赛中,龙聚环、庞头、豪吐、上亨村醒狮联队荣获第三名。在庆祝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和新千年期间,举办了“我爱沙溪”系列活动,其中有龙狮凤鹤艺术表演、民间艺术节、迎国庆文艺晚会、迎新千年千人长跑、书诗展览、摄影展览、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等。12月20日,申明亭村的4只“鹤”和圣狮村的4只“凤”参加广东省迎澳门回归“同奔五彩路”大型文艺演出,获得优秀演出奖,沙溪镇文化站被评为“同奔五彩路”文艺表演优秀文化站。1999年,完成了《沙溪镇志》的编纂出版工作,继续办好《隆都沙溪侨刊》,出版了《沙溪文艺》(第三期)和《南国诗集》等刊物。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全镇建有篮球场78个、田径场13个、足球场12个、游泳池6个、乒乓球室40间、羽毛球场15个、溜冰场4个、网球场2个、保龄球馆1间。全年镇、村二级共投入104万元兴建体育场所和举办体育活动。全镇举行各类体育赛事31场次,并向省、市体校输送体育人材18人,其中送省体工队1人。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加大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10万元,铺设光纤主干缆,整理、更换30%的电视网线,至年底,全镇架设电视干线40公里、分支线200公里。全镇有线电视用户1.58万户,电视网络覆盖率100%,有线电视信号接收效果明显提高。采用邻频传输方式,传送中央、省、市电视节目13套和1套自办节目。全年播放自采新闻和专题846条,转播综合新闻704条和理论讲座46辑。
【环境·卫生】 巩固省卫生镇成果,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美化、绿化、净化镇容村貌。加大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加强主要路段的管理,取缔流动摊档,全年共查处流动摊档300多宗。全镇统一灭蚊4次、灭鼠6次,“四害”密度明显下降。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保证路边、街道的清洁卫生。全镇共有卫生清洁人员68人,管理卫生路段22公里。1999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镇的复检,保持了省卫生镇的称号,全镇27条村全部被评为镇级以上卫生村,其中省卫生村17个、市卫生村8个、镇卫生村2个。
以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为中心,改革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全镇有医院1间、医务人员93人,有乡村医生38人。镇隆都医院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以急诊、药房、注射室等窗口科室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进便民利民措施,争创市“百佳文明医院”。
【精神文明建设】 巩固市文明镇成果,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三讲”为主要内容,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加强各级领导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廉洁、自律、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干部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以“三五”普法为中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镇已建立安全文明小区66个,覆盖率100%。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中山日报》、《文明导报》、《求是》等党报、党刊的证订完成率均超100%。镇团委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妇委会在全镇农村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活动。开展殡葬改革工作,转变群众的封建思想观念,全镇殡葬火化率100%。健全企业工会组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其中有4家企业续签了集体劳动合同。
【计划生育】 严格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落实《人口目标任期责任制》。普及人口基础知识,办好“五期教育”学习班,确保查环查孕质量。落实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与群众致富、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三结合”工作,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孕前型管理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卡、结婚登记册、人口出生登记册、“四术”登记册、征收超生费登记册、生育二胎合同登记册、查环查孕登记册、怀孕登记册、流动人口登记册。全年出生人口1000人(包括上年漏报8人、收养3人),出生率为16.83‰;计划生育率为92.9%,比上年提高了2.7%;多孩率1.6%,比上年下降0.9%,完成市下达指标的90.91%;完成“四术”2649例,其中外来人口1454例,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9.47%。建立了外来人口计生管理制度,严格查验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证件。
【侨务】 镇党委、镇政府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重新调整侨务工作思路,做好侨胞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发挥侨乡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全年接待寻根觅祖的侨胞近50人次,其中11月接待了以广东省政协常委、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会长卢伟硕先生为团长的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一行200多人到沙溪镇参观访问。做好统侨工作,重视与外来投资者、港澳侨团的联络与沟通。1999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沙溪镇为落实侨房政策先进单位称号,《隆都沙溪侨刊》获得市侨刊乡讯一等奖。沙溪镇社会福利事业机构全年接受外来投资者、港澳社团、港澳乡亲、民营企业家、友好协作单位及各界人士的捐款超1000万元(含“12·8”慈善筹款)。
【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全镇已实行赎买的镇属企业38家。全年收回赎买金4488万元,占总金额的46.6%;收回综合管理费1098万元,占总额的43%。全面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落实各项措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初步建立以养老、医疗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镇有800多个单位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严打”方针,打击各项刑事犯罪,治安形势有所好转。全年立刑事案件158宗,破112宗,破案率为70.9%;立大案111案,破65宗,破案率58.6%,立案数下降20.6%,破案率提高了1.6%。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61名,摧毁各类犯罪团伙69个;查处各类治安案件340起;刑事拘留194人,批准逮捕56人,送劳教135人,治安拘留258人,强制戒毒57人,抓获重大逃犯11名,协助外县、市公安机关抓获重大逃犯32名;立盗窃机动车案45宗,抓获嫌疑人13名,缴回汽车1辆、摩托车17辆。
建设安全文明小区,做好各项防范和管理工作,全镇66个安全文明小区全部达市级标准,其中26个被评为市优秀安全文明小区。加强管理外来人员和出租屋,降低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率。全镇外来人员3.63万人,办理暂住证3.33万人,办证率达92%。全镇符合条件的出租屋1007间,已办理出租许可证967间,办证率达96%。及时清理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务工证的“三无”人员,以外来人员管理外来人员,打击流动人员的违法行为。做好劳资纠纷的疏导化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共处理、调解劳动争议446宗,调解民事纠纷112起,调解成功率98%;追回拖欠工人工资31万多元,避免自杀案3宗,化解上访4宗共32人次。公安分局改革警务制度,在派出所中实行区警制,落实治安人员守则和奖罚制度,建成12个封闭小区。公安分局按照“五个统一”收编全镇的保安员629名,全部通过镇给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民主与法制建设】 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公布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落实“村务分开,民主监督”制度,理顺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对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管理干部、在校学生、外来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镇人民的法律意识。镇领导班子结合“三讲”教育,举办5期法律知识讲座,举办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学习班6期,参加人数589人。教师、医生、科技人员827人参加市干部学法考试,参考率97%,及格率100%。全镇中小学校购买法制小册子8万多本,对中、小学生定期上法制教育课,其中沙溪、隆都、溪角中学定期请市戒毒所收戒人员到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组织1万多名外来员工参观禁毒教育挂图展览。
【龙头环豆豉】 沙溪镇龙头环原油豆豉,于20世纪20年代由龙头环林成记开始制作。1957年,以各个生产户合作的形式成立龙头环豆豉厂,年生产豆豉约50吨。1990年,迁址于狮滘河岸边,占地1.15万平方米,年产量1000吨。该厂的主要产品是“凤岭牌”原油豆豉(出口产品为“珠江桥牌”原油豆豉)。产品经人工逐粒挑拣上等黑豆青仁乌,采用蒸熟、发酵、洗涤、加盐、再发酵、曝晒等传统方法酿制而成,豆豉乌黑亮丽、口质松化、味道鲜美、咸淡适口、营养丰富。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和港澳地区。该产品于1986年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9年,龙头环豆豉的质量和生产技术得到提高,销量增加。
【《沙溪镇志》】 经过3年的编修,于1999年12月24日正式出版发行。该志浓缩了沙溪近千年的历史,系统地记载了沙溪镇的建置沿革、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文化卫生、城乡建设、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为南宋时期,下限为1997年。全志分《大事记》、《地理篇》、《政治篇》、《经济篇》、《教育篇》、《文化篇》、《体育篇》、《卫生篇》、《华侨篇》、《社会篇》、《人物篇》和《附录》,共55章、146节、50万字。该志真实记载了沙溪人民改造自然、建设家乡的不朽业绩和该镇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沙溪镇制衣商会】 于199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该商会是由制衣和制衣相关的企业组织起来的民间行业性组织。经投票选举,胡永康当选第一任理事会会长。(刘宇月)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汤志贤(1999.8止)
李锡华(1999.9起)
镇长:李锡华(1999.8止)
胡永康(1999.9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