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2718次 | |||
【火炬开发区概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部,距市城区中心12公里,南至南朗镇,西与石岐区及东区接壤,北隔横门水道与民众镇相望,东临横门出海处(珠江口),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京珠高速、沿海高速、江中高速公路和广珠城际轻轨铁路穿城而过,拥有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港口十强的中山港,是珠三角西岸水陆交通枢纽。总面积92.34平方公里,辖张家边、博凯、联富、六和、城东、海滨、中山港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4年末常住人口24.25万人,户籍人口7.24万人。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区管委会”)驻康乐大道31号,邮政编码528437。
【经济发展概况】 2014年,火炬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增长1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5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14∶80.33∶19.53。 农业 2014年,火炬开发区农业从业人员263户,农业总产值8135万元,农业种植面积7600亩,渔业养殖面积3225亩(包括翠亨新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建立覆盖全区的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在农贸市场、超市和学校饭堂建成检测室17个和检测点35个,设立水产品质量监控检测点1个。注射禽流感、狂犬病疫苗1.37万份。抽取动物血清样品30批600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全部为阴性。全年完成林业改造300亩。发放玉米良种、冬种马铃薯、农机购置等农业补贴5.54万元,受惠农户223户,补贴面积106.7亩、机具33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重建玻璃围、同兴围等浮运水闸,整治张家边涌;做好防汛工程,修复永春围垮塌海堤、张家边涌怡景花园小区段坍塌河涌、八公里河环保厂段坍塌岸墙、下顷九坍塌河堤等;完成黎村河涌水松基至市场段排水渠岸墙工程、珊洲涌整治等社区水利建设项目。 工业 2014年,火炬开发区工业从业人员12.57万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其中外资企业占70%,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增长25.82%。全区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中山(临海)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8块国家级产业基地牌子,初步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健康科技、新能源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5.12亿元、674.02亿元、208.56亿元、161.28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总量的75%。 第三产业 2014年,火炬开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79.5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推进德仲商务广场、宝盛佰汇广场、富逸商业广场、德都广场等商业中心和大型综合体建设。益华百货、京华餐饮等实力商家稳健营运。2014年,中山首条快速公交“利和广场—火炬太阳城”通车,提升科技新城商业氛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第九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中山)航运博览会和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首届中国(中山)光华国际科技节。全年全区房地产业投资39.62亿元,增长3.3%;销售商品房97.6万平方米,下降0.87%;销售额59.79亿元,下降4.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73亿元,批发零售业营业额86亿元。 外经外贸 2014年,火炬开发区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招商24个项目,投资总额9.94亿美元。全年利用区外境内资金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2%;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增长11.81%;合同利用2.24亿万美元,增长10.94%。出口总值85.4亿美元,增长4%,进口总值49.05亿美元,下降0.5%。 财税金融 2014年,火炬开发区税收总额7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1%。其中,国税收入51.88亿元,增长15.11%;地税收入27.21亿元,增长17.76%。一般财政预算收入30.97亿元,增长11.79%;一般财政预算支出28.67亿元。有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92家,增加14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2家,注册资金4亿元),其中胜源科技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市首家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全区有银行10家,网点36个;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05.2亿元,增长2.3%;贷款余额177.34亿元,增长21.4%。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4年,火炬开发区完成东成路、沿江路(孖涌桥至码头)、怡乐二街、中怡路、博爱路东段(逸仙路至港义南路)等道路建设改造,总长4.3公里;铺设绿道10.5公里;铺设中心城区、张家边及神涌片区的污水主干管1.07万米、支管7.38万米,支管到户2.5万户。新增绿地面积1.85公顷,全区绿地率39.86%,绿化覆盖率42.03%,人均公共绿地11.33平方米。新安装火炬路、民园路路灯435盏,完成3207盏LED路灯节能改造。建成交通岗2个,施划路面标线3.5万平方米,安装交通标牌54个、护栏300米。完成11个小区(自然村)的52项民生设施工程,完成第一期10个小区的秀美村庄建设,确定第二期建设对象并制定建设方案。深化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每个社区配套社区服务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灯光舞台和球场、休闲公园、垃圾中转站、学生候车亭以及宣传园地各1个的“十个一”工程。 环境保护 2014年,火炬开发区重点推进重金属减排工作,率先在全市建立镇区级重金属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全区接入在线监控企业26家,关停落后产能污染企业2家。通过锅炉减排、黄标车限行等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全年改造锅炉46台。编制15条主要内河涌的综合整治方案,推进珊洲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举办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企业环保知识宣传讲座等活动。全年批准建设项目167宗,其中工业企业项目102宗,第三产业服务业项目20宗,包括编制环评报告表的项目共65宗(镇区审批报告表65宗)。办理环保竣工验收115宗,工业类排污许可证109宗。完成现场监察826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65份,作出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54宗,简易程序案件11宗,实收排污费38万元,受理并处理环保信访案件2162宗。 居民生活 2014年,火炬开发区有社区集体物业143万平方米,社区股民人均集体物业面积34.9平方米;社区集体总收入2.33亿元,社区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教育 2014年,火炬开发区公办学校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普通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1所,民办学校6所、民办幼儿园34所。全区教职员工3112人,在校学生2.71万人。推动公共教育向优质化、均衡化持续发展,2014年7月,火炬开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区”。完成改造区第一幼儿园、灰炉、陵岗、五星、黎村5所幼儿园,加固第一小学科教楼。中考成绩连续5年获评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全区1653人参加中考,国家级示范高中上线930人,其中,中山纪念中学、第一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级中学4所高中上线385人,首次突破300人。户籍学生601人参加高考,重点本科上线99人,本科上线365人。“名师工程”建设取得成效,102名教师获评为省、市、区教育名师或骨干教师。 科学技术 2014年,火炬开发区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86项,获准立项147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29项。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建设环保型可重复使用的数码打印介质研发创新团队、化学药物研发创新团队、高端光纤激光技术创新科研团队、高端装备核心部件材料表面先进涂层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4个中山市创新团队,建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智药业联合实验室、明阳风电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智药业院士工作站获市立项;博士夏瑜和陈小文获评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广东长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易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准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专利申请3220件,其中发明专利1481件;专利授权158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9件。全年有26家企业及团队参加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7家企业晋级省复赛,3家企业晋级国家行业赛,其中2家在国家行业总决赛中获优秀企业奖。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留创园;健康基地健康医疗孵化器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工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光成像与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批准成为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中山港社区申报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并成功入选。 宣传文化 2014年,火炬开发区推进“文明火炬区”建设,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50场次。组建1288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分队,“绿色暑假·关爱未来”火炬开发区困难家庭子女公益艺术培训班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获推荐参加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评选。打造以31家农家书屋为节点的图书馆馆外服务体系,服务70万人次,区图书馆获评为国家县一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修身道德评议活动,建立道德评议委员会14个,开展道德评议活动50场次;组建宣讲专家库,组织全民修身系列活动500场次。区管委会获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全年在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1303篇,区电视台制播新闻总时长4000分钟,推播新闻1300条,播发公益广告5万条次;火炬开发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500条,吸引关注“粉丝”1.2万人。制作的电教片《蝶变》被中央组织部采用,列入全国优秀党员电教片课件并发行。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的《醉龙舞》作品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火炬歌舞团排舞获广东省第五届工人运动会排舞金奖,舞蹈《东乡恋》获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铜奖。 医疗卫生 2014年,火炬开发区有综合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站19个,工伤康复医院2个,诊所6个;有卫生技术人员695人,病床500张。全年诊疗78万人次,进行手术6655台次,出院患者1.4万人次。区内全部医疗机构通过处方和医嘱检查、信息化监控和常态化处方点评加强合理用药整治,用药比例较上年下降至28.39%。全年接种各种疫苗14.8万人次;向7591名5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至年底,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2.22万份。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2次,健康咨询6088人次。投入91万元改造联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火炬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在博凯和张家边社区设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慢性疼痛疾病治疗进展暨社区医师慢性疼痛疾病诊治学习班”和6个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科研立项4项,市卫计局科研立项8项,申报广东省教育厅科研立项1项。全年作出卫生行政处罚7宗,罚没金额2.3万元。 体育活动 2014年,火炬开发区建成得能湖公园、张家边社区2个体育公园,面积均为7万平方米。全年维修各类体育器材70件,体育器材完好率99%。举办羽毛球春季邀请赛、首届职工篮球联赛、广东省“珠江0度”三人篮球赛、企业英才拔河大赛、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等16项体育比赛,2万人次参与。举办篮球、游泳、田径等10项裁判员培训班,培训学员500人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为区内1200人进行体质测试。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00人。全年有310名运动员参加市级竞技体育比赛,其中获拳击、柔道、跆拳道、举重、跳水、体操团体总分第一名,篮球(男子中学组)第一名,成人篮球获乙组第一名。 民政服务 2014年,火炬开发区有143户345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63.47万元;临时困难救济365人次共14万元;低保户基本医疗救助641人次共3.77万元;发放高龄老人政府津贴1.74万人次共199.76万元。五保户供养支出28.59万元,其中,集中供养15人,年人均供养标准1.8万元;分散供养4人,年人均供养标准9600元。阳光社工服务中心、向日葵社工服务中心、心苑社工服务中心、同益社工服务中心开展家访及咨询,服务5323人次,其中探访服务2861人次。全年向股东及其合法出生子女和配偶(农业户口)每人每月发放大米18斤或粮食补助(以每斤2.5元折算金额),共发放粮食补助49.72万人次,总额2170.27万元。定期定量补助残疾人6768人,总金额69.55万元;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53人,总金额5.1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0人,总金额39.6万元;居家托养20人,总金额4.8万元;扶残助学34人,总金额3.9万元。 综治信访 2014年,火炬开发区立刑事案件1844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97起,刑拘各类犯罪嫌疑人508人,查破各类犯罪团伙30个、104人,涉案92宗。破案缴获赃款赃物、挽回经济损失235.32万元。其中破盗抢汽车、摩托车案件5起和91起,破涉电信诈骗案43起,破涉银行卡案逮捕12人、刑拘41人,查处吸毒人532名,强戒吸毒人员101名,破毒品刑事案件126起,抓获毒贩140名,破涉黄案件逮捕23人、行政拘留40人,涉赌案件逮捕11人、行政拘留520人,打击非法制药案件逮捕17人,破涉制假售假案件12宗,破涉枪非法持有案2宗。火炬开发区公安分局全年共审核行政案件5599宗、3144人,行政处罚2457人;刑事拘留406宗、508人,呈捕案件340宗、418人,起诉283宗、346人,批准逮捕284宗、333人。全年接访办信科接待来访群众1000人次,受理纠纷49件,纠纷调解率及成功率均100%;立案受理并全部办结群众来信来访61宗、196人次;受理网上投诉248宗,其中网站受理215宗,办结182宗。2014年8月成立特聘委员调解委员会以及7月成立中山市河南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15宗。 劳动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4年,火炬开发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780人,吸纳粤东西北劳动力1877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4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937人,自主创业培训221人。全年发放就业奖励金2175.18万元,创业奖励金14.54万元,技能培训奖励金62.07万元,工作坊场地补贴131.6万元,培训补贴185.68万元,鉴定补贴40.35万元。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火炬开发区分局在中山港壹加壹和城东车站设立企业招聘服务点,现场招录4714人。全年全区参保单位7000家,社会保险费征收11.87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89万人,工伤保险18.73万人,失业保险18.7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2.67万人,补充医疗保险4.78万人,基本门诊医疗保险8.18万人。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火炬开发区分局全年处理劳动纠纷案件492宗,涉及5.38万人,涉及金额3754.26万元。立案劳动仲裁322宗,涉及1182人,涉案标的7371.12万元。社区服务站处理劳动争议102宗,涉及679人,涉及金额443万元,成功调解95宗。 计划生育 2014,火炬开发区户籍人口出生889人,人口出生率12.36‰,出生性别比107.23,政策生育率92.13%。流动人口出生3203人,人口出生率18.32‰,出生性别比116.27,政策生育率72.93%。区查环妇检小组进社区入厂企为育龄妇女8571人普查普治常见妇科疾病。投入140万元专项经费,为全区无违反计生政策的家庭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惠及计生家庭1.4万户。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生手术奖励金和营养费提高到与户籍人口相等标准。区计生协会和计生服务所联合开展送生殖健康知识下基层,分别在社区(小区)、厂企举办生殖健康、保健知识、职场心理、公共卫生等讲座及健康检查20场。 流动人口管理 2014年,火炬开发区新登记流动人口7.24万人,共有流动人口16万人;办理居住证3.69万张,实际有效证7.83万张,有效儿童随行卡1.08万张。代征出租屋税费2200万元,出租屋备案登记6047户,其中安全文明出租屋2192户。全年受理积分制申请2197宗。获入户资格866人,入读公办学校资格870人,其中小学570人、中学300人,获入住公租房资格5人。连续3年获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标兵镇区”称号,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相继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全省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集体”等称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成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 《南方日报》等媒体采访报道,接待浙江湖州、广苏常州、广州等相关部门交流考察近10次。 安全生产 2014年,火炬开发区投入消防专项经费636万元,包括标兵大队建设92万元、编制开发区消防规划30万元等日常大队费用开支,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全年消防部队接警出动445起(含增援),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29人,抢救财产价值1687万元。开展火灾隐患检查,共检查工业企业958家次,发现隐患108处,督促整改105处,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6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7份,临时查封2家,“三停”处理(指停产、停业、停止施工)6家,罚款40.55万元,拘留1人。全年区内发生交通事故7529宗,其中以一般程序立案90宗,死亡18人,受伤113人,直接经济损失20.4万元。发生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2宗,死亡2人。安监部门处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处罚案件4宗;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班5期,培训656人次;全年检查企业827家,发现隐患447项,立即整改406项,限期整改89项,发出责令改正指令书34份。 侨务工作 2014年,火炬开发区接待外宾和海外乡亲、社团42批次980人次。全年办理因公出访、外国人入境《邀请确认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商务卡等业务456人次。出版《东镇侨刊》4期,共1.52万册。处理涉侨纠纷9起。全年侨胞捐款17.64万元。火炬开发区侨联获广东省侨界贡献奖。张家边社区获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联富社区和中山港社区获评省侨界人文社区。
【全市首家镇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 2014年3月15日,火炬开发区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首家镇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中心由市妇联和区妇联联合开设婚姻家庭调适服务项目,通过社工外展,镇区、社区两级妇联、区法庭转介,社区宣传活动等方式挖掘需求,由向日葵社工服务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和运作,通过解剖婚姻问题、调适婚姻关系、关注心理健康等渠道,为区内户籍和外来务工已婚夫妇预防与缓解情感危机、家庭暴力等婚姻问题,并综合运用社工工作方法开展个案辅导与小组活动。
【2014第九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二届航运博览会】 2014年6月6—8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4第九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二届航运博览会在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以“中国心·海洋梦”为主题,展示装备制造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其中军事海洋装备展区集中展出中国最先进的军事海洋装备,包括辽宁舰航母编队、海洋钻井平台、蛟龙号下潜器等模型;中山市游艇企业首次集中亮相。本次博览会参会群众5万人次,签约数13家,成交额1200万元。
【中山市第五届荷花节】 2014年6月21日,由市政协、市花卉协会、澳门莲艺文化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山市第五届荷花节在火炬开发区得能湖公园启动。荷花节在全市设有得能湖公园、孙中山故居、南朗镇崖口荷花基地、中山市技师学院北校区、东凤镇和穗生态园、黄圃镇海蚀遗址、石岐(家居)花卉交易基地、中山市实验小学8个展示区。其中火炬开发区得能湖公园为主展区,水景面积6.6万平方米。本届荷花节从组织规模和供赏花类均为历届之最,共展出孙文莲、中山红台等10多个荷花品种,展出时间为6月21日至7月20日。活动期间同期举行摄影比赛和荷花认养认捐活动。
【首届中国(中山)光华国际科技节】 2014年10月24—26日,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中山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中山)光华国际科技节在火炬开发区会展中心举办。科技节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公益助推地方发展”为主题,开幕当天举行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中山火炬高新区分中心揭牌仪式、创新驱动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举办健康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及多领域合作3场技术对接专场活动,25位来自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企业及创新园区负责人参加专场并推介项目,32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参加专场对接。中山市围绕中山特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优选国际技术50项,组织18家国际企业与中山当地企业集中对接。25日举办科技节举办知识产权高峰论坛及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共310人参加。 科技节设国际科技成果展、国内科技成果展及中山科技产业成就展3个展示单元,共展出18个国家的150项科技成果及项目。并组织中国航天科普展及全国青少年太空画比赛优秀作品展览、青少年低碳科普主题活动、科普大讲堂等活动。2014中国(中山)光华国际科技节通过光华基金会平台,实现国内外先进项目与中山当地企业对接,促进中山市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创业,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 2014年11月29—30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在火炬开发区举行。来自卫生经济领域、医药界、跨国咨询公司等业界权威专家、领袖人物围绕当前经济环境及全国健康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下设生物药创新与发展论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论坛和健康医疗信息化专题论坛3个分论坛;论坛期间举办医疗信息及穿戴健康产品展示。论坛开幕式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健康基地2014年重点项目进行签约。在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上,吴天一、戴尅戎2位院士分别获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宁光、高月、谢恬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此次论坛首次实现“坛奖展”三位一体,使中山论坛从坐而论道向企业参与展示延伸,为中山健康产业的发展搭建综合性的学术、文化与宣传平台。
【健康基地健康医疗孵化器获评省级孵化器培育单位】 2014年9月,位于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健康基地申报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以下简称“健康基地孵化器”)通过专家组论证,成为中山市继火炬开发区创业中心后第二家获得科技部门认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基地孵化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以生物医药为发展方向,由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并于2006年投入运营,是具备完善服务体系的健康医药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健康基地孵化器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有在孵企业30家,已毕业企业15家,共提供就业岗位940个,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70%;40%的在孵企业已申请专利。健康基地孵化器引进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研发、检测等全产业链企业,建立康方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平台、广东中测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康方生物、百灵生物、生科试剂、奕安泰医药等一批成长性佳、后劲强的科技型企业,与国家健康基地的加速器、产业园形成孵化产业链条,并形成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等服务,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集聚。
【火炬开发区侨联获广东省侨界贡献奖】 2014年11月,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向火炬开发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火炬开发区侨联会”)颁布广东省侨界贡献奖。区侨联会成立于1956年,全区19个小区先后成立侨联会,2002年全区7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侨联会,做到区、社区、小区三级均配有侨联会。区侨联会依托社区做好老侨、归侨服务,形成“社区为侨,侨为社区”局面,2013年火炬开发区、张家边社区分别获中山市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及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全国明星社区”示范单位;依托全国留学生创业园和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服务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新生代华侨华人;依托海外社团载体,凝聚海外乡亲,2013年,在港澳成立中山火炬开发区港澳乡亲联谊会,搭建新服务平台。火炬开发区建立健全一库、一刊、一书、一角的“四个一”信息网络,增强侨务工作的社会能见度、公众参与度。通过侨情资源数据库(即“一库”),掌握全区侨务资源的最新动态,定期对全区归侨侨眷情况、港澳同胞情况开展调查,系统掌握、逐步完善侨胞资源信息;创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季刊《东镇侨刊》(即“一刊”),自1985年复刊至今出版122期,发行量46.36万本;推动各级侨联协助小区编纂特色涉侨书籍(即“一书”),区侨联会先后主持编撰《开发区侨史》 《侨捐纵览》 《张家边乡闻选辑》,记载开发区的华侨历史和及华侨捐赠项目,大岭、大环、宫花、五星、张家边等侨联会也相继撰写出版村侨史;建立7个侨法宣传角(即“一角”),方便归侨侨眷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