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地方志(201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1362次

【档案和地方志概况】 2013年,中山市档案局(中山市档案馆)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简称“市地方志办”)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成果,加强专业档案管理、档案馆室基础业务建设,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年内新成立板芙镇档案馆,全市镇区成立的档案馆共19个;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共15万卷,单件22万件,馆藏资料1.7万册,馆藏纸质照片3.7万张;全年接待查阅利用群众1250人次。启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至年底收集年报资料604万字,照片1400张;按时完成编纂出版《中山年鉴·2013》《档案里的中山》等市、省、国家级年鉴档案和研书刊共136万字编纂工作。市档案局设在兴中道1号、市政协办公楼副楼,市地方志办设在兴中道15号3楼。

 

【档案地方志综合管理】 2013年,市档案局适应镇区“大部制”改革要求,在镇区内设部门及各单位设置分全宗进行档案管理,完成24个镇区内设部门及各单位全宗设置与分类编号方案修订,新增设全宗530个。开展镇区档案馆人员编制与落实情况调研,与市编委办协调,落实镇区档案馆人员编制,稳定镇区档案馆人员。至年底,大涌镇、神湾镇、三角镇、西区、黄圃镇等档案馆由市编委办发文确认人员编制数。开展镇村级档案工作检查,检查24个镇区及2012年通过验收的4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社区)、66个村(社区)档案管理情况,完善和整改相关问题。市地方志办加强地方志工作管理,推动镇区志和部门志编纂工作,组织镇区志审查小组完成对《中山市东区志》终审,完成《中山市南朗镇志》《中山市坦洲镇志》预审工作。

 

【档案地方志公共服务】 2013年,市档案局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群众1250人次,提供查阅利用档案资料5500卷(件、册),复制档案资料9300多页,出具档案证明材料821份;全年接收政府信息公开文件1千多份。市地方志办全年为市内外近20个单位提供地情查询和相关资料300万字。完成2014年《中国城市年鉴》《广东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等有关中山市共7万字文稿的编写任务。

 

【档案资源建设】 2013年,市档案馆修订《中山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报市法制局审批。市档案局全年共接收档案1.2万卷(件)、1.2万件;征集民间档案史料467件(册、张);全年完成重大会议、重要外事活动、重大经济活动、各行业庆典活动等拍照工作共510次,整理归档数码照片1.5万张、纸质照片2500张;通过电视新闻下载、征集等多种途径,接收进馆照片508组1.46万张,新增视频541件,新增存档光盘186张,馆藏数码照片档案总数达7.57万张。8月,市档案局组织举办中山市城乡建设风采摄影比赛,收到参赛作品690张,初选后入围作品543张,评出金、银、铜和优秀奖85名,丰富馆藏照片档案。

 

【档案保管保护和开发利用】 2013年,市档案馆确保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安全运行,进行防鼠、防白蚁、防漏、电气检查维修47次;消毒馆藏档案1.27万卷(件、册),裱糊抢救重要资料325页。开展档案编研,全年编辑刊印书记、市长公务活动新闻报道汇编2012年合订本及2013年1—3季度本、《中山市档案局简报》7期和《中山档案》2期,共122万字;出版编研材料《档案里的中山》,辑录有关中山档案史料研究文章50多篇,约15万字。9月30日—10月7日,举办馆藏中山籍近现代书画家作品选展,展出馆藏名家书画藏品30多幅。基本完成新档案馆大型固定陈列展“档案里的中山”展览大纲文案及展品采集目录。市地方志办利用馆藏中山美食、饮食习俗资料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中山美食文化地情开发调研项目,并形成报告2万字。

 

【档案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2013年,市档案馆对7000张照片进行前期扫描,以统一的分类编码方式整理,方便日常管理和查找利用。年内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18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累计300万页(张)。市档案局启动中山市电子档案馆二期工程文件与档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做好电子档案馆管理系统运维工作,添置HP存储设备1台,增加实际存储容量10TB,缓解电子档案馆存储压力。完成全市各镇区大部制改革后系统虚拟档案室创建工作,系统虚拟档案室从510个增加到1064个,目录总条数超500万条。改进和完善中山市档案信息网的志书发布和网站统计功能,将网站整体向市电子政务云平台迁移。完成《中山市志(1979—2005)》《中山市人物志》《郑观应志》和《中山年鉴·2013》的信息入库发布,上传中山市历年公开出版志鉴书籍数据至广东省地情信息库,共43部书籍、3500万字,实现省市两级地情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档案学术研究】 2013年,市档案学会共有团体会员22个、个人会员150名。年内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推荐有关会员参加省档案局、省学会研究会组织开展的征文活动。转发市科协组织举办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培训班有关文件,为广大会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档案学术理论研究的活跃局面,提升会员学术研究水平。11月,召开2013年度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26篇,交流讨论档案学术研究以及近期档案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等内容,并为入选年会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向广东省档案局的“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推荐论文4篇,向广东省档案学会研究会报送论文8篇。

 

【中山市档案专业馆员资格评审委员会】 2013年,中山市为加强对从事档案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引导档案从业人员向专业化发展,提高全市档案专业水平、学术水平,设立中山市档案专业馆员资格评审委员会,由市档案局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档案局内。8月起,评审委员会开始受理中山市档案专业技术中级和初级资格申报材料30份。12月,中山市档案专业馆员资格评审委员会通过材料审阅、提问质询、意见交流以及无记名投票等程序,表决出2013年度全市档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其中通过中级资格8人、初级资格16人。

 

【镇区(村)志与部门志编纂】 2013年,市地方志办加快推进镇区志编纂工作,摸查全市镇区志编修情况。召开市镇区志编修工作会议,通报各镇区志编纂进度及存在问题,重新部署安排镇区志编修工作。组织各镇区分管修志领导举办地方志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106人;组织举办镇区志编纂业务培训班,培训各镇区修志人员共80人,提升志书编纂质量。指导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启动编修《中山市民主党派志》。组织镇区志书审查验收,其中《东区志》通过市级终审,《南朗镇志》《坦洲镇志》进入复审阶段,《大涌镇志》《三角镇志》进行专家预审。

 

【中山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启动】 2013年4月,市地方志办启动中山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制定资料年报工作方案和《中山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手册》。7月10日,召开全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会议暨年报资料业务培训班,部署全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市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镇区等138个承报单位共240人参加会议。至年底,收集年报资料604万字、照片1400张,内容涵盖中山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收集储存中山地情资料为新一轮市志编修作准备。

 

【《中山年鉴·2013》编纂出版】 2013年,市地方志办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组稿力度、挖掘亮点、完善篇目设置,坚持双统编、市年鉴编委会审查验收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山年鉴》的编纂质量。10月,《中山年鉴·2013》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5万字,彩页48页,综合反映中山市2012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情况。2013年中山年鉴征稿工作新增社会工作领域和金融领域8个组稿单位,在保持年鉴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篇目的编写,完善“文艺创作”类目,增设专门记述本土的香山文化研究、孙中山文化研究、郑观应文化研究的“文化研究”类目,彰显中山文化特色;内容紧贴民生,将翠亨新区建设、服务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中山获评为“最具中华价值城市”、新老中山人融合、全民治安工程、安居工程、校安工程等集中彰显中山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亮点内容入刊年鉴《特辑》作专题记述。

(李泽敏)

上一篇: 广播电视(201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文化事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