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201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4 【点击率】1276次

【概况】 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联合中山广播电视台创作推出《C博士一分钟》宣传活动,开展“2010绿书签行动”和盗版出版物全市集中销毁行动。与有关部门在市属企业中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受理印刷复制业务2483宗,现场检查企业400多个。完成全市印刷企业档案整理工作1600多项。调研市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著作权保护和作品传播等情况,编写《关于市图书馆等单位作品传播及著作权保护情况的调查整改情况报告》。开展市属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并进入正版软件采购洽谈阶段。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2010年,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着力提高新闻产品质量,筑牢舆论引导主阵地,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构建立体传播格局,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和转换经营方式,推进报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集团辖下媒体包括《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集团全年总资产1.88亿元,总收入1.04亿元,《中山日报》和《中山商报》平均每期发行量分别为7.3万份和3.25万份,“中山网”周访问量175万次。在2010中国传媒年会上,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获“2010最具成长性媒体品牌”称号。《中山日报》世博典藏特刊“世博丹青”画卷获国际新闻设计协会(SND)32届全球新闻设计大赛优秀奖。

【中山日报】 提高新闻采集力和表现力,增强对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提升新闻宣传权威性和公信力。推出《中山转型2010》、《中山产业升级·提速2010》、《双提升·创新中山新动力》等系列报道。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中山人在上海》专题,探索出“史态新闻”报道和写作手法。广州亚运会开幕期间,出版《亚运起点》、《潮流中山》、《潮流奔腾》等特刊。广珠城轨即将建成通车期间,推出《走读城轨》大型系列报道,派出文字和摄影记者走访广珠城轨沿线站点,探寻城轨时代变局。推出《救助肿瘤少年张富国》、《马庆清舍己救人先进事迹》等专题报道。全年制作《中山城市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世博丹青》、《升级·2010城市竞争力报告》、《春暖中山》、《让城市更文明》等多个特刊。

【中山商报】 着眼民生主题,聚焦社会变化,以责任与公信力为核心,履行媒体职责。《关爱独居老人》系列报道在全国率先开创“一纸关爱”新模式,受到中央电视台12频道关注,《中山家居》和《社区养老模式》报道的经验和做法被推向全国。《大茅岛采矿权拍卖引发争议》、《探访老街旧巷》、《路边停车位收费》等系列报道注重解剖问题、汇集民智。新闻周刊以回顾一周时事热点为主,增加大事件的深度回顾和延伸阅读,形成一周热点人物点评、新闻速览、深度阅读等板块。娱乐周刊以整合网上娱乐事件、娱乐人物、热点电影、娱乐酷评等内容为主。专副刊以策划版面、配合市场经营为核心,推出《探访桑拿天里的楼市百态》、《后调控时代金九银十》、《8月楼市调控风声趋紧》、《园丁购房全攻略》、《沿街买楼去》、《囧途探路》、《中秋健康过》、《捕梦空间》、《向装修问好》等专题,确保版面可读性,拉动经济效益。

【中山网】 围绕“打造全媒体强势平台”目标,主推视频节目,探索全媒体融合新模式。3月2日,视频节目《今日播报》启播,逢周一至周五下午5时播出,节目每期时长15分钟,包括《今日要闻》、《记者连线》、《网闻天下》和《网友拍拍》等栏目。5月,改版网站首页,升级楼市家居等部分商业频道,设计开发英文频道,突出中山本地新闻和服务功能,体现城市综合信息门户网站特色。承接问政平台建设与运维工作,建立覆盖全市130个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联络员队伍,举办全市网络联络员业务培训班,开发电子预警系统,编印《网络问政工作动态》刊物,报送市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网络处等。成功开发“掌上中山日报”、“掌上中山商报”和“掌上中山网”等以手机为终端的新闻资讯WAP(无线应用协议)/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站点,实现本地新闻资讯从电脑终端向手机移动终端转移,拓宽报业集团媒体新闻信息传播途径。

(陆超虹)
 

上一篇: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广播电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