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11 【点击率】2494次


【基本情况】 黄圃镇位于市境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相望。总面积8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3万人,非户籍人口2.27万人,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黄圃镇是全国首批工业卫星镇,获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广东省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体育先进镇、中山市文明镇等。镇内水陆交通便捷,南靠鸡鸦水道,北倚洪奇沥水道,1000吨船只可常年通航;60米宽的“南(头)三(角)公路”横贯全镇,东接京珠高速及番中公路,西连105国道。该镇供电、供水基础设施完备,拥有万千瓦发电厂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2座,日供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1家。此外,饮食、娱乐、文化、体育设施齐备。2003年,黄圃镇确立了“工业强镇、快速发展、科学规划、优化环境”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金属为主体的工业原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家电五金产业为重点产业、以腊味行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三大产业,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工业总产值45.61亿元,增长34.28%;农业产值2.76亿元,增长35.09%。工业增长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工业增加值三项指标达到工业强镇标准。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马新工业区投入1.5亿元、食品工业园投入6318万元、大雁工业区投入50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马新工业区引入企业56家,已投产10家,在建23家;食品工业园引入企业36家,已投产14家,在建11家;大雁工业区引入企业25家,在建1家。三大工业园区共完成征地8000多亩,出售土地5500多亩,引入企业115家,引进投资金额40亿元。全年共引入企业92家,共引进投资金额32.8亿元,比上年增加27.55亿元,增长5.25倍。引入上规模企业74家,占全年引入企业的80%,比上年增加32家,增长76%。其中引入投资20亿元、用地3000亩、年产销规模1200万台、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空调制造中心的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黄圃镇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创志钢铁(中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冷轧板项目的优质企业,首期投资3亿元,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超亿元。全年引入的企业有36家在建,已投产19家。全镇已有上规模企业140家,在全市排列第四位,比上年增加61家,全镇上规模企业总产值35.83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9.39%,比上年增加12.88亿元,增长56%。其中上亿元企业5家,总产值10.5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3%;有6家重点企业产值翻一番,其中广东大家庭水产饲料工业有限公司增长3.7倍,中糖有机化工有限公司增长2.46倍,现代山禾玩具有限公司增长1.79倍,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增长1.39倍,德维线材有限公司增长1.08倍,广重铸轧钢公司增长1倍。
  农业 以水产为核心的龙头产业健康发展,水产养殖面积维持在2.5万亩,总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5%,总产值1.63亿元,增长12.4%。香大蕉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值7335万元,增收335万元,增长4.8%。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总产值2613万元,增收313万元,增长13%。水稻生产实现“减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目标,全镇水稻年种植面积减少5009亩,平均亩产增3公斤,晚稻粮价每吨上升200元。全年畜牧业总产值2792.3万元,增收324.8万元,增长13.1%。建成农路19.5公里,其中水泥路5公里,农桥22座,重点抓好三乡围的农路建设。全镇因农路农桥建设受益农田面积1.2万亩,农田发包值从每亩400多元提高至800多元,全镇各村直接增加年收益400多万元。吴栏、团范、新沙、鳌山等村整治低产鱼塘3800亩。新沙、横档、吴栏、大雁等村整治内河,全长7.3公里。投入1800多万元,重建水闸1座,加固水闸3座,堤围灌浆20公里。全镇基本上完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现有15个村(社区居委会)299个经济社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建立了农村财务联网管理制度,健全了各村(社区居委会)财务和村务公布制度。国家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在黄圃镇调研时,对黄圃镇的农村财务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鉴证农村承包合同161份,补充合同26份。消除了农村合作医疗空白村,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1.5%,增长38%。大部分村的农民住院报销额由上年的1000元上升到3000元,最高的新地村为1万元。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村(社区居委会)5个,超500万元的村(社区居委会)1个,其中集体收入最高的大岑村为1137万元,比上年增加343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280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增长29.46%。
  城乡建设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全年共办理报建621宗,报建面积32.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竣工验收工程380宗,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创市优良工程4项。按照“立足五年目标,着眼十年发展,做好二十年规划”的要求,认真做好了黄圃镇今后20年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且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集中资金,重点抓好了10项民心工程的建设。全年共23项工程进行招标,涉及金额7211万元。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兴圃大道一期改造工程,全长2.061公里。投资420万元改造了新明路人民桥至鳗埒桥路段,全长1.251公里。投资90多万元,改造了镇中心广场,投资50万元重建了张沙咀公园。投产2500万元新建了黄圃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投资200万元维修了政府办公大楼,修建了机关食堂、电视电话会议室、党委会议室、招商引资业务洽谈室、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等。
  外经外贸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0%,实际利用外资408万美元,增长7.56倍,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总额4362万美元,增长2.29倍。黄圃镇获2003年度中山市扩大出口先进奖和吸引外资鼓励奖。
  国内贸易 全镇有私营及个体工商户2931户,其中新开户502户。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动,开展“扫黄”、“打非”、移动电话市场专项整治,查处垄断经营专项行动,清查非法网吧,打击废弃食用油脂,查处无照经营,整治食品、美容美发、商标专有权、农资市场,清查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整治利用防治“非典”名义从事违法经营行动等。共查处案件210宗,其中简易秩序133宗,一般程序77宗。整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档案,共有个体工商户档案4655户,企业档案1256户(含私营档案和集体档案)。“非典”期间,出现抢购罗红霉素、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抗菌类药物和食盐、粮油等现象,不法商家哄抬物价,12粒装罗红霉素由8元上浮到20元,10包装板蓝根由4元上浮到20元,500克装食盐由1元上浮到3~5元。镇物价、工商部门对9间哄抬药价的药店作出了处罚,抑制了药价上涨风潮。
  民营(个体)企业 全镇共有民营企业755户,行业涉及食品、家电五金、制衣、化工、造纸、印刷包装等。其中年内引入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购地3000亩,建设年产规模120万台空调,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空调制造基地的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
  财税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34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8%,财政总支出13366万元,增长13.99%。筹措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顺利收到中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资产转让款1.37亿元。进一步加强财政结算中心的管理,把镇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纳入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制定《黄圃镇财政结算中心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财政资金运作。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280元,比上年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6.18亿元。城乡就业有效推进,全年申领城乡就业优惠证2262人,成功推荐就业21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44万人次,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96万人,参保率91.5%,增长38%,消除了农村合作医疗空白村。全镇376户1000多名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保户、特困户供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红十字会救助实力显著增强,全年拨出救助资金27万元救助了213人次。居民报建新房584宗,报建面积13.58万平方米,新增汽车、摩托车1700多台。

#p#副标题#e#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制定了《黄圃镇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确立在2005年创建成为教育强镇。规划把21间中小学调整合并为12间,三年内计划投入近1亿元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9月,团范小学新教学楼落成使用,平洲分校撤销。培红小学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筹得改建教学楼资金160多万元。全面推行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工资平均每月增加580元。制定《黄圃镇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重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全年查办教育乱收费案件1宗,涉及金额8.5万元。全年师生共有40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小学升初中有21人被录取到三鑫、市一中、博文等重点学校。中山二中473人报考高中升大学,455人进入本科、专科录取分数线。理工学校创建成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理工学校、培红小学、对甫小学、马安小学、吴栏小学共有6项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级立项。
  科技 企业积极开展技改创新、节能增效活动,中发纸业公司通过10万吨/年高强瓦楞芯纸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物理指标,超过95%的产品达到国标A级标准,单位原材料消耗下降2.6%。食品工业园、中发纸业公司、广重铸轧钢公司、华纺集团、德维线材公司等5家企业和单位申报2003年度技改贴息以及银华腊味公司申报市科技三项经费,6个项目共争取到市技改贴息、科技三项经费95万元。泰和腊味公司获HACCP认证,银华腊味公司引进日本微波无菌生产线。4家企业申报成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大家庭水产饲料公司申报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汉希公司申报成为2003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泰和腊味公司申报成为2003年下半年科技计划项目。60多家企业办理了产品标准和标识。5月黄圃镇被省科技厅定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文化 镇文化站通过省特级文化站复查验收,发掘、收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41件。镇有线电视台全年采播新闻1671篇,被市采用稿件231篇。年内开展电子游戏机室、网吧、音像经营店铺联合行动16次,清理整顿镇内40多家印刷企业。成立黄圃镇龙狮协会、黄圃镇书画协会、黄圃镇摄影协会。6月引入新华书店石岐购书中心开设连锁店,经营面积500多平方米。镇内建成第一个村级文化广场大岑工业区文化广场,总投资160多万元、面积1万多平方米,于3月18日落成。参加中山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并取得10金、7银、4铜。2月28日,举行2003年镇慈善万人行“爱心永恒”答谢文艺晚会。
  体育 “三八”期间举办全镇妇女运动会,“五一”、“五四”期间举办工会男子篮球比赛,“六一”期间举行幼儿体操比赛,国庆期间开展了篮球、游泳、送戏下乡等8项文体活动。完善镇体育中心设施,建成室内篮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健身室。体育中心落成,总面积50亩,内设400米田径场1个、足球场1个、门球场1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1个、排球场1个、健身苑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馆1座等。
  卫生 黄圃人民医院投资25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七层新住院大楼。顺利通过全国“百家文明医院”复审。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全年共发出特困户专用病历900多本,诊治病人2300多人次,减免费用近10万元。推进药品网上采购工作,临床用药网上采购达81.1%,让利病人达193万元。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救护预案》、《医疗安全工作制度》等应急预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防治“非典”知识培训,没有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医疗护理、伤残康复、健康体检等项目,全年共收治家庭病人44人,建立健康档案27971份。认真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五苗接种率达98%以上。办理卫生许可证1410件,体检5300人,餐具抽检2251份,合格率96.27%,食品抽检432份,合格率98.24%,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完成结核病初治涂阳26人,疑似病人246人。
  计划生育 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止,全镇常住人口出生797人,出生率为9.68‰;其中计划内出生758人,计划生育率95.11%,比上年增长1.07%,比市下达指标提高3.61个百分点;一孩出生561人,占70.39%;二孩出生226人,占28.36%;多孩出生10人,计划外多孩率为0.75%;自然增长率为3.52‰。常住人口完成“四术”718例,比上年少126例。全年共查环查孕1.67万人次,占应查对象的98.39%。将原电视台大楼改建成计生服务所、婚育学校和专业队办公室。7月1日至13日,邀请市计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下乡对全镇范围内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共为80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了检查。投资8万多元,完善育龄妇女计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市计生局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大力开展流动人口查验证及办证手续等内容的宣传工作,完善镇、村(社区)对流动人员的档案资料及时分类造册建档工作,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查验证工作,共清查流动人口6000多人次。
  环境保护 环保所实行网上办理建设项目,办理新建、扩建、搬迁、变更项目247个,比上年增长13%,所有建设项目均实行环保报批。黄圃永有海鲜餐厅等6间污染较大的单位,投入治理资金56万元治理污染。处理环境污染的投诉案件85宗,比上年增长12%。团范村围外黄圃镇新华油脂加工厂等5间污染企业实行停产。现场环境监理企业45家。
  民政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全年共投入优抚经费92万元,对义务兵家属实行普遍优待,优待面实现100%。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按新的保障办法执行,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居民128户359人,比上年增加10户56人;农村居民248户641人,比上年增加50户164人。坚持定期定量救济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的原则,全年发放临时救济金15万元。9月2日,台风“杜鹃”正面吹袭黄圃镇,灾后做好受灾农民的生产补助工作。为广西贫困地区捐赠衣物9393件。在巩固火化率100%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治理乱葬坟岗专项工作,至年底全镇完成清理辖区内山坟1.09万穴,金塔2.66万个,基本实现辖区无坟化。投资20万元改建吴栏敬老院。在老人节期间慰问了全镇90岁以上的老人120人,为4名百岁老人颁发了金牌1个,举行了“五保”老人游黄圃活动。办理结婚登记830对,办理离婚43对。
  统侨工作 全年接待华侨同胞300多人次。11月8日,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一行100多人应邀到黄圃镇参观访问。组织重点侨眷台胞亲属到番禺宝墨园、顺德德胜广场参观旅游。圣诞节和新年期间,向重点华侨、港澳台同胞寄送200多张新年贺卡。港澳中山同乡会会址由香港迁至黄圃。全年共接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来访来信15宗。成功调解香港乡亲何胜有关建桥和住宅地的问题以及归侨谭添文蕉地受台风影响损失问题。一年来,华侨、港澳台同胞共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赠170多万元的款项及物品。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永远首席会长冯民森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美丽华儿童服装有限公司厂房1万多平方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侦破黄述统350万元货物特大诈骗案,年内共立经济案件19件,破16件,涉案总价值800万元。侦破“3·3”雅阁小轿车失窃案、“3·13”杀人案、“5·8”伤害致死案、“5·24”故意杀人案、“8·28”伤害致死案。抓获黄桂华“双抢”疑犯,破获蔡卫强等5人盗窃摩托车团伙。全年立刑事案344件,破180件,其中大案252件,破98件,破案率分别为52.33%和38.89%。与上年相比,刑事立案下降18.48%,其中大案立案下降0.06%;破案率上升2.8%,破大案率持平。年内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6名,摧毁犯罪团伙34个75人,其中盗窃团伙7个18人,盗窃摩托车团伙6个15人,抢劫团伙6个12人,故意伤害团伙8个13人,盗窃汽车团伙3个9人,抢夺团伙3个6人,贩毒团伙1个2人。追回被盗摩托车38辆,汽车4辆,全年缴获脏物折款约200万元。大力推进禁毒“03”工程,成立缉毒中队,组织扫毒大小行动21次,出动力量4231人次,破案各类毒品案8件(贩毒案6件,非法持有毒品案2件),缴获毒品海洛因242克。抓获吸毒人员99人,其中送强制戒毒34人(含送劳教23人)。全镇常住人口吸毒人员戒断毒瘾人数62人,戒断率为50%。11月25日,通过设卡查车,破获贾春晓特大非法持有毒品案,缴获毒品203克。大力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把名人、名仕、新丰花园作为创建示范点。全市新一轮执法质量考核,黄圃公安分局获总分84分。加大警务规范化硬件建设,投资100多万元购置1辆消防车、17辆警用摩托车和3辆警用汽车,投资50万元建设岭栏派出所。全体非行政干部民警购买了医疗保险,每名公安民警每月增加工资100元。
  司法武装 大力开展防治“非典”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集中宣传《传染病防治法》、《价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全年共受理调解纠纷25件,成功调解率100%,没有发生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先后举办2期镇机关、村(社区)两级干部法律知识讲座,组织1次学法用法考试活动。年内,法律服务所共办理诉讼代理案件51件,争议标的3210多万元,挽回损失3110多万元;办理非诉讼案件32件,争议标的1215多万元,挽回损失1150多万元;担任法律顾问56家,办理法律援助事务10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5件。
  社区管理 永平社区居委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29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6420元,增长48%。配合食品工业园开发,做好12户住户的搬迁工作。协助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办理就业优待证。三社社区居委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80万元,增长8%,集体纯收入65万元,增长23%,人均收入6100元,增长12%。投入农路农田整治资金30万元,改造深水鱼塘83亩,修建5米宽农路1800米,新开4.5米宽、3米深的排灌河1200多米,修建农桥1座。投入1万多元修建龙头里和三社下街交界处的小公园。文明社区居委会集体纯收入255万元,增长28.7%,人均收入6768元,增长10.2%。总投入230万元,用地面积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楼落成使用。改建装修旧社区办公楼为文明幼儿园。投入40多万元覆盖污水桶850多米。开发新丰路边130多亩土地出租。建立3个治安巡逻分队和2个安全文明小区。档案室顺利通过省特级档案室复查验收。对社区老干部每月补助200元,老党员每月补助100元。对考上大专或本科的学生给予300~1000元的奖金。新糖社区居委会积极配合做好中糖集团转制后下岗工人再就业工作,安排再就业43人,政府拨费14.68万元,帮助下岗工人安置就业、解决读书困难、扶持自主创业、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参加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3金、2银、2铜、1项优秀奖。
  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十六大精神”和“两个务必”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中山抗非典实录”。传达贯彻张德江书记在中山视察时的讲话。制作《蓬勃发展的黄圃》VCD宣传短片。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宣传工作。上半年共播出卫生部门制作的防“非典”知识片24篇,播出与防“非典”有关的新闻300多条次,对群众误信谣言抢购食盐进行及时澄清,平息风波。健全各基层组织、纪检组织网络,全镇76个基层党支部均设1名专(兼)职纪检委员,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3件,处分党员2人,其中1人被开除党籍,1人被撤销党内职务。查办的案件主要是部门负责人挪用公款、收受红包、学校违反“一费制”规定乱收费以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问题。参加献血人数1158人。
  工青妇工作 15个村(社区)工联会和部分基层工会的基础工作按照“八有”要求(有领导班子、有专职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活动开展、有上墙资料、有工作制度)顺利通过市总工会的验收。镇工委会和横档、文明工联会达到“六好”标准;黄圃人民医院、自来水公司被评为市“先进职工之家”;广重铸轧钢公司工会和华通钢塑管厂工会验收为“合格职工之家”。在大岑村、马安村、横档村、团范村、文明社区5个单位开展村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组建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解困互助月”活动,筹得解困基金1.16万元。年内共为困难职工发出救助款9.8万元。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发技术成果6项,各行业岗位培训96次,职工参与人数4368人。9月开展送电影到村企巡回放映和职工业余书画爱好者作品巡回展览活动。3月16日组织开展“黄圃镇青年志愿者为您服务集市”活动,服务人次超过2600人,并为患有白血病的范楚欣同学筹得善款1212元。市建设局老干支部、市国税局团支部、镇内热心单位和热心人士助学78人。召开黄圃镇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黄圃人民医院急诊科、宣传文化中心客户服务部分别获市“示范青年文明号”称号;黄圃电信分局综合班、泰和腊味有限公司通过市“青年文明号”验收。开展“省际工岗快递”行动,为10多名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举行黄圃镇首届大学生联谊座谈会。开展实践“三个代表”百团扶百村行动,先后两次到大雁村开展义修义诊,为当地村民义修电器164件,义诊患者136人,送药1000多元,捐书700多本,捐学习用具300多元。5月9日召开镇第十三届团代会,选出新一届团委会成员。全年发展新团员1055人,为党组织推优80人。10月13日成立黄圃镇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投资2万多元完善镇青少年活动中心设备,开设舞蹈、书画、语言、钢琴等8个学习班。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妇女“九大”会议精神报告会,400多名妇女参加。举办各类型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800多人次参加。举办各种技术、技能培训班3期,126名女职工参加。美丽华质检部、新隆食品包装部、凯丽鞋厂开发部3个部门被授予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开展全镇妇女运动会,34支代表队2000多名妇女代表参加了比赛,横档村、文明社区、黄圃人民医院分别获得团体总分冠、亚、季军。举办母亲节征文比赛和心意卡设计活动。6月23日至7月3日对全镇16个村(社区)的15347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的妇科普查普治。开展慈善公益筹款系列活动,资助1.87万元善款发放到47户特困家庭。12月12日召开镇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选出刘浴平、黄素珍、刘少卿等13名同志为新一届镇妇联执行委员会成员。
  组织、人事、外事 扎实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村务活动,全镇16个村(社区)党(总)支1529名党员参加了联系活动,联系农户2190户。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对全镇3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490多家私营企业和2800多家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党员情况调查,共摸查出外商投资企业党员15名,私营企业党员80名,个体工商户党员58名,党员身份暂不明确的24名。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镇一村和石军村的领导班子,为83名在职村(社区)“两委”干部和11名退休干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全年吸收新党员71人。全体机关公务员参加计算机知识更新培训学习。注重做好农村后备干部人选物色工作,选定后备干部44人。实行机关通讯费货币化改革,按职务分8个档次进行补贴,实行镇机关公车改革,交通费按职务分7个档次进行补贴,制定《黄圃镇人事管理制度》,明确机关双管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考评、奖惩、提拔等标准。

#p#副标题#e#

【食品行业】 全镇有上规模食品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6家,8家腊味企业被评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免检),53家腊味企业被评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B级单位。泰和腊味公司获得“中山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银华腊味公司和泰和腊味公司的腊味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农村股份合作制】 在2002年完成文明、新地、马安三个村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从2003年6月开始,全镇铺开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12村(社区)根据镇制定的股份制章程指引,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村(社区)的股份制章程,并经村民大会通过实施。股东资格界定时间为2003年10月1日零时,股权固化后,实行“生不增,死不减”,个人股份不再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化,新生和迁入的农业人口不再配置股权。至年底,全镇309个村民小组中有299个实行了股份制,5.91万名村民成为股东,占全镇农业人口的96%。


【“格兰仕”落户黄圃镇】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10月12日与黄圃镇政府举行投资签约仪式,创办广东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于12月19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广东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用地3000亩,年产销规模1200万台空调,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空调制造中心。该项目是黄圃镇有史以来引入的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企业。


【“9·29”庆典】 9月29日,黄圃镇在大雁工业区举行43个投资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暨大雁桥主体工程合龙典礼。4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9个,其中创志钢铁(中山)有限公司购地300亩,首期投资3亿元;动工项目24个;投产项目10个。


【制定《中山市黄圃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2月10日,经过专家组评审,通过了《中山市黄圃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两区一带一中心”的旅游总体布局,“两区”包括鳌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和海蚀遗址、园艺科普教育旅游区。“一带”是指观仙路——环山中路观光休闲旅游带。“一中心”是以镇区为中心,规划建设成为旅游交通中心、商贸旅游中心及综合旅游配套设施提供地。《规划》还提出通过举办如黄圃飘色、黄圃国际食品节、黄圃盆景艺术文化节等节庆旅游活动,扩大黄圃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获“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称号】 根据广东省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要求,2002年起,黄圃镇大力开展创建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村(居)委会活动。2003年3月,黄圃镇获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称号,是全省首批命名的30个镇之一,也是中山市唯一当选的镇区。示范镇从党委重视、镇妇联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努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妇女素质4个方面进行考评。


【黄圃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 黄圃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于2002年11月1日破土动工,2003年12月25日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大楼用地面积2128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楼高7层。大楼设有内科、重症监护科、普外科、骨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手术部、放射科、检验科、康复科、疗养科等住院科室,共设病床450张。病房拥有中央空调、电话、电视、沙发、衣柜等配套设施。


【环山中路观光休闲旅游带】 环山中路观光休闲旅游带,北起岭栏路,南至南坑路,全长约2公里,自然、人文景观交错分布。道路沿线分布着报恩寺、泰和腊味公司、海蚀遗址、伟光园艺中心等景点。其中,报恩寺(原名观音庙)位于葫芦岗脚,始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冬,重建于1988年夏,2002年5月进行了重新装修。报恩寺用地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由甘露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等组成。石岭山海蚀遗址是广东省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海蚀遗址景观,有玉泉洞、飞来石、神仙脚印、滴水岩、好运洞和海蚀平台等多处景点。伟光园艺中心是全国重点的盆景生产基地,总面积1200亩,其中主场面积400亩,由盆景大型销售区、1万平方米富贵竹加工厂、艺术盆景展馆、雅石展馆和陶瓷盆景盆样品室等组成。中心拥有盆景200多万盆,品种和规格超过200种,主要品种包括了榕树、星树、茶树、榆树、山子夹、九里香、柏树等,其中最小的盆景只有10厘米高,最老的盆景有200多年。中心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建有法国进口的雾化人工气温调节棚、雾化遮阴棚、自动化喷灌平棚、自动化喷灌露天盆栽场等。环山中路观光休闲旅游带自2003年11月8日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中山国旅、中山中旅、海外旅游、广州市假日通等7家旅行社组团前来观光旅游,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台风“杜鹃”正面袭击黄圃镇】 9月2日,台风“杜鹃”正面吹袭黄圃镇,阵风风力达10级以上,对黄圃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63万元,其中农业损失最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5696万元,香大蕉受灾面积1.9万亩,水稻受灾面积1.3万亩,蔬菜受灾面积6764亩,其他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亩。9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根楷率农业、水利等部门的负责人前往视察受灾情况,要求“迅速行动,抓好灾后复产工作”。灾后,黄圃镇在市的支持下,安排60万元作为救灾复产资金,支持受灾农户复产。(文庆华)



上一篇: 黄圃镇(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黄圃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