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6 【点击率】1414次 | |||
【文化活动】 7年来,举行了一系列重大文化艺术活动。1991年,举行了第五届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中山图书馆落成剪彩暨中山籍书画家大型美术和摄影展览及首届外来劳工歌唱大赛。1992年,举行了广东省人民公仆金龙杯歌唱邀请赛、《菊花诗情》朗诵大赛。1993年,举行了第二届《孙中山文艺奖》、“欢乐祥和满中山”摄影大赛、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广东小曲新作卡拉OK大赛。1994年,举行了纪念萧友梅博士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慈善万人行(新民俗文化)研讨会、第四届艺术节。1995年,举行了抗战胜利50周年群众歌咏大赛。1996年,举行了党政军民春节文艺晚会、外来员工歌唱大赛、民俗研讨会、曲艺社团“丙子中秋”粤曲邀请赛、第三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1997年,举行了龙杯粤曲大赛、首届“中山人看世界”摄影展览、“新马港美法歌乐叙中山”音乐会、中国声乐精英音乐会、中山市迎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镇区文艺大巡礼、中国声乐精英演唱会(二)、方成和萧淑芳作品联展暨方成捐献名家书画藏品展、征集1980年以前反映中山的旧照片,举办了“旧貌换新颜”历史图片展览。市文化局组织,广东省话剧团演出的学习《新三字经》文艺专场,在市内演出超100场受到群众的欢迎。以承包形式经营的中山粤剧团,每年在省内的演出超过200场。由《菊城》等7家镇区文艺小报在民间企业家赞助下联合举办的“中山是我家”征文活动。金岛酒店收藏中国百名书法艺术家作品,办起了民间收藏馆。1997年8月,市文化局与武警中山支队签订了携手共建“军营文化”协议,协助军营创办了武警威风锣鼓队,并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军营举办文学讲座。中山籍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遗孀程丽娜遵照丈夫遗愿,把刘开渠20多件雕塑遗作赠送市博物馆收藏,著名漫画家方成把珍藏的107件名家书画作品捐献给家乡人民。1997年举办了党政军民春节文艺晚会、联合国颁赠“人居奖”文艺晚会、中山-檀香山缔结友好城市文艺晚会、广东城乡建设市长研究班文艺晚会和文艺演出周,庆祝建军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文艺创作】 推出了一批基调鲜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思想艺术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和文艺专集,出版包括文学、戏剧、歌曲、美术、书法、摄影、文学评论等各种著作数十种;其中,由天津百花出版社为中山艺术家出版的著作超过10种,例如《中山文化志》、《中山文艺家名典》、《中山民歌》CD金碟。此外,李锡武、何廉(遗作展)、郑淡然等艺术家还应邀赴北京、澳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1997年3月,在金岛酒店召开了为期3天的文艺创作工作会议,8月在乡泉别墅召开了为期2天的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邀请省的文艺专家前来辅导。设立文艺活动组织奖和文艺精品奖,以“重在质量,宁缺勿滥”为原则,从组织和奖励机制上扶持文艺创作,促使文艺创作更快发展。 【群众创作与演出】 由于社会大环境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山的群众文艺创作曾一度受到冲击,但这种现象很快被扭转过来,群众创作与演出重新步入正轨,转向蓬勃发展。每年在全省的群众文艺创作评奖中都取得好的名次。1992年,何鉴明创作的小戏《大江那边》和林学斌创作的《“大哥大”与女公关的故事》获一等奖。1993年,任婉侠的舞蹈《风筝》获一等奖。1996年,高永的小品《马路时代曲》获二等奖,郑集思的《我象哪一个》、何鉴明的《大榕树下》、何方的《夜不再掩蔽》等小品获三等奖;黄卓荣的故事《公仔成转运遇“财神”》获三等奖;陈洪兴的音乐《那缕乡情》获二等奖。高永的小品《风雨可人情》获1997年全省思想道德小品大赛三等获。陈洪兴的歌曲《工人,咱自豪的名字》获1997年度全国《中国潮》金曲大赛优秀创作奖。群众美术、书法、摄影等创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市群众艺术馆在中山市图书馆分别举办了中山市1997春节美术作品展及中山市1997镇区文艺大巡礼美术暨书法作品展2个大型展览,展出了近250件的作品。其中肖伟的作品《微茫》获广东中国画铜奖并入选画册,冯影红的美术《飞上天空游香港》和肖鹰孜的书法《爱我中华》获广东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花会美术、书法作品一等奖。群众文艺参赛演出成绩斐然,劳娱获1997年广东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花会的故事演讲三等奖,市电力局合唱团获广东省第二轮“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A组一等奖,小品《马路时代曲》获广东省群众戏剧花会银奖。此外,群众文艺活动已延伸到街头广场,1997年,市文化广场演出170多场,其中,益华文化广场一年演出109场,形成广场文艺演出这一新事物。 【文化市场管理】 7年来,社会办文化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全市有卡拉OK歌舞娱乐场所245间、电子游戏机室367间、桌球室174间、录像放映场330间、音像制品销售点178间、录像带出租点128间,文化从业人员接近1万人。1991年以来,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和“横向归口,纵向分级”及“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公安、工商、新闻出版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清理整顿违法违章经营,大力扫除黄、赌、毒等文化现象,初步解决了文化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文化市场管理由忙于应付式的战术性管理转为注重总体规划的战略性管理,由注重规模、数量管理转为注重质量、效益管理;管理的形式由运动式的突击整治转为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管理体制由松散型多头管理转为相对集中管理。建立经营审批制度,与经营单位法人代表签订《守法经营保证书》,坚持用合法正版的音像制品占领市场,对全市的音像制品经营场所实行了统一供片,健全对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制度。这些行动和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在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较好地净化了文化市场,有效地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7年来进行了17次大规模清查行动,出动文化稽查人员6596人(次),清查各类违法、违纪、违规的经营点档604个,捣毁了2个生产制作非法音像制品的加工厂,取缔了24个传播非法音像制品的地下窝点,查处了利用电子游戏机室设赌、聚赌的违法经营点档85家,收缴销毁各类电子赌具1671台;公安部门依法收审了各类违法人员8人,判刑1人,缴获各类非法音像制品超过16万盒。1997年8月,市文化稽查队被评为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第四届艺术节】 为迎接建国40周年,1994年9月25~11月23日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艺术节。内容包括有“颂歌献中华”群众合唱邀请赛、中山市美术作品展览、中山——重庆“百歌颂中华”歌唱大赛、国庆文艺晚会、首届中港澳粤曲卡拉OK大赛、少年儿童演奏大赛、中国著名小提琴家刘育熙独奏音乐会、家庭文化艺术活动、黄圃飘色巡游、黄圃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博爱杯”历届慈善万人行摄影大赛、《中山人的诗》书法大赛、“晨星杯”《打工日记》征文比赛、中外名片欣赏周、卡拉OK擂台赛及邀请广东省深圳粤剧团作《银瓶仙子》专场演出。 【第二届“孙中山文艺奖”】 1992年5月至1993年4月13日,共收到参评的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摄影、曲艺、评论9个门类的优秀作品282件,参赛作者203人。该届评选工作全权委托省文联负责,由省文联唐瑜、易准、赖海晏等25专家组成的评奖小组,共评出一等奖作品14件、二等奖作品26件、三等奖作品39件。其中刘居上的《求索》、林凤群的《愿你与我同行》、程绮络的《我的诗》获文学类一等奖;谭德枝《农家情趣》、王君明《天地人》获美术类一等奖;墨仙的对联获书法类一等奖;郑胜的歌曲《颗颗慈善的心》获音乐类一等奖;汤明的编舞《一条大河》获舞蹈一等奖;高永的小话剧《七楼上的阿里巴巴》和《新城乡散唱》(组曲)分别获戏剧类、曲艺类一等奖;李文的《笑口常开》获摄影类一等奖;陈远的音乐评论集《乐海帆》获评论类一等奖。另外,玻璃集团公司文联的诗歌合集《菊花诗集》被授予特别奖。 #p#副标题#e#
【《中山文艺家名典》】 于1996年9月由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由林润洪任主编,程锡铭任入典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共辑录了在中山历史上以及目前活跃在各个文艺领域的中山籍或在中山工作、居住多年的文艺家359人。辞条主要包括被辑录者的生卒年、性别、籍贯或出生地、民族、主要经历、主要艺术成就等内容。该典为32开本,14.5万字。 【中山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简称市文联。1997年,设作协、音协、美协、舞协、书协、曲协、摄协及收藏协会等8个协会,有中山纸厂、中山玻璃集团公司、小榄、黄圃、横栏、火炬开发区等6个分会,有中山合唱团、中山曲艺团两个直属团体,有联声音乐社、中山诗社、电影发行放映学会、香山书法研究会、国际舞研究会、共5个社团。7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建设,促进文艺创作,发挥社会职能作用。1991年举行了国际华文文学研讨会、余松岩历史长篇小说《地火侠魂》研讨会,1992年举行了主题为“振兴中山文艺”的文艺家与市长座谈会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学习报告会,1993年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文艺理论座谈会,1994年举行了肖友梅诞辰110周年音乐研讨会等。 【中山市乐力音乐协会】 于1979年成立中山乐力音乐社,寓意“音乐之力”,1988年改组为中山市乐力交响乐爱好者学会,1995年更为今名,简称“乐力”。“乐力”是音乐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牟利性质的群众业余音乐团体,其宗旨是沟通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的联系和友谊,宣传、推介严肃音乐知识和作品,促进地方音乐事业的繁荣。协会首席名誉会长萧山,会长陈远,常务理事9人,名誉会长、顾问一批,会员300余人。协会经常举办各种音乐讲座和观摩活动,近年来开展中外优秀电影欣赏会1100场(次),主办、协办音乐会200多场,邀请李德伦、石叔诚、鲍蕙荞、刘诗昆以及美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等一批中外音乐家到中山献艺。成立乐力合唱团3年共演出36场(次),先后应邀赴北京、天津、香港、台湾、奥地利等地演出和学习。1995年,合唱团赴香港举办的“火红的年代”纪念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50周年音乐会获市优秀精神产品贡献奖。1997年,该会组织的由合唱团全场演唱的台湾著名作曲家黄权棣先生作品音乐会被评为市优秀文艺活动组织奖一等奖。协会会长、合唱团指挥陈远,近年先后出版音乐著作:《乐海帆》、《琴之恋》、《一曲难忘》、《澳门音乐之旅》、《弦上的情怀》,并为国内及港、澳地区等多家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发表乐评文章1000多篇。从1994年起,为该音乐节同国唯一特约撰稿者受澳门政府邀请连续出席四届“澳门国际音乐节”1997年陈远被评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各文艺家协会优秀中青年会员。(刘居上 庞振球)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长:林润洪(1993.6~1996.7) 郑集思(1996.7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