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及版权管理】 对全市460家书报刊经营单位开展年检登记工作;全年审批设立和变更10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审核100批次加工贸易项下配套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事项;审批120批次中山市一次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协助省新闻出版局为市内40家广东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办理年检初审手续;协助几大报刊驻中山记者站办理年检和重新登记手续;全年受理版权咨询及参与版权纠纷调解10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组织召开全市出版物经营者会议,倡议出版物经营者坚决抵制“六合彩”等非法出版物等,并与每位经营者签订文明经营责任书。制订《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的意见》。全年完成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等有关单位的审批、审核、备案、变更、年检、换证等800多宗。会同执法大队,联合综治、工商、公安、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分别在元旦、春节和人大与政协“两会”、“五一”前后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深圳“文博会”、反盗版百日行动及国庆节期间,开展6次大型的联合整治行动,重拳打击不法分子售卖非法盗版音像制品、图书和电脑软件的不法行为,取得较好的执法效果。检查书报刊经营单位160家次、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40家次,收缴违法(盗版)书报刊35.2万册、违法(盗版)电子出版物4.67万件,取缔无证照经营档点300家,破获非法经营电子出版物窝点1个,摧毁地下大型批发非法出版物窝点1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宗,刑拘2人。
【印刷业管理】 重新完善、制作各项印刷业务的办理指南,供印刷企业免费索取。列明办理业务需提交的材料、办理程序、审批时间等要求。为1400家印刷企业办理年检,解决部分企业的《印刷经营许可证》与《营业执照》主要登记事项不符的问题,促进企业办理升格和相应的变更业务,摸清全市印刷企业的数量、规模等情况。依法注销125家没办理2005年度年检换证的印刷企业的《印刷经营许可证》。成功为5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印刷企业升格为出版物印刷企业,全市出版物印刷企业增至16家,优化中山印刷业结构。开发印刷行业信息管理平台,对印刷企业实行互联网管理,建立省局——市局——镇区文化站——企业的印刷业四级共享资料库。(吴荣超)
附:2006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郑集思
副局长:陈巧章 胡颂科 苗晓岷(5月起) 贾东风(9月起) 张 铁(9月止)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2006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按照“辅政亲民、策划双赢”的指导方针,积极实施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层级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报业集团管理运行机制,抓住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6年,《中山日报》发行量为2340.40万份,比上年增加1.4%;《中山商报》发行量为821.97万份,比上年增加79.6%。
成功组建报业集团。8月26日,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集团下辖2报1网(《中山日报》、《中山商报》和《中山网》)。成立报业集团管委会,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机构,总体把握集团报刊的舆论导向,确保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管委会成员7名,包括主任(社长、总编辑)、副主任(副社长)、管委会委员,设置管委会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编委会办公室“三办”作为集团的支撑系统,组建广告中心、发行中心、印务中心3个经营中心。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市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唱好主旋律。全年《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共组织10多次集中式重头报道。年初,重点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抓好“当好排头兵,建设和谐中山”的宣传报道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态势;强势推出香山文化概念,并将香山文化的宣传工作贯穿全年;策划“新农村纪事”大型接力采访报道活动,走访全市100多条村庄,展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设“探秘中国魅力乡村”栏目延续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开辟“关注东部开发”栏目,为东部开发创造舆论氛围;在“城市论坛”创办1周年之际推出“城市论坛”一周年回眸专栏;专题报道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活动等,增强党报的导向性、权威性、指导性,提高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和服务性。
坚持新闻创新。2006年,创新新闻管理模式,实行采编分开,将原新闻部一分为二,设置新闻编辑部和新闻采访部,将原摄影部并入新闻采访部;采编分开有利于杜绝有偿新闻,整合采编分工协作的优势;摄影部并入采访部,实现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的联动,有利于培养双栖记者。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从社会、从群众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报道政务活动,既全面、准确报道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又以新闻价值和群众的关联度作为标准,区别处理政务报道,体现实事求是、改进党风政风的实际行动。创新版面、栏目设置,体现版面编排的贴近性、服务性,《中山日报》新设的《金周刊》、《新闻时评》、《新闻影像》、《市民热线》、《春季车展特刊》、《2006居住生活艺术节特刊》、《关注女人街》、《香山明清档案辑录》、《香山文艺》等专版专栏,获得读者好评;《中山商报》新开辟的《香山法眼》、《周边》、《国内·社会》、《民间记忆》、《新新人类》等版面和《文化水不平》等栏目,贴近了读者、服务了群众;中山网增加新闻频道约10个,新开设专栏、专页超100个,为网上读者提供丰富资讯。
坚持“策划双赢”,不断开拓经营新领域、新路子。要求经营部门要主动与采编联动,共同策划,重点策划周刊性、专题性版面,2006年策划车展、房展、教育特刊、文明中山等专题版面,同时,紧密结合本年度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节日进行策划,策划了春节特刊、“五一”特刊、世界杯特刊、“8·28”壮歌行、月饼评选、国庆特刊、年终特辑等,通过策划带动经营,使集团的各项发展指标与中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壮大集团的经济实力。2006年广告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6.22%,其中《中山日报》5240.31万元,《中山商报》886.49万元,《中山网》完成本年度广告任务,中新公司户外广告经营收入增长23%。
坚持推进四项管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006年,实施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层级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报业管理运行机制,在目标管理方面,坚持集团总体目标下的各部门分目标制度,强化目标任务;在制度管理方面,启动新一轮完善建章立制工作,打造规范明确、程序公开、运行高效的报业集团内部科学管理机制;在层级管理方面,明确层级管理的要求,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重点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进行新一轮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38位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人本管理方面,加大人本管理的力度,关心员工需求,积极为员工打造发展平台、提供发展路径,全体员工在总体上呈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干劲。(黄爱东)
附:2006年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名单
社长、总编辑:刘炽良(8月止)
主任、社长、总编辑:欧阳海燕(8月起)
副主任、副社长:陈 惠
管委会委员、副总编辑:谭文卿
管委会委员、副总编辑、执行总经理:黄春华
管委会委员、执行副总编辑:郑万里
管委会委员、商报总编辑:秦志怀
管委会委员、行政总监:黄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