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位于市中心城区南部,面积48.69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21万人,外来流动人口3.15万人。市级重点文物单位有宋帝遗迹暨侍郎故里牌坊、杨仙逸故居、马应彪故居、永安郭氏故居、功建铁城梁公祠、渡头抗英纪念馆、镇龙阁、状元牌匾及探花墓等。北台詹园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区内交通便利,广珠公路西线、105国道过境线、南环路、城南路、东环路、西环路、振南路和兴福路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地方一级以上公路总里程80多公里,是中心城区向南向西辐射的主要交通枢纽。2007年,南区坚持“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发展战略,以民为本执政、阳光服务为管理理念,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生产总值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4%;工农业总产值69.46亿元,增长26.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7年,工业总产值6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5.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1 %,增长2.93%;工业总收入65.4亿元,增长4.1%;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0.91%。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立项68个,建筑面积60.4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7.4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095万元。以电梯产业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包装印刷等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6.2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2.75%。10月29日,成立城南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快工业园片区的招商引资及开发、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树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编工业园区的规划,整合树涌工业园、寮后工业小区,把树涌工业园的规划面积延伸至西环工业片区。区有民营企业3161户,占工商业户总数的95.82%,比上年增长7%。蒂森电梯、鹰唛食品、祥发包装、冠一纸品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6.74%、23.62%、66.43%、20%,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力军。拥有国家质量免检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3个。江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省有关部门审核,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全市首个获QS认证的豆腐生产企业。 农业 2007年,农业总产值72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5%。全区有耕地面积4939亩,鱼塘2223亩,林地面积15969亩。水稻播种面积1950亩,早稻产量782吨,晚稻673吨;冬种薯类355亩,总产量125吨;油料作物150亩,总产量23吨;水果种植面积4600亩,总产量6256吨。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机械,购置新机械44套。投资30多万元,加强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检测站采集农产品检测样本4033个,合格率达98.9%。家禽禽流感和生猪口蹄疫免疫率均达100%,狂犬病疫苗免疫率达99%。建成分花水、沙田、寮后等农路1万多米。清查和审计2005年以来签订生效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投资250多万元,完成森林林相改造1680亩,修建扑火通道28公里,病虫防治450亩。加强马岭水库管理,清淤整治内河,建设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全年未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事件。 城乡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建设、集约利用”原则,投资近300万元,编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社区(村庄)规划及全区规划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修编或整合树涌、龙环电梯产业工业园、寮后工业园等,规范工业园区管理。10月29日,成立城南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盘活区属现有的资产物业、土地资源及旧城旧项目的改造和改建工作。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扩建东环三路,改造振南路、称钩湾景观、竹秀园北大街,改造西环路绿化和安装西环一路路灯等6项民生工程。投资560万多元,绿化、亮化全区。投资420万元,建成秤钩湾截污管网及配套污水泵站。区重点耗能企业单位GDP电耗比上年下降3.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8%。 外经外贸 加大以侨引商、以商引商的力度,发挥产业招商、基地招商的作用。在2007年“3·28”招商经贸洽谈会期间,签订项目27个,其中引进境外项目17个(含增资项目11个),利用外资6470万美元,境内招商项目10个(其中增资项目2个),利用资金4.94亿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028.3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16万美元;出口创汇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 第三产业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把旅游作为三产的龙头产业。5月18日,永安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主体工程动工仪式,该项目由香港永安集团投资2亿元兴建,楼高18层,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建设,计划2009年上半年开业;永安新城5万多平方米的商业中心进入土建阶段。永安新城一期销售由于酒店工程的动工而被大幅拉动,累计销售113套。文笔山大风车项目基本完成迁坟、用地规划选址。8月20日,詹园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部门的检查验收,成为中山市继翠亨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月29日,南区获“中山市旅游特色区”称号,北台、沙涌获“中山市旅游特色村”称号,北台获“省旅游特色村”称号。开发湖洲山、北溪河、北台村、詹园的旅游资源,建设以詹园为核心,包括湖洲山、北溪河的良好生态环境,北台村的历史、人文资源及古旧建筑等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规划方案进入招标阶段。华通行茶叶批发市场于6月30日开业并举行首届香山茶文化节,成为全市第一个茶叶专业批发市场。2007年,第三产业税收前三位分别是:房地产业5018.7万元,占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36.3%;批发零售2634.5万元,占19.1%;交通仓储和邮政业2121.5万元,占15.4%。全年服务业增加值8.57亿多元,比上年增长4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亿元,增长46.2%。 财政税收 全年税收总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税收入1.8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43%,增长42.3%;国税收入2.4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57%,增长22.5%。第三产业税收1.38亿元,占税收总额的34.8%,增长7.2%。实现非税收入1.91亿元,增长35%。区可支配财政收入2.78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728元,比上年增长10.5%。各项储蓄存款余额27亿多元,增长17.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73亿元,增长7.85%。全区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农村合作医疗采用与社会医疗保险衔接报销,大幅提高合作医疗参保村民的保障水平,8个“村改居”型社区居民参保的农业人口1.15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9.4%。举办技师、技工、自主创业等各类培训班近2000人参加培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转移(失业人员)再就业、自主创业330多人。参加“百万青年技能培训”93人,实现就业80人。 教育 全区有中小学6所,在编教师185人,在校中小学生5010人。其中,公办中学1所、小学3所,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10所,其中社区集体办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453人。良都中学311名中考学生,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上线人数116人,上线率达37.3%。全年区财政安排教育预算经费1750万,追加教育人员经费140万元。区财政支付免费义务教育金额60万元。区财政支出75万元,为各中小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人员。6月,竹秀园中心小学成为市第二批优质化学校工程项目学校。良都中学全部接收恒美学校794名学生完成初中阶段教育,全面解决了外来工子女完成义务阶段教育的问题。中小学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励55人次,省级85人次,市级406人次。北台小学校园文化专题介绍被选入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经验汇编,并获省市校园文化专题论文奖。 科学技术 区内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及省、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多家。年初,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创建名牌名标、科技进步等三项奖励办法,区财政每年拨出400万元奖励经费,促进企业掀起新一轮技术改造。年内,有5家企业申报市年度重点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计划技改投资总额4077万元,新增效益3.89亿元,新增利税1405万元。由中山市电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分院共同研发的“电梯安全运行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宣传文化 区合唱团参加市第三届合唱节,获镇区组金奖。区文化站顺利通过省特级文化站复评。区文联及7个文艺协会举办“送戏到社区”文艺晚会巡回演出,参加市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金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宣传、工商、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检查辖区内的印刷企业、书店、报亭、集贸市场、灯光夜市,取缔无证档点8个,查扣非法音像制品4905张、非法出版物1570册。年初,区广播电视归入市广播电视台。 体育活动 春节期间,近200名来自区内厂企、学校、社区居委会的选手参加第十七届“信合杯”环区长跑赛,有社区、单位16支代表队参加镇第十三届“电信杯”拔河比赛。举办区第三届“商会杯”篮球赛,有21支参赛队,祥发队、龙环队和恒美队分别获前三名。良都中学组队参加2007中山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获银牌、铜牌共7枚。派出30人参加市“永安杯”棋类比赛,获团体第六。 医疗卫生 门诊(含急诊)病人14.93万多人次,出院病人2213人次,业务收入1460万多元。药品和医用一次性用品及贵重耗材一律参与阳光采购,达采购总量的99%,降低了药品成本。继续落实济困助医和廉价医疗服务工作,为低保人员诊治473人次,济困助医活动减免医药费用1.6万多元,廉价门诊1.75万多人次。多次组织医疗队到街道、社区进行义诊咨询和免费体检,义诊人数近500人次。围绕市人大一号议案,重新规划设置各社区卫生服务站。 计划生育 2007年,户籍人口出生203人,比上年同期少生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8‰,下降1.11‰;出生率9.24‰,下降0.66‰;计划生育率96.06%,上升1.67%。162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其中双农户41对。年内出生男女性别比为89.72,下降14.08。沙涌、马岭、北台、环城、城南等5个社区计划生育率达100%。流动人口出生544人,比上年同期多生85人,计划生育率为79.04%,上升0.93百分点。南区连续20年被评为市计生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区。 民政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放优待金24户16万元,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2万多元,奖励退伍军人立功受奖5000元,开展退伍军人职业培训,推荐就业7人,发放一次性扶持生产补助金7.3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济、城乡基本医疗救助和扶贫慰问金220万元,解决低保户、困难和临时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困难。1月28日,举办慈善欢乐夜晚会筹集善款145.72万元。在主要节日,组织慰问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困难群众、五保户、“三无”人员等共715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总额近40万元。全年农村死亡人口139人,火化率100%。 劳动和社保 城镇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数共8.44万人次,其中,参加养老保险1.96万人。新增恒美社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2478人,新增渡头社区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2694人。审核登记326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支付养老保险金2555人322万元。受理工伤认定案件320宗,其中认定工伤318宗,劳动能力鉴定128宗;支付工伤赔偿金144人130万元;制发新社会保障卡15833张。 社会治安 投资300万元,在全区各治安重点部位和复杂地段安装治安视频监控设备120个点,实行专人24小时监控,提高治安技防水平。打破以往对小区管理的区域限制,以上塘自然村为试点推行村级封闭式平安小区模式,该村小组未发生一件刑事、治安案件,在全市进行经验推广。2007年,立刑事案件374宗,比上年下降0.5%;侦破刑事案件191宗,破案绝对数上升7.9%;破案率51.1%,上升4%。其中,大案161宗破71宗,破获犯罪团伙16个32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74人。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53起,查处150起。 流动人口管理 全区有外来人口3.15万人,累计办证2.91万个。出租屋2338户,签订综合责任书1992户。举办首届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知识竞赛,分别有6支协管员队伍和4支流动人口队伍参加。7月23日,作为全市的试点,南区率先安装运用“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试运行后,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实行动态化、综合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和生活管理服务活动,为流动人口健康检查,办理《暂住证》,宣传交通和家居安全知识等。每逢节日,免费为外来员工放电影。全区有2人当选为市优秀外来员工。18人参加市“同心同德共筑和谐”演讲比赛,1人获二等奖。 信访 成立信访、维稳、司法、综治等组成的综治中心。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0宗,比上年增长73.91%,其中来信44件,来访36批;集体上访7批317人次,占信访总数的8.75%。已调处结案73宗,没有发生上省和进京上访。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股份分配和外嫁女权益、土地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教师和职工退休待遇等。针对以上信访突出问题,制定涉及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方案,建立区领导定点挂钩联系制度,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处理,全区排查出的信访问题大部分得到妥善解决。
【电梯安全运行科研成果鉴定工作居行业先进水平】 9月15日,举行电梯安全运行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国家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特种设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和电梯专家出席了鉴定会。该项目由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分院与中山市电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开发成功,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验收,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一创新成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糊分析、智能判断技术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电梯故障从被动维修变成主动预防,减少事故发生。该系统装有语音安抚设备,在电梯发生故障时对被困人员进行语音安抚,指导乘客自救,对电梯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詹园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詹园作为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古典园林,由港商黄远新投资兴建,占地面积80多亩。8月20日,詹园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部门的检查验收,成为中山市继翠亨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华通行茶叶批发市场】 位于河浦区域的华通行物流配载交易中心内,40多家茶叶批发商进驻,成为全市第一个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6月30日开业,并举行首届香山茶文化节开幕式。(李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