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569次 | |||
【东区概况】 东区是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中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71.4平方千米,下辖花苑、竹苑、桃苑、夏洋、长江三溪、东裕、起湾、桥岗、齐富湾、新鳌岭10个社区和18个经济联合社(简称“经联社”)。2018年底,有常住人口17.44万人,户籍人口12.8万人。有旅居5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人,是中山侨乡之一。东区背靠五桂雄峰,环境优美,区内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辖境东部,距中山港仅6千米,南至澳门50千米。区内有中山博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兴中体育场、博爱医院等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利和希尔顿酒店、京华酒店、盛景商务酒店等一批国际级标准建设商旅配套设施。东区办事处驻中山五路63号,邮政编码528403。
【经济发展概况】 2018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02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三次产业比为0∶12∶88。 农业 2018年,东区16个经联社(柏山经联社、洋角口经联社除外)在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平台上成功交易厂房物业、土地等资产租赁2707宗,合同交易总额12亿元,总面积191万平方米。新增设股东成员录入工作,保障股东利益,录入系统1.98万人,完成率100%。全年投入5062.65万元建设森林城市。完成延续工程100公顷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和补苗工程,完成齐乐路、机关大院、学校和金钟水库共3公顷有色树种养护,开展各乡村绿化美化提升工作,完成防火林带的拓宽和维修工程61.78千米。投放红火蚁防控药物83.56千克,防控覆盖面积60.47公顷。开展动物机构专项整治,检查动物机构7家,整改动物诊所3家。检查农药、种子、化肥经营单位6家,整改农药化肥经营单位1家。开展畜禽清理整治,共清理牛35头、猪318头、鸡约1000羽。抽取蔬菜样品654个检测农药残留情况,超标准1个,合格率99.84%;抽取活鱼样品25个检测兽药残留情况,合格率100%。开展防旱、防涝、防风“三防”系统标准化建设,改造升级三防标准化电视电话会议室。 工业 东区处中心城区,受工业用地、环保、用工成本等因素限制,工业企业呈外迁状态。随总部经济区(东区片区)项目推进,区内重点工业企业面临转移,工业经济持续下行。2018年,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亿元,比上年下降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16.5%;工作母机增加值3857万元,增长6.6%;工业投资2.56亿元,下降4.8%;工业技改投资2.48亿元,增长10.5%;装备制造业投资1687万元,下降75.6%。 第三产业 2018年,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生产总值的88.1%。限额以上批零业实现销售额144.53亿元,下降3.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10.11亿元,下降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亿元,增长3.8%。47家服务业企业申报纳入规上限上企业,其中服务业企业31家,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16家,数量为历年最多。147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新认定区总部企业7家,共有区总部企业17家。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粤冠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全区共有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 外经外贸 2018年,东区外贸进出口总额84.84亿元,比上年下降41.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75.8亿元,进口总额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9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954万美元。 财税金融 2018年,东区国税地税两税收入54.69亿元,比上年下降3.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96亿元,增长15.6%。基金预算收入8432万元,下降79.4%。财政总支出10.28亿元,增长29.7%。全区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498.23亿元;贷款余额932.73亿元。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8年,东区完成恒大二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岐澳古道东区段标识系统安装工程、福获村生活污水截污工程,落实市卫计局侧2.86万平方米土地用于建设长江小学工程。开展社区办公场所加装电梯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东裕、齐富湾、桥岗、桃苑、夏洋、竹苑加装电梯前期测量。全区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工程涉及16.93万平方米,完成8.99万平方米,三溪村、新安村“三旧”改造范围已标图建库。开展国土业务和土地管理工作,出具用地闲置初审意见11宗,涉及25.6万平方米;处置疑似闲置土地35宗共115.9万平方米;处置卫片违法用地4宗共5600平方米,拆除建筑物3000平方米。办理村集体安排住宅用地初始确权登记7宗共873.6平方米、历史住宅土地确权8宗共792.4平方米、柏山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农民集体所有权证1宗共1041.6平方米。落实市政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委托第三方公司清理沙井9360个次、沉积泥沙23.4吨;清理区属管养内河涌漂浮垃圾10.8吨。开展规范垃圾屋管理、沿街商铺门前乱丢垃圾包、占用梯间或公共阳台堆放杂物等专项整治行动,纠正不文明行为598宗。8月,确定首期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单位118个,投入20万元采购垃圾分类桶750个。 环境保护 2018年,东区共新建项目21宗,其中工业类14宗、服务类7宗;通过环保验收的项目4宗,其中工业类1宗、房地产服务类3宗。全年共办理工业转移废水申请46宗,废水转移联单申报145宗,办理排污证22宗。执法人员现场监督监察企业1210间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40宗,发出查封、扣押决定文书3宗,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40宗、行政处罚决定书65份,处罚金额912.1万元。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案件1800宗,信访回复率100%。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整治行动,中山凯中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治污设施均正常运行;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工业类固废企业共89家,未发现企业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开展“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辖区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等手续不全的企业。查处长江水库一级保护区福获村无证经营餐饮商户,确保水库水质。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1197家企业清查工作,将区内70家“散乱污”企业纳入普查范围。 居民生活 2018年,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万元。全区16个经联社(柏山经联社、洋角口经联社除外)集体经济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各经联社股民分配收入300—112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5.87亿元,居民生活用电总量3.45亿千瓦时。全区设有公交线路52条(其中跨区公交线路52条、快速公交线路6条),公交首末站9个,公交车投放运力共604辆。设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21个,全年借还86.09万次。 教育 2018年,东区有公办中小学校8所,民办中小学4所,幼儿园33所,托儿所12所,培训中心65个,托管中心2个,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在校中小学生2.01万人,在园、在托幼儿8210人。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638人,临聘教师198人;民办中小学教师322人;幼、托教师822人。全年全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奖项16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1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等教育刊物上发表。获各级立项的科研课题3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获省、市级奖励15项。东区连续13年获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一等奖,区教育事务指导中心、远洋学校和松苑中学获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一等奖。雍景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雍景园小学和团益学校通过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验收。6月,开展公办中小学美育工作坊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东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术教育特色。11月28日至12月2日,东区组织学校代表中山市参加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年举办中小学篮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9个体育比赛活动以及东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共2212人参赛。 科学技术 2018年,东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4家、省级工程中心10家、市级工程中心23家。全年全区申请专利189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7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1件。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联建安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中山市才通天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内,东区向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大数据等资助和奖励580.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中山市金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省技改事后奖补资金278.11万元;农商银行等5家企业获市总部经营贡献奖资助276.59万元,中山市港隆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市技术改造专项补助110.11万元、区配套技改补助55.05万元,中山市先展五金有限公司获市工作母机扶持48.9万元,平安银行等7家东区总部企业获区总部企业认定奖励325万元,中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区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97.68万元,广东汉普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区总部办公用房补助114.85万元。中山市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广东利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协同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协助广东文投中山创工场成为众创空间省级试点单位。(中山)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孵化器、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获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决赛二等奖。 宣传文化 2018年,东区与《南方日报》《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网合作,重点宣传慈善万人行、“3·28”招商引资、花苑社区党建工作亮点、防御台风先进个人汤建标事迹、“三旧”改造、中央环保督察和河涌黑臭水体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紫马志愿服务队等工作。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区30周年,开展“我与东区共成长”征文比赛、举办建区30周年成果展、拍摄宣传片、在省市主流媒体专版报道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东区第二届广场舞排舞大赛”、第27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第15届社区戏曲展演、第15届社区文艺展演、2018年国际家庭文化节暨“寻找最美家庭”厨艺大赛、第一届夫妻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联合辖区的市青少年宫等单位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共播放电影140场;在东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书法篆刻展、图片展览、舞蹈培训班、戏剧传承班、艺术沙龙讲座等活动200场次,参与群众4万人次。东区自助图书馆办理借书证1510人次,借阅书刊2.8万册次,累计到馆4.7万人次。东区起湾社区金龙赴中山市黄圃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央电视台《四十不惑》大型纪录片摄制。 医疗卫生 2018年,东区有医疗机构87家。市管医疗机构5家(博爱医院、中山百佳妇产医院、中山爱尔眼科医院、起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弘康复医院),区管医疗机构82家;公立医疗机构7家(东区、夏洋、新鳌岭、桥岗、东裕、长江三溪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三溪村卫生站);民营卫生站点及诊所、门诊部共75家。医院病床有1137人,卫生技术人员1749人,年诊量7万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9万份,建档率76.16%。免费为儿童体检1.06万人,接种疫苗8.1万人次。为5272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48.24%。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全年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5.11万人。6月起,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中山市博爱医院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心电诊断。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及环境卫生工作,10个社区创建为广东省健康促进社区。加强对辖区内600个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的卫生执法监督管理,监督覆盖率100%。 体育活动 2018年,东区有各项目训练馆5个、田径场11个、篮球场58个、灯光球场29个、乒乓球场29个、排球场7个、足球场8个、游泳场所20个,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54个(含2个社区体育公园、3个社区健身驿站)。年内完成蝴蝶桥社区体育公园增设足球场围网、竹苑富竹街篮球场改足球场升级工程,更新健身路径点器材15个,翻新篮球场3个。开展高危性体育项目专项整治,排除安全隐患3处。开展东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为500名居民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国民体质合格率92.5%。举办东区第三届体育服务集市活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举办东区社区(村)男子篮球联赛、东区青少年乒乓团体邀请赛、东区第二届“羽协杯”羽毛球团体赛、青少年武术展示大赛;协办第四届中山市马拉松活动、中山市第六届广场舞展示大赛。组队参加市属体育比赛,获中山市第六届广场舞第一名、2018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优秀技能展示大赛一等奖、中山市首届气功锦标赛第二名。 民政服务 2018年,东区新增低保户5户,退出低保11户;年内向低保人员962人次发放低保金80万元;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3.93万元救助321人次;发放5.3万元资助困难户1103人次购买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救助困难群体42人次共7.81万元,救助优抚对象15人次共1.95万元。春节和中秋节期间,向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及百岁老人等对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共32.11万元。通过慈善超市向57户困难居民家庭每月每人发放50元购物卡共4.81万元。为东区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1199张;发放高龄老人津贴311.52万元,为老年人免费安装“慈善爱心铃”2510台,为1.67万名6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三无”(指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老人、低保困难家庭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年接待4.45万人次,开展活动100场、家访500户、日常健康护理3445人次。实行“耆居安家”长者居家安全改造计划,举办讲座4场、志愿者培训班2场,为9户老人房舍进行居家安全改造。开展“耆乐悠游”绿色徒步系列活动4场,116名长者参加。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推动志愿服务互助模式,长者义工在社工的带领下开展志愿服务1629小时。全年为14名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家政上门服务1.16万次共3482小时,提供社工服务1187次共432小时。 全年向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2095人次发放生活补贴35.07万元,向重点优抚对象2700人次发放抚恤补助金281.62万元、优待金54万元。向147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补贴3.6万元。慰问探访重点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发放慰问金13.9万元。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各社区举办退伍军人座谈会和政策咨询活动,向退伍军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以及慰问信。发放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助123.92万元。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期间,开放37个避护场所,共安置1267人,并向入住避护场所人员发放瓶装水、方便面、干粮、折叠床等应急生活物资4300件。 综治信访 2018年,东区接到有效警情5217起;刑事案件立案1734件,其中大案立案282件,防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八类严暴案件立案34件;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27件,查处治安案件404件,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58人,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2个共199人,抓获网上通缉犯人68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恶案件52件,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涉恶团伙14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43.17万元。开展智慧新警务建设,为利和、水云轩等公寓楼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为粤T牌摩托车安装电子标签1.5万台,盗窃摩托车案下降46.38%。东区司法所组织开展普法活动102场,免费为群众提供咨询2320人次;受理并调解各类社会矛盾35宗涉及130人、调解成功率100%;新成立东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顾问室团队参与审核制定各类法律意见205份,审查合同259份,代理行政诉讼案件11件、民事诉讼案件3件、复议案件11件,提供法律咨询600次。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26人次。全区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79人,14名社矫人员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提请市司法局予以警告。全年开展入户走访社矫人员312人次,个别谈话教育1020人次,集中教育36场次,组织社矫人员参与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公益劳动39场次。东区信访办接访群众459批、1020人次;受理并办结信访案件81件,其中上级交办62件、群众来访19件29人次,办结率100%。化解办结市领导包案(2宗),分别是沙岗经联社第四类股民股权纠纷案和嘉惠苑业主反映齐学路横穿嘉惠苑用地信访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8年,东区参加养老保险14.2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0.08万人,补充医疗保险7.34万人,基本门诊医疗保险4.92万人,工伤保险14.71万人,失业保险13.6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9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03人。技能储备培训1.56万人,登记残疾人就业474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请594人共107万元,自主参加培训补贴申请470人共96.88万元。举办东区戒毒(康复)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全区284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就业202人,就业率71.1%。举办2018年青年创业集市活动,共组织55个项目、吸引珠三角地区100名创业者报名参与。举办创业大讲堂5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就业人员和有意创业人员416人。组织招聘会5场,进场招聘企业271家,提供岗位5760个,吸引求职者2.8万人。为区内894名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全程精准服务,至11月底,实现就业877人。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用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保险法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检查用人单位1104家,涉及7.55万人次;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225宗,涉及410人;接待来访案件278件,涉及720人次,通过调解结案237件,调解成功率85%;处理劳动突发性事件25宗,涉及591人、金额570万元;办理劳动年审业务3369宗;办理工伤认定案件561件。 计划生育 2018年,东区户籍人口出生2285人,人口出生率18.32‰,政策生育率97.64%,出生人口性别比115.77;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出生1239人,计划生育率90.07%。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开展青春健康进校园、家庭保健、妇幼健康、科学育儿、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等活动,服务4000人次。审核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计划生育各项奖励金2.8万人次,发放1060.39万元。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孕前优生健康筛查及出生缺陷产前筛查2225人次,孕产妇健康管理建册3354人次,妇女常见病和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免费筛查6000人次。全区设有避孕药具发放网点109个。投入40万元用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及综合保障服务。计划生育系列意外伤害保险覆盖3211个家庭。 流动人口管理 2018年,东区有流动人口9.72万人,8487间出租屋全部纳入管理登记备案;出租屋安装视频门禁系统583户。办理居住证2.9万个,有效居住证3.83万张、儿童随行卡5912张。受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入学申请899人次,成功入读小学260人、中学360人。建设派出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召开社区(村)出租屋主会议38场次,开展流管业务现场咨询活动16场次,举办文艺晚会1场。强化“公安+流管”管理体系,全年协管员发现并提供线索协助破获案件17件(其中涉毒案件3件,抓获12人),全区出租屋有效警情比上年下降8.01%。东区获2018年度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镇区”称号。 安全生产 2018年,东区以“区—社区—经联社”三级网格为基础,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实行挂牌督办,开展“回头看”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整改问题隐患6处,对问题企业整改实行闭环管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3家客运包车企业和1家出租车公司开展春运前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开展辖区监管工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检查工地147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26份。对辖区瓶装燃气供应站开展日常安全检查、重大节假日专项排查,发出整改通知书23份,落实整改安全隐患54个(处)。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共开出整改指令书189份,作出行政处罚13宗,罚款16.5万元。开展夏季汛期防止触电事故安全生产专题讲座、驾驶员安全教育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培训班、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培训班、安全生产法律责任警示教育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通过搭载“平安家庭”“平安社区”“社区文化节”等平台,开展安全知识下乡、演讲比赛、有奖竞猜赢话费、进课堂等活动。 统战工作 2018年,东区定期联合东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开展非公经济企业走访调研,推荐东区非公经济人士、技术人员和企业加入中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发动东区工商联会员企业和港澳同乡会向东区对口扶贫的绥江县新滩镇捐赠物资和现金共50万元。 侨务工作 2018年,东区处理涉侨法律问题咨询、房地产纠纷、子女读书等来信来访8宗,对生活困难和80岁以上归侨侨眷、重点统侨对象开展春节和中秋节慰问。编印《东区侨刊》2期,每期发行量超6000本,发行至50个国家和地区。
【东区银龄互助学堂】 2018年,东区将银龄互助学堂纳入2018年东区民生实事之一,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东区长者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学习氛围。银龄互助学堂自2017年创办,开设电脑、微信、书法、素描、巧手坊、太极、交谊舞等课程14门,主要以“社工+长者义工”的方式开展教学,鼓励社区老人持续长效学习,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至年底,银龄互助学堂有义工老师26人,吸引300名长者参与学习,累计服务4.24万人。
【东区对口扶贫】 2018年,东区对口帮扶肇庆市怀集县的7个贫困村335户共1082人。至年底,约有90%贫困人口达到预脱贫标准。筹集帮扶资金2563.03万元,其中区自筹资金1120万元(含市财政核拨经费70万元),使用1817.1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47个,完成133个。对口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开展“携手奔小康”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区主要领导4次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联席会议;发动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和社会人士为绥江县捐资捐物;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和两地间多方合作,互派行政、教育、医疗等方面人才挂职;加强与绥江县人社部门的劳务对接,实现转移就业133人;花苑社区携手帮扶村落,资助2名贫困大学生,并邀请当地教育机构到中山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结对帮扶,中山市雍景园小学、水云轩小学分别与绥江县凤凰小学、玉泉小学结对。
【东区主动融入大湾区谋划发展】 2018年,东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定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创新三融合,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创新中心等智慧型项目,完善片区营商环境和总部经济政策,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选取综合性平台类项目;在产业发展上,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强化东区总部经济的产业带动性和辐射性,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至年底,东区有11座商务楼宇被认定为市亿元楼宇,进驻企业800家,营业收入60亿元,纳税6亿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引进新项目提供载体。谋划建设东区总部经济区,推动中心商务区提质扩容,贯彻“强心”战略。通过落实中心商务区整体形象改造工程,编制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条状布局向“井字形”布局延伸,促进中心商务区提质扩容;谋划重点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东区总部经济区的开发计划,开展土地详查和整合工作。
【新华科技集团智能创新产业平台项目签约】 2018年3月28日,东区与香港新华集团在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签订新华科技集团智能创新产业平台项目合同。项目落地后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双方共同建设产业平台(创新中心),形成总部经济;第二阶段为发挥平台在招商、引资、引智和管控上的综合优势,共建岐江新城;第三阶段为延伸平台半径,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围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布点。项目首期拟引进5个项目落户东区,包括深圳奥比中光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3D体感技术应用)、中自控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广东南方数码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及一体化建设运营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广东新华双高人力资本服务(为智能创新产业平台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广东新华南方服务外包(发展新型服务外包产业)。
【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8年3月28日,东区在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与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合同。该项目属于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国内首批教育类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中山市唯一的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由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电科互联网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4家合作单位共建。项目规划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平台与创新中心,开放与灵活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教育前沿技术与应用的示范基地、凝聚和培养高层次互联网+教育人才队伍的中心、互联网+教育创新项目孵化基地。
【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2018年3月29日,201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系列活动之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山市东区盛景尚峰酒店举办。论坛以“中国制造之美——珠三角制造业用工模式创新”为主题,由东区办事处和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东地区行业高管、行业媒体、专业人士等400人参会。活动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李江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争议研究室主任李天国,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研究与发展中心总监刘肖鲁分别就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主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及具体案例,对当前的用工形势进行分析并提供指导性的应对策略。
【“走进新时代·激发新活力”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峰会】 2018年6月26日,由东区经济和科技信息局和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峰会在东区良安大厦会议厅召开,中山市200家中小微企业参加。峰会以“走进新时代·激发新活力”为主题。会议邀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物联网应用研究所所长王谦,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王跃儒,腾讯云技术专家孙力,阿里云华南大区行业专家张祥波分别以“现代信息革命与企业转型”“联通工业互联网”“腾讯云及大数据”“阿里云工业大脑——赋能业务创新”为题,围绕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国内工业互联网最新进展、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以及企业应用实践等作演讲与分享。
【东区改革开放40周年】 1988年,东区建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发展,至2018年,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农业生产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轻工业、服务业为主,地区经济总量从1988年的27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67亿元,位居全市第三位。2018年,东区有工商注册登记2.31万户,其中企业1.31万户;有中山市嘉域集团有限公司、香山衡器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名优企业;拥有驰名商标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7个、广东省名牌9个。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生态圈,2010年,东区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有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147家,拥有利和商圈、远洋大信商圈、盛景尚峰商圈、益华商圈、大东裕商圈、中环广场商圈等五大商圈。2015年9月,由中山市政府和东区办事处共同打造的广东省首批四个创新创业金融街试点之一——“创新创业金融街”(简称“众创金融街”)开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创业平台;至2018年底,进驻该平台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1700家,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发展楼宇经济,东区共有盛景尚峰、宏宇大厦、中山国际金融中心、中环广场、弘业大厦、远洋广场写字楼、良安大厦、益华广场、顺景商业中心、紫马奔腾、大东裕11家亿元楼宇,占全市总数近40%。打造中山市首个大数据产业集群、广东省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园、广东省“互联网+”创建小镇。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自2006年起,东区连续13年获中山市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朗晴小学于2017年获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成为中山市的教育名片。2015年3月,国内首个以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在东区成立,集聚区以企业孵化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智慧教育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区内企业全通教育集团在中山建立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位于东区华润万家广场西侧的东区自助图书馆于2017年开馆,成为中山市首批自助图书馆;至2018年底,东区10个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新社会治理,花苑社区基层党建引领带动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被推广。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文明,东区拥有金钟水库、长江水库两大城市“绿肺”以及紫岭鸣嘤、孙文纪念公园、兴中缀锦、长江叠翠等景点。东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广东省乡镇企业强镇、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东省教育强区等420项市、省、国家级荣誉。 (徐 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