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14 【点击率】874次


【简况】 沙溪镇位于中山市西部,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外来人口3.1万人,设置27个管理区和2个居委会。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7万多人,素有侨乡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工业为主体、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道路,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1997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共22.5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4.1倍和5.1倍,年均递增26.9%和29.5%。
 

【工业】 自1991年起,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工业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年年递增,产销保持平衡。1997年实现工业产值18.4亿元,比1990年增长4.36倍,年均递增28.6%;其中工业总收入17亿元,比1990年增长4.46倍,年均递增25.9%。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12家,其中外向型企业191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54家,“三来一补”企业137家。形成5个较大规模的工业区,建立了以服装、纺织、电子、化工、五金、家具、家电、制药、制鞋、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体的具有沙溪特色的外向型工业体系。1997年产值(现行价)4.7亿元,上交税金904万元。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上交税金2591万元,实现利润1032万元。全镇规模大、实力强、效益高的企业及集团公司2家,其中剑龙集团1997年产值(现行价)1.31亿元,收入1.19亿元,利润224万元,上交税金418万元;福顺集团产值(不变价)1亿元,收入0.98亿元,利润103万元,上交税金104万元。全镇有14家企业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制衣业是沙溪工业龙头,1997年全镇共有以制衣加工为主的厂企257间,其中镇办29间,村办74间,实现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名优品牌有“剑龙”牛仔服装、“浪度”服装、“适马”服装。1995年马克张集团及其生产的“浪度”时装分别被评为中国服装名优企业和全国十大品牌休闲装;1996年该服装又荣获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钻石奖。1997年豪利制衣厂的“适马”服装参加'9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荣获全棉针织男女T恤衫质量优质金奖、全棉针织衫质量优质金奖、设计金杯奖3项大奖。沙溪制衣业的蓬勃发展,再次奠定了沙溪“制衣城”的地位。传统产品沙溪凉茶历史悠久,是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的保健饮品,曾获得广东省优质产品奖和“羊城杯”质量奖;1997年该产品销售总收入达621万元,比1991年增长91.9%。

 
【农业】 坚持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以稳定农业为根本,以发展“三高”农业为方向,不断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形成了以优质水稻为龙头,塘鱼、“三鸟”、蔬菜、水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结构,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199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1990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14%。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以蔬菜、水果、塘鱼、“三鸟”、生猪五大项目为重点的菜篮子工程。1997年复种各类蔬菜1.3万亩,其中合同基地6126亩,产量达2.46万吨;塘鱼总产量2877吨;生猪饲养量为1.35万头,上市量8770头;甘蔗总产量7716吨;水果面积3160亩,总产量为1799吨;“三鸟”饲养量201万只,上市量157万只。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1997年全镇各管理区集体经济生产性收入4151万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达3763万元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9.5亿元,比1990年增长3.3倍,年均递增23%。

 
【基础设施建设】 1991~1997年,市政投入3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兴建隆兴路、工业大道、康乐路等二级公路标准主干道路。1997年全镇公路总里程达90公里,镇区到各管理区的主干道路共53条。市文明示范路宝珠中路位于镇内中心地段,绿化带总长度657米,投资52万元。水电设施方面,铺设总长度261公里的供水主管网,总投资8000万元,1997年年供水量为1815亿吨。1994年7月投资2.9亿元的5万千瓦隆都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1997年9月11万伏输变电站竣工。1997年,年用电量1.4亿千瓦时。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3万门,已入户1.5万门;住宅电话普及率超过80%,1997年成为全市第二批电话达标镇。
 

【外经贸易】 1991~1997年,充分利用侨乡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增长。1997年全镇实现企业出口创汇1.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30万美元,承办“三资”项目3个,增资项目1个,来料加工项目4个,订来料加工合同457宗,实收工缴费395万美元。从1997年开始,全镇实行为外资企业办理合同初审初核工作的措施,为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商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7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1.56亿元,比1990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8.8%;全镇有个体商户4714户,比1990年增加了2505户。市场建设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稳步发展。全镇现有市场10个,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内有商铺1258间。199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6544.96万元,比1991年增长了53.1%,年均增长11.6%。镇内有沙溪成衣布匹市场、龙瑞小商品市场、厚山布碎交易市场,其中沙溪成衣布匹市场专门经营布匹批发,共有商户167户,被称之为“沙溪布行一条街”。
 

【财政·金融】 1997年实现财政收入8831万元,比199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5.9%;其中税收收入7228万元,比1990年增长3.21倍,年均递增20.2%。金融系统存款余额逐年增长,1997年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累计14亿万元,贷款余额6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5.6倍和3.7倍,年均递增31.8%和24.7%。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1997年中保财产保险金额为24.5亿元;比1991年增长2.15倍,年均增长20.2%;1991~1997年累计保险金额超过95亿元。中保人寿保险1997年共有8.6万人(次)投保,金额达44亿元。
 

【人民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人均国民收入1.04万元,农村人均收入4146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2.6倍和1.4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13.2%;居民存款余额11.7亿元,比1990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9.6%;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8平方米。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素有文化之乡的称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共有小学21所,中学4所,职业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职教师628人。1991~1997年用于投资办学的经费超过2.5亿元,其中1997年投入资金2306.3万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入学率、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小学升初中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1997年小学升初中率为99.2%;初中升高中率由1991年的30.3%升至1997年的86.5%,年均增长9.5%;初中毕业率保持在97%以上,1997年初中毕业率为98.1%;高考录取率由1991年的8人增加到1997年的88人,为历年之最。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尊师重教先进镇;1996年被评为中山市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镇,龙瑞小学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理工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两基”教育先进镇,沙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广东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1~1997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山市发展教育先进镇。
  文化气息浓厚,龙狮凤舞、鹤歌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出高兴”民间艺术巡游使沙溪传统文化永葆青春。1997年,被广东省评定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多年来成功举办各类型文艺汇演,其中有一年一度的以“12.8"筹款为主题的慈善筹款文艺晚会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国庆歌唱大赛等。设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每天传送14套电视节目,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收看人数达10万人次;1992~1997年连续6年被评为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1995~1997年连续3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设施日益完善。1991~1997年共输送65名运动员到省、市级体校,其中10名参加省队,1名在省体校。1996年1人次打破全国少年男子撑竿跳高纪录。举办了全省首届家庭运动会。有体育中心1座,内有标准田径场、游泳池、灯光球场各1个,占地80亩。1996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和广东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1997年参加市第三届运动会以 844分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同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卫生设施日益完善。镇隆都医院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共有医务人员85人,其中医生37人;1994年7月经专家评定为农村一级甲等医院;同年10月,通过省级评估达爱婴医院标准;正在兴建的留医部,楼高5层,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共有床位200张。
 

【环境卫生】 1991~1997年,全镇环境卫生水平有显著的提高,镇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变。1996年被评为中山市卫生镇,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其中龙瑞等4个管理区被评广东省卫生村,岚霞等7个管理区被评为中山市卫生村,云汉等14个管理区被评为沙溪镇卫生村。全镇共建有公园30个,花槽、花带1.09万米,植树5339棵,建有停车场48个,公厕23个,设置果皮箱404个,宣传栏115个。各管理区实现水泥硬底化达92.7%,明渠暗渠化达94.7%,建立一支共172人的卫生清洁队伍,保持大街小巷的全天化清洁,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自1996年来,沙溪镇开展创建卫生清洁户活动,全镇评为卫生清洁户的共有8350户,其中1997年的卫生清洁户有3400户。
 

#p#副标题#e#

【精神文明建设】 1991~1997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令人可喜的进步,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有了较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1997年先后荣获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山市电话镇等称号,1995~1997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山市文明镇。
 

【计划生育】 严格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及负总责不变、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既定人口控制目标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和宣传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避孕为主的“三为主”工作方针,把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宣传到各阶层,使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从孕后型管理变为孕前管理、从突击性工作变为经常性工作的转变,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化和制度化,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1991~1997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5‰~15.94‰之间,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4‰;“四术”完成数累计1.2万例。1997年出生人口942人,出生率为15.94‰,合理率为90.1%,自然增长率为9.4‰,“四术”完成数2344例。1995~1997年连续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侨务】 有侨居海外和港澳台的同胞7万人,为著名的侨乡;多年来,一直与香港、澳门社团及侨领知名人士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共接受旅外乡亲捐资捐物共7500万元,其中1997年接受捐资300多万元。全镇还十分重视贯彻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为旅外乡亲办实事。落实侨房政策,1991~1997年退还侨房898间,共7.33万平方米;纠正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1991~1997年间先后复查平反17宗在土改时对归侨和侨眷的冤假错案;做好推荐中山市荣誉市民工作,共推荐了林余宝珠等8位沙溪籍港澳乡亲为中山市荣誉市民;办好《隆都侨刊》,该刊于1984年创刊,至今已有34期,每期出版1500~2000册;认真做好外宾接待工作,1997年10月12日美国檀香山市市长哈里斯率代表团一行100多人到沙溪参观访问,镇长李锡华等多位领导接待并陪同他们参观了沙溪理工学校、理工附小及马克张(集团)公司。

 
【经济体制改革】 1991年以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对镇属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包括承包制、厂长责任制、赎买经营、风险抵押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革。1994年,全面铺开以转机换制、赎买经营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到1997年底已对全镇38家镇属企业实行了转机换制、赎买经营等改革,占总数的85%,到1997年末累计收回赎买金3321万元,占应收赎买金的34.5%,综合费904万元。全年镇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不变价)11.8亿元,比1990年增长4.2%,年均递增25.9%。
 

【社会治安】 1991~1997年,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禁毒、禁赌、扫黄专项斗争,净化社会风气;为全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1997年查处治安案件282件,查处率为98.6%;查处刑事案件103例,破案率为66%,抓获各种违法人员1528人。1997年刑事立案总数比1996年下降20%,重大案件数下降8.63%,治安案件发案数下降16.8%,破案率上升1.42%。推进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各种机构设施,壮大公安队伍,1993年2月成立了沙溪镇消防中队,11月成立巡警中队;1995年9月6日成立沙溪公安分局,下设办公室、政工股、治安股、治安拘留所、刑警大队、巡警中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以及沙溪派出所和溪角派出所。建立 “110”报警中心,实现电话、无线通讯、电脑报警综合使用,为构筑覆盖全镇的治安防范网络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各警力和基层治保力量快速接警出警处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1996年8月份起实行电脑管理外来人口暂住证的制发工作,及时、准确地为治安管理和刑事侦破工作提供外来人口的有关资料。
 

【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1~1997年,坚持民主与法制“两手抓”的方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和审议重大方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体现人民政府人民管的精神。7年里先后召开了沙溪镇第九届(代表90名)、第十届(代表93名)、第十一届(代表80名)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审议镇政府的工作。
  长期开展普法工作,其中以“二五”、“三五”普法工作措施最得力,效果最显著。1991年8月,制定全镇第二个五年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广大群众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守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为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1996年制定全镇第三个五年普法规划,举办各类型培训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其中举办有镇三套领导班子和各单位负责人共150人参加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培训班等。1997年全面铺开政务财务两公开一监督活动,加大全镇政务经济建设各方面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公民意识。在宣传方面,镇有线电视站播出各类禁毒专辑,制作法律法规宣传栏90个,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更能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促进全镇的繁荣稳定。
 

【沙溪理工学校】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是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建于1992年12月,是广东省第一所由乡镇自办的中级技工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规范,是中山市园林式单位及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学校现有学生949人,除全日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外,各类短期专业培训班实行“全年候”招生。根据中山的经济特点和人才需求,学校设置有电工、机电、家电、电脑、服装设计、文秘、财会、工艺美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项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有适应专业特点、满足教学和实习需要的现代化专业室、实习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现已形成稳定的具有优势的骨干专业——电脑、服装。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教与成教并举,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人才。同时,为造就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学校采用宽基础、模块式的专业设置,全面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加强专业学科改革,加强与社会厂企的结合,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办学效益显著,到1997年底,学校共培养各专业人才1201人,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由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多次受到国家教委、省、市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和鼓励,曾荣获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被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职业高级中学。
 

【12·8慈善筹款活动】 自1989年起,成立了沙溪镇社会福利基金会,每年举行以“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为宗旨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和海外侨胞、社会团体捐资,壮大社会福利基金,支持和帮助老、弱、孤、寡、残病者。9年来积累基金1000万元。1996年以“齐参与,共捐施,为扩建隆都医院添砖加瓦”为主题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共筹得善款580万元,为历年之最。1997年,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行善积福,踊跃捐施”为主题的“12·8”慈善筹款活动再一次在社会各界掀起了热潮,共筹款339万元。
 

【创建省、市卫生镇】 1991~1997年期间,随着沙溪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作出创建省和市卫生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动员、大宣传、大整治、全民动手、高标准创建省和市卫生镇的活动高潮。在创建工作中,镇投入1380万元,管理区一级投入1311万元。1996年11月,顺利通过市卫生镇考核委员会的考核验收,成为中山市卫生镇。在此基础上,1997年加大创建力度,针对部分薄弱环节,投入1300万元改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通过各方的努力,1997年4月通过省卫生镇考核委员会的考核验收,顺利成为广东省卫生镇。
 

【创建电话普及达标镇】 1997年2月起组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线路配套工作,完善创建的硬件设施,实现全镇范围内处处有线位;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制定全面促销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997年6月26日,全镇住宅电话用户总数达1.23万户,普及率超过80%,达到邮电部和广东省邮电局关于电话村镇的标准,完成创建电话镇达标工作,成为1997年中山市第二个电话达标镇。  (刘钊妍)
 

1991~1997年沙溪镇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主要经济指标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人口

农业人口(人)

50070

51021

51665

52055

52200

52342

52536

外来人口(人)

12253

23000

31623

29487

28154

28968

30614

面积

耕地面积(亩)

44422

35198

33778

31348

31963

31914

31583

总量指标

社会总产值(万元)

56210

75800

109170

128119

150121

180892

224921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46576

65868

95361

109140

133312

151674

196552

农业总产值(万元)

5230

6563

6618

9668

11318

12293

12967

工业总产值(万元)

41346

59305

88743

99472

121994

139381

183585

主要

农产

品产

粮食产量(吨)

23810

21163

11705

9451

11005

11481

12111

糖蔗产量(吨)

18217

15955

6736

3149

3687

6308

6264

蔬菜产量(吨)

9186

11357

15710

17304

22315

23063

24563

水果产量(吨)

1085

1745

628

1774

2188

1697

1800

生猪出栏量(头)

2913

3040

4030

6128

3711

6962

8770

水产品产量(吨)

887

1026

2012

3063

2573

2759

3336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818

1988

2398

2588

3060

3520

4146

财政收入(万元)

1824

2156

3629

6615

6633

7272

8831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34.37

811

401.74

647.75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叶年生(1990.9~1995.8)

   汤志贤(1995.9起)

镇长:汤志贤(1991.2~1995.8)

   李锡华(1995.9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沙溪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