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1870次

文化事业概况】 2011年,全市文化部门围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中心任务,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4个系列100多项活动。建设中山纪念图书馆、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中山漫画馆、孙文纪念公园名人雕塑、兴中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6项重点文化设施。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业余文艺创作获奖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五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3%。推进数字电视整转,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事故。审批和监管文化市场,推动正版软件,加大版权保护工作力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室全覆盖工程”,入选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驻中山三路市政府第二办公区。

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活动】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6场。协办情系中山——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赴侨乡中山慰问演出、永远跟党走——中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以中山的名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文化强市建设系列活动成果综合展示汇报晚会、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山等文艺演出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展示中山市文化名城建设成果。承办“纪念辛亥100周年”中国第五届童声合唱节、好歌献给党——广东省第十届“百歌颂中华”群众歌咏活动中山分赛区活动。主办“童心向党”中山市第五届合唱节、“中山杯”全国青少年故事大赛等活动。组织策划《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图片展、《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澳门》图片展、《香山人与辛亥革命》、《一代名舰中山舰出水文物暨辛亥革命百年文物展》、《人文香山》、《萧淑芳诞辰100周年画展》、《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百年风华·纪念郑君里、黄绍芬诞辰100周年电影周暨图片展》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展览,在武汉、上海、港澳、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地区展出,并开展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弘扬孙中山文化。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2011年,中山市建设中山纪念图书馆、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中山漫画馆、孙文纪念公园名人雕塑、兴中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6项重点文化设施,并将其列入考核政府工作报告必达任务目标和10件民生实事。市文广新局组建重点文化设施筹建办公室,制定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计划线路图。孙文纪念公园名人雕塑、兴中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期)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落成对外开放。新图书馆项目通过市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立项,选址于市政府西侧、东临兴中道、南临兴中园的现图书馆和科学馆用地范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10月20日在原139招待所举行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项目动工仪式,随后开展博物馆群方案设计、办理规划报建以及推进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中山漫画馆项目完成陈列展览大纲编写;征集方成、方唐、江有生、孙晓纲等著名漫画家的漫画实物资料,包括作品、书籍、书信共3700件;完成工程施工招标及施工入场准备;开展室内装修与陈列展览设计,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工作协调会,拟将原大都汇建筑一部分改建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群众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 2011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创建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选市级示范农村(社区)文化室、示范文化广场、示范镇区文艺社团、示范农家书屋等示范项目各10个,提升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免费开放,接待游客180万人次。10月,市群众艺术馆更名为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举办各类展览27场,开设公益培训班2000个课时,4200人次参加,全年进馆开展活动20万人次。市图书馆服务读者76.6万人次,借阅图书51万册次,举办“香山讲坛”等各类读书讲座活动135场,6.9万人次参加。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演出活动177场,其中公益性活动69场。市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美术馆等举办展览活动50个,107万人次参观,开展送展下乡和藏品赴省外巡展活动。

文化惠民工程】 2011年7月至8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举办“绿色暑假·缤纷文化”中山市暑期文化活动,推出11大系列近92项暑期公益文化活动,约40万学生参加活动。开展广场群众歌咏活动,组织普法文艺下乡演出、流动图书车、流动电影到各镇区、厂企开展“三送”(送戏、送展、送书下乡)活动,全年组织文化活动超过5000场。制定业余文艺团队评级制度,实施完善资助业余文化团体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试验性计划,引导和鼓励业余文艺团队面向农村、社区和特殊群体开展“共建和谐、共享文化”公益文艺演出、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全年资助业余文艺团队26支,开展公益文化活动210场。市镇两级财政按4∶6的比例共补贴48.84万元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131”(即在21世纪初,在广大农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电影工程和社会资助共放映近2600场电影。

文艺创作】 2011年,中山市举办“香山之春”青少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活动、全市戏剧曲艺原创作品大赛、镇区文艺作品评选等活动。组织节目参加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获4个金奖、2个银奖以及组织奖。组织参加首届广东省社区文化节“幸福映像”群众摄影大赛和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3枚金牌10枚银牌18枚铜牌共31枚奖牌。承办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展出作品765件。出版“孙中山与翠亨历史文化丛书”,包括《龙田学思琐言:孙中山研究丛稿新编》、《再论宋庆龄》、《翠亨求学新论集》;“孙中山著作丛书”,包括《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缔造革命党与政党建设》和图册《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澳门》。编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配套画册《孙中山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图册《香山人与辛亥革命》及同名展览。参与编撰中共中央宣传部辛亥百年重大出版项目《孙中山全传》。在2010年全省业余文艺创作评选中获奖项6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获奖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五名。香山粤剧团的粤剧《血沃共和花》获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编剧奖等单项奖。儿童剧《卜卜斋轶事》、《小猫买鱼》,少儿舞蹈《孙中山破陋习》、《流动娃》,幼儿舞蹈《爱美的小妞》,童声小组唱《共同长大》均获广东省第8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朱东黎创作编排的舞蹈《流动娃》获第6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少儿组决赛金奖、全国第6届“小荷风采——花儿朵朵向太阳”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展演最高奖“小荷之星”、“小荷之家”和“最佳编导奖”,受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邀请,赴北京演出和录制节目,作品《选村官》登上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刘春潮、沈建等创作的歌曲《共同长大》获2010年中央电视台全国少儿歌曲大赛铜奖,是广东省唯一获奖作品。薛晓峰作词、李海鹰作曲的《和美》,丘树宏作词、李海鹰作曲的《我们的孙中山》在情系中山“心连心”慰问演出中演唱。被省委宣传部立项为广东省2011年重点扶持文艺精品项目——由丘树宏撰词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献给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北京、广州和中山等地巡演,其中北京专场演出被作为向全国文艺“两会”和首都人民的献礼。丘树宏获《中国作家》杂志举办的2009年至2010年郭沫若诗歌奖。李智勇的短篇小说《魔鬼书法家》获2011年第20届全国梁斌小说奖。本土电影《古镇情缘》入围第5届德国科隆电影节。张明军的中国画《人民的战争,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获“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铜奖,肖伟的作品《郑观应》获入选奖。

文化市场管理】 2011年,市文广新局拟出11项行政处罚事项、9项行政许可事项、5项其他下放事项,以委托的方式下放到各镇区。全年审批各类文化市场业务285件、营业性演出活动5065场,召开娱乐场所审批听证会11次。联系市游艺机行业协会审定全市216家游艺娱乐经营场所平面图,委托网吧协会办理全市网吧场所筹建竣工验收事项。审批、变更和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135宗,年检出版物经营单位517家,审批印刷、音像企业行政申请2000宗。出动执法检查人员近4万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9800家,查处违规经营单位50家、查处无证经营单位128家,收缴非法出版物4646册,收缴违法音像制品5.8万张,立案32宗,行政罚款18.5万元,吊销经营许可证3家。推进技术创新,建设网吧监管平台工作,全市网吧客户端安装率86.33%和服务器在线率78.08%。启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改革执法办案系统与网上管理执法流程。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3月,中山市创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近年来投入2500万元修缮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杨殷故居等16个文物保护单位。推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博物馆等公益性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特色化、系列化、多样化、中小型”为原则,构建特色博物馆体系,筹建139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中山漫画馆。引导各镇区依托本土文化遗产及特色产业,建立和完善本土特色博物馆,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鼓励民间力量开办特色博物馆,建成中山市桂山蜜蜂博物馆、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大岸美术馆、翠亨美术馆、大涌美术馆、明清建筑家居木雕艺术馆等民办美术馆和艺术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申报和传承工作,六坊云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头五人飞艇赛、东凤五人飞艇赛、小榄赛龙艇、石岐赛龙舟、大涌红木雕刻传统工艺等5个项目被新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山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10项。新建非遗传承基地3个,建立非遗传习所24个。承办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山市2011年文化消费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览,承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论坛,组织中山市非遗项目参加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展出,举行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暨2011年中山市民歌民谣演唱大赛,组织非遗项目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心连心”活动中表演。建成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的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期工程,筹建二期工程。

文物普查和征集】 2011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普查全市24个镇区279个行政村(社区),跟进文物线索2255条,填表记录文物点1543个,认定不可移动文物558处,其中复查文物点287处,增加文物点271处,遴选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四川、青岛、广州、香港以及中山征集文物,征集到方唐、江有生、孙晓纲等漫画名家作品、书信、书籍等资料共3700件,民俗、华侨等实物资料1700件(套)。海外文物征集工作组赴美国洛杉矶、三藩市、夏威夷征集到华侨历史文物资料和实物资料1300件(套)。

公共图书馆服务】 2011年,市图书馆服务读者76.6万人次,借阅图书51万册,举办“香山讲坛”等各类读书讲座活动135场,6.9万人次参加。全年建立馆外服务点21个,并签订馆外服务协议书,借阅图书共6.8万册。中山市图书馆探索建立、完善总分馆制模式,下属分馆建成运营的有西区长洲分馆、阜沙分馆和火炬开发区分馆,筹建古镇海洲分馆。全年汽车流动图书馆出车300次,服务时间590小时,接待读者1.6万人次。汽车流动图书馆分别到火炬开发区太阳城广场、小榄镇顺昌广场参加市创先争优促发展——送科技文化、送健康进企业活动,应邀到广东药学院为学生提供阅览服务,6次活动共接待读者300人次。举行第九届中山读书月活动,策划6个项目,21场活动。发动爱心助学捐赠活动,收到单位及个人捐赠图书4000册。举办中山市首届中小学课本剧暨校园情景剧大赛,通过课本剧、校园情景剧的编排,展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组织“展示、交换、分享”第九届中山读书月晒书会,有10所学校的600名中小学生和市民参加现场图书交换活动。举办童心故事会22场,分别以“梦想的舞台”、“爱是一盏明灯”等主题组织故事会,约2500人参加。开办“心语读书会”6期,分别以“父爱如山”、“唤醒童年的幻想”等不同的主题展开阅读分享,有500人参加。举办“图书馆亲子之旅”活动6场,约160人参加。举办经典诵读课程5场,150名中小学生参加学习。

文化展览】 2011年,市博物馆举办岭南画派名家绘画作品展、中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迎春书画作品展、刘永福作品展、中山华侨历史文物征集品展等12个展览。美术馆举办吴云纵中国画展、金凡油画作品展览、珠海中山江门提名展览等30个展览。举办戈特佛里德·布罗恩林克作品展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中山巡展)等省级以上展览15个。商业馆举办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建馆5周年图片展览、中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上、下)、“中山华侨历史文物征集品图片展”等8个展览。市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举办展览超50个,接待游客107万人次。

第四届中山文化消费节】 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3日,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山市人民政府东区办事处主办的第四届中山文化消费节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本届文化消费节展览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展位100多个,集中展示的文化精华及活动包括:文化传承展示、书香伴我成长、缤纷欢乐舞台、聆听大师讲座、美术珍品大观、动感欢乐体验、文化机构掠影、时尚创意集市、走进银屏内外、文化消费征文等10大板块20多项文化消费活动,6万人次入场。中山文化消费节自2007年起已成功举办3届,在倡导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文化消费群体、扩大文化消费、活跃市民节日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市民文化艺术素质、推介文化产业项目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山市青少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 2011年3月26日晚,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艺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童心向党——2011“香山之春”中山市青少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举行。展演首次采取综艺晚会形式,约300人参加表演,观众达1500人。节目有器乐、声乐、舞蹈、语言等13个。其中,获得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的舞蹈《爱美的小妞》、儿童剧《卜卜斋轶事》等节目在晚会中亮相。

中山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 2011年4月23日,中山市以“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入选文化部公布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从2012年至2013年,全市24个文化站全部创建为“示范特级文化站”。同时,对全市279个行政村(社区)的文化室进行新一轮高标准全覆盖,把建设标准定为“特级”、“一级”、“达标”三个等次,每个等次有相应的室内面积、藏书数量、用于电子阅览的电脑台数、文体广场面积、业余文体队伍、文化协管员、宣传橱窗等要求。设定的标准均高于省文化厅发布的考核指标。其中特级农村(社区)文化室要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文化室总量的20%以上,一级文化室占50%以上,达标文化室占30%以下。

广东省第十届“百歌颂中华”中山分赛区比赛】 2011年5月18日至20日,广东省第十届“百歌颂中华”比赛在中山分赛区举行,来自中山市各镇区以及珠海、佛山、江门、清远4市的歌手、合唱队伍共5000人参赛。在总决赛中,中山合唱团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冠,中山市获1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和组织奖。

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2011年6月14日,第4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结果在江苏省无锡市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中山市推荐的7名候选人全部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0%。其中,方成、杨爱兰、李宝珠和李国泰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方唐和周廉楣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邱健球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人物”。

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在中山举办】 2011年7月22日至24日,由中山市政府、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合唱协会共同主办的第5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四地的43个合唱团近2500名少年儿童参加。中山参赛队伍夺得4个金奖,其中中山市东区赖元葵少儿合唱团、中山市实验小学合唱团获儿童组金奖,中山市实验高中合唱团、中山市一中女子合唱团获少年组金奖。

“中山杯”全国青少年故事大赛】 2011年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中山市中山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杯”全国青少年故事大赛在中山市举办,来自全国10个省、市30家图书馆的近100名少儿参加,参赛少儿主要讲述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故事,表达对孙中山及辛亥革命义士的敬仰之情。比赛共设一等奖8个,由市图书馆选送的16 位选手中有3 位获得一等奖,其中潘雨桐和罗月宁获小学组一等奖,赵致远获中学组一等奖。

《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山》 2011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户外综艺栏目《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山》在北京梅地亚星光影视园完成录制,并于10月在央视3套综艺频道黄金时段播放。该节目采用中山风光人文影像资料和大型幻灯片,集中展示中山的名人故里风光和城市名片及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的“三个适宜”城市的成果,推介以孙中山文化为代表的丰富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

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建成开放】 2011年10月1日,作为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工程,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紧邻翠亨孙中山故居,占地约20亩,总投资3500万元。园内有高3米、厚2米的巨型花岗岩石23块,其中的18块巨石排列成“辛亥历史记忆墙”,墙上刻有孙中山、黄兴、蔡炎培、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宋庆龄等名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日记、回忆录及诗词共26则。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开放】 2011年10月4日,选址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旁旧民居的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开放。展示馆在保持旧民居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外摆设,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和实物模拟场景以及传承人现场互动等展示手段,分别展示中山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习俗、传统体育、传统手工技艺等。

中山市历史名人雕塑揭幕仪式】2011年10月15日,中山市历史名人雕塑揭幕仪式在孙文纪念公园举行,郑观应、容闳、唐廷枢、王云五、马应彪、黄佐、陆皓东、杨殷、唐绍仪、陈天觉、杨仙逸等11尊香山籍历史文化名人雕像正式与市民和游客见面。11尊雕像采用青铜为制作材料,邀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担任艺术总主持,原广州雕塑院院长唐大禧、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家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等国内多个著名雕塑家共同设计,描绘郑观应等11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形象。11座历史名人雕像分设3组,其中王佐和陈天觉一组为历史人物;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的唐绍仪、陆皓东、杨仙逸、杨殷为一组;另一组则是各工商和文化界代表人物郑观应、唐廷枢、马应彪、王云五、容闳。这是中山年内“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血沃共和花》 2011年11月1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策划,广东香山粤剧团排演的粤剧《血沃共和花》获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及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编剧奖等单项奖。这是中山市首次组织作品参加省文化艺术节展演。粤剧《血沃共和花》由编剧家潘邦榛(执笔)、陆键东改编自中山作家余松岩的小说《地火侠魂》,粤剧导演郑卫国执导。该剧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现了被孙中山称作“为共和政体而牺牲的第一人”的民主革命先驱陆皓东短暂而壮烈的生命历程。

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 2011年11月3日至5日,2011年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在中山市博览中心及中山龙城国际游戏游艺交易中心举行。游博会邀请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为指导单位,由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贸易促进会与中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吸引21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成交金额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入场采购和洽谈的专业客商2.1万人,参观者10万人次。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暨文化强市建设系列活动成果综合展示汇报晚会】 2011年12月21日晚,“以中山的名义”——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暨文化强市建设系列活动成果综合展示汇报晚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举行,演出节目包括由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的原创歌舞儿童剧《少年孙中山》、在广东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的粤剧《血沃共和花》、获广东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花会金奖的女生四重唱《爱唱歌的三妹》、器乐三重奏《紫藤花下的梦》等12个在省级及以上各种艺术比赛中夺得佳绩的作品。

2011年珠中江民歌大赛】 2011年12月20日,由广东省珠海、中山、江门市联合举办的2011年珠中江民歌大赛总决赛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180多名选手参赛。比赛分别在珠海、中山、江门市进行初赛,选出24个具有珠中江三地代表性并在当地广泛传唱的传统民歌节目进入总决赛。决赛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创作奖4个、优秀组织奖3个。中山咸水歌表演唱《沙田情歌》、开平民歌《洋丫游碉楼》、斗门客家竹板山歌《颂党恩》获一等奖。2010年,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珠中江文化交流,珠中江三地签署《珠海、中山、江门宣传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决定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珠中江民歌大赛。

(吴荣超 林展鹏)

 
2011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表

项目/基地名称 所在镇区
醉龙(长洲醉龙队) 西区
南朗崖口飘色(南朗崖口村) 南朗镇
鹤舞(申明亭杨氏宗祠) 沙溪镇
白口莲山歌(五桂山中学) 五桂山
三角麒麟舞(三角小学) 三角镇
中山咸水歌(胜龙小学) 东升镇
中山咸水歌(新合小学) 坦洲镇

 
2011年中山市入列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序号 级别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所在地区(单位) 时间(年)
1 国 家 级 中山咸水歌 传统音乐 中山市 2006
2 小榄菊花会 民间习俗 小榄镇 2006
3 凉茶 传统手工技艺 沙溪镇 2006
4 醉龙舞 传统舞蹈 西区 2008
5 崖口飘色 民间习俗 南朗镇 2008
6 六坊云龙舞 传统舞蹈 古镇镇 2011
7 省 级 黄圃麒麟舞 传统舞蹈 黄圃镇 2006
8 黄圃飘色 民间习俗 黄圃镇 2006
9 鹤舞 传统舞蹈 沙溪镇 2007
10 白口莲山歌 传统音乐 五桂山 2007
11 三角麒麟舞 传统舞蹈 三角镇 2009
12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 黄圃镇 2009
13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 市经贸局 2009
14 沙溪四月八 民间习俗 沙溪镇 2009
15 市 级 鹤歌 传统音乐 沙溪镇 2007
16 东乡民歌 传统音乐 火炬开发区 2008
17 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 民间习俗 小榄镇 2008
18 石岐赛龙舟 民间习俗 石岐区 2010
19 小榄赛龙艇 民间习俗 小榄镇 2010
20 东凤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 东凤镇 2010
21 南头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 南头镇 2010
22 大涌红木家具雕刻艺术 传统手工技艺 大涌镇 2010
23 南头灯酒习俗 民间习俗 南头镇 2010
24 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民间习俗 三乡镇 2010

 
2011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表

传承人 项目名称 所在镇区(单位) 传承人级别
吴志辉 中山咸水歌 坦洲镇 国家级
黄焯根 醉龙 西区 国家级
麦炽英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 省级
麦标池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 省级
李尚仁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 省级
谭浩彬 南朗崖口飘色 南朗镇 省级
苏照恩 黄圃飘色 黄圃镇 省级
刘永荣 白口莲山歌 五桂山 省级
梁冠波 鹤舞 沙溪镇 省级
谭锦堂 黄圃麒麟舞 黄圃镇 省级
蔡沾权 六坊云龙舞 古镇镇 省级
吴义芳 三角麒麟舞 三角镇 省级
卢炜森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市经贸局 省级
王秋扬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黄圃镇 省级
梁三妹 中山咸水歌 坦洲镇 市级
高耀晃 东乡民歌 火炬开发区 市级
邓胜洪 六坊云龙舞 古镇镇 市级
王献章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黄圃镇 市级

 
2011年中山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目前级别
孙中山故居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故居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 省级
陆皓东坟场 1937 翠亨村犁头尖山 省级
杨殷故居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 省级
陈氏宗祠建筑群 清代 南朗镇榄边茶东村 省级
中山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 1934—1936 南朗镇翠亨村 省级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1927 石岐区西山公园 省级
烟墩山塔 明代 石岐区中山公园烟墩山 省级
长洲黄氏大宗祠 明—民国 西区长洲村 省级
烟洲书院 清代 西区长洲村 省级
马公纪念堂 1933年 南区沙涌村应彪路1~3号 省级
探花及第牌坊 清代 沙溪镇龙瑞村 省级
程君海故居 清—民国 南朗镇新填地大塘巷 省级
郑观应故居 近代 三乡镇雍陌村 省级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5年 五桂山南桥槟榔山村14号古氏宗祠 省级
何竣岗墓 明代 板芙镇虎爪村鹿鸣岭 省级
孙达成墓 清代 南朗中山纪念中学内 省级
孙寿屏墓 民国时期 中山纪念中学内 省级
孙昌墓 民国时期 南朗镇翠亨村 省级
“浦江世泽”坊 明崇祯九年(1636) 火炬开发区濠头村 省级
西山寺 明代 石岐区西山 市级
铁城东门城墙遗址 宋代 石岐区扒沙街 市级
白衣庵 明崇祯间 石岐区庵前正街 市级
泮水桥 明代 中山市人民医院内 市级
舜举何公祠 始建于明代 小榄镇积厚街 市级
双美桥 明代 小榄镇沿河路 市级
仆射何家祠 清代同治年间 小榄镇云路街 市级
华佗庙 清代 火炬开发区大环村 市级
水洲山炮台 清代咸丰四年 火炬开发区沙边村 市级
天章阁 清代乾隆年间 三乡镇圩仔文阁后街 市级
北极殿·武帝庙 清代 大涌镇安堂村 市级
陈天觉夫妇墓 始建于宋代 东区库充村 市级
郑爱文墓 清代 神湾镇古宥村 市级
龙穴彩陶遗址 新石器时代中期 南朗镇龙穴村 市级
魏邦平故居 清光绪年间 古镇镇麒麟村 市级
杨仙逸墓 1927年 东区紫马岭公园内 市级
沛勋堂 1932年 南区竹秀园村 市级
冯氏宗祠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 市级
员峰铜狮 1937年 石岐员峰学校 市级
孙中山纪念堂 1982年 石岐区孙文中路190号 市级
思豪大酒店旧址 1948年 石岐区孙文西路150号 市级
三山古庙 清代 石岐区南下麻洲街一横巷三山庙1号 市级
华光庙 清代 石岐区大陂村正街1号 市级
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 民国24年(1935) 石岐区西山公园内 市级
郑氏宗祠 清代 石岐区厚兴直街31号 市级
杨仙逸祖居 清代 南区北台村著昆街39~41号 市级
文笔塔 清代 南区沙涌村文笔山上 市级
功建铁城梁公祠 清代 南区福涌村 市级
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清代 火炬开发区 市级
青云桥 清宣统元年(1909) 火炬开发区濠头村 市级
“百龄流芳”坊 清道光十八年(1838) 黄圃镇镇一村北头下街8号 市级
黎氏大宗祠 清代 黄圃镇镇一村北头南街 市级
王氏大宗祠 清代 黄圃镇三社社区灵古上街41号 市级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明、清 黄圃镇鳌山村 市级
北约观音大庙 清代 黄圃镇鳌山村北约路1号 市级
黄圃革命烈士纪念碑 1963年 黄圃镇花果山 市级
魏氏宗祠 清代 古镇镇海州麒麟村中心大街 市级
跃龙桥 清代 小榄镇东区十二街 市级
小榄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9年 小榄镇文化路凤山西坡近山顶处 市级
洪圣殿 清光绪癸卯年(1903) 沙溪镇圣狮村庙仔街 市级
龙环古庙 清光绪十九年(1893) 沙溪镇龙聚环村兴龙街28号旁 市级
“期颐偕老”坊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沙溪镇圣狮村惠来街口 市级
“升平人瑞”坊 清代宣统二年(1910) 沙溪镇圣狮村圣狮正街一巷巷口 市级
杜婆桥 清代 沙溪镇涌边村涌边街 市级
团益公会旧址 1913年 沙溪镇圣狮村团益街47号 市级
肇园 民国18年(1929) 沙溪镇塔园村塔园大街26号 市级
大觉古寺 清代 大涌镇安堂村 市级
林氏宗祠 明、清 大涌镇安堂村 市级
安堂牌坊 清同治五年(1866) 大涌镇安堂村 市级
古鹤村闸门 清代 三乡镇古鹤村 市级
“乐善好施”坊 清光绪八年(1882) 三乡镇古鹤村古鹤下街49号正对面 市级
日东祠 清代 三乡镇古鹤村古鹤下街40号 市级
南朗祖庙 清代 南朗镇南朗正街187号西侧 市级
贞义堂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和兴街12号 市级
杨心如故居 清代 南朗镇翠亨村中亨街一巷2号 市级

 

上一篇: 香山文化研究(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新闻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