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火炬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部,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下辖24个自然村),全区户籍人口5.3万人,非户籍人口13.6万人。区内有中山港口岸、中山港外运码头、中山港大桥、京珠高速公路、番中大道、4座110千伏变电站、2个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厂、城东客运站、小隐水闸、东河水利枢纽、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占地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已具雏形。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04年,全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7%;工农业总产值401.66亿元,增长25.0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以五大工业园区为载体,强化产业归类聚集,促进产业集群,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落户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生物医药、化学工业、汽车配件五大行业年产值分别达215.66亿元、33.4亿元、22.3亿元、23.2亿元、1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7%。实现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1.2%;利润11亿元,增长55%,获市工业总量突出贡献奖和工业税收入库突出贡献奖。全区有规模以上企业176家,工业产值370.25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8家;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20家,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程控交换机、激光喷墨打印机、高能电池、激光电子元件、激光头、多层线路板、光纤、VCD、可刻录DVD及IC导线架、光驱、生物医药制品、汽车刹车总成、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全区有工业企业504家,员工11.6万人。全区用电总量9.69亿千瓦时,增长18.88%;工业用电量8.5亿千瓦时,增长11.94%。 外经外贸 寻求境外合作商机,组织区属总公司参加日本名古屋广东省投资环境说明会、日本兵库县(中山)招商推介会、泛珠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落实签约项目44个(其中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19个),投资总额4.2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达3.14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2%。全年“三资”企业新立项项目94个(其中增资项目39个,增资额达1.6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引进内资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引进的项目有能源、材料、重型机械、晶圆、光电、应用电子、第五代显示屏等。中炬汽配工业园引进富拉司特、日信、有信等25家知名汽配企业。全年完成出口创汇30.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30.5%),增长14.3%;其中,来料加工出口达5.21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40.91%),增长21.03%,继续位居全市首位。 农业 全面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18个自然村(小区)完成改革工作,完成率达75%。减免农业税70多万元,发放粮食种植补贴22万元。全年在建“三个五”(即用5年时间,使区内农民人均拥有50平方米物业、每年人均获得5000元的收益)项目17个,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农村形成集体自有物业57.89万平方米,实现人均物业18.09平方米。全年区财政投入农村建设经费8860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631人,就业率达97%。完成洋关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及水泵安装,启动农村新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990万元,村办经济工业总产值近24.43亿元。 城乡建设 确定在中心城区建设商务配套区,配套建设公有资产投资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3.6亿元,比上年增长5.7%。五大工业园区施工面积2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8万平方米。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中国电子(中山)基地科技大道西段等8处路段,铺设水泥路面8万平方米、输水管网3124米。改造逸仙路二期江陵路至博爱路双向6车道沥青路面,道中间增设休闲绿化带,成为高等级快速景观主干道。全面启动临海工业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喷沙工程140万立方米、路基填土260万立方米。火炬创业园等工程进展顺利。“五纵五横”骨架路网铺设完毕,共铺设砼路面25.74万平方米、输水管1.63万米,架设路灯1088支。在逸仙路同得仕厂侧修建一座日处理垃圾100吨的垃圾转运中心,缓解中心城区垃圾转运压力。 商贸流通与服务业 全年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税收3.78亿元,增长77.46%。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6.82亿元。中山港集装箱吞吐量69.86万标准箱,增长15.24%;货物吞吐量493万吨,增长19.66%。中山口岸全年出入境旅客113万人次,创20年来最高纪录。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逐步建立起药业连锁、新药推广、医药物流配送的立体医药销售网络,全年实现医药产业销售产值15.6亿元;其中广东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全年的销售额11.66亿元,位居省内医药配送量前列。全年举办“电展会”、“包装机械展”和“房车展”等7个大型展览会,实现合同贸易额近100亿元。承办和承接40个大型专业性会议。汽车3S、4S专门店10多家,成为市内中高档汽车销售的集散地,全年销售汽车4450辆,增长53%,销售额6.8亿元,增长68%。引进房地产开发企业40多家,全年房地产销售额6.96亿元,税收6058万元,增长441%。 民营(个体)企业 全区有民营企业(含内资、合资、三资企业)530户,私营企业763家,个体工商户5296户,从事电器、通讯设备产品、医药、塑料制品、饮食、洁具、五金等行业。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和生产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重要份额,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税收 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16.58亿元(含历年出口退税2.4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国税收入9.81亿元(含出口退税3.23亿元),地税收入4.03亿元,农业税收3759万元。全年区级可支配财政收入7.5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3亿元,财政总支出9.03亿元。全年政府采购141宗金额5.22亿元,其中工程采购3.39亿元。 金融保险 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9%;银行贷款余额28.07亿元,比上年减少1.29%。各类保险收入5589.59万元,支付赔款2490.31万元。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836元,比上年增长6.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601元,增长27.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亿元,增长11%。全区电话用户7.2万户(含小灵通用户),电话主线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全区参保人数86327人,征收社保基金约1.5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重新建立教师考评、分配与激励机制、校长竞争上岗机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迁入新校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民办育英学校正式招生。濠头中学、火炬一中和区第二小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全区市级以上学校9间。全年高考本科上线52人,比上年增加24人,上线总数261人,增加75人。教研工作获市级以上奖项687个,其中国家级奖84项,省级奖96项,市级奖507项。 科技 制定《中山火炬开发区科技奖励办法》,全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获各级科技计划立项124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市级59项,技改项目31项,获经费资助近3000万元。有2家企业获广东省名牌,2家企业获省名标,1个项目获全省优秀专利,1人被评为省优秀发明人,2家企业被评为全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24家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市级认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森莱高技术公司的“动力镍氢电池及管理系统”获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资助,开创了CEPA框架下开发区与香港紧密的科技合作。民族工业园被确定为中国技术市场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临海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火炬创业中心挂牌成立,形成与五大公司相结合的区创业服务体系。区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科技兴贸先进单位。 文化 纪念建国55周年,举办首届全区英日语演讲比赛和“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合唱比赛,制作播放区建设成就电视系列片。会展中心的“大家乐”群众交谊舞晚会成为交友联谊和轻松愉悦的大舞台,在张家边灯光球场、文化站等举行音乐欣赏、“大家唱”自助卡拉OK歌会、“知心朋友对对碰”联谊活动及交谊舞培训等。中炬高新员工文化广场获评为市十佳文化广场。组织区艺术团、业余艺术团(原打工歌舞团)、曲艺协会等文艺团体送戏下乡下厂。《今日火炬》改版出版9期。区电视台深入基层采访制作反映区历史人文的20集纪实短片《永远的咸水歌》;举办为期1年的“三农”新闻大赛,拍摄新闻内参片《哭泣的山林》,引发全市对开山采石实话专项治理;全年采编新闻1204篇,专题48辑,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单位。改组火炬艺术团为中山火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实行产业市场化运作;全年演出117场,其中公益演出58场。 体育 举办元旦外来员工运动会、春节体育活动、“三八”妇女运动会、农村篮球联赛、中小学田径赛等传统体育竞赛活动,协助区属集团总公司、行政村和中小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组织参加市一级的学生组比赛19项,其中5项获团体总分第一。张家边社区组织一支近200人的妇女健身舞队,全区有舞龙舞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田径等5个体育协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8人。区获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许清华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医疗卫生 区医院有医疗技术人员257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187人。有医疗床位230张,全年诊疗病人57.21万人次。实施廉价处方,控制每张处方的费用金额低于15元。医务人员在全国和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9篇,2个项目获市级科研立项。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提高到98%,年发放医疗保险补助金200万元。全区创建省、市级卫生村21个,其中省级15个。 计划生育 落实计生兼职单位责任制,规范人口计划。实施人口统计、人口档案和育龄妇女档案的“三位一体”档案管理,全年举办生殖健康知识讲座10多期,培训超1万人,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全年出生人口619人,出生率12.34‰;其中计划内出生597人,计划外出生22人。完成“四术”466例,计划生育率96.45%,没有违例三胎出生。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清查验证,落实“四术”269例,全年流动人口出生1859人。 环境保护 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际通行标准,为区内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取得绿色通行证。整治张家边涌、八公里河、顷九涌、江尾头涌等。审批广东临时排污许可证540个,广东省排污许可证19个。生活污水处理厂获立项。园区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累计绿化总面积达380万平方米。 民政 全年发放优抚款项68万元。发放低保金125万元给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80户1138人,发放资助金额11.5万元资助临时困难对象186户773人次,发放残疾人定量补助款35.1万元。建立健全以区敬老院为主、农村老人活动机构为支撑的基层养老服务网络,全区有老人活动场所41所,建筑总面积12581平方米;有老人福利会22所,星光老年之家7家。区敬老院有45个房间101个床位,服务方式从单纯的养老向康复、娱乐、医疗等多方位发展;全区44个五保对象有30个入住敬老院,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32.1万元,人均年供养金7309元。对符合条件的区内农民每月免费发放9公斤大米,发放粮食补助款1484万元。对男55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养老金,全年累计发放社保基金1389万元,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区属各总(集团)公司对农村低保家庭实行“一对一”经济援助,提升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以打击街头路面犯罪为重点,探索建立“段点式”网格化布警的巡逻防控模式。全年发生刑事案件547件,破241件。实施“禁毒03工程”,打击毒品犯罪,全年破获贩毒案件7件,抓获涉案人员12名,缴获毒品海洛因3.23克。被省评为禁毒03工程先进集体。劳动部门全年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34件,涉及1834人次,调解结案693件,为1662名员工追回被拖欠工资282万元。城管执法分局处理各种违法案件2261件,罚款金额27.2万元。处理群众投诉案465件,结案率98%。做好安全生产,有效控制交通和工伤事故,全年全区无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死群伤事故。 司法武装 开展“四五”普法教育,配合区驻村工作组做好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全年举办法律咨询3场,教育1700人次。举办4场专题法制讲座,教育2000人次。加强和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年调处民间纠纷104件,全部调解成功。办理诉讼案件80件,挽回经济损失638万元;办理非诉讼案件60件,挽回经济损失122万元。办理合同签证130份,解答法律咨询33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件。东河海防民兵哨所投入使用,移交区武装部管理。选送25名合格青年应征入伍,推荐安置退伍军人15人次。被中山军分区评为全市武装工作标兵单位、正规化建设标兵单位和全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 信访工作 实施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大要)案处理制度,按照一个重点信访问题、一个调处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个调处方案、一个解决期限的标准处理。建立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把农村矛盾化解在基层。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28件(次),其中来信49件,来访179批1236人次,没有发生越级到省集体上访事件。
【下访接待群众日】 4月15日起,建立区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制度,每月逢5、15、25日为下访接待群众工作日。由区党委、管委会领导和农村工作办公室驻村工作组正副组长、综合组成员组成5个接访小组,负责区内5大行政村(社区)的接访工作。在接访日前,区有线电视台播出接访事项,通知所在行政村的群众到指定地点上访。全年举办接访日24次,接访群众93批449人次,受理来访问题121个,办结96个。
【驻村工作组】 从2004年3月起,区党委从机关抽调25%的干部组成5个驻村工作组,进驻5个行政村(社区)。每批半年,计划用2年时间将机关干部全部脱产轮换驻村。主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调查处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当年派出2批工作组,57名机关干部驻村。
【区党校成立】 2004年7月在原大环小学挂牌成立。由区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创办,实行“党校性质、农村特色”的运作模式,培训教育基层干部、党员和群众骨干。原区属的成人文化艺术学校、妇女学校普法基地、就业培训中心等归并党校管理,党校日常教职员工共5人。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1377人次。
【佳能(中山)生产第1000万台激光打印机】 2004年2月12日凌晨1点10分,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佳能(中山)第1000万台LBP(激光打印机)下线。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2日,厂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投产第一年生产激光打印机300万台,第二年增至650万台,是日本佳能公司在中国的五大基地中发展最快的一家分公司。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4月28日,在原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挂牌成立。该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由市人民政府管理的中山市第一间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设置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立足中山,面向广东招生。9月,入校学生1000多人,超计划招生200多人。
【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节目进电展会】 12月3日,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激情广场·大家唱——走进中山·走进电展会”文艺演出在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行,著名制片和节目主持人刘璐和伊扬、邵兵等群众喜爱的歌手参加演出。张家边企业集团总公司等6个区属公司组成的6支方阵合唱队参与表演。
【廉价医疗处方】 5月,区医院率先在全市推出普通感冒、慢性鼻炎、牙龈炎、甲乙丙型肝炎等35种常见病的廉价医疗方案,为每种病提供几种注明价格的处方,提供廉价医疗“套餐”,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消费的处方,使患者每次看病节省50%以上的医疗费用,解决区内困难群众和13.6万外来员工医疗费负担过重的问题。
【成立农村价格监督站】 1月,率先在市内成立联富、六和、城东、海滨行政村和张家边社区5个农村市场价格监督站,监管农村市场价格,协助物价部门宣传、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反馈农村价格和收费问题及市场价格异常现象,协助价格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物价。由各村党总支部支委担任每个监督站站长,各设监督员1名,另设15名特约价格监督员持证上岗。
【中国广东包装印刷财富论坛】 10月15日,由广东省印刷协会、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和市包装印刷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今日印刷》杂志社承办的财富论坛在火炬区举行。国内外著名包装印刷设备生产企业和包装印刷企业的代表和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探讨包装印刷的最新科技及其发展趋势,讨论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世界印刷中心的发展规划。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顾问谭俊峤教授、省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香玉及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意大利欧米特、北人集团、海得堡公司、博斯特公司、爱克发公司等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分别介绍各自的最新产品和世界包装印刷行业的最新信息。
【开发区医院康复部与区敬老院联手合作】 6月14日,区医院康复部迁往区敬老院,尝试联办综合性康复部,探索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方式,成为市内第一家医院与敬老院合作的较大型的综合性康复部。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服务,开展医学推拿、针灸、药物熏蒸、腰颈椎牵引等中医药传统项目的特色疗法。
【首届庆祝建国55周年外语演讲大赛】 9月26日,由火炬区管委会主办、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庆祝建国55周年外语演讲大赛拉下帷幕。本届演讲大赛设英语和日语两种语种,共有32名选手进入决赛,最后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的邹文敏和中山火炬工业开发总公司的曹丽珠分别获得英语和日语演讲比赛的金奖。
【明阳集团装备工业基地奠基】 9月30日,由中山明阳电器公司投资开发的明阳集团装备工业基地在火炬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奠基。明阳电器公司是广东省重点装备工业20强龙头企业,该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装备工业基地,发展高压变频调速产业。
【2004第四届中国(中山)包装印刷工业展览会】 10月15~17日,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包装展由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发展委员会和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主办,中山市包装技术协会和火炬国际会展中心承办。本次展会现场成交额350万元,意向成交额3000万元,入场参观人员1.5万人次。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山首届包装印刷专业人才招聘会、广东包装印刷财富论坛等活动。
【2004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 12月3~6日,2004电展会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吕新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胡世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圣祥,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彭秋野,省外事办主任黄子强,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张晓琪,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根楷,市政协主席郑金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委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为本届电展会开幕剪彩。本届展会以“荟萃电子精品,构筑产业高地”为主题,共设标准展位数500个,共吸引约13万人次参观,投资贸易成交额达50.8亿元。
【中山市第八届房地产展销会暨迎春汽车展】 12月30日~2005年1月3日,市第八届房车展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共有78家企业参展,其中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企业65家,汽车及相关企业13家;展会吸引约5万人次到场参观,共成交商品房1000多套,成交额约3.5亿元。(郭 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