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镇(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14 【点击率】2560次


【基本情况】 阜沙镇位于中山市境北部,面积35.3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和阜圩社区居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4.81万人,户籍人口3.58万人,流动人口1.65万人。镇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涌纵横交织,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环抱全镇,阜港公路、364省道纵贯东西,与105国道、广珠公路、番中公路、京珠高速相连接,水陆交通便利。是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市镇共建单位。2008年,坚持“产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淋浴房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改造东阜公路、阜港公路,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工农业总产值103.15亿元,增长19.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04∶68.17∶24.79。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园区道路、排水、桥涵、路灯等配套设施。7月19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山市“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称号。实施市镇联动共建基地,以阜沙镇为建设主体。淋浴房产业被推荐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在阜沙工业园规划首期800亩、二期2000多亩土地用于基地建设,首期用地正在收地办证中。在阜沙工业园规划1700亩,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获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投资服务中心,加强为企业服务,营造招商、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4%。
  农业 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5%。发展村级集体物业,扶持各村脱贫奔康。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物业出租、置换的形式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物业置换协议书,有5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稳步推进村级统一核算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以丰联村和上南村为试点村的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为开展村级统一核算工作奠定基础。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重点提升市现代化水利园区以及各村特色种养基地建设,通过将分散的土地改造入园入基地,全镇农业初步形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外经外贸 2008年,“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引进工业项目13宗,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有中山统一企业有限公司的增资项目及中山市亚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等2宗。2008年,全镇实际利用外资16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41%。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总额1.83亿美元,下降21.59%。
  第三产业 2008年,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733户,比上年增加76户;企业375户,增加37户;外资企业44户,与上年持平。全年立案查处各类案件61宗,其中查处无照经营案件46宗;受理各类消费投诉38宗。依宁顿五星级酒店项目由于股东发生变化,暂时停工。废旧物资市场建设完成征地和兑现补偿款。浮虚山公园二期工程的铜鼎安装完毕,太澳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面动工,天盛花园二期和阜丰豪庭住宅发售。
  镇村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东阜公路一期改造工程,8月底动工建设二期工程。完成阜港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路面勘探和征地工作。完成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管网工程在建中。完成阜沙汽车站征地和兑现补偿款。投资2300多万元,改造电网,强化用电管理,实施错峰用电。全年用电量2.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投入近100万元改造农村供水管网,全镇售水量682万吨,增长2.1%。完善通信设施建设,保证工业园区通信畅通,投资100多万元新建线路管道一批。2008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9.06亿元,增长6.5%。
  财政税收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做好全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实行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确保预算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36万元,比上年减少42.45%;财政支出1.68亿元,增长11.62%。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深化税收管查,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镇税收收入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6%;其中国税收入1.89亿元,增长18.9%;地税收入6205万元,增长25.8%。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79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人均1.75万元,增长24.11%。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9.6平方米,增长1%;生活用电量2501万千瓦时,增长19.38%。年末镇内汽车拥有量2062台,增长3%;摩托车拥有量7643辆,下降3.5%。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用燃气普及率98.9%,有线电视覆盖率96%。
  教育 投入300万元,扩建牛角小学教学楼。落实振兴初中行动计划,为阜沙中学、牛角中学全部课室配齐多媒体平台。落实教师增资待遇,从3月起增加教师岗位工资,每月增资标准为中学教师700元、小学教师650元、退休教师人均583元、行政补助人均545.5元。对中小学副校长、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提高办学水平,阜沙职业高中参加高职类高考,总分、上线率分别位于全市同类学校第六、第七名。参加市初中升高中考试,上市第一批高中学校录取分数线146人,比上年增长71%。镇教科文卫办公室被评为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科学技术 2008年,全镇有科技人员1992人。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0家。设立科技协会,下设农业、工业、医疗、城建、教育等5个专业小组。促进企业技改创新,打造名牌名标。中山榄菊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的“榄菊”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中山市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恢复“威力”牌的“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中山市兴达电路板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为市级技术中心。协助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市粤丰麦氏制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技改项目。突出科技兴农,引进七花占作为镇今后水稻种植的当家品种,支持鸦雀尾种苗孵化场扩产经营和申报省级良种场,重点研发笋壳鱼种苗的生产、培育和养殖,做好市重大科技项目《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开发》的结题准备工作。
  宣传文化 开展“送法进农家”和“五好党员”考核等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农家书屋”,有3个村通过市验收。宣传部门全年完成采编新闻916篇,其中被市电视台采用60篇,《南方日报》、《中山日报》等报刊采用28篇。出版《今日阜沙》月报12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主办或协办各类文艺晚会或游园活动20场,选送节目参加全市镇区文艺大巡礼比赛,获金奖3个,银奖、铜奖各1个。阜沙镇政府和工商分局先后通过“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的评估验收。
  体育 2008年,全镇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2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2个,室内体育馆和文化体育广场各1个,游泳池1座。设有足球、乒乓球、桌球、篮球等体育协会。参加全国和省定向越野比赛,获国家级第一名的有13人次,省级第一名的有28人次。
  医疗卫生 全镇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住院病床77张,卫生技术人员95人。投资1100万元,兴建阜沙医院门诊大楼,建筑面积8190.5平方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管理,全镇有6间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开展奶粉市场专项检查。完成全镇3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免费为老人体检。做好重点疾病防治和免疫接种工作,为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
  计划生育 开展计划生育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无政策外出生“两无”创建活动以及“生育关怀行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等专项活动。整合人力资源,把原来的4个计生指导站合并为2个专业队。加强计生宣传和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全镇户籍人口出生353人,计划生育合理率94.9%;流动人口出生284人,计划生育合理率88.03%。全镇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有2个村无政策外生育。
  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违法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46份,立案查处严重违法或整改不力的企业。严把准入关,杜绝污染大、产出小的劣质企业进入阜沙镇,从源头上减轻环境污染。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镇共清查生活污染源241家,工业污染源358家。开展环保宣传,提倡节能减排,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省级验收。
  民政服务 完善救助体系,全年为全镇346户低保户971人发放低保金110万元。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32人次共3万元,为临时困难人员发放救助金19万元。投入160多万元,改造低保户危房,拆建31户,修缮2户。开展红十字工作,2008年慈善万人行活动共筹得善款479万元,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筹集善款138.8万元及物资一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74对,离婚登记36对,补办婚姻证书22份。继续推行殡葬改革,遗体火化率100%。
  劳动社保 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深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培训技工和技师729人,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428人。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3宗,调解结案383宗,追发拖欠工资210万元,涉及1288人。开展农保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全镇参加城保人数1.19万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2.95万人。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农民参保,按“老年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或以上的人员)和“中年人”(男未年满60周岁但已满45周岁、女未年满55周岁但已满40周岁的人员)应补缴保费总额实行的一次性补贴由上年15%提高到40%,“新人”(男年满18周岁未满45周岁、女年满18周岁未满40周岁的人员)连续3年每月补贴10元。
  社会治安 健全综治领导机构,成立镇综治中心,夯实平安建设工作的基础。深入开展侦破命案、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等严打专项行动,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全镇立刑事案件405宗,破300宗,破案率74.1%;受理治安案件426宗,查处349宗,查处率81.9%。
  信访工作 开展重信重访问题专项治理以及领导干部“大下访”、镇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实现“零进京访、零到省访、零上市集体访”的工作目标。镇信访办公室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4宗,其中来信6宗、来访28宗,到镇政府上访16宗29人次,到市或市以上上访12宗26人次。信访案件总数比上年有所下降,呈现关口前移的良好态势。
  流动人口管理 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镇流管办联合辖区各派出所重点整治逾期申报、拖欠税款、违法改建或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出租屋、危房。开展“安全文明出租屋”创建活动和“同是中山建设者”百佳评选活动。全年办理《暂住证》1.53万张,比上年增长11.6%;办理《出租屋备案登记回执》1075份。办理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随行卡220张,增长141.8%。年末全镇有流动人口1.65万人,房屋出租1136户,出租屋1.18万间。
  安全生产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活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消防检查。全镇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35宗,比上年下降5.3%;死亡12人,下降14.3%;受伤308人,下降25.4%。其中工伤事故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人。


【市镇共建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 7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山市“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称号,市政府确定阜沙镇为市镇联动共建单位,基地建设以阜沙为主体。计划在3~5年里形成一批淋浴房行业龙头品牌企业,建成淋浴房产业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检测中心。至12月,阜沙镇完成首期877亩淋浴房产业基地建设用地的征地工作,整体规划淋浴房产业二期1400亩和三期1638亩用地,保障基地后续发展的需要。


【改造东阜公路和阜港公路】 8月,东阜公路二期改造工期工程招标,8月底动工,建设规模3.3公里,总投资2886.7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000万元。11月,推动阜港路扩建改造工程,将原有15米路面改造成33米路面,总投资1.6亿元,2008年主要进行路面勘探和征地工作。


【阜沙镇改革开放30年】 1990年,阜沙镇生产总值1.4亿元,人均4276元。至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26亿元,人均7.26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7.5倍和16倍。
  1979年,全公社工农业总产值839万元,其中有小厂企业13家,年产值187万元。1992~1996年,为阜沙镇工业发展起步阶段,年均工业产值为3.1亿元。1998年,按照市政府“工业入园、住宅入区”的要求,分步调整城镇布局。2002年,建成上南工业园和牛角、罗松、大有等3个工业区,总面积7000亩。至2008年,园内有企业250多家。2001年11月,中山市现代化水利园区落户牛角片,占地面积1.05万亩,总投资1455万元,2007年初通过省工程验收,实现田(塘)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规划目标,成为广东省水利园区样板工程之一。1998年起,实施“工业立镇”战略。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4.43亿元,首次实破10亿元大关。2002年起实施“工业强镇”战略,至2005年工业产值53.76亿元。至2008年,全镇工农业产值103.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0.1亿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228倍和5352倍。
  1983年前,辖区内没有公路。1983年底,开通阜沙第一条公路万阜公路,全长17.5公里,经东凤镇连接广珠公路。1987年,开通三阜公路,全长6公里,经三角镇连接南三公路。1995年,建成东阜公路和阜港公路,分别从东西和南北两个方面纵贯全镇。至2008年,镇、村公路和农路总长76公里,实现村村通汽车。
  1979年,茅房占农村住宅92%。至1990年,农村砖屋化97.5%。2008年,楼房住宅化85.2%。1979年,人均居住面积10.5平方米,2008年增至农村38平方米,城区45平方米。1990年,建成新城区,新增商住楼近300幢。2003年,建成大型综合性商业广场,占地38亩,建筑面积2.45万元平方米,以其为中心形成新城商业区。2008年,全镇用电量2.55亿千瓦时,比1979年增加179倍。2006年底,动工建设浮虚山公园,总投资1200万元,规划面积600亩,部分再现香山十景之一“浮虚春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2008年3月,在大有村二倾七兴建阜沙镇污水处理厂,占地约50亩,投资6000万元,首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万吨/日。
  197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5元,人均储蓄存款37.5元。至2008年,分别增至8879元、1.75万元,分别是1979年的57倍、466倍。1979年,全公社有黑白电视台14台,自行车每2.5户1辆,缝纫机每5户1台,收音机每2.2户一台。1998年,电饭煲、电风扇、电视机、石油气炉、自行车、自来水等普及率100%,大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普及率70%。1979年,全公社摩托车有201辆,2008年有7643辆,是1979年的38倍。1983年,全区私人汽车有5辆。2008年,增至2062辆,是1983年的412倍。2000年后,空调机、电脑、消毒柜、太阳能热水器等陆续进入居民家庭。
  1998年,成为普及九年教育达标镇。2000年,全面实现电化教育。2006年,阜沙镇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全镇3所中学、5所小学全部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2008年,成人学校全年参加各类培训班人数4400人。
  至2008年,阜沙医院经5次扩建,总面积1.2万元平方米的2幢新大楼投入使用,医护人员增至95人,比1979年增加75人,病床77张,增加2.5倍。2004年,阜沙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阜沙、阜东、牛角、上南等4个村成为市卫生村,其中阜沙、阜东等2条村成省卫生村。2005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1.5万人,参加率46%。至2008年,参加人数增至3.35万人,参加率92.6%。(习晓明)


附:2008年中共阜沙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黄劲东(2月止) 招 鸿(3月起)

  副书记:何星球 陈载华

  主 席:黄劲东(3月止) 招 鸿(4月起)

  副主席:梁元辉

  镇 长:何星球

  副镇长:罗敏昌 黄伟元 梁垣森 肖结玲(4月起) 凌育云(4月起,挂职) 胡子冠

上一篇: 阜沙镇(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阜沙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