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凤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东与黄圃镇、西与小榄镇、南与东升镇一河之隔,面积54.8平方公里。距市区23公里,105国道广珠公路贯穿镇西北境。户籍人口7.16万人,非户籍人口4.12万人,下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2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东凤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本地生产总值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1%;工农业总产值70.81亿元,增长41.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发展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形成以美的为龙头的小家电产业链,获中国小家电专业镇称号,创建成为市工业强镇。加快完善同乐、和穗两个重点工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名牌发展计划,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全年创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2个,累计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5个。制定优惠政策,年贴息100万元,鼓励各村(居委)发展工业和建集体物业出租,村组两级新建出租物业6.6万平方米,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38%。 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效益型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06亩,总产量达3159吨,调整建设3000亩优质水产养殖区及500亩优质蔬菜种植区,土地承包收入大幅增加。投入2800多万元,完成农用机耕路7条12公里、农桥19座、堤路13.6公里、改造危桥15座、整治内河6公里及新建农路绿化3公里、建设1.2公里防浪墙示范堤段工程、1.2万平方米的旁公园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成立农产品检验检测站,抽检上市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和屠宰场待宰生猪。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3%;农业总收入2.99亿元,增长10%。 城乡建设 强化规划管理,严格审批制度,编制中心区、细滘大桥景观建设等规划。制定广告、摩托车维修点审批等制度,依法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制定《关于补办报建手续和加强临时建筑管理的通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规范管理涉堤经营性沙石场、河滩地的红砖和煤碴堆放场。编制2004~2020年全镇日供水量16万吨的总体规划,镇自来水厂获评为省农村优秀水厂。改造东阜路和东海二至四路行人道,东海路西罟至东罟路段5200米填沙及建设9座桥涵,整治沙口桥匝道和两侧环境,改造105国道沙口大桥至电器城1105111公里路段,理工学校宿舍楼、东凤二中实验楼、东凤一中塑胶跑道、校园网等一批教学设施。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及供电走廊。 商贸流通 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首期占地200多亩的天润物流市场成为中山北部最大的物流市场,吸纳300多家物流运输企业进驻。 财税金融 严格执行收费公示、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每季公布财政开支。拓宽非税收入渠道,执行财政收支预算,审计财政收支,合理调控资金,保证农业、教育等部门运作的资金,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财政收入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税务部门宣传税法,开展税情、税源调查,严格征收管理,及时为企业办理减免税收、出口退税等手续。全年税收总额3.22亿元,增长42.48%。做好吸储工作,加强信贷管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年各项存款余额25.78亿元,增长19.24%。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7390元,比上年增长20.4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89亿元,增长16.66%。新建居民住宅5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人均居住面积46.6平方米。全镇拥有摩托车1万多台,安装固定电话2300台,发展宽带用户1793户,完成宽带网“村村通”工程。全镇2.8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2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调整学校布局,建设规范化学校,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中小学人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启动名师、名校长工程。12月,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全镇有4间中学,其中3间初级中学,1间职业高中;公办小学11间,民办小学1间,幼儿园17所,托儿所30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间,非学历教育机构11家。有公办学校中小学教师675人,民办学校教师31人,公办学校中小学生14347人,民办学校学生737人。全镇有国家级重点职中1间、省一级学校1间、市一级学校5间、市规范化学校1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东凤中学获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180多人次获奖。 科技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成立东凤镇工业设计中心、小家电企业技术中心,为美的、铁将军等企业开发30多种产品。铁将军、高雅等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泰峰电气有限公司获评为2004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省优秀高新科技企业,环宇公司的CPVC电缆护套管通过新产品鉴定,电星公司AVS-2000稳压滤波电源项目申报国家商务部的机电出口专项技改项目,有2个项目申报省中小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2个项目获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第一批)贷款贴息。高雅公司建立省级工程研发技术中心,宝利食品、电星电器两家公司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镇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家,专业技术人员2039人,申请专利170项,获评为市科技创新先进镇区。 文化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整顿网吧、音像市场、电子游戏机和录像室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凤凰公园文化广场、图书馆等设施,举办“贺岁杯”卡拉OK大赛、妇女着装比赛、敬老活动、“当代青年风采”演讲比赛和师生艺术节等文娱活动。加强对曲艺社和书法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管理,举办舞蹈、钢琴和古筝等艺术类培训班12期,培训285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放映免费电影专场29场,组织曲艺社演出13场。镇有线电视台投入200多万元改造传输线路,全年共采编新闻1100多篇,制作专题节目21期。 体育 全镇有运动场20个、篮球场70个(其中灯光球场10个)、游泳池2个,12个村(居)委会建起全民健身点。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东罟小学获评为市优秀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永益小学被命名为市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举办“高雅杯”男女子拔河赛、“贺岁杯”、“铁将军杯”男子篮球赛、“五四”青年乒乓球赛和机关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组织参加市的各项比赛。 卫生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防保体系建设,完善医疗设施,抓好医疗技术质量。全镇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社区卫生服务站6所、卫生所4所,卫生技术人员290人,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13人、主治医师38人。全年门诊治疗人数73.9万人次。重点监督管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健康教育,重点防治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6场次,派发4000多本宣传小册子,出版12期健康教育专栏。全镇6万多人参加合作医疗,完成市无偿献血任务。 计划生育 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签订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村级计生工作纳入村“两委”(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做好计划生育常规工作,完善“一校、两室、三栏”等基础建设,把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施知情选择节育措施,完成“四术”609例。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和生殖健康普查普治等活动。全镇常住人口出生790人,出生率为11.17‰,计划生育率为94.18%。 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城镇环境,重点整治无证照和占道经营及乱张贴,创建国家卫生镇。同安、伯公等10个村创建成为省卫生村,13个村和社区居委会创建成为市卫生村。加强水源保护,监督日常环境,全面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煤碴堆放场、食店等,整治内河涌淤泥、水浮莲和水环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全程监管项目的“三同时”,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540项。加强防治工业污染,整治企业69家,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集中控制和治理印刷和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污染源。 民政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困难家庭情况,扩大社会保障面,全年发放保障金95.3万元,保障360户低保家庭1181人的基本生活。发放救济金17万元,重点帮扶救济309户(次)临时困难家庭。完善镇敬老院的设施,全镇三级供养五保户74人,发放供养金45万元。拨出20万元专项资金改造低保户茅房6间。配合做好双拥模范城年检工作,每年每户义务兵家属补助7000元,安置当年退伍兵49人。抓好殡葬管理,基本实现无坟镇目标,全年遗体火化率100%。办理结婚登记865对、离婚43对。全镇登记在册的残疾人663名,就业251名,组织残疾人开展“展我才能”活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严打”,“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扫除黄赌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巩固“禁毒03工程”成果。6月25日,举行“04阳光接力计划”禁毒教育签名誓师大会,设1个主会场和16个分会场,2万多名干部群众参加。强化治安防范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和安全文明小区建设,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无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及涉枪、爆炸等恶性案件。全年共发生刑事案件752件,破300件,受理治安案件641宗。 信访工作 制定《东凤镇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全年开展下访活动13次,参与的镇领导17人次,部门负责人125人次,接待群众155批233人次。重点解决进京上访、集体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信访积案、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不稳定因素。调整村级信访工作架构,加强培训,把信访工作实绩纳入村级“两委”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60件(次),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立案55件,结案55件,集体上访14批106人次,比上年减少9批51人次。 司法武装 实施依法治镇,依法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健全镇法律服务所、村级法律服务室的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农村基层干部的学法用法。做好民兵整组和地方军事专业对口登记工作,抓好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年度政治教育及军事训练,加强国防宣传教育,配合教育部门对2300多名学生进行军训。做好兵役登记,选送25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创建中国小家电专业镇】 发挥地缘优势,创特色品牌,创新投资环境,建设工业集聚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严格监管产品质量,打造东凤小家电品牌和规模、龙头、产能、配出口等优势。建立贸易平台、物流和科研平台,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小家电为支柱产业带动五金、塑料、包装印刷等行业发展。11月,通过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专家组的评估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小家电专业镇。
【创建省教育强镇】 实施科教兴镇和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的“六个优先”。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近5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撤并改造6间薄弱学校,新建扩建11间学校;计划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占地120多亩的新东凤中学。改革办学体制和人事制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近3年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市以上奖励或在市级刊物上发表471篇,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和艺术类比赛700多人次获奖。镇党委多次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党委,镇教办连续5年被评为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先进单位。12月24日~29日,通过评估验收,成为省教育强镇。
【创建市工业强镇】 按照市创建工业强镇的各项考核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关注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入库前10名企业的发展。加快建成投产美的、万和、玉峰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重点扶持优质企业,全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5家,其中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20家,超亿元的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税收、增幅、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等5项指标均达到市工业强镇的要求,创建成为市工业强镇。
【小家电企业技术中心】 由镇政府提供场地与深圳市通能科技公司合作组建,有科技人员近20名,为小家电企业提供芯片软件设计、企业资源管理ERP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以台湾麦肯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为后盾,制作芯片硬件,为镇内外“铁将军”、“龙的”等3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东凤小家电的研究开发能力。
【天润物流市场】 6月28日落成开业,是中山北部最大的现代物流市场,首期占地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300多家物流运输企业入场经营,停车场可停放500台大型挂车。集运输、配送、仓储、餐饮、旅业、信息服务为一体,每年有超30万车次的货物发往全国各地,货物价值总额超3亿元。
【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市优秀民营企业,是一家集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加工制造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专业生产汽车音响、汽车防盗器、倒车雷达和摩托车防盗器等车用电子产品,年生产能力300万套。汽车电子防盗器产品领先同行业,“铁将军”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铁将军汽车电子防盗器”获评为省名牌产品,2004年“铁将军”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开发获准申请专利128项,计算机著作版权2项,国内各类注册商标201件。“铁将军”商标在马德里条约缔约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核准。
【改造东阜公路】 从2003年10月起,计划分3期工程总投资8000多万元改造东阜公路东凤段8.6公里。首期工程从105国道至中心河交界路段1440米,路面宽50米,双向6车道,中间花基宽8米,总投资2000万元。第二期工程完成改造从中心河交界路段至和泰路口1480米,总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改造和泰大道路口至阜沙镇交界路段。
【改造东凤公园】 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将东凤公园改造成开放式的以景观、娱乐、休闲、运动场所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公园。8月动工,设喷水池、雕塑、观鱼池和树阵广场等景观,设游乐区、2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门球场及其它运动设施,规划兴建老人活动中心。
【全国敬老之星】 西罟村的朱彩莲,从1990年起15年如一日地照顾因血管闭塞脑中风而卧病在床的公公。头两年,每天用针筒为其不能进食的公公注入流质食物。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每日多次帮公公翻身、换洗衣服,使其虽长期卧床而无生褥疮。2004年获评为省十大敬老之星和全国敬老之星。(方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