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200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0》 【成文日期】2009-12-10 【点击率】1280次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2009年,报业集团发挥核心竞争力和基础优势,扎实做好平面媒体,发展新兴媒体,提高品牌价值、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完成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全年总资产1.7亿元,年总收入9672万元,《中山日报》、《中山商报》日均发行量分别为7.11万份及3.26万份,“中山网”周访问量1.75万次。其中,《中山日报》在中国传媒大会2009年会及首届中国媒体视觉影响力高峰论坛上分“金长城 传媒奖·2009中国十大地市 报”称号和“中国十佳日报版面奖”。

策划各类活动,提升品牌价值。3月,启动集团见习基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7月25~29日,与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首届中山书展,近500家出版社共展出10万种出版物,入场人次19.6万人。9月1日,举行“读者奖助学基金”首发仪式,向全市34名困难学子发放13.3万元奖助学金。9月26日~10月13日,主办“美丽家园,和谐中山——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航拍中山图片展”,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山社会经济变化。由报业集团策划和实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黎光创作的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获广东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东优秀文学作品奖。

深化跨地域交流合作,增强影响力。5月27日,与珠海特区报社、江门日报社签署《珠中江报业联盟合作备忘录》,三地报业在采访联动、版面合作等8个方面进行合作,打造良好的珠中江经济圈舆论氛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董事骆南辉一行到访中山,落实与报业集团合作事宜。10月16~17日,报业集团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2届年会。

中山日报】 坚持大时政、大经济、大民生的新闻理念,大胆创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围绕中心工作,凸显主流权威。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契机,推出《八绘中山》及《珠江潮声(2)——珠三角城市〈纲要〉落实报告》系列报道,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中山未来。以“提振信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基调,推出《开门大吉》、《记者看开局》、《开局观察》、《应对挑战》,《促进增长》、《2009两会前奏》、《展望2009》、《年中经济盘点》、《突围·升级》、《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中山思与路》等多个栏目。加强采编策划,提升新闻品质。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推出纪念报道《见证中山60年》,展现中山60年的历史跨越,时间跨度和涵盖面为历年重大策划之最。全年制作《“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盛典》、《航拍中山》、《大阅兵》、《重访·汶川叙事》、《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中山人》、《齐鲁鏖兵,精彩全运》、《永远的迈克尔》、《预防甲流服务全手册》等多个 特刊。

中山商报】 紧贴读者口味,把握市场脉搏。年内推出《名树园使用繁体字惹争议》、《无证幼儿园违章建筑内办6年》、《旧小区“养老”谁买单》、《城区机动车“弃儿”》、《山顶花园爆破》、《文明城市复检》、《“挖山”事件》等连续报道。车周刊《导购》和《二手车》栏目,居周刊《搜房》和《楼市说法》栏目,创富周刊《小本创业》栏目等各周刊90%以上版面为原创稿件。6月,推出《中山家春秋》,通过百姓家庭故事反映国家60年命运变迁。10月1日,创新长假期间的报道形式,推出《锵锵六人六日谈》。12月,派出3批记者赴澳门开展名人专访活动,反映澳门回归10年来的变迁。

中山网】 围绕打造“中山门户网站”目标,拓展和延伸传播空间,丰富传播样式和手段,实行架构和管理市场化运作。承担《中山日报》和《中山商报》的新闻及信息资源的互联网整合发布,将两报按版面上网,整合设置新闻、社会、财经、直播、视频、政务、教育、房产、汽车、旅游、饮食、人才、情缘、娱乐、文化、体育、健康、女性、小记者、论坛等专业频道,满足网民个性化信息需求。启动报业数字化战略,6月中山网以“广东城市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工程”试点单位为契机,与中山电信、中山联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发手机报纸、手机短信、彩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增强网络视频功能,引进影视后期制作人才,提升视频新闻、专题片制作和视频节目质量。全年制作《对话》、《嘉宾访谈》及《健康快车》等视频节目共54期。“中山论坛”栏目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将有价值的言论整理成《网民议论热点》和《网络舆情》,报送市政府,增进政府与网民沟通交流,提高职能部门工作效率,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陆超虹)

附:中山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社长、总编辑:方炳焯

上一篇: 图书博物(200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广播电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