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6 【点击率】523次


【简况】 南区,原环城区,1998年1月1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更今名。位于中山市城区南部,面积35平方公里,辖2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1998年总人口2.07万人,外来人口1.86万人。全区旅居3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3.3万人,是中山市重点侨乡之一。1998年,全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区、村办企业250多家。出口创汇35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80万美元。


【工业】 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优化服务,采取各种措施开源节流,使全区工业在调控的经济大环境中仍然实现全年各项经济指标。199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在市“3·18”对外贸易洽谈会上,南区及早筹划,精心组织产品参展,还专门编印《南区投资环境》小册子进行宣传。3~4月份,还组织多批访问团赴港澳开展招商和拜访华侨社团活动,宣传南区为投资者提供的优良环境、优惠条件及优质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全区成功引进1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580万美元,其中投资额超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桦和纺织厂和立明纺织厂。继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解决有关企业的欠款追收问题,追回了一批欠款。完善了第二、第三工业区的各项配套设施,有效地稳定了企业。还协助有关企业采取措施克服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效果良好。指导各村优化服务,向村办企业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完成了区年初下达及市年底追加的任务指标,全区共250多家工企业总体运作正常,年内消化空置厂房1.3万平方米。


【农业】 农业各项工作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1998年,成立农产品流通分会,开通电脑信息网,无偿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年内,畜牧、水产、水果、水稻、花木、蔬菜等六大主产全面增收,其中粮食生产克服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年亩产达351公斤,比上年增长3公斤;甘蔗亩产7.35吨,比上年增长0.25吨,在区有关部门和各村的共同努力下,南区连续10年单造完成了全年粮食征购任务。年初,全区掀起兴修水利高潮,同时及早处理堤围隐患。全年水利建设共完成土方4.2万立方米,石方1.5万立方米,维修窦闸、电排站等一批。由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质量较高,抗击了5月底和6月下旬的大暴雨和特大洪水的袭击,马岭水库和区内堤围河道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确保了全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林业工作开展了第二次创业活动,改造和营造林木一大批,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了山火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林地产业的效益。农村合作基金会运作正常,农村合同和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检疫防疫等工作完成了任务。农产品流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成立了区农产品流通协会,开通了农业信息网,无偿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已有22人加入流通协会。科技兴农方面,农技部门定期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印发科技资料;实施“沃土计划”,提高了土地生产率。继续开展水稻、甘蔗创高产试验示范活动。年内,并在巩固原有农业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地多达3.2万亩和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积极提供优良服务,利用业外、区外、境外资金累计达6960万元,至1998年,办起10个面积由50亩至1300亩的农业生产基地,并以这些基地作为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新技术的基地,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产出了脆肉鲩、翠玉西瓜和晚熟荔枝等优质农产品,促使南区城郊型现代农业格局逐渐形成。199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普及科学技术,将引进的项目作为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新技术的基地。如永富农场、台大农场是农户学习水果栽培管理技术的教育基地,富康农场又成了向农户推行科学养猪的示范点。在基地的带动下,南区逐渐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如脆肉鲩、翠玉西瓜、晚熟荔枝等,这些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故而能远销外地以至港澳地区。南区4个千头以上的猪场,则为中心城区提供新鲜优质的猪肉;该区出产的果菜蛋禽鱼米等农副产品,就近供应城区市场,深受市民喜爱。


【基础设施建设】 为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年内完成悦来南路白石桥至兴绮鞋业公司段基础设施建设“门前三包”(指下水道、人行道、绿化,下同)工程、城南二路总公司至西环一路渡头路口段“门前三包”工程,整治秤钩湾“一河两岸”工程,中心区主要道路路灯工程等。城管部门加强了中心区市场附近、秤钩湾两岸的保洁工作和各主要道路的绿化维护工作等,使中心区一带环境卫生工作和正常秩序得到改善和维护;加强了对悦来南路段城南新区的管理,开展了除“四害”工作,使悦来花园、恒海花园、银星花园、银海新村等住宅小区的各项工作走上正常轨道。年内成立了城南居委会,基本形成了以环城、城南2个居委会为主的居民中心区,城南、环城2居委会被市城管委、爱卫会评为市二级管理居委会。国土部门完成全区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土地登记台帐、居民住宅区登记等工作,完成了各区国土所合并组建城区国土分局后的有关资料移交工作;规划、物业管理等部门为加强全区建筑的质监、物业管理等有关工作作出了努力。为完善供电网络,保障工作正常运转,供电公司致力开展部分线路的大修改造,供电管理实施三级体制二级管理,及时完成各大用户配电安装工程。全年的供电量8669.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7%。6~7月份暴雨期间还及时做好供电线路的抢修和维护工作,保证了全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房地产公司完成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月华园小区的建设,小区内住宅、商铺的出售和租赁工作取得预期的进展,小区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走向正常化。


【社会福利】 社会事务办在年初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扎实有效,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全年兑现优抚优待金10.8万元,发放11户45人的困难救济金1.92万元,慰问残疾者270人次并发放慰问金2.8万元。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发放保障金8.27万元,使全区44户贫困户83人得到及时救济。把殡葬改革作为创建文明城区、体现市民文明程度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有关机构,开展宣传发动,在各村的配合下,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教育群众破除土葬陋习,制止了多宗土葬行为。1998年全区火化率排在全市前列,初步形成了文明殓葬的局面,殡葬改革工作被评为市的先进单位。


【教育·文化】 1998年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1所,教师267名,其中中级职称49人;在校中、小学生2081人。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教,深化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研成果。举办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宣讲会,竹秀园小学、渡头小学成为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各校围绕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的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素质教育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良都中学各科级的学科竞赛成绩喜人,7人次获全国三等奖,2人次获全省二、三等奖,参加全省初中毕业考试总平均分554.2分,合格率为68.8%,优秀率为35%,31人上市属重点中学分数线并被录取;职业中学三年制电子计算机专业会考总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区中心幼儿园在建设与教学相适应的环境卫生以及幼儿教学科研实践中成绩显著,成为全市镇区第一所市一级幼儿园。年内,中心幼儿园还被市教委、市环保局推荐为省绿色学校备检单位。全区共利用社会捐资100余万元,建成马岭小学教师宿舍楼和北台幼儿园;北台旅美国、加拿大乡亲捐资150万元建设北台小学新校舍。1998南区获评为德育目标管理先进党委、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镇区、普及高中教育先进镇区。南区马乐山家庭在全市藏书家庭评选活动中名列“藏书十佳家庭”之首,也展示了侨乡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国庆专题晚会和2次组织区文艺表演队到中恳文化广场演出,表现了南区文艺工作者的业余创作水平。区文化中心不断完善演出水平,使用率明显提高,为全市、全区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使社会文化向着繁荣有序的方向发展。全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自办广播节目平均每周超过2辑。制作了党建电教片《足迹》。


【环境·卫生】 1998年7月11日,南区医院扩建竣工。扩建后的南区医院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10个门诊科室,日门诊量达300~500人。年内南区环境卫生工作以“三个消灭”(即消灭脏乱差现象、消灭城市绿化空白点和消灭管理空白点)为新要求,全面落实卫生清洁“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城南和环城2个居委会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城监部门重点抓好店铺占道经营的管理,使南区城市卫生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城监中队被市城监大队评为1998年度市城监系统先进单位。农村卫生方面继续抓好村道硬地化、明渠暗渠化、环境美化工作。全年各村投入卫生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80多万元,铺设主村道33条,覆盖明渠35条,铺设绿化带7500平方米,建设垃圾屋18间,清理下水道5000多米,整治卫生死角近2万平方米。北台、马岭、沙田、上塘4村在城区四个季度城乡结合部卫生检查评比中获三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南区文化中心等9个单位被评为中山市卫生清洁单位,恒海花园2幢住宅楼被评为市卫生清洁楼,全区831户住宅被评为卫生清洁户。竹秀园村北大街、环城毛纺厂被市城区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管理先进街道、厂区。秤钩湾一河两岸整治工程被市城区绿委评为1998年度市绿化改造成绩突出工程。经市创建卫生村检查考核组的考核验收,金溪、北台、马岭3村成为市卫生村,龙环村被省爱卫会批准成为省卫生村。1998年度南区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 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党校、团校、职校共举办政治理论、岗位等培训班50多期,参加培训5000多人次。宣传、团委、文化、体委等部门互相协作,大力开展“创文明城区,做文明市民”活动,在社会上掀起宣传热潮。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全区文体活动。如新春过后,圆满完成1000万元福利彩票有奖销售活动,为南区筹集了福利基金。1月份,南区马乐山家庭在全市藏书家庭评选活动中名列“十佳家庭”之首,展示了侨乡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一些集市型群众活动如青年志愿者为您服务集市、普法为您服务集市和“做侨乡文明新一代”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1998年,全区为万人行、助残扶贫、救灾捐赠等公益活动捐款累计(包括捐物折款)69.5万元。1998年度南区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紧紧围绕实施“三五”普法工作和抓好依法治区工作开展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司法部门年内担任常年法律咨询24家,办理各类案件141宗,争议标的达1231万元;办理各类法律文书277件,公证510件,举办法律宣传讲座9次,刊印宣传专辑20期。区司法所被省司法厅授予“广东省规范化达标司法所”称号。人民调解受理纠纷13件,调解率及成功率均达100%,举办调解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培训班6期,约332人次受训。沙涌等7个村调解会成为全市首批省规范化达标调解会。落实依法治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中文明小区的建设还得到中央政法考察团的肯定。


【计划生育】 在区委、办事处的重视下,计划生育工作以及时签订人口计划目标责任书和宣传、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为时机,促进了计划生育任务的完成。1998年,全区共落实“四术”543例,共出生350人,出生率17.22‰,合理率达97.43%,自然增长率8.96‰,合理生育率达100%的有上塘、恒美、马岭、北台、曹边、金溪、渡头等7个村。区计划生育服务所运作正常,经考核被评为甲级服务所。南区连续10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上塘、马岭2村被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称号。


【侨务】 南区是中山市重点侨乡,区侨务部门积极发挥侨务工作的作用,以达到联络侨情、增进乡谊、广交朋友的目的。主动到港澳拜访社团乡亲,做好《良都侨刊》的赠送发行工作,已发行22期,共5000册。做好有关社团的接待与联欢活动。1998年2月,澳门良都同乡会访问团到访本区办事处、区颐老院和中山日报社;10月本区访问团赴香港出席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第二届就职典礼暨第二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等。全区共接待回区访问的旅外乡亲共733人次,接受旅外侨胞捐赠共332万元,全部用于本区医疗、福利和教育事业。积极做好为侨服务工作,共为旅外乡亲服务70宗,为侨胞申请回乡定居复户3户,代管侨房26间。配合市有关工作,开展全区1978~1998年间新移民情况调查工作并建立档案。20年来,全区共700多户2000多人移民海外。


【社会治安】 根据上级部署,公安机关组织了不同时期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辖区内的黄赌毒活动和暴力、团伙犯罪的嚣张气焰。在6月份的严打统一工作中,组织了多次统一清查行动,共出动警力580人次,清查各类场所49处,查破刑事案件9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0人。加强打击突出的抢劫和吸、贩毒犯罪,取得了累累战功。公安分局先后推行派出所片警制、刑侦体制和巡警体制的改革,收到显著的效果;成立了区保安服务公司,规范全区保安队伍管理,组织了区村两级治安人员的培训;为加强城南新区的治安工作,成立了城南派出所。以理论学习和“双考”(公安业务和体能考核)为契机,开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民警基本素质有所提高。1998年,全区共立刑事案件109宗,破77宗;其中大案47宗,破33宗,破案率均达70%。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50人,其中捣毁犯罪团伙25个,为群众挽回损失82万元。1998年度南区被评为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民政工作】 为使拥军优属工作落到实处,1991年,南区成立了由区主管领导和民政办、武装部、宣传办、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拥军优属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拥军优属基金,认真抓好优抚政策的落实。继续实行群众统筹优抚政策,按人口实行优抚统筹,从而形成了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优待网络,有效保证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优抚标准。1998年,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每户4800元、烈属优待金每户平均4005元、伤残军人每户优抚金1400元、孤老复员军人每人优抚金2000元,优抚面达100%。同时各村也相应实行优抚制度,优抚费比上年增长幅度较大,处全市中上水平。为鼓励义务兵在部队为家乡争光,对义务兵荣立一等功的奖励5000元,荣立二等功的奖励2500元,荣立三等功的奖励1000元。此外,对生活上有实际困难的优抚对象给予补助。继续实行义务兵退伍安置合同制,凡入伍的青年都与区办事处签定《义务兵退伍安置合同书》,为他们退伍回来安排工作作了重要保证。由于优抚优待政策落实,有效保障了优抚对象的生活,为支持部队的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南区古榕入选首批中华名树】 6月5日,在中山市南区寮后村,一棵参天古榕披红挂彩,成为世界环境日的一道亮丽景观,由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中国绿色时报社、长岭集团和华夏名家策划中心联合发起并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同意的“长岭绿色世纪行——中华100棵名树公选养护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该活动围绕“伟人故乡、革命圣地、历史见证、华夏文明、绿海奇观”5个主题进行广泛寻访认证评选活动。1997年10月,该活动已首选了四川省广安县邓小平故乡的一棵300年银杏树,以表达对中国绿色事业倡导者和垂范者邓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该活动有关负责人说,选择世界环境日在孙中山先生故里养护中华名树,更加昭示了林木与环境、人与自然亘古永恒的唇齿关系。据考证,南区寮后古榕树龄达380年,它是被选定为“中华100棵名树公选养护活动”的首批名树之一。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主任黎祖交、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林业厅厅长梁星权、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郑金钻、副市长姚本棠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中山市藏书十佳家庭之首马乐山家庭】 马乐山,南区沙涌村人,1927年出生,10岁时离开家乡到香港读书。年青时曾在广州跟随艺专教授张祖武学习雕塑。1958年进入世界著名玩具制造厂之一的马克斯玩具厂香港分厂模型部,从事玩具模型制作。1975年,他自立门户办起了模型制作工场。1986年,返回中山南区沙涌祖居,开办马乐山工作室,招聘工人整理以前做过的留样玩具模型,同时还培训学生学习有关的行业知识。马乐山拥有5000多册的丰富藏书,且多为价值不菲的雕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书籍,由于其藏书的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而当选中山市十佳藏书家庭之首。(梁川)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李北骥

办事处主任:李北骥(兼,1998.4止)

      徐家发(1998.5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南区(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