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12 【点击率】1061次


【简况】 沙溪镇位于中山市城区以西,与城区仅一路之隔,全镇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人,外来人口3.4万人,设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坚持实施“稳定农业、盘活工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缘地缘优势,大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镇实现“社会稳定,经济持续有效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预期目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工农业总产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第三产业产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1998年,沙溪镇被评为市文明镇区、市党建先进党委、市教育工作先进镇、市德育工作目标先进党委、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广东省落实侨房先进单位。


【工业】 确保工业主导地位,实施“工业立镇”的战略。抓好龙头行业和拳头产品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工业,进一步深化产权结构,理顺政企关系,巩固产权改革的成果。全镇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建立以制衣业为龙头,纺织、制药、电子、电器、化工、五金、食品、家具等行业为主体的特色工业体系。制衣业已成为沙溪镇的龙头行业,是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镇现有制衣企业410家,从业人员2.7万人,年生产各类针织、梭织服装972万打。1998年制衣企业生产值10.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5.7%;实现出口创汇9300万美元,占全镇出口创汇额80%。“三来一补”、中外合资(合作)、私营个体企业构筑起沙溪镇制衣工业的体系。制衣业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和相配套行业的迅速兴起,现有织造漂染和印花厂18间,毛织厂5间,电脑机绣厂22间,形成了织造、整染、布匹、绣花、服装、销售相配套的系列化生产和销售基地。“鳄鱼恤”、“剑龙”、“适马”、“浪度”、“富力”、“雅路叻”服饰以及马克·张真丝钉珠时装晚礼服等名牌产品远销海内外。拳头产品如沙溪凉茶、“嘉乐”饮料、“广沙”钢瓶、“星宝”电器等,不断提高质量和档次,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迅速发展。全镇现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702户,从工业人员1.6万人;1998年实现工业产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6%;上缴税收1667万元,占总额的15%;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培植税源,促进全镇经济的稳定发展。进一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强化政府监督和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准确的信息,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扶持制药厂、发电厂等重点厂企,加强监管,促进支柱企业发展上新台阶。1998年镇属工业实现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企业总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农业】 突出农业基础地位,通过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开辟农产品交易市场,使农业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998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6%。进一步优化以水稻为龙头和以水产、蔬菜、“三鸟”、水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结构,“菜蓝子”日益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1998年粮食产量1.2万吨;糖蔗产量6718万吨;蔬菜产量2.55万吨;水果产量1837吨;水产品产量3767吨;“三鸟”饲养量203万只,上市量1.61万头。农村经济持续有效增长,1998年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生产性收入454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集体纯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占总数的66.6%。


【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了一批关系民生的工程。工程建设方面,投入1300万元,修筑工业大道和隆兴南路部分路面;进行岐江公路段排水工程和人行道、绿化带的建设;增建2座大型排灌站。全镇主干道路总里程达98公里。合理布局电网,全镇用电量达到1.5亿度,线(损)率5%,新增配电变压器19台,容量2855千瓦,把230台变压器台架升高,更换避雷装置225套。投资1350万元,新增供水主要管道4.6公里,新建3.4万吨供水站1座,年供水量达1900万吨。新建邮电大楼并投入使用,全年新增程控电话1410户,移动电话1900户,全镇27个村创建成为市电话村,住宅电话普及率达93%。


【外经贸易】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管理服务质量,实行“诚恳服务、稳定企业、鼓励增资”的策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引进“三资”企业3家,来料加工企业4家,增资企业21家。1998年实现企业出口创汇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实际利用外资778.33万美元,签订来料加工合同466宗,实收工缴费353万美元,超额完成市外经委下达的任务。由镇外经办公室统一组织13名报关员,全年代理110多家企业货物进出口申报1.55万宗资,合同核销402宗。


【商业】 大力引导和发展第三产业,搞好配套设施,加强治安和消防工作,各部门联合办公,为客商提拱办牌办证“一条龙”服务。建立平等、自愿、公正、有序、信用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交易,形成灵活、畅通的市场流通渠道。1998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502户,从业人员1.6万人。现有农贸市场10个,年成交额超5亿元;其中,岐江公路布行街、龙瑞小商品市场、厚山布碎交易市场、濠涌家具城、下泽蔬菜批发市场等五大专业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悉心培育下已初具规模,各具特色,成交活跃。


【财政·金融】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5家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供销社、粮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199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完成工商税收9597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税收入7654万元,比上年增长36.7%;地税收入1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未银行存款余额(人民币)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完成各项粮食任务268万公斤,公粮代金53.4万元,农业特产36万元。保险业务发展良好,1998年中保财产保险投保金额57亿元,1986~1998年累计共419亿元;中保人寿保险共有4.8万人次投保,投保金额37亿元,1996~1998年累计共114亿元。


【人民生活】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1998年人均国民收入1.22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6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2%。人均居住面积34.4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镇107户231人提供救济金19万元,镇社会福利基金会发放救济金50多万元为400户困难户提供经济援助,提供全镇65位“五保”老人供养金27万元,人均4200元。总投入220万元的沙溪颐老院建成使用,院内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娱乐室、健身室等一应俱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套间15个,可容纳38人居住。


【科技】 全镇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134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8人,卫生技术人员83人,教师451人,财务会计510人。积极推进以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效益的措施,促进“三高”农业发展。全镇现有水稻高产示范田6662亩,年均亩产795公斤。1998年由镇农办、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市水果办联合研究出龙眼树“鬼花”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针对其病因予以防治龙眼瘿螨害虫,在近4000亩幼龄龙眼树上进行试验,取得显著成效;使龙眼瘿螨病的发病率由1995年的77.4%~96%降至1997年的10%以下,为龙眼的可持续生产作出了贡献。该项科研成果通过省专家的鉴定,被鉴定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一项成果。


【教育】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年在教育方面投入超1000万元,其中镇一级投入775万元,占镇财政支出的30.7%。全镇现有在校学生1.08万人,比上年增长1%;中等专业学生397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49人。各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全镇在职教师605人,其中本科139人,占23%;大专230人,占38%。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德育建设得到落实,各类升学率得到普遍提高: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升高中率87%;高中(技校)升学人数185人,其中考上本科24人,大专161人,考取率为历年之冠。合并薄弱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将只有130人且设施较为薄弱的水溪小学与岗背小学合并,节省师资、校舍、设备、经费等资源配备,提高学生的素质。


【文化·体育·卫生·电视】 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群众文艺会社全面发展,弘扬民间艺术,繁荣文化事业。年内多次组织本镇龙狮凤鹤艺术队伍参加市慈善万人行、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4月,成立沙溪文联分会,设立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集邮、音乐曲艺、民间艺术等7个协会(社)并拔款4000元给每个会社作活动启动资金,会社创作活跃。6月复刊停刊近10多年的《沙溪文艺》,出版《百诗颂中华》,完成了《沙溪镇志》的定稿排版工作。成立百人业余合唱团,参与镇内多项大型文艺表演。举办了3次大型的书画、诗词、摄影展览。文化设施日渐丰富。全镇现有文化站1个,有线电视站1个,电影院1个,投影室24个,村级文化室34个,图书馆28间,其中,沙溪理工学校被评为全市十佳藏书单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全年投入50万元,新建篮球场5个、乒乓球室5个、溜冰场2个。全镇的体育设施累计有:篮球场66个,田径场12个,足球场12个,游泳池6个,乒乓球室40个,羽毛球场15个,溜冰场3个,网球场2个。年内共举办各类型文体活动27次,参加人数达3万人次。6月份成功举办沙溪镇第二届家庭运动会,参加人数446人。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21名沙溪籍运动员代表中山参加省十运会,获金牌、银牌和铜牌各4枚。1人次打破省女子少年飞环记录。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和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镇。
    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筹建多年的隆都医院留院部已投入使用,全院有医务人员89名,其中医生38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人和1人。全镇有村级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150人。1998年获中山市农村初步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奖。
    镇电视网络不断完善,节目采、编、播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编播新闻1330条,其中自采新闻720条,专题70辑。采用邻频输送方式,每天传送中央、省、市、镇电视节目14套(其中1套为镇自办的节目),全镇有电视用户1.6万户,网络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光纤联网沙溪段的施工工程15公里,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播放质量。总投资650万元的沙溪影视大楼占地15亩,集有线电视网络前端输入、新闻和广告节目制作及电影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环境卫生】 巩固创建卫生镇成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抓好美化绿化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优美生活环境。增建绿化带5200米、停车场4个、公厕6个,增设果皮箱8个;累计建绿化带1.6万米、停车场52个、公厕29个、设果皮箱42个。城镇道路水泥硬底化达100%,农村达95%;城镇绿化面积157亩,绿化覆盖率28%。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建立由68名执勤人员组成的“门前三包”执勤队伍,被管理的街道长度达22公里。全镇有垃圾车10辆,日运量达3000吨,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持了大街小巷的整洁干净。1998年沙溪镇10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6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


【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美化环境,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沙溪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善各类住宅、工业小区的规划设计;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镇内能源、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巩固省、市卫生村成果,加大力度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1998年圣狮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云汉村等7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大同村等5个村达到镇卫生村标准。移风易俗,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大力宣传《殡葬管理条例》和《中山市殡葬改革管理办法》,逐步树立文明殡葬的新风尚。12月,殡葬火化率由5月初的21%跃升至100%,全年平均火化率69.2%。在公安队伍内部广泛开展“三讲”教育和创建人民满意警队活动,组织各类培训班8次,受教育干警300人次,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公仆意识,使之更有效地执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务。


【计划生育】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宣传贯彻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三为主”方针,经常开展宣传教育,确切做好各种孕前管理工作,并把外来人口纳入管理范围,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1998年全镇出生983人,比市下达指标1165人少182人,人口出生率16.6‰,计划生育率90.2%,多孩率2.5%。“四术”完成例数2425,其中包括流动人口1072例,完成市任务的161%。


【侨务】 沙溪是知名侨乡,旅居海外5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7万多人。与海外各华侨社团侨领及港澳台的知名人士及回乡投资设厂的侨胞保持密切联络,以此带动一批、影响一批,为沙溪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1998年接受海外乡亲捐赠超1千万元,其中在'98沙溪12·8慈善筹款活动中海外乡亲捐款215万元,占总额650万元的33%。全年接待内外乡亲1800人次,寻根团10个,共80人次。在第二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期间分别接待了美国三藩市阳和总会馆代表团及美国夏威夷中山同乡会代表团一行,共50人次。继续加强与各地同乡会的联系。3月份镇委成员及侨务部门组团拜访了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香港中山侨商会、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等社团的侨领和乡亲。全年出版《隆都侨刊》4期,至1998年底共出版38期。落实侨房1间,累计已落实912间。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落实侨房先进单位。


【体制改革】 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以“企业赎买经营”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以资产保值增值为重点的管理监控体系,引导企业强化基础管理。至1998年底,对全镇38家已实行赎买的镇属企业收回赎买金4170万元,占应收赎买金总额的43%;综合管理费1000万元,占总额的38%,保证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了企业债务膨胀和集体包袱越背越重。全面推行社会养老保险,于8月份成立镇社会保险管理办公室,分4个层次逐步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骨干班组长、个体工商户持牌人社会养老保险。至1998年底,全镇参加养老保险共1140人。


【社会治安】 把严打斗争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紧密结合,打防并举,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全年破刑事案件138宗,破案率69.3%;其中破大案96宗,破案率70%,破案率分别比上年上升34%和2.8%。受理各类治安案件340起,查处率100%。摧毁各种犯罪团伙3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7人,缴获赃款、赃物总值233万元。配合省、市开展的“严打”行动,结合全镇治安状况,开展打击车匪路霸专项斗争、扫黄赌毒、盗抢机动车等统一清查行动,其中组织开展反盗抢机动车统一清查行动35次,出动警力1761人次和治安力量4951人次,缴获可疑摩托车12辆,抓获嫌疑人员20人,破获刑事案件14宗。在扫黄禁毒清查行动中,抓获嫖宿卖淫嫌疑人员88人,取缔有色情活动的发廊8间,抓获赌博人员161人;破获贩毒案件13宗,缴获毒品海洛因842克。巩固提高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力度,全面加强保安队伍管理,对全镇保安队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招募、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使用的“五统一”管理。全镇414名保安队员通过培训,领取了合格证上岗。增强人流多、治安情况复杂小区的治安力量,派出所调出21名干警到各村,全力以赴抓好治安和安全文明小区管理,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110”报警网络,全镇现设“110”报警站23个,构筑起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网络。


【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民主与法制的同步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召开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人数80名,出席代表78人),并由代表审议和通过了本届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工作报告。撤销农村管理区,设立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选产生村委会和村正副主任、委员。全镇27个村顺利产生了本村第一届村委会,由群众选举出村委会主任27名、副主任1名、委员92名。原管理区干部当选率为98%。继续抓好农村“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的开展,逐步建立起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的农民管理体系。开展普法工作,全年共举办4期大型学习班,参加人数超800人次。举办第一、二期干部理论学习班,参加人数共600人;第三期学习班组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委会委员参加,学习村委会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第四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广东省计划生育新条例》,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党风建设和执法水平。组织全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等809人参加由市普法办开展的全市干部普法考试,合格率为100%。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分别在沙溪、隆都、谿角3间中学定期举办禁毒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禁毒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发生。司法部门认真处理好各类民事纠纷和劳资纠纷,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共调处各种民事纠纷85件,调解成功率96.5%;调处劳资纠纷334件,追回拖欠工人工资81万元。


【第二届家庭体育运动会】 6月7日,沙溪镇在镇文化体育中心举办第二届家庭体育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赫强、广东省体委何洪骏处长以及市体委、沙溪镇的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全镇26个管理区、11个单位共97户家庭,参加了50米迎面接力跑、摸石过河、30米龙凤戏珠、30秒跳绳等项目的竞赛。文教系统夺得团体总分冠军,龙瑞管理区郑国荣家庭获家庭队总分第一名。


【落实侨房政策】 沙溪镇是中山市著名侨乡,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万人。该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实行以“侨”引“侨”,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继续实施于1995年制定的《沙溪镇清退侨房扫尾阶段政策界定程序规范》,成立清退侨房工作组,加大力度做好侨房的清退工作,一律清退符合政策的侨房。为保证清退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拨出200万元专款补贴腾退户,在按照市侨办每平方米补贴60元的基础上,镇内每平方米再增加补贴20元,对特困户、困难户再适当增加补贴,使业主和腾退户都能舒心满意,保证了清退工作的落实。至1998年底,全镇共落实侨房560户、房屋912间,合共7.53万平方米。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落实侨房政策先进单位,成为中山市首个获此殊荣的镇区。


【适马服饰】 中山市豪利制衣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沙溪利兴制衣厂,于1996年注册成立适马服装公司,创立“适马”品牌,“适马”(SHIMAR)即“∑”汇集,其意引申为一种根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采撷吸收了当代欧美流行意念的服饰文化。“适马”以休闲服为主,配套梳织衫裤、毛衫等系列产品,其着墨洒脱自然的构思,表现时尚生活中健康、开豁的一面,格调简洁轻松,搭配明朗自然,体现一种充满活力又高雅大方的率直生活感受。问世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业内人士的肯定。短短两年间,获得了'9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山服装设计金杯奖、T恤衫质量优秀奖和设计优秀奖等多项奖项。并被指定为'97和'98两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记者专用服,1997年被指定为全国八运会记者采访专用服;同年,成为全国“十四大以来成就展”特邀参展的20家服装企业之一。该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时装设计师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在香港设立服装设计部,每年开发400个服装款式,年产量300万件,引领服饰时尚。该公司常年为宁波彬彬公司、温洲美特斯帮威公司等国内知名服装公司提供款式及制造货源,为繁荣中国服装设计、引导生产、引导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至1998年底,“适马”已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24个城市开办了38间服装连锁店,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濠涌家具城】 濠涌家具城位于沙溪镇濠涌村新濠路段。该路段长约3公里,道路两旁厂店林立,有大小红木家具厂、锯木厂共85家。1993年正当大涌的红木家具如日中天之际,部分厂商看准了邻近大涌镇、交通便利的新濠路段作为发展基地。为了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扶持个体私营工商业的发展,镇政府看准了这一契机,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积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把公路旁的山地开发建成出租场房,给前来办厂的个体企业,从租地到各方面服务都给予了优惠。濠涌村根据厂企内外地工人占多数的情况,配备一名干部专职负责处理外来员工的入户手续,以及处理外地工人与厂商劳资纠纷的事务。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濠涌家具行业由90年代初的只有几家作坊式的家具厂发展成为集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家具专业市场。全部厂房占地面积200亩,商铺85家,年销售红木家具3.5万套,年销售额9000万元,从业人员6100人;其中年销售达200万元以上的厂企15家,产品远销上海、山东、济南等国内10多个城市,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镇委、镇政府悉心扶持和培育家具市场,通过召开家具厂商招待会,密切与厂家的联系,强化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家具行业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逐步构建起大市场大流通的经济效应,繁荣了地方经济。


【厚山碎布交易市场】 1995年厚山村利用经营布碎人员比较集中在其辖区的特点,规划在该村开发建设一个布碎市场。1996年6月,厚山布碎交易市场正式建成使用,成为全市首家立项的碎布专业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专营各类碎布、机抹布、拖条等制衣废料的销售业务,其销售面覆盖全省各地。该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规模日渐壮大,商铺由1996年初建成的36户发展到1998年底的160户,增长3.4倍。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规范专业市场。1998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这一特色的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经营者,繁荣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工业废料,优化了环境。(刘钊妍)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汤志贤

镇 长:李锡华

上一篇: 沙溪镇(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沙溪镇(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