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09 【点击率】1342次


【简况】 1999年,广播电视系统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按围绕中心、把握导向、深化管理、提高效能、精办节目、促进经营的发展思路,强化宣传管理,加快事业建设,探索机制改革,不断创新节目,走出了一条强化宣传作用、与市场经济结合、与广播电视产业接轨的发展道路。


【宣传工作】 突出宣传工作的主功能,坚持“政治家办台”原则,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宣传,为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后完成对市人大、政协“两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99中山招商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99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等大型会议活动的报道,以及对“工业立市”、深化企业改革、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重大战略的宣传任务。配合全国的重大事件和活动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宣传,使之形成热潮,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市新闻和专题节目的采编数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全年共播出新闻4.35万条,专题1502辑。其中各镇区台站共播出新闻1.54万条,专题563辑。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节目,1999年共21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7个;在市级广播电视新闻、社教专题奖评选中,各台站共获奖161个,其中一等奖25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82个。


【事业建设】 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加强技术维护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以《中山市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总体规划方案》为依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地总体规划及分步实施。1999年底制定了光纤网络建设方案,部分台站制定了适度超前投资、一步到位的网络改造方案,逐步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建成一个多功能综合信息网络。1999年重点改造镇区主干网和用户网,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为下一步开发网络功能打下基础。镇区主干线网光纤化升级改造已完成80%,用户网的64%同时得到改造。全市城区和镇区主干线光纤改造共546.9公里,其中1999年新架设257.6公里;开通光节点281个;用户网升级更新改造线路1722公里,其中1999年更新改造1356.9公里。全市新增用户1.18万户。此外,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检修及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做好安全优质播出工作。完善卫星接收点的管理和报批制度,纠正和查处了违纪违章行为。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资讯和娱乐生活服务。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队伍和事业建设,实现了两个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年共播出新闻稿件1.68万篇,日平均用稿量为50篇,增长58.7%,其中记者自采稿件2107篇,增长15%;镇区台、站、通讯员稿件3555篇,增长5.5%,播出《今日话题》及理论、法制、经济专题402辑。上送省以上新闻单位稿件202篇,其中被采用118篇。
  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宣传改革,确立“新闻立台”的指导思想,以“先声夺人、快速反应”的报道形式来强化新闻的采编功能。突出资讯、服务、娱乐的功能,提高节目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品位。一些节目由于贴近群众和生活,融教育于艺术中,寓宣传于娱乐中,收听率稳定上升,如《峰妍笑语》、《醒目仔大本营》、《天南地北人间情》、《吾家有儿》、《粤韵今宵》、《健康一族》、《庆记茶寮》等节目在听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8月30日,电台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策划制作播出了30集大型专题节目《辉煌五十年》。10月15日,成功直播了’99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这是该台首次进行的远距离直播活动。
  投资210多万元建设基础事业,改善工作环境、采访和办公条件。其中,投入90多万元完善音频工作站及全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前期工作;投入1万多元安装了播出区防盗及值班保卫系统;投入83万元购买了专门用于记者采访的微型厢式车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1辆及微型采访机、音频设备等一批设备,缓解了电台交通工具不足及采访设备短缺的状况。投入40万元装修办公室和会议室,改善办公环境和电台容貌。
  健全支部生活制度,注重骨干队伍建设。对中层管理人员提出了“管理出效益”的要求,实施量化管理。以岗位考核为重点,对记者、主持人实行竞争定岗,真正实行“按劳取酬、按质论价”的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事业管理向产业管理的转变,形成了勤奋进取、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
  9月27日,原中山电视台台长林础蒲调任中山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中山电视台】 以精简机构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出发点,1999年9月,原中山电视台和中山有线电视台合并成新的中山电视台,保留中山有线电视台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新合并的中山电视台设有新闻部、节目部、广告部、技术开发部、工程维护部和总编室、办公室,并附设有影声天线工程公司、纵横广告公司、安全防范公司、电子厂等辖属企业。全台共有员工280多人。开办的电视频道主要有以时事和政治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以经济生活为主的生活频道以及购物、体育、信息等5套节目,自办栏目20个。11月19日,由中山电视台自筹资金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20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制作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全台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强化宣传管理,加速节目创新,及时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呼声。全年共播发新闻稿件1.16万篇,制作播出各类专栏635辑,制作公益广告162条,播出3500多次。共有7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除新闻节目外,《城市快线》、《旅游真好玩》、《看消费》、《楼市纵横》、《物价广角》、《梨园多姿彩》等一批新办和改版的经济、信息、服务类栏目深受观众喜爱。成功投资制作了首部25集的电视连续剧《忠勇小状元》。精心组织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取得历史性的高收视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优质安全播出,先后筹集了1000多万元用于采编设备、制作设备、播控设备、前端设备、网络开发设备的购置和网络改造,引进了先进的克斯曼KARIN智能前端系统及哈雷光设备。按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对中山市城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按750兆网络技术方案进行了升级改造和建设,使城区新增光接点达80个,明显提高电视信号的传输容量和质量。新的综合办公制作大楼建有600平方米、240平方米、120平方米、80平方米的演播厅各1间,拥有电视转播车和近200台套BATACAM采编播、图文创作系统、三维工作站及非线性制作设备,设有5个播出中心机房,全台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强大的设备及网络资源优势,为搞好宣传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和技术保障。
  适应新闻改革,促进精品生产和节目市场化,全台建立了“责权分明,绩效挂钩,管理完善,控制合理”的运行机制。各部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内部核算机制,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制度,对每位员工进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劳动质量、劳动强度等4个方面指标的考核,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干,并使人才的知识价值得到承认的良好氛围。
  9月27日,原中山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吴焯棠调任中山电视台台长。(吴竞龙 梁小鹏)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市广播电视局局长:麦汝祥
 

1999年度中山市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获奖统计表

获奖作品

获奖项目及等级

获奖单位

老寿星的信念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一等奖

中山电视台

中山农民致富后的新追求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中山电视台

中国首位乡镇企业家登上“哈佛”讲坛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乡镇之星”闪烁文明之光

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进藏新兵

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中山电视台

开创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路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夕阳事业”从这里拓展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新居梦圆

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缘结中华鲟

广东省有线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永怡花园

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五届三次广告评比二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首位乡镇企业家登上“哈佛讲坛”

中国广播奖三等奖、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隆平成为中国“种粮名人村”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村民罢“村官”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阿强的故事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赖广益与其童声合唱

第七届广东广播电视文艺奖音乐类二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我们需要性教育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 新闻·出版(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图书·博物(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