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管理】 修改和完善《中山市电子游艺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中山市娱乐场所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和上报中山市网吧宏观调控总体规划。新制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例会制度》、《实行节假日执法制度》、《实行执法回访制度》,完善《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指引》等制度。整治文化市场,开展打击互联网经营场所网络赌博活动,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有害信息、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秩序等专项行动。年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95万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5915家次,查处无证经营单位1114家,其中出版物市场325家、黑网吧680家、无证机室86家。全年收缴非法出版物19.17万件、游戏机电路板814件、电脑设备3364台,销毁非法出版物40万件。拆除186个用户非法安装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文化产业发展】 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市场培育和组织协调文化行业,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繁荣有序发展。小榄镇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和坦洲镇伊泰莲娜首饰主题公园被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文化产业创意园”称号。小榄镇文化艺术产业基地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镇级示范基地,小榄镇文化站同时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开展版权兴业工程,港口电子游艺游戏产业集群命名为省版权产业示范基地。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华旅游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8年度中山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
10月8日~10日,市文广新局、经贸局和港口镇政府等单位承办第18届中国国际游艺机博览会暨2008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商贸洽谈会,以“科技创新与娱乐潮流——08游艺风”为主题,展示当今游戏游艺产业最新的创意成果、科技产品和娱乐方式,到会的参展商108个,吸引全球近700个专业3000名采购商赴展,近6万人观展,贸易成交额12.3亿。举办游戏游艺产业高峰论坛,为中山文化产业打造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中山文化事业改革开放30年】 1979年起,中山市逐渐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多侧面、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群众文化活动架构,出现与现代化科技和经济发展同步繁荣的文化发展新格局。1990年起,每年举办3~5次导向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镇区文化大巡礼、窗口单位艺术节、少年艺术花会、工业文艺活动、民间社团戏曲调演、十佳藏书单位(家庭)评选、中山市合唱节、社区艺术节等,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带动企业、军营、学校、社区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小榄、沙溪、黄圃、坦洲、大涌等镇分别因其拥有独特的书画、民间艺术、飘色、民歌、红木雕刻艺术获省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小榄、沙溪、大涌等镇获国家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每年拨出专项补贴资金推介高雅艺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文化素质,1996年起,每年在城区举办30多场高雅演出和数十个艺术展览。承办“中山火炬杯”2000年中国合唱节、“凯达杯”2001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广东省第三届群众戏剧花会、“现代杯”广东省第八届少儿小提琴演奏比赛等国家级、省级文化活动。
组织、扶持、奖励文艺创作,促进文艺全面繁荣,每年都有一批作品入选全国和省的比赛或展览。至2005年,全市有业余艺术队伍156支,能保持经常性文化活动的广场有36个,每年活动超1000场(次)。在文化部举办的第十一届群星奖评选中获戏剧小品类和群众文化科研成果类2个金奖。在近3届中国曹禺文学奖、小品小戏奖评选中,有5个作品获奖。在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4个参选作品分别获3个金奖、1个银奖。少儿艺术创作先后获国家级的“小梅花奖”金奖和银奖、“蒲公英奖”金奖。2001年至2007年期间,在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综合成绩保持全省前三名。
建成一批新的文化设施,包括1983年由旅港乡亲捐建的孙中山纪念堂、1991年竣工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中山市图书馆以及新建的孙中山纪念馆,其中孙中山纪念馆内设的《孙中山史迹陈列》被评为1999年中国博物馆陈列十大精品之一。2005年,市政府投资5.8亿元兴建的市文化艺术中心落成,成为中山最大型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此外,新建中山美术馆,建设4个层次“特色化、系列化、多样化、中小型”系列特色博物馆群,其中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等成为国内首家专题博物馆。各镇区建成一批综合性文化中心,全市文化站的室内活动面积9.8万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12.9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24个镇区文化站全部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至2008年,全市有185个农村(社区)图书室,藏书37万册。
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中山与市内文艺界进行音乐、书画、曲艺等双向交流和演出,每年与港澳地区交流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学术活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设计、制作的展览《孙中山与广东》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史料陈列展,乐力合唱团应台湾高雅实验交响团邀请赴台作环岛演出,台湾高雄汉声合唱团到中山举行合唱音乐会。2005年11月,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成功承办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参会人数超1000人,创博鳌亚洲论坛历次会议规模之最。
2008年,开展创建文化名城工作,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市政府投入100亿建设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名人、名牌、名作)文化、生态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投入1700万元,修缮陈氏宗祠、陆皓东故居、郑观应故居等文物建筑。中山纪念中学建筑群等13个文物点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市新图书馆、广播电视信息大楼、博物馆群、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文化工程相继规划和立项,正式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吕丽珠 吴荣超)
附:2008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领导名单
局 长:郑集思
副局长:陈巧章 胡颂科 苗晓岷 贾东风(3月止) 黄桂玲(4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