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14 【点击率】874次 | ||||||||||||||||||||||||||||||||||||||||||||||||||||||||||||||||||||||||||||||||||||||||||||||||||||||||||||||||||||||||||||||||||||||||||||||||
【工业】 自1991年起,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工业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年年递增,产销保持平衡。1997年实现工业产值18.4亿元,比1990年增长4.36倍,年均递增28.6%;其中工业总收入17亿元,比1990年增长4.46倍,年均递增25.9%。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12家,其中外向型企业191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54家,“三来一补”企业137家。形成5个较大规模的工业区,建立了以服装、纺织、电子、化工、五金、家具、家电、制药、制鞋、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体的具有沙溪特色的外向型工业体系。1997年产值(现行价)4.7亿元,上交税金904万元。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上交税金2591万元,实现利润1032万元。全镇规模大、实力强、效益高的企业及集团公司2家,其中剑龙集团1997年产值(现行价)1.31亿元,收入1.19亿元,利润224万元,上交税金418万元;福顺集团产值(不变价)1亿元,收入0.98亿元,利润103万元,上交税金104万元。全镇有14家企业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制衣业是沙溪工业龙头,1997年全镇共有以制衣加工为主的厂企257间,其中镇办29间,村办74间,实现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名优品牌有“剑龙”牛仔服装、“浪度”服装、“适马”服装。1995年马克张集团及其生产的“浪度”时装分别被评为中国服装名优企业和全国十大品牌休闲装;1996年该服装又荣获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钻石奖。1997年豪利制衣厂的“适马”服装参加'9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荣获全棉针织男女T恤衫质量优质金奖、全棉针织衫质量优质金奖、设计金杯奖3项大奖。沙溪制衣业的蓬勃发展,再次奠定了沙溪“制衣城”的地位。传统产品沙溪凉茶历史悠久,是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的保健饮品,曾获得广东省优质产品奖和“羊城杯”质量奖;1997年该产品销售总收入达621万元,比1991年增长91.9%。 【外经贸易】 1991~1997年,充分利用侨乡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增长。1997年全镇实现企业出口创汇1.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30万美元,承办“三资”项目3个,增资项目1个,来料加工项目4个,订来料加工合同457宗,实收工缴费395万美元。从1997年开始,全镇实行为外资企业办理合同初审初核工作的措施,为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商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7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1.56亿元,比1990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8.8%;全镇有个体商户4714户,比1990年增加了2505户。市场建设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稳步发展。全镇现有市场10个,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内有商铺1258间。199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6544.96万元,比1991年增长了53.1%,年均增长11.6%。镇内有沙溪成衣布匹市场、龙瑞小商品市场、厚山布碎交易市场,其中沙溪成衣布匹市场专门经营布匹批发,共有商户167户,被称之为“沙溪布行一条街”。 【财政·金融】 1997年实现财政收入8831万元,比199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5.9%;其中税收收入7228万元,比1990年增长3.21倍,年均递增20.2%。金融系统存款余额逐年增长,1997年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累计14亿万元,贷款余额6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5.6倍和3.7倍,年均递增31.8%和24.7%。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1997年中保财产保险金额为24.5亿元;比1991年增长2.15倍,年均增长20.2%;1991~1997年累计保险金额超过95亿元。中保人寿保险1997年共有8.6万人(次)投保,金额达44亿元。 【人民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人均国民收入1.04万元,农村人均收入4146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2.6倍和1.4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13.2%;居民存款余额11.7亿元,比1990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9.6%;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8平方米。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素有文化之乡的称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共有小学21所,中学4所,职业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职教师628人。1991~1997年用于投资办学的经费超过2.5亿元,其中1997年投入资金2306.3万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入学率、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小学升初中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1997年小学升初中率为99.2%;初中升高中率由1991年的30.3%升至1997年的86.5%,年均增长9.5%;初中毕业率保持在97%以上,1997年初中毕业率为98.1%;高考录取率由1991年的8人增加到1997年的88人,为历年之最。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尊师重教先进镇;1996年被评为中山市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镇,龙瑞小学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理工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两基”教育先进镇,沙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广东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1~1997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山市发展教育先进镇。 【环境卫生】 1991~1997年,全镇环境卫生水平有显著的提高,镇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变。1996年被评为中山市卫生镇,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其中龙瑞等4个管理区被评广东省卫生村,岚霞等7个管理区被评为中山市卫生村,云汉等14个管理区被评为沙溪镇卫生村。全镇共建有公园30个,花槽、花带1.09万米,植树5339棵,建有停车场48个,公厕23个,设置果皮箱404个,宣传栏115个。各管理区实现水泥硬底化达92.7%,明渠暗渠化达94.7%,建立一支共172人的卫生清洁队伍,保持大街小巷的全天化清洁,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自1996年来,沙溪镇开展创建卫生清洁户活动,全镇评为卫生清洁户的共有8350户,其中1997年的卫生清洁户有3400户。 #p#副标题#e# 【精神文明建设】 1991~1997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令人可喜的进步,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有了较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1997年先后荣获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山市电话镇等称号,1995~1997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山市文明镇。 【计划生育】 严格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及负总责不变、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既定人口控制目标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和宣传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避孕为主的“三为主”工作方针,把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宣传到各阶层,使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从孕后型管理变为孕前管理、从突击性工作变为经常性工作的转变,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化和制度化,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1991~1997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5‰~15.94‰之间,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4‰;“四术”完成数累计1.2万例。1997年出生人口942人,出生率为15.94‰,合理率为90.1%,自然增长率为9.4‰,“四术”完成数2344例。1995~1997年连续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 1991~1997年,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禁毒、禁赌、扫黄专项斗争,净化社会风气;为全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1997年查处治安案件282件,查处率为98.6%;查处刑事案件103例,破案率为66%,抓获各种违法人员1528人。1997年刑事立案总数比1996年下降20%,重大案件数下降8.63%,治安案件发案数下降16.8%,破案率上升1.42%。推进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各种机构设施,壮大公安队伍,1993年2月成立了沙溪镇消防中队,11月成立巡警中队;1995年9月6日成立沙溪公安分局,下设办公室、政工股、治安股、治安拘留所、刑警大队、巡警中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以及沙溪派出所和溪角派出所。建立 “110”报警中心,实现电话、无线通讯、电脑报警综合使用,为构筑覆盖全镇的治安防范网络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各警力和基层治保力量快速接警出警处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1996年8月份起实行电脑管理外来人口暂住证的制发工作,及时、准确地为治安管理和刑事侦破工作提供外来人口的有关资料。 【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1~1997年,坚持民主与法制“两手抓”的方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和审议重大方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体现人民政府人民管的精神。7年里先后召开了沙溪镇第九届(代表90名)、第十届(代表93名)、第十一届(代表80名)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审议镇政府的工作。 【沙溪理工学校】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是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建于1992年12月,是广东省第一所由乡镇自办的中级技工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规范,是中山市园林式单位及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学校现有学生949人,除全日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外,各类短期专业培训班实行“全年候”招生。根据中山的经济特点和人才需求,学校设置有电工、机电、家电、电脑、服装设计、文秘、财会、工艺美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项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有适应专业特点、满足教学和实习需要的现代化专业室、实习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现已形成稳定的具有优势的骨干专业——电脑、服装。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教与成教并举,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人才。同时,为造就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学校采用宽基础、模块式的专业设置,全面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加强专业学科改革,加强与社会厂企的结合,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办学效益显著,到1997年底,学校共培养各专业人才1201人,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由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多次受到国家教委、省、市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和鼓励,曾荣获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被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 【12·8慈善筹款活动】 自1989年起,成立了沙溪镇社会福利基金会,每年举行以“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为宗旨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和海外侨胞、社会团体捐资,壮大社会福利基金,支持和帮助老、弱、孤、寡、残病者。9年来积累基金1000万元。1996年以“齐参与,共捐施,为扩建隆都医院添砖加瓦”为主题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共筹得善款580万元,为历年之最。1997年,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行善积福,踊跃捐施”为主题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再一次在社会各界掀起了热潮,共筹款339万元。 【创建省、市卫生镇】 1991~1997年期间,随着沙溪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作出创建省和市卫生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动员、大宣传、大整治、全民动手、高标准创建省和市卫生镇的活动高潮。在创建工作中,镇投入1380万元,管理区一级投入1311万元。1996年11月,顺利通过市卫生镇考核委员会的考核验收,成为中山市卫生镇。在此基础上,1997年加大创建力度,针对部分薄弱环节,投入1300万元改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通过各方的努力,1997年4月通过省卫生镇考核委员会的考核验收,顺利成为广东省卫生镇。 【创建电话普及达标镇】 1997年2月起组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线路配套工作,完善创建的硬件设施,实现全镇范围内处处有线位;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制定全面促销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997年6月26日,全镇住宅电话用户总数达1.23万户,普及率超过80%,达到邮电部和广东省邮电局关于电话村镇的标准,完成创建电话镇达标工作,成为1997年中山市第二个电话达标镇。 (刘钊妍) 1991~1997年沙溪镇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叶年生(1990.9~1995.8) 汤志贤(1995.9起) 镇长:汤志贤(1991.2~1995.8) 李锡华(1995.9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