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五桂山镇位于中山市南部,北接城区,南邻三乡,距中山市中心城区7公里。是中山市唯一的山区镇,也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总人口7246人,外来人口6179人。辖下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呈长藤结瓜之势,依附在中山至珠海的交通要道上。镇内山川秀丽,交通便利。199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当年,该镇获评为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国家建设部“岭南杯”近期目标达标奖,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先进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镇、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
【工业】 “工业立镇”是五桂山镇的重要发展方针之一。辖区内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形成了丝织、矿泉水、五金、家具、电子产品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镇办龙头企业中兴丝织公司拥有1间丝厂、5间袜厂,是国内最大的丝袜生产基地之一。中兴系统生产的锦纶“六六”丝10D,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生产的“仙蒂”、“雪尔雅”、“雅美娜”等品牌丝袜是国家名优产品。镇办企业生产的“中盛”、“美力士”品牌矿泉水,荣获了部优、省优称号,产品畅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市场。丝织、矿泉水生产行业是五桂山镇支柱产业。1998年镇办企业共16家,从业人员4074人;村办企业29家,比上年增加7家,从业人员1237人,比上年增加253人;个体、私营企业133家,从业人员554人,比上年增加130人;三资企业18家;“三来一补”企业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企业13家。全镇工业总产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镇办企业总产值5.9亿元,村办企业总产值0.7亿元,个体私有企业总产值1.7亿元。在1998年“3·1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签订的合同利用外资为52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共引进13家企业。企业管理上了新台阶,中兴系统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1998年10月,中兴66丝厂黑色30D锦纶6弹力丝和锦纶水晶丝两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通过了市科委的考核鉴定。稳步推进企业改革,转让立达金属制品、美佳装饰、中宝彩印3间企业的股权,给外方独资经营。对中盛矿泉水有限公司和五桂山美力士矿泉饮料厂,以风险抵押形式,实行责任包干。另外,配套改革也在顺利展开,全镇25个企业,有430多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农林业】 全年水稻插植面积4500亩,总产量1646吨,比上年增长1.7%,两造平均亩产675公斤。推广抛秧技术,抛秧面积2456亩,占全年插植面积56%;落实沃土计划,稻杆回田面积1575亩,占插植面积70%。狠抓“三高”农业,扶持种养大户。全年共饲养生猪1.39万头,上市7113头;饲养“三鸟”82万只,上市54万只;生产塘鱼24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30万元,完成土方6000立方米、石方250立方米、混凝土50立方米,改善了长命水、桂南等村的水利设施,使1300亩农田受益。重视林业生产。在基本完成了绿化宜林山地、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的任务后,1998年主要对马尾松濒死林进行改造以及公路沿线的补植套种。全年共造林1014亩,培育马占相思苗18万株,抚育施肥2500亩。抓好已有林地防护工作,全年共维修防火界镇外线73.54公里,镇内线32公里。抓好经济林建设,至年底,全镇有水果林面积4000亩,部分果林已经挂果,年产水果488吨。
【外经贸易】 把吸引与利用外资,当成发展经济重要一环来抓。制定了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与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坚持利益共享,让利于人。努力扩大出口创汇,主要出口产品有丝袜、金属制品、服装、木制家具,塑料制品等,1998年出口创汇1390万美元。
【财税·金融】 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4305万元,财政支出4132.72万元,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从事金融业务的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共8个营业点。全年各项存款余额1.09亿元。全年完成税收2057.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02.34%,其中国税458万元,地税完成1500万元,其它税收99.1万元,比上年增长9%;人均纳税额为2800多元。
【人民生活】 1998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050元,比上年增长5.2%;职工人均年纯收入9420元,比上年增长16.6%;人均存款1.51万元。新建住宅58幢,总面积96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全镇有程控电话1180部,电话普及率达85.9%。全镇拥有摩托车1320部,营运汽车165部。常住人口石油气普及率为100%,自来水普及率为100%。残疾人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共有32名残疾人被安排就业,占残疾人数的89%。民政部门支出26万元救济“五保”户、特困户。其中每月发放给人均月收入低于220元的困难户的救济金达1万多元。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自1998年10月以后,火葬率为100%。
【科技·教育】 1998年,全镇拥有1间完全中学,5间小学,4间独立幼儿园,1间中心幼儿园。高初中学生659人,小学生758人,学前幼儿419人。有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教职工139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占62.2%;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为100%,大专占53%;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科教兴镇”观念深入人心,教育事业得到政府及广大群众的重视与支持。由镇政府投资120万元,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高中部教学大楼于年底竣工启用。总投资达860万元的新长命水小学正式动工建设。普及高中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1998年度高中入学率达90.3%,超出了市85.98%的平均水平。实现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独立办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幼率达91%。中心幼儿园经考核,获市幼儿园验收合格奖。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四优”达标。石鼓、龙塘、南桥3所小学通过了“四优”考核,至此,全镇中、小学“四优”达标率为100%。教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全镇小学教师全部完成了基本功训练工程的训练任务,并已启动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学年期终统考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合格率为85.49%。初中毕业生参加全省统考,六科总合格率为67.9%,优秀率为35.1%,考上市直中学17人。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考,有9人被大专院校录取。学生学科竞赛,有37人次获市以上的奖励,其中3人获一等奖。
【文化·体育】 1998年,镇文化和体育工作在巩固基础上努力提高档次,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社会体育方面,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导全镇各单位开展体育锻炼。春节期间举办了游园活动,参加人数约500人;5月1日举办了男子篮球赛,桂青队获冠军;10月1日举办第二届中国象棋赛,长命水周卫兴获冠军。学校体育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抓好一操一课,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教办在5月1日举办乒乓球、篮球投蓝和二人三足竞跑赛。五桂山中学教师参加市教工足球赛获第八名,中学生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赛获第七名。镇运动员参加省十运会柔道赛,廖福洲获男子60公斤级第8名,黄玉喜获女子60公斤级第4名。文化工作主要抓好导向文化(用正确的舆论陶冶人们、引导人们)和市场文化。1998年,镇举办的文化活动有10月1日“立达杯”书法比赛,收到参赛作品近80份,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郝健获第一名。元旦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文艺晚会。投入10万多元,全面修葺原珠江抗日纵队成立旧址古氏宗祠。规范市场文化管理,对全镇8间娱乐场所加强管理,全年没有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单位以及环境卫生治理等项活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人们思想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有了较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1998年11月,通过大规模的灭鼠行动,镇内鼠迹密度降为2.86%,被评为市灭鼠先进镇。桂南村委会、长命水村委会、美力士矿泉水厂、中兴丝织系统、五桂山邮政支局、五桂山电信支局、五桂山中学、五桂山公安分局、五桂山供电公司共8家单位被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长命水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市先进党支部”称号。廖华荣、江向荣等13人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廖华荣、杨元合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镇共775户被评为镇文明户,比上年增加10%。开展群众游园活动、群众长跑活动、“三·八”妇女节女工篮球赛、国庆节棋类和球类及书法绘画赛、元旦迎新文艺汇演等文化体育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镇文化中心注重社会效益,每月接待观众近1万人次。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切实执行,各级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计划生育工作列为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重要考核指标,实行镇政府各办公室包干联系点的工作制度,以及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1998年,人口出生率为18.1‰,计划生育合理率为93.1%,多胎率仅为0.8%。查环查孕率为98.3%。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目前已有会员160人。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公安等部门配合下,年内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理行动。落实新颁布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共审查计生合同231份,收回108份,孕检116人,并于11月7日召开全镇贯彻计生新条例动员大会。其后,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把新条例中重要条款印发到各家各户,在电视节目中多次播出新条例的有关内容。
【侨务】 1998年,镇侨务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华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联络发展与侨胞的乡谊,及时报导侨胞回乡活动情况,介绍五桂山建设新貌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年接待侨胞来访16人次,来访嘉宾50多人次。其中,来访乡亲有完美公司董事长古润金先生、巴拿马乡亲中山同乡会会长古华康先生伉俪以及香港中山侨商会会长陈家铭等30位会董。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工作。为槟榔山古仕雄及石莹桥古林光办理好侨房落实补偿手续,解决了龙塘叶屋村杨康允房屋纠纷问题,为石鼓村李财添和南桥村古土妹办理好归侨入户,解决了谢顺意女士祖居房屋问题。侨胞亦热心资助家乡建设,其中桂南村接受了港澳乡亲赠款7万多元用于架设桂南路灯,五桂山文化站接受了台商立辉公司和立达公司6000元,举办了庆祝国际劳动节书法赛和象棋赛。
【社会治安】 1998年,公安系统设公安分局1所、派出所3所、消防中队1支,交警中队1支,共有干警38人。此外,全镇各单位、各企业还聘有专职保安员218人。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把维护社会稳定当成重要工作来抓。公安干警年内连续开展了“扫黄禁毒”、“严打专项斗争”、“打击走私、盗抢机动车行动”、“冬季破案攻坚战役”等项工作。全年共立刑事案件28宗,破获23宗,其中重大案件立23宗,破获18宗,破案率分别为82%和78%,全年刑事发案率比去年下降了15%。公安系统注重自身素质建设,干警全部通过了“人民警察基本素质考试考核”,全镇公安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单位。刑警大队及“3·13”案件侦破组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4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2人受到市公安局嘉奖。
【邮电通讯】 1998年10月,电信、邮政机构拆分,分别成立五桂山邮政支局和五桂山电信支局。邮政分营的大改革,带来邮电事业大发展。全年共完成有线电话放号258门,其中汇线通157户,住宅电话101户。现电话普及率达85.9%。移动电话放号1140户;BB机放号318户;邮政储蓄余额469万元;业务总量397万元;业务收入367万元;200卡(密码记帐长途直拔电话业务)销售8.01万元;DDN(数字数据网)业务放号4端口;增值业务放号26户。
【旅游资源】 五桂山镇是中山市唯一的山区镇,镇内千山万壑,山翠泉清,花草芬芳,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划为重点旅游开发区。五桂山主峰海拨530米,是珠江口最高点。“五桂雄峰”是历届中山八景、中山十景之一。大尖山登高点、南台瀑布、鹰歌潭幽境,都极具开发潜质,并已吸引不少市民观光游览。1998年重阳节,约5万名市民在大尖山登高。中山市森林游乐园旅游点,位于五桂山镇腹地南桥村,是现有景点中较具规模一处。该庄园被青山环抱,园中有水质清洌的溪流。开发者利用这条溪流修建一个长105米、宽20米的游泳池。1998年夏季,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来此游泳。此外,该公园还建有钓鱼池以及大型烧烤场。年底,电视连续剧《姐妹》播出后,《姐妹》拍摄地之一的翠丽湖(位于五桂山镇长命水村)又成了一个游览点。五桂山镇除自然景观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珠江抗日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是中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辖区内还存有古墓葬和中山先民生活遗址多处。
【村民委员会直选试点工作】 为了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中山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决定在五桂山镇开展撤销管理区、实行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试点工作。1998年7月10日接受试点任务后,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分阶段完成了这项工作。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播放有关选举的电视讲话和专题电视节目,悬挂和张贴横额及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使民主选举村委会家喻户晓。推荐候选人工作,推荐方式有4种,即村党支部提名;选民10人以上联名提名;村民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提名;选民自荐及选民10人附议。组织选举工作,首先认真细致地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对全镇4772个合格选民进行了选民登记,并发放了选民证。其次是保证每个选民都能投票,依据镇居民点分散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流动票箱,村部设1个总票箱。全镇有4612人参加投票,参选率达96.7%,至7月26日,5个村都选出了村委会的领导。依法、依时地完成了村委会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为在全市推开此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村建设】 全镇农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整治。桂南村多方筹集资金27万元,为桂南大道安装路灯30杆,并彻底整治了大道两侧环境,在大道两侧种了花木,植了草皮。为改善自来水质量,筹集资金80万元,对原自来水系统进行改造。南桥村狠抓民心生工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修建水泥村道800米;新架电杆37杆,输电线路2600米;改造南坑尾村陈旧输电线路;从黄圃镇水电站接驳自来水,使各自然村都用上了质量较好的自来水。长命水村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的投资达94万元。其中,为村民修建凉亭5个,修筑环村水泥村道1150米。该村重视对教育投入,于1998年6月投资860万元动工兴建长命水新小学。其他各村,也大搞村容村貌的整治,普遍设置了垃圾箱,修建了垃圾屋,治理了村道。经过整治,全镇农村初步呈现了文明、清洁新气象。(吴从垠 谢惠清)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廖华荣
镇 长:江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