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201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3》 【成文日期】2012-12-01 【点击率】1458次

【广播电视概况】2012年,中山广播电视台拥有公共频道、综合频道、教育频道3个电视频道,FM96.7、FM88.8两个广播频率及中山声屏网。1月1日和8月28日,FM96.7、FM88.8频率的新浪微电台分别上线,传播空间拓展至全国各地及海外。

 

    广播频率FM88.8和FM96.7占中山地区的收听市场的60%,收听率位居中山地区第一位和第二位。电视频道收视率位居本地区各落地频道前列,广播电视讯号可覆盖珠江三角洲西岸各县市及澳门地区和香港部分地区。年初,中山广播电视网站升级改版为中山声屏网,在原有的联通出口基础上,增加1条100兆的电信专线出口,网页访问速度、视频直播速度得到提升,并实行当日资讯节目当日上传,网友可通过网站点播自办的新闻节目。电视大楼位于中山市东区城桂路1号,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面积为600平方米、240平方米、120平方米演播厅各1个,配备六讯道数字电视转播车、高标准的卫星直播车各1辆,满足大型室内外晚会和活动的录直播需要。广播大楼位于中山市东区兴中道8号之二,总面积4500平方米,设置高标准的演播室、监控室、录音室等。

 

【栏目改革与创新】2012年,中山广播电视台按照本土化、专业化的改革思路,巩固传统品牌栏目,注入新的节目元素。6月29日,广播频率FM96.7《新闻直通车》栏目之《周五民声直播室》启动网上直播,实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位一体的互联互动。FM88.8的综艺益智类节目《娱乐双星》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居中山地区第一位,影响力辐射至珠三角地区。子君、可乐成为本地区最受欢迎的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7月30日,FM88.8频率播出8年的《马路通》节目升级为《马路通户外直播室》并启播。每天17:35时的下班高峰时段,主持人在中山市交警支队交通调度指挥中心通过道路实况电子大屏幕,向听众直播市内交通实时路况。广播频率FM88.8的《中山美食游》节目以中山本土缤纷美食文化为亮点搜罗美食佳肴,举办珠三角、澳门地区的“寻味”系列活动。《中山美食游》加入“珠三角美食联盟”,节目影响力拓宽。与全市15所高校合作,成立中山市高校广播联盟,在FM88.8频率中启动《高校广播联盟广播》栏目,成为沟通13万学生听众的重要平台。

 

    2012年,中山电视公共频道《中山电视新闻》栏目进入全新直播时代,新闻直播连线常态化,栏目收视率居全台第一,2012年平均收视率5%,单日最高达10.14%;市场份额攀升,达到32.33%。中山民生新闻栏目《城市零距离》成立“帮一帮”基金,挂靠中山市慈善总会,为社会弱势人士筹集善款。《城市零距离》2012年平均收视率3.25%,最高达8.26%。公共频道专题服务类栏目《中山故事》以中山人文历史故事为题材,讲述家乡历史,传播中山历史文化,2012年获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授予“全国城市台电视栏目20强”称号。《中山故事》栏目单集最高收视率8.81%,年平均收视率超3%。

 

    中山广播电视台立足大众需求创建新节目品牌。FM96.7推出知识问答类节目《今日拣边科》,满足听众对知识的需求;公共频道推出《午间直播室》,关注民生百态;综合频道在每日20:30黄金档推出大板块的综艺节目《快乐综合SHOW》、《鸿门非常宴》、《妍有酱醋茶》、《保姆至叻星》、《辣妈总动员》、《全民K歌榜》、《老友记星光汇》,打造本土大众娱乐平台;教育频道推出《教育视窗》,展现中山教育新姿。

 

【广播电视宣传】2012年,中山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喜迎十八大,十年说变化”、“广东精神”、“共建共享和美家园”等43个主题报道,共播出系列报道451辑;在主打新闻栏目中开办“关注十八大”、“党代表心声日记”、“奥运速递”、“记者走基层”、“创先争优,转型升级”、“学雷锋齐修身”等28个专栏,专栏数创历年新高。在十八大的报道中,中山广播电视台与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的十八大报道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南方电视台的技术资源,中山广播电视台首次在北京设立大型会议报道演播室,每天与中山的演播室进行互动,回传新闻稿件,突破以往赴京大型报道只能做“外围”报道的局限,使北京报道组实现最大化的报道效果。十八大期间,十八大北京报道组共采编和回传声画稿件19条。在“6·25沙溪事件”的报道中,中山广播电视台采用3G设备现场连线,推出特别新闻前线报道,及时有效、客观真实地还原事件的真相,最大限度地消除事件的不良影响,彰显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012年,中山广播电视台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2个,创历史新高。其中,《历史的回响》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对台港澳节目大奖;《百年振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节目》获全国经济广播优秀节目大型节目和现场直播类节目一等奖;《一个世纪的回响——献给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获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一等奖;《四海同心——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奖,《海外中山人》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栏目奖,《中山祠堂文化》获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奖;纪录片《中山印记》获“广东日”南派纪录片奖一等奖;FM88.8频率获“全国广播媒体民生影响力十强”称号,品牌节目《谈车论驾》跻身“全国广播栏目民生影响力10强”行列。另外,广播新闻访谈《挺你,“忧民哥”——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牵手——广珠城际轨道开通特别节目》等6件作品获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2012年,在“制片人制”改革机制的激励下,各频道频率坚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频道包装宣传,增强频道竞争力。公共频道全年平均收视率一直稳居中山地区第3位;综合频道10月1日全新改版后,第四季度收视排名由第18位上升至第5位,广告搭载总额增长20%,实现收视率与广告搭载量的“双丰收”。2012年,全台广告经营总收入1.53亿元,其中电视广告经营收入1.27亿元,广播广告经营总收入2600万元。完成20集电视纪录片《港澳中山人》前期拍摄工作和16集电视纪录片《孙中山在海外》制作播出;配合中央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完成《食在八方——粤菜篇》和中国古镇系列黄圃、南朗、沙溪、小榄镇区的制作任务。完成27集电视纪录片《海外中山人(美洲续篇)》和20集《海外中山人(欧洲篇)》后期制作和播出。从10月1日起,《海外中山人(欧洲篇)》逢周一到周六晚上22:20时首播。至年底,由中山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海外中山人》制作量超过180集。中山声屏网开辟网上直播室,为用户提供每天超过20小时的广播电视节目直播。

 

【技术安全保障】2012年,技术保障部门通过转播车、卫星车录直播、EFP系统现场制作、3G信号回传直播、网站微博直播等多种传统和新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完成大型电视录直播任务150场、大型户外录扩音转播近100场、台内常规栏目录制近1300场。台技术中心为确保十八大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从广播电视播出、新闻直播、供配电、互联网网站、演播室管理、反恐、新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编制专项应急预案,组建技术中心安全播出应急指挥小组,构建畅通的信息传送机制和上报机制。中山广播电视台获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颁发“十八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奖”。

 

(雷小燕)

 

 

上一篇: 新闻出版(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档案·方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