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790次 | |||
【高等教育概况】 2016年,中山市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5所普通高校和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8633人,各类各层次成人高等教育在学学员近2万人。市属高校有国家级或省立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17个,其中国家级立项8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6个),省级立项9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5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4个)。3月2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中山市民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四方原则同意在中山市建设考文垂大学非独立法人的海外分校。6月,德国知名应用技术大学落户中山。9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广东省“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创建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位于石岐区学院路1号。2016年,学校开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思政部、体育部2个教学部,年内新增数字媒体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3个专业,设本科专业42个。招收全日制本科新生5152人(其中中山生源548人),在校生1.8万人。全年录取网络教育新生1884人、成人教育新生765人,网络及成教在校生6597人。2016届本科毕业生3542人,毕业率 96.56%,其中2829名毕业生获学士学位,授位率79.87%。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96.25%。录取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6人,12位教师在电子科技大学独立招收研究生,18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2015年落户学校的广东省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山)有首届来自华工等6所高校的43名研究生入驻。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实验室97间。在国内外各大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18项,其中国际奖1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建设103项,其中国家级5项。制定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7个。学生在文体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78项,获奖2112人次,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省赛银奖1个、铜奖3个。
2016年,学校获批准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3个学科设置学科评议组,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具有副教授评审权的独立学院。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被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年内晋升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1人(其中自评4人),数量位于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培育专业特色,与业内专家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开办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32门,含省级建设课程14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数字逻辑及数字系统设计”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省级优质专业和课程。推动校企共建专业,管理学院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计算机学院与中软国际、东软睿道等公司共建专业实践课程。
2016年,学院纵向项目立项60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1项,获立省部级项目8项、厅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50项。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立项数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全年发表论文206篇,被检索收录论文45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检索收录30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收录18篇,出版著作14部,授权专利63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1件。获各级各类奖项33项,其中,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5项党建课题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立项,继续开展校级党建课题研究项目,立项1项重点课题和12项一般课题。学校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项目26项,入驻团队19个,签订的项目合同经费400万元。全年有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30项,首次实现横向项目到校经费超1000万元,单项项目经费首次突破100万。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通过验收,净增固定资产近1000万元。位于校内的中山市食品安全中心建成开放,成为中山市重要科普基地。
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省市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协议,进入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行列。在武书连研究整理的2016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校连续第四年在榜中排名综合实力四强。在单项排行中,学校位列教师创新能力百强第四位与广东省第一位。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组合的社会科学排名中,学校连续2年蝉联全国榜单前3名。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合的自然科学排名中,学校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三名;在教学科研效率排行中位列第五名。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山电大”)位于中山市孙文中路134号。校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有校舍9栋,设多媒体和网络教室38个、大型多功能讲学厅1个、大型会议报告厅1个,配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和远程教学平台。2016年,全校在编教职工69人,其中具正高职称者2人,副高10人,中级39人,外聘教师30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设理工、中文、师范、财经、管理和干部专修科六大门类30个专业。1982-2016年,共培养本科、专科毕业生5万人,短期培训学员10万人次。在校本、专科学生8500人,其中有开放教育本科、专科在校学生3500人,9个镇区分教点有学生3000人,奥鹏网络教育学生2000人。年内,共有立项课题32项,其中校内立项课题27项,省电大远教基金课题2项,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分院社会建设专项课题1项,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市科学技术局创新发展项目1项。
2016年,中山电大获2016年度广东开放大学教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特等奖,在中山市公安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的“中山市平安高校”考评验收中获评“优秀校区”,获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官华获评为广东电大系统2016年优秀校长,韩丽萍、曾春红被评为中山市优秀教师。佘召武、曾永镇获评为2016年度广东开放大学教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教师宋建辉获广东开放大学主办的首届微课比赛图文混排技术三等奖。李昶罕获广东开放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黄皓获评为2015年度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优秀工作者,黄皓的开放教育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系统获“广东开放大学第三届“慧科杯”理工科教学大赛”三等奖。官华的研究报告《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社区教育——基于中山市社区学院的研究》获2016年度广东电大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学生欧阳彬沛获团市委、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学生联合会、市健康教育所联合主办的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公益广告大赛视频类二等奖、视频类最佳人气奖,陈美静、林妃祝、李冬欣获中山市公安局举办的2016年大学生法律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优秀奖,洪小诗、欧阳彬沛、李雯获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团委评为中山市直属学校市级优秀团干部,刘怡、吴杭津获市教体局团委评为中山市直属学校市级优秀团员,王林林、林芝、林家静获团市委主办的中山市大学生体艺节之校园歌手大赛优秀奖,林家静、谭诗嘉获团市委主办的中山市大学生体艺节之演讲大赛优秀奖,欧阳彬沛获市教体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山天润物流奖学金,梁小凤获中山市地税局举办的2016年地税杯知识竞赛季军,吴婷婷、何旭程、欧阳锦佩、周香草获市教体局、市公安局主办的“读书郎杯”第三届中山市青少年禁毒知识大赛金奖,张诗韵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山市2016年度最美青年志愿者。
【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 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原名为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长命水大街13号。2016年,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校区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60万册。中山校区设有药学、药事管理、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4个。在校本科生8156人,成人学历教育880人。2016届本科毕业生2019人,就业率98.91%。中山校区有常驻教职工233人,具副高级以上职称65人,有博士学位人员67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培养对象18人。
2016年,校区加强与市政府沟通,构建服务中山市健康产业和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在中山市创建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分中心。年内,获各类科研立项39项,立项总金额492万,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疾病相关化合物-蛋白质-疾病融合相互作用网络研究》《“智能固定相”吸附分离蛋白质的机理研究》2项,省级以上课题23项。校区教师全年发表论文110篇,其中被世界著名四大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44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7篇,主持编写或参与编写《临床营养学(第3版)》《区域品牌传播研究》《药香-沉香》等7部著作。
2016年,校区内各教学单位加强与中山市及周边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基地84家,其中年内新增中山爱护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永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星皇亚太企业(博罗)化工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清秀化妆品有限公司、广东中蓝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山德尚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基地6家。
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陈泽楠认证“国际记忆大师”,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贝甲平团队、汤志明团队分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林晓、陈正勇与医药商学院学生李绮媚组成的代表队分获全国二等奖和广东省一等奖,医药商学院覃杏英代表队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校区学生报送的作品《中山市老人传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温柔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益冠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分获银奖和铜奖。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杨海活、王世耿与张利明组成的团队设计的“智能多功能电子血压计”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化工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宋莹莹的《改性香蕉皮对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等5项课题获“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食品科学学院201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陈炜明获全国轮滑球比赛第四名,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陈宏林获2016年广东省武术精英赛个人项长拳、刀术金奖。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60号。设包装印刷系、装备制造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光电工程系、生物医药系、现代服务系、管理工程系8个系42个专业。2016年,学院招收全日制学生2243人,成人教育学生663人;全日制在校生565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21人,全日制毕业学生3126人,成人教育学生毕业1017人,就业率99.66%。2月,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落户学院。11月,学院成为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7月,成为全国包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单位、高职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与企业合作,分别于10月、11月、12月成立 “信达学院”“金源学院”“明丰学院”3个企业冠名学院。
2016年,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立项为省级一类品牌专业,通信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技术应用立项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有教学团队3个,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实训基地2个,立项为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职类立项建设项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个。组织开展专业内涵建设相关课题研究、2016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年内,学院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教师2名,提供创业学生使用店面14间。组建创业精英班,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获优胜奖。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汇智公司共建易创空间和创业学院,由政府投资827万元,占地8000平方米,承接全市及学院毕业生创业就业培训和项目孵化,完成入孵首批项目30个。
2016年,学院全年开展听课、评课、实训督查700人(次),发布《质量监控简报》8次,开展教学秩序检查、考勤、安全卫生检查500次。开展继续教育,新增成人教育教学点4个,布局企业冠名学院成人高考,重点做好企业员工报读工作,配合团省委、团市委做好2016年圆梦计划招生工作。实施成人教育教学网络化管理,与超星尔雅合作开展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课程教学改革。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及格率80%以上。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全年开展国培项目1项,省培项目2项,市培项目1项,各类培训班50个,培训13428人次。依托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挂牌成立中山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培训学员,送教两新组织35次,培训2441人。对外合作办学开始起步,组织学生赴台湾开展交流,与美国奥罗尔罗伯茨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教师和学生交换、双向学生留学、学生短期强化学习、教师短期讲学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马达加斯加中山办事处初步确定,以中山企业在该国建设工业园区为需要,配套开展跨国职业教育或培训。
2016年,学院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和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体系,开展 “创意新生代,绿色新生活”第十届宿舍设计大赛,“诚信相伴,友善同行”主题辩论赛,第五届班级风采大赛,国学闯关、国学经典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举办第十届社团活动月活动,参与学生6000人。继续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和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开展第十届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组建心理健康志愿者学生团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组织“三下乡”、义教、爱心助残、献血等公益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3项。
年内,学院获广东省轻工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中山市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奖教育科研项目2项。2月4日,与中山市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获2015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中山市唯一获奖高校。组织学院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项目有12个立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自助课题立项资助1项。开展院级科研项目立项工作,有55项院级科研项目获立项,培育农业科技特派员7名。新增横向课题8项,到账经费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7%。与三角镇东边水产养殖合作社共同申报的“三角镇优势水产品生鱼的高值化全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产”项目被评为2016年中山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是中山市唯一立项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获市专项科技经费200万元支持;组织联合国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技术高校和技术转化服务机构共同申报的“中山市淡水产品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中山市首批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获市资金资助50万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441人,成人教育学生4129人。年内普通自主招生、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招生、高职类“3+证书”招生和普通高考招生共3068人,新生报到率91.36%,成人大专实际录取1443人。2016届毕业生2766人,初次就业率99.39%,在省内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第三。全校有教职工598人,专任教师4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0.9%,中级职称占56.4%;新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8人。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优秀青年教师2个、省技术能手1个、南粤优秀教师1个、中山市天润物流奖教金获得者1个、中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2个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年内,学校与《中国教育报》合作成立华南高职教育研究与传播中心,完成学校现代化办学成果展厅建设。与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校园微电影《夜空中最亮的星》,编辑制作画册《一湖风》。校内馆藏图书54.05万册,电子图书4720GB。学校获批“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获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评全国优秀实践团队1个,全国百强团队1个。学校位于东区博爱七路25号。
2016年,学校设有经济管理、艺术设计、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创业教育5个学院和素质教育中心1个中心。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建成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35个。与相关镇区合作共建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小榄学院4个产业学院。年内,新增省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一流校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级立项建设优势专业占全校招生专业的62%,获省级立项质量工程项目31个,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9个省级重点专业率先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获省级和国家级立项建设。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2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4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14门慕课通过验收。与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分院、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广东省不止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产学研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中山南区电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利方建材家造网共建家造网学院;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成立中科创业学院;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大洋电机学院;与大涌镇合作筹建“红木家居学院”,与沙溪镇合作筹建“动漫与视觉传播学院”和“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打造沙溪时尚创意产业园。
2016年,学校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政府有效介入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出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专著2部,发表论文51篇,形成政府有效介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案例—专业镇产业学院。《高职学生生活技能教育研究》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项目成果之一——《生活技能教程》出版发行。有省市纵向科研立项30项,其中省科技厅4项、市科技局17项,市社科联9项,支持经费575万元;专利授权101项,其中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84件。申报省级教研课题8项、市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32项以及学会协会课题多项,获中山市优秀成果奖5项。
2016年,学校产学研园以全省排名第三名的成绩获批准立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及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共同建设中山市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中航路通实业有限公司,共建道路新材料研发中心。与市发改局联合成立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研究院。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共建中山市科技服务集聚基地,拟建成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年内,学校依托7个科研院所,获社会服务收入421.78万元。师生专利申请、授权共133项,比上年增长19%。完成众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及首批项目的招募、评审和入驻工作,接纳项目38个,众创空间入驻率85%。与市人社局合作共建“中山市创新创业人才基地”。承建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孵有企业74个,在孵企业132个。在孵企业年营业收入1.4亿元,增长16.7%;千万级营业收入3个,百万级营业收入40个,百万级以上企业增长60%。2016年创业孵化基地获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首次举办境外人员培训项目,来校参加职业教育培训香港师生100名。全年承办各类培训3.2万人次。开展校内外尊老爱幼服务、乡镇宣讲、关注公益民生项目等活动100场,师生参与活动7000人次,服务时数1.3万小时,受益人数1.8万人次。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在学院内开设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考点5个,其中,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中山市唯一考点,全年共服务考试人数2.5万人次。“在线课程(慕课、微课)开发能力提升培训”成为学校首个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属第三批A线录取院校。至2016年5月,学校在中山市五桂山、佛山市南海区设立2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职业教育园区。2016年,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0242人,教职工68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34人,副高职称90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硕士学位382人,“双师素质”教师27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5人,广东省优秀教师19人。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8人,被聘为教育部和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被选入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教师10人。年内,学院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奖项78项;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奖项79项。学院校长刘文清主持申报的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监护云服务平台研制与应用”获“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建设立项。
2016年,学院推进广东省“学分银行”建设,致力实现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成果的沟通衔接,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以及职业培训之间的学分转换。成立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广东理工职院职教集团、大学生党员创新创业示范点,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创办创业大街,举办“我要创业”大讲堂5期。
2016年,学院有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校内社会实践项目总数365个,总录用规模9101人次。学校学生获取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种类71类,共有3018名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占毕业生总数的95.21%;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总数的51.04%。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99.81%。
【中山市技师学院】 中山市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学院有东、北2个校区,其中东校区位于东区兴文路72号,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北校区位于黄圃镇马新围,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2016年,学院开设数控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汽车、模具、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食品化工等各类专业37个,有教职工608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112人。2016年学院共招生2997人, 在校生13248人, 毕业生2273人, 就业率98.58%。年内,学院获“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单位”“中国职协2016年度科研工作组织奖”“全国技工院校德育微型课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等集体荣誉。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中,获奖项目6个、名次21人次;承办机电一体化和糖艺/西点项目,获糖艺/西点项目第一名和第二名、机电一体化项目第三名,获糖艺/西点项目全国选拔赛第四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全年,报送成果获奖217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31项;立项课题8项,结题12项;精品课程立项3门,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名;发表论文116篇。
2016年,学院深化“四格四力师资培养模式”和“灯塔”工程(以培养师德高尚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为建设目标,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师德教育、树立师德高尚典型,营造高尚教风,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协调安排教师校外培训22项130人次、校内培训87批次2160人次,赴境外培训5批次19人。举办《技工教育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考核》主题讲座9场,2960人次参加,借助说课、微课、示范合格课等竞赛平台实现全员教师学习交流。推进院系二级督导改革;在保留原检查时间基础上实现人员、内容和方式创新尝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成教学督导巡查830次,听评课635次,督导覆盖率100%。
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高等电子技术学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和考核奖励规定,构建“校政行企,四位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校政行企,四位一体”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基础上由学校、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四方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按照兴业标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造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旅游服务系探索“现代企业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获市级专项补助资金。
按计划完成生均经费、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统计上报及信息化工作。2015-2016学年,学院实现免学费办理8588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157人次。完成毕业验印和证书发放工作,办理毕业验印2273人次。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中,毕业生满意度96%,对口就业率70.79%。完成350名非中山户籍学生医疗保险续保工作和潮州对口扶贫补助发放工作。完成企业在职人员培训6250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923人次;鉴定26750人次,其中高新类鉴定7020人次。承接智能楼宇管理师市级高级工技能竞赛,带动相应工种职业培训工作。全年共承接大型考试18批次,参加人数2.1万人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