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区位于市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73.12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7.8万人,外来人口4万人。区内路网纵横,交通畅顺,博爱路、中山路、孙文东路、外环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纵横交错,京珠高速公路贯穿东部,距中山港6公里,至澳门50公里。2007年,东区立足区情,找准发展方向,优化环境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实现生产总值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7%;工农业生产总值88.56亿元,增长29.0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城市型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子为龙头,金属、塑料、包装、制衣、皮革等产业相互配套的轻工业体系,涌现了嘉域集团、通用电器普特阳光板、新特安电器等为代表的一批名优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现行价)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07%;工业企业产销率8.7%,工业增加值20.35亿元,88家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现行价)80.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1.41%,增长3.0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工业能耗继续减少,工业总用电量1.56亿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电产出56.8元工业产值,比上年增加9.8元。完善白沙湾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25个,占地面积431亩,其中已竣工项目20个,在建项目3个,全部投产后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农业 由于工商业的不断发展,2007年,东区的耕地面积减至1069亩,宏观农业全面萎缩,白花番薯、姜花等传统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蔬菜种植零星分布,渔业养殖仅剩700多亩鱼塘。新安800多亩香蕉种植场采用微喷灌技术,利用运输索道采收、运送肥料,施用低残留生物农药,产品成为中山首批进入日本市场的免检香蕉。加强对蔬菜市场采样检测,全年检测样本2.5万个,不合格28个,合格率99.89%。监测防治外来有害生物,调查红火蚁的分布,喷洒药物980包,扑灭蚁穴2200多个。维护林区防火隔离带87公里,新开扑火通道82公里,完成造林6000亩。为425户、1625人发放后期水库移民扶持资金99.06万元。加强畜禽疾病预防,检查畜类4.5万头,禽类57万只。
第三产业 服务业发展迅速,“写字楼经济”成为新亮点。全区服务业产值达59.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2%。全区有服务业企业和商户6100多家,实现总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税收11.97亿元,是工业税收的5.5倍,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9.53%。房地产业继续推动全区经济,年销售收入29.16亿元,增长16.64%;房地产税收2.76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6.42%;房地产投资总额35.23亿元,增长130.08%,占同期固定资产总额的88.46%。“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中银大厦、中山日报社大厦等高规格的写字楼,汇集了金融、保险、会计、物流等企业及大型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全年写字楼经济营业收入82.6亿元,税收收入5.71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4%。其中,金融保险业收入24.12亿元,商务服务业收入19.87亿元,邮电通信业收入16.26亿元,增长率分别达67.97%、71.79%、15.01%。传统服务业平稳增长,批发零售业收入达67.98亿元,增长13.01%。餐饮业收入达4.3亿元,增长21.89%。形成以房地产业为龙头,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现代服务业和酒店旅游业并驾齐驱的格局。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176.5万元完成白沙湾2号路南段和3号路工程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内街、下水道及部分人行道。投资62.7万元对社区及城中村进行绿化管养。推动新农村建设,垫资300万元完成起湾涌整治,投资33万元,覆盖老富头大街污水渠。定期清理起湾涌、羊角涌、大皇庙涌、工业区中心河等内河涌的水浮莲和漂浮垃圾,净化周边水环境。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严格工程报建审批和招投标制度。新建500平方米以下民房工程安全监督覆盖率达100%。加强城市管理,处理违章违法案件3881宗,立案处理82宗,罚款14.35万元。新购置进口环卫清洗机2台,有效清除街头巷尾的违章广告。东区被市评为2007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外经外贸 全年进出口总值28.37亿美元。其中,出口保持高速稳健增长,出口创汇20.30亿美元,增长27.75%;进口总值8.07亿美元,下降7.5%;新增“三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5780万美元,增长20.42%;实际利用外资3098万美元,增长31.61%,完成年计划的129.08%;签订来料加工装配合同200多宗,来料加工缴费银行结汇纯收入近1000万美元。
财政税收 全年税收收入15.62亿元,增长28.56%。其中,国税收入4.56亿元,增长41.03%。地税收入11.05亿元,增长24.21%。个人所得税收入2.74亿元,增长31.7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48亿元,增长1.05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亿元,增长13%,扩大了税源,拉动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加强财政管理,建设节约型财政,全年实行政府采购4299万元,节约财政资金739万元。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15.92%。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区补助2800多万元帮助原18个村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做好农保改社保后的报销工作,为309人次报销48.6万元。为111户293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9.3万元。区红十字会共筹慈善款98.54万元,资助因病临时困难和贫困家庭161人次(户),帮助65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2007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7879元,比上年增加2926元,增长11.7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605元,增加988元,增长10.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人均14.57万元,增加167元,增长0.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年人均3.6万元,增加225元,增长0.63%。
教育 全区有公办小学7所、中学2所,民办学校4所,幼儿园27所,在校学生1.9万人,在校教师956人。优化教育资源,投资6000万元,动工兴建占地40亩、按省一级小学标准设计的朗晴小学。投资230万元,完善柏苑、竹苑小学及松苑中学的基础设施。东区中学创建为省一级学校,品牌学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信息化教育继续推进,建成东区教育信息网,公办学校人机比达5.9:1,全部中小学实现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工资套改政策,没享受过住房优惠政策的教师获得津贴,全部落实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安排尊师重教专项奖励资金150万元,民办学校教师专项奖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提高了民办教师的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中考考入市重点中学155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连续8年完成市下达的高考任务,考入大专以上院校303人,占高中毕业生的77.3%。
科技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技术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年内协助信灵通讯申请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协助雅佳电子、山峰机械、金雅铭牌、卓梅尼控制技术等4家企业申报市重点技改项目贴息补助,协助三怡电器有限公司组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协助坚信科技、大桥化工、博网科技、盈信科技、能龙软件、香山衡器等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奖励或补助资金。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民科企业6家、市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5家、市级民科企业61家。
宣传文化 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区。扶持民间曲艺发展,弘扬长江客家山歌、起湾金龙、各村的醒狮等民间艺术文化。9月举办东区第四届曲艺比赛,12月举办第16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及首届“东区读书节”等文艺活动,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合唱团参加市第三届合唱节比赛,获镇区组金奖。与澳门和声戏剧曲艺会联合举办东区第三届敬老节,与香港童军等港澳社团开展文化交流。区文化站顺利通过省特级文化站的复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专项整治网吧、电子游艺厅等,共查处黑网吧24间,依法暂扣电脑133台,收缴盗版图书2000多册、影碟5000多张、带赌博性质的游戏机70多台。
医疗卫生 全区共有社区和村级卫生站17间,医护人员97人,卫生技术人员47人。新建齐富湾、柏山、夏洋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扩大了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严格准入制度,规范医疗市场,核查所有社区和村卫生站,关闭2间无证人员执业的村级卫生站。采取便民惠民措施,开展廉价医疗门诊,接诊14826人次,占全区总门诊人次的62.28%,接诊特困病人635人次,减免医疗费用30531元。清查553间小食杂店,取缔无证经营食杂店36间。新发卫生许可证389个,办理从业人员个人健康证8589张。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520份,行政处罚13宗,罚金1.01万元。全年儿童计划免疫和Ⅱ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共接种各类疫苗5.48万人次。举办为期4天的“百名医师下乡帮扶农村卫生”活动,派出医师110余人。
计划生育 投资200万元,装修计划生育服务所和购买设备。育龄妇女查环查孕3万人次,普查普治1万人次,举办生殖健康知识讲座20场。组织1.45万名会员和5000多名厂企流动人口参加大型计生协会活动,普及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全年户籍人口出生736人,人口出生率10.07‰,计划生育率95.92%,人口自然增长率6.35‰。流动人口出生1625人,计划生育率85.78%。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年为72人发放奖励金8.04万元。东区获评为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区,连续9年获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镇区,区计生协会获评为全国计生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 组建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推进平安东区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全年共立刑事案件 974宗,破459宗,破案率47.13%,立案数比上年度的1041 宗下降6.44%,其中立大案706宗,破260宗,大案立案数下降9.25%,破案率36.8%。查处治安案件725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23名,摧毁犯罪团伙20个,抓获团伙成员77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合人民币13.95万元,缴获毒品海洛因100克,收戒吸毒人员168人,“两抢一盗”案件下降15.6%。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资200多万元装修指挥监控中心和在主要道路、复杂地段、要害部位安装158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增聘10名协管员,落实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办证、收税(费)制度。投资60多万元使夏洋、花苑、华柏花园、怡华苑、柏山龙井等5个住宅小区实现封闭式管理。
民政 构建新形式的社会救助平台,在花苑社区开办“慈善捐助超市”,为低保户、“三无”人员和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全年慰问困难户864户,发放慰问金21.34万元。慰问登记在册的残疾人510名,派发慰问金13.26万元。为老年人办理乘车证3383个,补贴办证费2.99万元。做好优抚和双拥工作,全年接收退伍军人12人,发放安置补偿金29.9万元,全部实现自谋职业安置。继续加强殡改工作,拆除小鳌溪一座违法兴建的水泥坟墓,清理槎桥无主骨殖金塔100多个。全年办理地名审批14宗,其中建筑物命名12宗,道路、街巷命名2宗。
信访 实行领导包案件、包查办、包结案、保稳定的“三包一保”责任制,每季定期安排分片领导下访,设点接待来访群众。设立信访维稳工作小组5个,“拉网式”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举办信访工作培训班2期,组织参加培训116人次。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3宗,比上年下降2 %,调处成功率达96.5%。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劳动争议111宗,为7315名工人追回企业拖欠工资1186万元。
流动人口管理 保护外来工合法权益,举办1期外来工法律知识竞赛。丰富外来员工文化生活,开展10多场文娱活动。在力响电子厂开展“预防艾滋,齐来参与”专题讲座,为300名外来员工授课。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拨款25万元增聘10名户管员,分派到各派出所和社区开展工作,形成“区管理服务中心、派出所工作站、社区服务点”三级管理网络。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相关信息收集,全区出租屋6160户,总面积50.2万平方米,采集年末外来人口信息40774条。全年办理《暂住证》20714个,收费61.5万元,收取房屋租赁税208.7万元,出租屋建档率达90%。
【起湾涌整治工程竣工】 起湾涌全长约600米,是起湾片区排水泄洪的重要河道,经沙岗墟流入岐江河。近年来,该河涌污水排量不断增加,河床淤积,排水功能减弱,造成水浸隐患。为整治起湾涌,2004年开始勘探、论证、设计整治方案及排洪泵站选址等工作。2007年5月,由东区垫资400多万元,正式动工整治起湾涌,实施全河涌覆盖整治。12月中旬基本完工,周边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
【东区第三届敬老大会】 10月8日晚,在办事处礼堂举行第三届敬老大会,全区300多名老人代表参加。当日,澳门和声戏剧曲艺会为老人演出一场精彩的曲艺节目。老人节期间,东区向辖区内近4000名70岁以上老人派发100元慰问金,营造尊老、敬老、助老氛围。
【成功摧毁入屋盗窃团伙】 5月1日,东区公安民警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摧毁一个入室盗窃犯罪团伙,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钥匙、铁笔、螺丝刀等作案工具一批。经初步审讯,4名男子供认曾于4月25日中午窜至柏苑新村宝丽坊某栋入室盗窃现金、戒指、手链、项链等涉案价值约5000元的犯罪事实。4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刑事拘留。
【动工兴建东区朗晴小学】 9月19日,东区隆重举行朗晴小学校园开工奠基典礼。该学校位于城桂公路侧,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40亩,按省一级小学标准设计,规模为36个教学班,首期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计划2008年9月1日投入使用。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东区慈善超市开业】 7月6日,东区花苑社区慈善捐助超市开业。该“超市”设在花苑社区新办公楼内,每星期开放一天,面向辖区困难家庭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资金来源于社会募捐,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贴。受助对象按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发放,每月定期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发放一定金额的换领卡,凭卡到超市换取或购买相应的捐赠物品。慈善超市内有大米、食用油、洗衣粉等70多种生活用品。(檀俊斌)
附:2007年东区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名单
书 记:郑汝安
副书记:李磊坚 李嘉颖 范桂方
主 任:李磊坚
副主任:梁战文 梁钟华 郑凯旋 梁颖骧 林植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