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五桂山区位于中山市南部,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4个和居民委员会1个,年末常住人口2.17万人,户籍人口7724人,流动人口1.69万人,是中山市唯一的客家人聚居镇区。森林覆盖率超90%,自然条件优越,被市人民政府规划为生态保护区,有中山“市肺”之称。基础设施完善,城桂公路贯穿全境。2008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山区,建设山区,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1%;工农业总产值38.74亿元,增长17.5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8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90家,其中新增5家,规模企业45家。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政策调整、金融动荡等多种困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家企业列入市后备创业板上市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1%,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5.89亿元,增长16.11%,占工业总产值的94.75%;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20%;工业销售产值37.16亿元,增 长16.53%。
农林业 继续落实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调整优化种养品种结构,增加水果、蔬菜、花木等园艺作物面积,提高农业效益。2008年,全区有耕地2446亩,粮食产量574吨,水产产量586吨,三鸟产量50多万只,生猪饲养量3万多头,水果产量1250多吨,蔬菜产量6600多吨。全年投资542万元,改造林相6045亩,种植各类树木100万棵,抚育幼林近1.5万亩。加强林区病虫害防治,维修防火隔离带115公里,新建防火隔离带10公里。投入内河整治资金62万元,完成土方1200立方米,石方1.6万立方米,整治南桥、桂南部分河段,提高排洪能力。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
第三产业 确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多人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0多次,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餐饮、商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稳步发展,领东上筑、泮庐等多个房地产项目销售良好。教育园区落户石鼓村,提升龙石片的土地价值,周边的商业、服务业受益,引入金融业、电信、邮政、饮食等三产行业进入市教育园区,为园区师生提供配套服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5.18%,实现非税收入1683万元。
城乡建设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继续推进强村工程,投入66万元,支持龙塘、石鼓、桂南等3个村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实现全部行政村均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00万元,加强各村的绿化,支持各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治理山体滑坡隐患,建设各村灯光篮球场、健身广场和水泥篮球场。投入3588万元,完成中心镇区人行道建设、城桂路交通设施建设,改造桂南大道、马石公路。
财税金融 坚持财税收入定期通报制度,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税收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税收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31%,其中国税收入1.65亿元,增长48.11%,地税收入9469万元,增长38.13%。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全区实现非税收入5682万元,增长23.68%。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各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部门预算。规范政府采购,全年完成政府采购7宗,采购预算38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94万元,节约财政资金93万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456元,比上年增长10.22%。各村加强村级经济建设,长命水村集体纯收入920万元,人均股份分红3500元。桂南村集体纯收入450万元,筹集资金230万元,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南桥村集体纯收入140多万元,筹资128万元整治村容,筹资70多万元建设图书馆、文化室和标准舞台等民生设施。石鼓村集体收入315万元,村民股份分红比上年增长20%。龙塘村集体纯收入165万元。各村村民享受养老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免费供应口粮、年终分红等福利。全区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
教育 2008年,全区有学校4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有教师262人,学生6388人。幼儿园3所,其中民办2所。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通过省教育强镇复检。投入900万元,建设新的中心幼儿园。建立教师工资增长机制,100%落实提高教师待遇的有关规定以及教职员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教师住房津贴,上调教师的住房公积金,促进教师队伍稳定。
科学技术 2008年,读书郎电子公司获中山市专利金奖,新组建力泰电子公司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威斯达公司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实施名牌战略,“雅立洁具”和“读书郎学习机”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编辑出版《五桂山实用中草药》,2篇科技论文获省级奖励,3篇获市级奖励。
宣传文化 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清理整顿印刷行业,清查非法出版物和盗版音像制品。组建成立五桂山文联。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举办“讴歌新农村,欢乐颂和谐”文艺晚会13场,放映电影35场。投入75万元,建设农村文化室。新装有线电视用户150户,采写新闻报道100多篇。弘扬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组织参加首届全国客家山歌大赛,获铜奖。举办首届“五桂山文化月”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体育活动 掀起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高潮,举办第二届机关运动会,举办登山、篮球、足球、游泳等比赛20多次,参加市举办的公务员羽毛球球赛等活动。指导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做好柔道等传统体育项目。投入60多万元,完善5个村民小组健身广场建设。
医疗卫生 2008年,全区有医院1所,卫生站5所,医护人员26人,年门诊量1700多人次。全区有5966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占户籍人口的78%。桂南、龙塘、石鼓等3个行政村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长命水村、南桥村通过省卫生村复检。在各行政村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站,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组织4次食品安全大检查,取缔无牌无证小食店、小作坊14家,取缔流动摊档55家,开展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企业、学校集体食堂的巡查。做好登革热、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计划生育 落实“一票否决制”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计生宣传和服务工作。2008年,全区户籍人口出生87人,比上年减少21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1.36‰,下降2.89‰,自然增长率3.4‰,下降3.86‰。男女性别比为92∶86,计划生育率为96.55%。
民政服务 一次性投入1200多万元,全面完成农保转城保工作,将村民的退休金由每月285元提高至600元,成为全市第一批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并且退休金提高至每月600元的镇区。全年为116户低保户和特困户发放生活补助金共44万元,为14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共7.56万元。建立慈善捐助超市,向低保、特困家庭、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临时食品价格补贴近7万元。投入15万元,为5户低保家庭和五保对象改造危房。投入11万元,为13户困难群众修缮房屋。全年救济困难群众266人次,发放临时救济款7.98万元,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年向各类对象送去慰问金共51万元,向83名学生发放扶困助学资助金共12.8万元。
社会治安 开展“奥运08”、“雷霆08”、严打涉赌涉黄犯罪等专项活动。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推进“三防”并举,加强人防工作,夯实物防基础,全面加强技防建设。投入130万元,在重要路段、重点场所安装视频监控探头63个,完善110指挥室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民警200多人次。强化行业管理和社会面防控,开展治爆缉枪、涉黄涉赌、盗窃“三电”设施等专项行动。全年共受理刑事、治安案件227起,查处破获169起,抓获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14名。刑事案件发案率比上年下降25.6%。五桂山办事处被市政府评为全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劳动社保 加大劳动保障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发放社会保障卡1.2万张,办理城保15万人次、农保6万人次,办理退保6000余人次,处理劳动纠纷385宗,办理劳动仲裁案件44起。在各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培训人员2600多人次。全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40人次,推荐就业225人,帮助自主创业17人。
信访工作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对各村、各单位的信访员进行充实调整、业务培训。全年立信访案件21宗,处置21宗,处置率100%。未发生赴省进京信访案件。
流动人口管理 全区流动人口1.69万人,全年共办理《暂住证》1.3万个,儿童随行卡66个,《暂住证》有效持证数1.7万个。开展出租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核发出租屋租赁备案623份。开展征收出租屋租赁税工作,征收出租屋租赁税84.4万元。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屋,排查存在各种隐患的出租屋共69户、189间。督促业主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
【《五桂山镇志》出版发行】 2月14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镇志是中山市自2002年启动第二轮修志以来完成的首部镇志,也是五桂山办事处首部志书,设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篇章,共98万字,记述五桂山的历史和现状,彰显五桂山作为中山市唯一的客家人聚居地及革命老区的地区特色和人文特色。9月27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五桂山镇志》光盘。该光盘是中山市首部镇志光盘,设图书阅读、彩图欣赏、视频欣赏、风土民情、地图鸟瞰、伴读音乐等模块,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多角度展现五桂山的风貌。
【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年内完成市职业教育园区第一期工程建设。9月22日,迁建至市职教园区的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开学,有学生3257人。11月18日,园区内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开学,有学生2565人。预计3年内,园区内学生总数将达到3万人。
【五桂山改革开放30年】 1979年,五桂山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产值14.53万元。1980年,提出“以农林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1980~1983年,腐竹业、编织业、水果业蓬勃发展,出现第一批“万元户”。1984~1990年,实施“出山去挣钱,挣钱建山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抽出干部到石岐开展经商、地产、建筑、旅业、工业等经济活动,吸引外资兴办玩具厂、丝袜厂、工艺雕刻厂等一批企业。联营兴办中航实业公司,创办集旅游、商贸、饮食于一体的中山酒店,在石岐开设多家贸易公司。199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721万元,比1984年的213.8万元增长16倍;工农业总产值833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245万元,是1979年的498倍。
1990年,确立“以山建山,工业兴镇”的发展思路。投入3亿多元,建成城桂公路、11万伏变电站、自来水厂、邮电大楼、农贸市场等一批市政配套设施和镇党政办公大楼、文化中心、医院、桂祥苑生活小区等一批社会服务设施。投资近4亿元,建成中兴丝厂、中兴丝袜厂和中盛矿泉水厂等企业,“仙蒂”、“雪尔雅”、“雅美娜”等女装、丝袜成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著名品牌。1995年,丝袜销售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的13%,中盛矿泉水被国家鉴定为优质矿泉水。基本形成城桂公路、丝织骨干企业、饮用水的“一路、一丝、一水”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丝织、矿泉水、五金、家具、电子产品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镇办企业中兴丝织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丝袜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以后,进行企业产权改革,招商引资,重点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建成逍遥谷、翠竹林漂流乐园、中国养蜂博物馆等旅游景点。2003年,建成总面积2163亩的工业园区。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4亿元,比1979年增长576倍;其中工业产值37.88亿元,比1979年增长26067倍。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456元,比1979年的110元增长85倍。实现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农村小康达标镇。文化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超常规发展,1991年兴建五桂山学校,2005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4年,引入占地2000亩的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2007年开始,建设占地4000余亩的中山市职业教育园区。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文体设施配套,开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成立五桂山文联。重点保护和传承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白口莲山歌”,客家文化得到新发展。(吕 飞)
附:2008年中共五桂山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名单
书 记:林艳芬(1月止) 梁国帜(1月起)
副书记:梁国帜(1月止) 霍嘉来(1月起) 叶润绿 区樟鹏
主 任:梁国帜(1月止) 霍嘉来(1月起)
副主任:江向荣 郑建强 陈耀和 李文生 桑清香(2月止) 张建华(5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