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1 【点击率】1662次


【简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于1990年3月,位于中山市东部,面积7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1月,原张家边区、中山港区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定名为中山港区管理委员会;1995年1月改称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常住人口4.65万人,外来人口3.86万人。下辖2个居委会和24个管理区。1997年,社会总产值21.94亿元,比1990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25.36%;工农业总产值82.53亿元,比1990年增长21.2倍,年均增长55.71%。199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开发区,1995年被评为市小康达标区,1997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工业】 区内先后组建了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实业(集团)公司、健康科技产业总公司、经济发展总公司、房地产发展总公司、商业总公司和工业联合总公司等9大公司。1993年1月,中山高新技术产业总公司改造为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初,公司股票正式在上海上市,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是广东省70家重点大型企业集团和省科委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其中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04家,其中“三资”企业124家,经省科委认定并通过复核的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轻纺高技术和现代包装印刷等7个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录像机、机芯、镀锡板、收录机、机电产品、电视机等。1997年以东茗影音公司、远洋电子、欣凯电子、远东电视和泰康通讯公司、银利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的产值达30亿元,占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全区凭借上述7个支柱产业形成了吸收先进技术及创新的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与本区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和提高发展水平。已实施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28项,省级火炬计划17项。1995年~1997年,工业总产值年增幅超40%以上,199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80.03亿元,比1990年增长23.8倍,年均增长58.2%;出口创汇6.47亿美元,实现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农业】 区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管理区的党支委和主要干部纳入区委统一管理,由区委每月发工资,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减轻管理区负担。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使原来11个贫困管理区于1995年全部脱贫。全区现有24个管理区全部通电照明,吃上自来水,村内道路硬底化,可通车,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加快培训农村后备干部步伐,先后培训了2期共110多名农村后备干部充实到管理区的干部队伍,提高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
  全区农、林、牧、副、渔各业齐发展,“三高”农业迅速崛起,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3.26万亩山地全面实现绿化达标。1997年全区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00多万元,超过1990~1995年的总和,其中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小隐水闸,疏通区内河涌,抛石加固江海堤坝,达到12级台风暴潮不崩堤、不漫顶、日降雨300毫米不受浸的水利标准,确保农业的正常生产。1997年,全区耕地面积2.0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3万亩,80%以上种植优质高产良种,亩产371.6公斤,比1990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24.8%,连续4年获增产。全年蔬菜种植面积3800亩,其中,常年种植1620亩,冬种3000亩;水产养殖总产4682吨,比1990年增长8.3倍,年均增长37.6%,有大型养鳗场2个,面积1200多亩;水果种植总产4900吨,比1990年增长45.6%,其中优质荔枝、龙眼、芒果,由1990年的零星种植发展到1997年的3800亩;“三鸟”上市量104万只,比1990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28.5%;生猪上市量1.53万头,比1990年增长95.8%。199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199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44.2%。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全面编制和实施用地规划、绿化生态系统和景观控制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电力工程规划,建成工业厂房500多万平方米、居住小区12个,完成“六通”、“一平”建设基地近1万亩。先后投资4000万元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扩建了环茂公路,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张家边旧城改造首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二洲变电站,投资约800万元兴建了开发区第一座园林式公园张家边公园,建成珊洲管理区现代化农民新居,在中山港建成了全区最大的综合市场,全区实现饮用自来水。区内设有中山直达香港的客运和货运港口及开往深圳、顺德等地的客船。市区城东长途汽车客运站开通了至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20多个省市的班车。市1路、25路、27路公共汽车贯穿开发区各主干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区程控电话容量1.55万门,用户1.0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8.45%。

 
【外经贸易】 全区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8家,“三来一补”企业22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共106家。外经贸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内外贸结合、出口和进口及转口结合、贸易与实业结合的格局。外经贸工作基本实现从供货出口向自营出口、从专业经营向综合经营、从单一市场向综合多元化市场的转变。同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活动,组织出国考察、展销及参加多种交易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广泛接触和结识海外客户,不断扩大贸易出口规模。在近年来的对外招商洽谈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连续9年在香港举办春茗招商洽谈会,成绩名列全市前茅。1997年,全区新签引资项目51项,引进外资超2.2亿美元,1994年~1997年出口创汇累计达17.31亿美元。
 

【商业】 199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5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1.75倍,年均增长15.5%;有个体工商户2413户,比1990年增长1.19倍;实现工商企业所得税1.69亿元,比1990年增长21.57倍,年均增长56.1%。7年来张家边市场连续被评为省文明市场。

 
【财政金融】 1996年成立财政分局,设立区级金库,建立一级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7年财政收入共6.44亿,其中1997年财政总收入2.38亿元,比1991年增长21.3倍,年均增长55.77%。1995年~1997年,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一级财政体制的设立和正常运作,大大地加快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金融秩序良好。1997年储蓄存款余额为7.62亿元,比1990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83.5%。
 

【人民生活】 1997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206元,比1990年增长1.85倍,年均增长16.1%。1995年,全区1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有的已变为富裕村。到1997年,有18个管理区实行了农民退休制度。区属职工人均年收入1995年为9800元,1996年为1.08万元,1997年为1.14万元。
 

#p#副标题#e#

【教育】 1984年全区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八五”期间,投资3800多万元,新建11所中小学校,改建、扩建13所学校校舍,共计5.54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占地为103亩的理工学校。全区现有完全中学2所、初中2所、小学22所、独立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7484人、教师603人。1996年~1997年,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教师住房198套,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1996年11月,香港大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三元先生捐助250万元成立了“李三元教育基金会”。1997年的教育经费为840万元,当年被评为省实现双基教育先进单位。张家边中心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区成人文化技术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陵岗小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张家边中学、西桠小学等22所中小学被评为市“四优”达标学校。1996年起,濠头中学高中部改职业高中为普通高中,理工学校从1997年秋办起了中专班和大专班。
 

【科技】 全区有中国科技开发院中山分院、国家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中科院空间中心电子研究所、中山应用化学研究所等4家科技开发机构和中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初步形成科技开发体系。创业服务中心已开发项目45个,1997年获6项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研制的SA230AⅡ型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为一等奖,中山格兰特镀膜玻璃公司研制的在线镀膜钢化玻璃工艺、国家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研制的AAA型镍氢电池生产技术、中山京祥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珍珠钙胶囊为二等奖,中山市科威电池厂研制的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张家边医院研制的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三等奖。
  1996年成立区科协,目前已有会员182人。科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43人,其中,在职86人、退休15人、聘用42人;中级职称489人,其中,在职384人、退休5人、聘用100人。已建电子分会、化工分会、机械分会、医药生物分会、农学分会、管理分会,正筹建的有建筑分会、计算机分会。1997年11月,市科委首次对全市镇区进行科技论文评奖,全区有25篇科技论文参加评审,“2.3一二氰基——2.3一二(P—X苯基)丁二酸二乙酯类碳一碳键引发剂”等3篇论文为一等奖,“储氢电池负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物性研究”等4篇论文为二等奖,“拉浆负极用粘合剂的研究”等6篇论文为三等奖。
 

【文化】 1991年~1997年,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设施完备的区文化站,室内活动面积达3000平方米,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广告公司、影剧院、图书馆等;现有员工23人,藏书2万册及报刊杂志30多份。区内办有“三报一刊”,成立了区文联,下设书法、摄影、美术协会,拥有180名的通讯员。先后成立了有200名文艺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曲艺社、舞蹈队、管乐队等群众文艺组织。文化站还多次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科普和法律讲座。1997年,区文化站顺利通过省文化厅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特级文化站。7年来,投入到各种文化活动的经费达150多万元。1997年,开发区组织了8个专场演出。同时,组织书法、摄影大赛,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区广播电视站不断提高新闻采集数量和播放质量。1997年共摄制了新闻861条,从4月份起天天播出电视新闻。当年向市电视台上送新闻166条,被采用114条;向市有线电视台上送新闻177条,被采用52条;向市电台上送新闻177条,被采用116条,上送稿件总量居全市镇区之冠。新闻《窈窕,圆了一个“淑女”梦》在市电视台“辉煌的五年”新闻大赛中获一等奖,同时获1997年度中山电视好新闻一等奖;《铲除土地公,照样保太平》被评为1997年度中山广播好新闻一等奖;《从“瘾君子”到“鸡司令”》被评为1997年度中山电视好新闻二等奖;《外来民工沙堤遇险》被评为1997年度中山电视好新闻二等奖。
 

【体育】 1996年11月,香港大华国际集团主席李三元先生,捐资250万元,设立了“李三元体育基金会”,是全省第一个体育基金会。1997年5月举办开发区首届运动会,共设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等4个项目,全区共有61支队伍1264名健儿参加。1997年参加市第三届运动会,全区共派出270名运动员,其中获奖人数250人,占参赛人数的92%;破市记录12项,取得金牌48枚,以1040分获全市总分第一名,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区男子篮球队获澳门“回归”杯赛冠军。1996年区幼儿体操队在全市迎春健身操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和个人第一、二、五、六名;1996年11月,代表中山市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有1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太地区幼儿体操邀请赛,在16个项目64个奖牌中,获11金、8银、11铜、7个第四名共37个奖项的好成绩,为获金牌数、奖牌数最多的参赛队伍;1997年11月赴港参加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体操国际邀请赛,共获25金、24银、18铜、5个第四名、11个第五名、3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等奖项,并获男、女团体冠军,成为获金牌数和奖牌数最多及团体总分最高的体操队。
 

【环境卫生】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先后制订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及《创建卫生城镇的工作方案》等,全面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垃圾上门收集制度,建有公厕、垃圾转运站。坚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促进污染治理。近年来,先后对张家边涌、顷九涌等实施“雨污分流”治理。严把建设项目立项环保审批关。全区有环卫工人200多人,垃圾处理车10辆,新建了可使用30年的垃圾堆埋场,日处理垃圾量达100吨。
 

【精神文明建设】 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1995年~1997年,区委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培训班、支部书记专题会、企业厂长经理学习班共54期,受教育人数1.03万人(次)。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中央、省、市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同时,把学习政治与整顿机关作风、干部作风、反腐倡廉以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此外,还利用区党校为阵地,举办农村干部中专班和后备干部培训班,提高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与领导能力。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四德五爱”教育,充分利用孙中山故居、中山烈士陵园、高科技开发区、宫果渔农场、李凡夫书屋等一批德育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积极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搞好卫生村的创建。1997年,窈窕管理区被评为全市第一个省级卫生村,同年,沙边管理区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宫花管理区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妇联·计划生育】 积极发挥妇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能,培养“四自”、“四有”新女性,提高妇女的素质,开创了妇女工作新局面。1995年,区妇联被评为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1997年,共有1300名妇女参加了由区妇联与司法所、法庭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学习班。1996年~1997年妇联与农业技术站联合举办了7期有种养女能手、大专业户、种养标兵参加的“绿色证书”培训班,参加人数858人(次),其中妇女296人,占33.7%。积极发动区内厂企女工投身“南国巾帼”建功活动,1995年~1997年有8000名女工参加这项活动。为了提高女厂长、女经理的文化素质,组织了6位女厂长、经理参加市女企业家协会。1996年3月,制订了《中山火炬开发区1996年~2000年儿童发展规划》。全区现办起托儿所5间,幼儿园17间,学龄前入学率达96%。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幼儿教育进步很大,其中张家边中心幼儿园于1996年被评为市先进达标幼儿园。
  计划生育工作已实现了从孕后型的管理向孕前型管理的转变和由突击性工作向经常化工作的转变及制度化、规范化。1997年,参加查环查孕5575人,查环查孕率达98.4%。加强基层妇女主任队伍建设,在1996年农村干部精简至128人的情况下仍保留基层妇女主任的编制,并尽量配备其进入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中;充实了计生服务所的设备,增强了医疗力量,配备了3台B超机等设备。1997年,共做“四术”730例,其中流动人口的“四术”77例;1997年出生率为13.45‰,计划生育率93.67%。全区362户参加了纯女户福利基金会,入会率76%。加强了外来人口管理,做好未婚证、节育证的验证工作,1997年共验两证5257人,共有93人参加了计生违例对象学习班。
 

【侨务】 全区旅居国外的华侨有2万多人,旅居港、澳、台的同胞1万多人,在乡的眷属有8000多人,旅居海外的乡亲、侨眷的人数相当于全区常住人口的总和,是市的重点侨乡之一。侨务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经济服务、为侨服务、为侨排忧解难和落实侨务政策上,引导华侨、港澳同胞回乡兴办公益事业,加速了侨乡两个文明建设。7年来共接待“三胞”1688人(次),来信182封;清退侨房273户、709间、4.47万平方米;接受捐资赠物8100万元。兴建中小学校12所,幼儿园3所,医院、医务所各1所、管理区办公大楼4幢、图书馆4个、老人活动中心15个、公园3座、村市场3个、侨联会址3间、纪念堂1座、门楼22个、各种凉亭25个、自来水设施15宗以及医疗器械、道路、桥梁、路灯、游泳池、喷水池等。李俊驹、邓新、谢硕文、李文彬、李三元等5名旅港澳乡亲对中山市的建设作出较大贡献,光荣成为中山市荣誉市民。侨务部门积极配合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在香港举办的春茗招商洽谈会,发动外商和全区知名人士、商人积极参与,为招商工作连续多年取得好成绩起了重大作用。统战、侨务、侨联等部门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p#副标题#e#

【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发区机关下设11个职能部门和9个分支机构与分局。区机关各办公室实行年度民主评议和推荐干部的管理制度,把竞争机制引入机关,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行公务员制度,基本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过渡培训。
  贯彻《企业法》、《劳动法》和《公司法》,开展国有企业的转机建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劳动合同制改革。制订并实行了《厂长经理聘任制条例》,积极稳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组建了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区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经营公司,形成区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经营公司、企业3个层次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进“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工作,促进了企业发展。以租赁、连锁经营等形式改革商贸、流通部门。
  1994年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新税制,初步规范了企业所得税制度,开始了其他地方税种的改革,建立健全了国家和地方税务征管机构,1996年,获准设立了相对独立的财政和金库,财政收支在市财政预算中单列,并按财政年度向市政府报告资金收支执行情况,接受审计监督。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还推行了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股份合作制、住房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社会治安】 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公安分局按照上级的部署,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带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犯罪团伙,坚持“露头就打”方针,1996年一举打掉以黄耀满为首的地方恶势力流氓犯罪团伙,为民除了一害。为加强安全防范,全区建立警民一体、厂村联防等多种形式的安全防范网络。1997年开始,分局机关实行四班值班制,坚持每晚派出1~3台警车沿区内主要公路巡逻到第二日零时。各派出所每晚保留一半警力在所值班,并根据辖区内的治安状况和地理环境设立巡逻卡哨,巡逻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对遏制、震慑犯罪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全面铺开驻村民警制,民警驻村指导和协助管理区治保会,抓好农村户籍和出租屋以及外来人员等基础管理工作的管理。注重技防工作等。大力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建设,1997年共有14个优秀安全文明小区和6个安全文明小区。
 

【民主与法制建设】 积极抓好普法教育,先后进行了法律知识辅导课39次,参加人数达5155人。学习辅导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1996年区司法所被评为市“二五”普法先进单位。1997年,调解会总数为25个,调解干部95人。1995年~1997年,全区共发生各类民间纠纷243件,经调解全部解决,没有发生因民事纠纷处理不力而引发的凶杀、自杀和严重的刑事案件。此外,积极做好协办公证和合同审查工作。1995年~1997年,司法所协办公证2583件,代理非诉讼案件101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2家;办理见证书和法律意见书256件,标的额达1.57亿元;代理诉讼案件90件,挽回经济损失78.33万元。此外,代书法律文书238件,解答法律咨询229人次。通过工作,宣传了法制,对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起到积极的作用。1996年,区司法所被评为市“二五”普法先进单位。
 

【张家边医院】 于1994年11月迁新址,新院占地44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1996年4月,顺利地通过了一级甲等医院评估。医院聘请了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康复治疗中心总监、香港康复会会长方心让爵士和中山市荣誉市民、香港复康会主席李文彬先生为该院永远荣誉院长。2位荣誉院长先后捐款数百万元为医院购买医疗设备。1997年底,医院拥有病床300张,门诊科室齐全;有干部职工150多人,其中卫技人员120多人,医师、护师(士)级以上83人;并拥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机、B超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目前,医院能开展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术、乳瘤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医院的眼科角膜移植手术填补了市内空白,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治医师钟丘被评为1997年中山市十杰市民。医院重视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997年11月,香港医学会专科学院主席方津生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周肇平教授亲自操刀,为2名残疾人施行矫形手术。
 

【中山东茗影音电子公司】 1995年4月投产,是香港东茗集团与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合办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开发高科技产品。投产以来,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7年,生产录像机超100万台,录像机机芯220万套,工业产值超过20亿元,成为开发区规模最大企业。1995年获广东省设备管理先进企业奖,1995年、1996年获市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先进企业奖。
 

【台湾宏基电脑公司落户开发区】 1997年10月22日,在世界电脑业中排名第5位的台湾宏基电脑公司正式落户开发区。公司占地526亩,注册资金1800万美元,第一期投资5380万美元,总投资预计超1亿美元,以生产计算机为主。宏基电脑的落户,还带来了许多厂家来开发区投资设厂。
 

【窈窕管理区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卫生村】 窈窕管理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重点做好规划,合理布局,搞好新区与旧区的衔接,先后规划了居住区、第一工业区和商贸区。工业区干净整洁,居住区环境清幽,连接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村道绿树成荫,古树名木点缀其中。1991年~1997年共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了敬老院、公园、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特别在1997年,投入100多万元,新建牌坊和垃圾转运站各一个,覆盖村内沟渠,安装路灯43盏,建造了宣传栏,清除迷信拜祭物品。1997年,窈窕管理区被评为我市第一个省级卫生村。
 

【《开发区组歌》】 1997年12月,在’97中山镇区文艺大巡礼中,《开发区组歌》获得巨大成功,共获得1个创作特别奖、1个创作奖、2个金奖和2个铜奖。该组歌由粤曲《火炬紫荆相映红》、合唱《欢迎你到开发区来》、女声独唱《开发区夜曲》、舞蹈《高山青》、男声小组唱《开发区人志气就是高》、舞蹈《黄河源头》、小品《我像那一个》、舞蹈《中国大舞台》及女声二重唱《马丁教授你好吗?》等9个节目组成,生动形象的反映出火炬开发区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李练江直接参与了组歌的策划和演出。
 

#p#副标题#e#

【“三报一刊”】 1993年3月创办的《东镇乡情》,1995年5月创办的《中山火炬》,1996年9月创办的《张家边企业集团报》以及1985年1月创办的《东镇侨刊》,这“三报一刊”为加强宣传阵地,繁荣企业文化,加强对外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张家边企业集团报》在繁荣企业文化,进一步总结各部门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山火炬》是全区唯一一份与全国其他52个国家级火炬开发区实行交流的报纸,稿件还上了Internet网;《东镇侨刊》曾获1994年省优秀侨刊乡情一等奖,并多次被评为市侨刊乡情一等奖。
 

【特国财政部长来开发区认祖】 1997年9月27日,南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旅游和财政部长孙仲明,回到开发区沙边管理区认祖归宗,从而实现了其生父生前遗愿。孙仲明财长的父亲叫孙桂桐,出生在沙边管理区,30年代初,因生活所迫到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谋生,并娶了一位当地姑娘定居下来,生有3子1女,这位财长为次子。1992年,孙桂桐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希望儿子有机会回去认祖归宗,另外,一定要找到叔父们。这位财长于其父去世后,通过我国驻特大使馆、各级侨联和民间等多个渠道寻访,1997年9月份中山侨联在沙边管理区找到财长的叔叔孙桂焱,在此之前,同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侨居的同乡孙佩娴也将喜讯告诉了财长。9月27日,刚刚在香港参加完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年会的财长,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沙边管理区,他刚进祖院,一眼便看到他父亲珍藏50年的“全家福”照片上被当地人称为“炮楼”的祖屋。他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进到祖屋后,他又看到墙壁上挂着的祖父母的遗像,说:“这和我父亲保存的一样,这里就是我的根啊!”因公务在身,不能久留,临走前,他拉着叔叔孙桂焱的手深情地说:“回去后,我给你们寄张合家福来,请你将我们都写在族谱里”。(欧锦强)
 

1991~1997年中山火炬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主要经济指标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农业人口(人)

           

33381

           

34082

           

34414

           

34277

           

32694

           

31880

           

31192

           

外来人口(人)

           

11546

           

11872

           

12225

           

33296

           

30116

           

22892

           

38649

           

面积

           

耕地面积(亩)

           

50619

           

34863

           

26365

           

23339

           

23339

           

24735

           

20892

           

总量指标

           

社会总产值(万元)

           

57651

           

75656

           

127387

           

43613

           

62154

           

64873

           

219391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47063

           

68012

           

117202

           

246194

           

412800

           

578000

           

825300

           

农业总产值(万元)

           

5619

           

5481

           

3760

           

3041

           

12800

           

18000

           

25000

           

工业总产值(万元)

           

41444

           

62531

           

113442

           

243153

           

400000

           

560000

           

800300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产量(吨)

           

22700

           

17800

           

10000

           

10000

           

11300

           

11800

           

12000

           

糖蔗产量(吨)

           

58400

           

31300

           

10600

           

1200

           

6600

           

7700

           

7000

           

蔬菜产量(吨)

           

3649

           

2986

           

3602

           

2707

           

6098

           

5700

           

3800

           

水果产量(吨)

           

10055

           

12436

           

10700

           

4188

           

7631

           

7000

           

4900

           

生猪上市量(头)

           

12170

           

13049

           

13125

           

13750

           

1800

           

2611

           

15280

           

水产品产量(吨)

           

610

           

809

           

897

           

953

           

2989

           

3107

           

4682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650

           

1800

           

1920

           

2280

           

3233

           

3793

           

4206

           

财政收入(万元)

           

1071

           

1294

           

2742

           

9004

           

10598

           

15875

           

23832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2817

           

9451

           

6941

           

22213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周钜源(1991.6~1995.1)

   李练江(1995.1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