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3 【点击率】1458次


【简况】西区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08万人,外来人口9680多人。2000年,调整该区行政区划,将全区9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5个,将鲫鱼沙村划归横栏镇。
  2000年,西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团结、开拓、管理、服务、效益”的工作要求,积极实施“工业立区,商业富区,农业固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工农业总产值15.04亿元,增长15.9%;税收收入1.53亿元,增长35.5%;城镇职工人均收入12408元,增长8.1%;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610元,增长3.3%。


【工业】企业转制进展顺利,区级挂靠的集体企业基本实行了“脱钩”,组建为有限公司或责任公司。两家原中外合资企业实施中方转让股份,由外商独资经营。中山市中药厂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转制为民营企业。2000年制定了《关于西区工业发展的意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编印了《招商指南》。采取举办春茗联谊活动、表彰创税大户、设置村企业管理办公室、建立工交网页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工业发展的规模。全区有工业企业168家,从业人员6618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7.1%。新增私营企业11家,“三资”企业2家,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改投入资金超1.2亿元。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产品产销率达96.1%,总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增长2.7%和20%。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67.5%。全年工业总产值14.51亿元,增长16.8%。


【农业】开展第二轮土地延长承包工作,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建设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区总耕地面积7010亩,其中水产面积占65%,形成以优质水产养殖为主,以蔬菜、花卉、水稻种植为辅的城郊型农业特色。推广科学养殖罗氏沼虾,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试验,罗氏沼虾亩产达375公斤,增产15公斤。17户虾农试养220亩新品种南美白对虾获得成功,单造亩利润最高达8500元。鼓励和支持流通商户开拓新市场,在上海、福州设立水产销售联络站,将冻虾和虾肉销往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新购联合收割机7台,42户水稻大耕家规模经营水稻面积4500亩,其中区外承包3500多亩,水稻机收率达95%,全区平均亩产383公斤。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1.72万千瓦,劳动力人均拥有4.6千瓦,提前4年达到了省有关指标要求。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市2000年度农业技术推广奖。建设农业示范区与民生工程相结合,投资25万元疏浚隆平涌1.6公里,建设农桥2座、农路4.9公里。全年农业总产值5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对1992年以来的农村财务进行审计,建立和健全《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的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土地延长承包过程中出现的外嫁女分田问题,确保农村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蓝波湾小区、兴华商厦、瑞安花园、富泓商场等项目的开发为契机,逐渐形成了一条以翠景道为纽带的新的商住投资热点,促进西区片与沙朗片的连接,为整个西区的城市化建设打下基础。全年市区两级投入564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铺设西河西路(富泓商场侧)220米、西堤路后山工业区70米及金港路尾与港口连接路段230米等道,完成岐沙路路面工程215米,新建人行道1.24万米,维修了沙朗片的路灯。长洲村完善安居乐业工程第三期各项配套设施。岐江公园工程开始建设。


【外经贸易】外贸出口呈良好态势,“三来一补”企业出口总值完成年计划任务的205.5%,来料加工企业银行工缴费结汇完成任务的266.7%。全年出口交货值5156万美元,增长111%;出口创汇26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9%。该区获得2000年度市扩大出口先进奖和吸收外资鼓励奖。


【商业】以建设西郊商业区为契机,按照“盘活存量,增大总量”的发展思路,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发展新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商业布局,将服装、皮具、布料的经营引导到西郊小商品市场和富泓商场,将烟酒、饮料、食品的经营引导到金叶广场,使经营专业化,营造规模优势。成立西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完善市场管理,积极扶持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宣传造势,树立西区商业形象,争取周边市、县的中山商户回流西区。2000年建成岐江食城、西区旧货交易市场、富泓商场、“三鸟”批发市场及汽车贸易市场,与江苏省江阴市要塞镇、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缔结友好镇区,拓宽商贸流通渠道。全区商铺开业率从1999年的60.2%上升为68%;从业人员达5567人,增长39%;地税收入5480万元。


【教育】探索特色办学路子,支持、鼓励社会办学,筹办翠景东方小学和幼儿园。区村投入教育经费107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长洲村投入300多万元兴建烟洲小学科技大楼,创建省一级学校。西区党委被评为市2000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党委,沙朗小学教师罗云丽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西区小学教师黄文华被评为南粤教师新秀。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区参赛者首次获市一等奖。沙朗小学被命名为市传统项目足球训练基地学校。


【文化·体育】以富洲歌舞团、西区曲艺社、师生文艺团体等文艺队伍为骨干,利用西区广场、富泓商场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全年举办“两思”教育等文艺活动30场次,活跃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农村文化。鼓励创作文艺精品,西区曲艺社作品获省创作三等奖。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机关图书室,开展跨世纪赠书活动,收到赠书3000多册,为文化站升级创造条件。加强文物保护,将黄氏大宗祠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长洲举办醒狮观摩会,弘扬舞木龙、醉龙等民间艺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长洲安居工程配套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沙朗小学足球队连续三年获市小学生足球赛冠军,连续两年获省第二名。长洲村被评为市体育先进村。


【环境·卫生】加强环境卫生和城市秩序的综合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全年印发城市管理宣传资料4.5万份,处理各类违章5991宗,清理卫生死角86处,改造绿化3.69万平方米,新建及维修下水道1.24万米,处理各类环境卫生投诉285宗。做好除“四害”、防治狂犬病、整治河涌等工作,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该区获市城市综合管理二等奖、市“一控双达标”二等奖。西区医院和沙朗医院合后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使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发挥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慈善万人行”、青年志愿者、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该区获得市无偿献血奖。举办中山市最大型的中国福利彩票销售活动,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基金。西区被评为2000年度市文明镇区。


【计划生育】宣传新修订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采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带队、分片包干的办法,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全年出生人口353人,计划生育率90.65%,多孩率为1.7%,落实“四术”530例,均完成市下达的指标。做好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的实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两个《规划》的54项指标中已实现37项,占指标总数的68.51%。


【统侨工作】做好统战和侨务工作,热情为侨胞服务,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在西区170名中级以上科技人员中,党外知识分子有103人。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拓宽统战的领域。召开新西区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健全侨联组织。全面铺开侨情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区旅外乡亲的分布和数量。据统计,海外华侨及港澳台人员共7094人,已登记的有6632人,分布在20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各种联谊活动,加强对外交往,广泛联系侨胞,动员他们回乡投资置业,参与家乡建设。全年接待侨胞300人次、社团3批,为侨胞办实事12件。西区获市2000年度侨务工作二等奖和统战工作优秀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重典治乱”的精神,开展“两打一扫”专项斗争,侦破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西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黄文舟获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二等功。加强管理出租屋、外来人口、特种行业和娱乐场所,召开西区打击卖淫嫖娼活动公开处理大会,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施基层治安组织、派出所、分局巡警三级防范机制,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全区28个安全文明小区全部达标。全年调解和处理各类信访案件463宗,结案率99%,其中化解劳资纠纷118宗,为工人追回被拖欠的工资256万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投资50万元新购一辆消防车,全年没有因重大事故而伤亡人员。


【司法·武装】加强司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区。全年代理诉讼案件52宗、非诉讼案件35宗,办理合同见证126份、“三书”总数138份,解答法律咨询259人次,调解纠纷16宗,成功率100%。深入开展“三五”普法工作,举办4期培训班,组织607人参加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到学校上法制课12次,听课人数6400人次。西区办事处与12个辖区单位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好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加强民兵训练,提高民兵素质。选送7名优秀适龄青年入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西区武装部被评为2000年度市先进武装部。


【组织工作】加强干部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干部述职和民意测评制度,为机构改革、竞争上岗作准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届中考察,选派6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各村党支部任职,充实基层领导班子。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该区长洲村召开,向全市推广长洲村“五个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成立转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1个,成立工会联合会6家,覆盖106家非公有制企业,覆盖率93%。西区工委会被评为市先进工委会。抓好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35名。制定了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纪委监察室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纪律教育,推行政务公开,深化村务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社区服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落实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优抚救济等社区服务。全年发放各种救济解困款32万元,征收残疾人保障金9.21万元,全部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就业,为4名退伍军人安排了工作。开展殡葬改革,殡改火化率达100%,西区被评为市2000年度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64对、离婚登记7对,调解婚姻纠纷17对。


【西郊商业区】西区是中山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拥有专业市场19个,商业成为西区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8月4日,市政府同意设立西郊商业区。西区以此为契机,重新统一规划调整商业布局,将西郊商业区划分为饮食服务、小商品批发、客货运输、果副食品批发四大功能区,改造和完善市场体系,狠抓专业市场配套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营造“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发展格局,重造西区商业发展的新优势。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西区农业基础扎实,原有国营中山农场、良种繁殖场和全省第一个拖拉机站。经过近年的发展,西区建成中山市罗氏沼虾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山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罗氏沼虾、水稻和蔬菜,罗氏沼虾生产成为全市知名的农业品牌,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占全市的30%。西区沙朗罗氏沼虾代表中山已申领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2000年3月,西区被确定为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2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示范区。区内设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200亩,计划投资600万元。西区成立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示范区由沙朗、隆平、隆昌三大片组成。总体目标是:以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为依据、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创高产、以质优为重点创名牌、以市场为导向创效益,充分发挥西区地缘、资源、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田建设标准化和农业生产机械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骨干队伍,用现代化科技改造农业,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继续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罗氏沼虾养殖。通过5年规划,建立起发达的水产、蔬菜花木、水稻三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陈恒)


附:2000年西区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谢克球

主任:何锦池

上一篇: 西区(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西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