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9 【点击率】1253次


【中山日报】2000年,中山日报社本着团结合作、改革进取、更上台阶的精神,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至年底,日发行量达5万份,广告营业额2000万元,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
  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性,围绕中央、省、市的中心工作策划组织宣传报道。1月1日,推出20版的“千禧金版”。1月开辟专栏专版,配合全市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宣传。2月集中骨干力量,做好市“两会”宣传报道。3~5月开辟长设专栏,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配合开展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3~4月跟踪报道全市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5月重点宣传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论述。7月重点宣传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报道农村基层组织和国有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在头版开辟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个专栏。10月份,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大对经济工作的报道力度。3月份做好一年一度的“3·28”招商经贸洽谈与产品展销会的宣传报道。4月、6月,为配合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及全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先后派出记者对2000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及重庆(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进行了深入的报道。5月至6月除在头版开辟“努力实现上半年经济指标”专栏外,还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报道。9月做好“创建中国优旅游城市”的报道。报道中山(沙溪)国际休闲服装节的盛况。12月大力宣传全市“九五”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回望‘九五’”。
  做好社会及文化信息的报道。4月、6月,积极、审慎地做好“横东‘一·七’案”和“中横灯饰厂案”两个重要的社会新闻报道。11月宣传报道在中山市举办的“中山火炬杯”2000年中国合唱节。增加报纸信息量,加强舆论监督力度,提高报纸的可读性。从8月28日开始,在上年周二、周五八版的基础上,由周日至周五均扩至八版,增大了报纸信息量。增加“青春前线”、“岐海同舟”、“美食家”、“读书”、“人才市场”、“通信·电脑”、“健康之路”、“车迷世界”等多个版面。年初以来,加强了社会新闻的力度。增设了“报料热线”,拓宽社会新闻来源,要闻部基本上做到每天有1条以上的社会新闻。将原星期天版改成“社会生活周刊”,头版主要刊发社会新闻。时事体育版通过卫星接收新华社二路电讯稿,提高了时效性,与大报保持同步的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力度,严格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对海港假酒案、孙文东路水管爆裂、学员告某函授学校只收钱不开课等事件作了系列报道,社会反响较好。
  坚持以制度管人,提高采编和社务管理水平。中山日报社既是事业单位,也是带有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为促进报社上下的思想作风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年内完善和强化执行岗位考核、员工岗位纪律及采编工作流程等多项制度,改革用人体制,使之适应当前报业市场的竞争需要。在着重做好采编主要业务工作的同时,充实力量,加大开拓广告业务的力度,扩大了报纸广告来源。保障报纸的顺利出版,对印刷厂实行岗位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完成了更新、引进印刷成套设备的融资和审批阶段。开拓经济来源,重组了中山市中新广告公司。(林可荫)


附:2000年主要领导名单

中山日报社社长:陈洪棣(兼总编辑)


【香山报】改全国刊号为省内刊号后,制约了报社的业务范围。报社全体人员群策群力,积极开拓,使香山报正常运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配合党和国家及市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开辟了文化宣传专栏,使之成为展示中山文化形象的窗口。增加文艺版面,为中山的文艺作者提供文艺创作园地。(陈小禾 庞振球)

上一篇: 图书·博物(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广播·电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