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0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0》 【成文日期】2009-12-07 【点击率】2267次


简况】 2009年,中山教育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组建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12月7~9日,中山市接受省考核组对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考核,考核组向省委建议,认为应在全省推广中山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板芙镇、东升镇、三角镇、五桂山镇、黄圃镇、南头镇等6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全市新评出省一级学校9所,市一级学校26所,省规范化学校56所,通过省市一级学校复评14所。全市省规范化学校,省、市一级学校比例98%,其中公办初中市一级以上学校占总数的90.7%,公办小学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比例75.3%。民办学校中省规范化学校和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比例从12%提高至61.43%。创建市一级幼儿园16所。全市等级幼儿园83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19.3%。桂山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杨仙逸中学、东升高中、龙山中学3所普通高中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学前教育】 全市有幼儿园429所,托儿所274间,在园幼儿8.8万人,在所幼儿2.28万人,专任幼儿教师(含园长)6146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79%。等级幼儿园83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4所,市一级幼儿园65所,市规范幼儿园4所。2月,印发《中山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教育奖励办法》。10月,承办广东省岭南幼儿园论坛。与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和颁发《中山市镇区幼儿园教师工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保障幼师基本收入,规定在职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指导标准为1.8万元/人/年。同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制定四类幼师月人均最低工资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办学单位在幼师最低工资指导标准和人均最低工资指导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幼师工资待遇。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为实施镇区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的过渡期。2011年9月1日,该标准正式实施。为引导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市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合作研究开发《中山市幼儿园教育质量检测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质量检测和业务指导。

小学教育】 全市全日制普通小学有21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五年巩固率109.08%,全市小学在校学生数为23.68万人。“三残”(智残,体残,肢残)儿童入学率96.5%。中山市户籍的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初中教育】 全市全日制普通初中有76所(含32所九年一贯制),初中毛入学率109.56%,三年巩固率为90.42%,毕业率为96.71%,升学率为95.13%,全市初中在校学生数为10.37万人。全年各级政府共投入初中教育经费700余万元,全市256所中小学校完成布局调整工程建设,占292所规划项目学校的87.7%,有效整合全市义务教育资源,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基本接近。

高中教育】 全市全日制普通高中有23所(含13所完中),在校学生数为4.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8%。全市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中山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高级中学、桂山中学、市第二中学),省一级学校8所,市一级学校6所。高考连续四年实现了“万名学子上大学”的目标,连续四年高考录取率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 全市辖区内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等5所普通高校,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等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中山新华科技专修学院、中山粤江专修学院等2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06万人(其中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8%,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53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7%,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全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成人教育】 全部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标准,其中有省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小榄镇和石岐区成为广东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坦洲镇合胜村等30所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为市级示范学校。全年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对“五种重点对象”(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基层干部,转业军人)培训25.25万人次,其中学历教育人数2.1万人次,非学历培训23.15万人次。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合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燎原计划”(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落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发挥农村各类学校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与农业、科技部门相配合,开发与当地经济密切结合实际应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开展以推广和实用技术为主的试验、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项目125项,建设示范基地115个,承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01项。在北京召开的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上,中山市教育局高成职教科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奖,东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奖。

职业教育】 有市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在校生1.2万人,比上年增加8.3%;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15所(含建勋中学和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6所,省级重点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29万人。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数的97.6%和9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96.5%,其中中级工比例占89.05%,就业率99%以上。全市中职学校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40多个。2009年,沙溪理工会计专业成为广东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全市广东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7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32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3月27日,举办2009年中山市职业教育成果展示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7月13日,南方日报以《职业技术教育超常规发展——中山市现代职教体系已现雏形》为标题、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年第6期以《山花烂漫——中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面观》为专题,报道中山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宣传中山职业教育成果和成就。11月3日,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立。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是中山市教育局下属的事业单位。统筹管理、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实现集团内职业院校在校舍、设备、实验实训场室上的合作和互补。构建“学校—市实训中心—企业”三级实训网络,探索中、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校企深度融合的三个经典案例》为题报道中山市小榄建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股份制”与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创办实训基地的办学新模式。启动中山中专第二期工程建设,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完成打桩工程并进入施工建设阶段。12月下旬,市教育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中山市第十一届中专、技校、职中学生奥林匹克技能竞赛,15所职业学校共299名选手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

民办教育】 全市有民办中小学70所(包括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5个,教育培训中心253个,2009年新增教育培训中心32个。第十三届3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教育行政部门为校外托管中心的业务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筹办的托管中心4所。评出和表彰中小学年检合格奖62个,创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奖18个,民办培训机构年检优秀奖20个,奖励金额69万元。《半月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09年广东民办教育特刊)》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报道中山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和中山民办教育经验。

教育投入】 全市教育总投入40.32亿元,比上年增加2.46亿元,增长6.5%,其中高等教育投入4.18亿元,中等职业教育投入5.33亿元,普通教育投入28.91亿元,其他教育投入1.9亿元。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全年全市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1567.91元,比上年增加60.22元,增长3.99%。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年支出1068.13元,比上年增加90.06元,增长9.21%,年度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含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23.29%。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保持“三个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4.92亿元,比上年增加2.68亿元,增长12.03%,同期市财政经常性投入增幅7.3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投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增加32.54元,教师人均年收入增加6600多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深化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免费义务教育范围,对广东省户籍和符合条件的外省户籍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借读费,把符合条件的1.2万名外省户籍学生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全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23.44万名,市镇两级财政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专项补助经费1.54亿元。

学校优质化工程】 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合作,加强中学校长培训。利用专家资源,加强中山市学校、教师与华东地区名校、名师之间的交流。开展优质化工程第三阶段学校办学特色创建活动。与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中山市优质化工程学校办学特色答辩会,以“全国专家考问中山校长”的形式进行学校办学特色建设对话交流,开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工作新模式。

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 组织教研员对全市各学科新课改经验进行阶段总结,巩固和扩大课改成果,举办各类省市级的研讨交流活动。教研室主任黄世勇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教育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区域性教研文化建设研究》通过省专家结题鉴定。完成小学至初中《安全读本》的编写工作,小学至初中段教材《乡土中山》通过终审,高中段乡土教材《阅读中山》通过立项审查,《小学综合实践》已在学校中实验使用。评选出中山市首届155套优秀校本教材并进行表彰和交流研讨。首次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和教育部课题。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副校长冯铁山主持课题《诗意德育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和谐发展实践案例与理论问题研究》、中山市实验高中张海经校长主持课题《发展性教育办学特色探索与实践》和中山市华侨中学校长林加良主持课题《办全国一流华侨中学的理论与实践》,分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的立项。

教师队伍】 建立“多元,开放,富有实效”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全年面授培训学员1.44万人次,在线学习学员6.75万人次,全市学校教师职务培训参培率100%。中小学本科毕业教师500多人,在读教育硕士教师近300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9%,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9.5%,高中(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96.3%,新招聘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开展“名师带动战略”和“市直属学校人才智力扶持镇区教育计划”,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等系列活动,培训骨干教师3300多人次。从市直属学校中选派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镇区薄弱学校担任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开展“校长专业化与校长人事制度改革”研究项目,修订《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评价操作手册》和《校长实务手册》并完成第二阶段工作。制定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员聘用(聘任)工作。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评选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省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9人,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780人。

名教师、名校长工程】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590位校长和教师申报评选名教师和名校长。选派21名骨干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四中、江苏苏州实验小学等名校跟岗学习。150名中小学德育副校长参加中山市学校德育干部专题研修班。全市有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4人,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7人,省特级教师20人,市名教师和名校长共10人,4名中小学校长和5名中小学教师成为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

中山德育模式】 推广和深化“中山德育模式”,全市37所中小学成为第二批广东省2009年立项德育课题实验学校(单位)。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中,中山市共获奖1064个,其中中山纪念中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锻造优秀育人之师》获特等奖,是广东省两个特等奖之一。联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绿色暑假·缤纷文化”2009中山市暑期系列文化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策划组织82项文化活动。强化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A证培训138人次,B证培训406人次,C证培训6125人次(A证培训主要面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理论和方法;B证培训主要面向新入职心理教师、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提升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水平和能力;C证培训主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普及)。在全省第五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中山市获一等奖3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 15篇。

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 开展“三棋三球”(国际象棋、象棋和围棋;篮球、排球和足球)活动,举办以国际象棋和围棋为主的中山市中小学棋类教练员培训班,近290所中小学共598人次参加培训。启动首期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共有210名体育教师参加。组织多项全市中小学生各类体育比赛,指导有关学校承办国家和省的重要赛事,做好中考体育考试工作,保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对135所申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中小学进行评估,评出92所学校共102个项目。举办中山市第一届中小(幼)学生智力运动会,中国移动杯中山市第三届师生艺术节,艺术节闭幕式晚会等活动。成立“中山市艺术体育发展基金”。

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 修订《中山市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建设规范(第二次修订版)》,对市实验高中、中山中专、市一职等38个大型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和设计方案进行专家评审,节省预算经费投入近2000万元。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总经费4672万元,更新和新装电脑2268台,多媒体电教平台282套,新建和升级改造电脑室42间,校园网37个。全市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5.8万台,人机比保持6.3:1,98%以上的学校实现通光纤。有实验室及功能教室5936间,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仪器器材设备总值3.63亿元。有图书馆(室)336个,图书1000万册。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所,省级29所,市级22所,各级实验学校承担的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42项。11月,中山教育信息港正式开通“wap.zsedu.net”手机网站,成为全国第1家和唯一同时开通网络电视台、Wap(无线应用协议)网站和手机报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在2009年中山市政府网站评选活动中获全市十大政府网站总分第一名。在第十届全国(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全市共获104个省各级各类奖项,为历届获奖人数之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中山市教育局连续9届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09年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全市获全国联赛一等奖37人,二等奖36人,三等奖31人,连续15年在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位居全省地级市前三名,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在第七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东升镇东升小学教师胡天用的作品《斜面特点探究仪》获一等奖,中山市入选作品数量、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中均排名第一。

扶困助学】 全年市镇两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5989人,资助金额713.5万元,其中市专项资金资助2309人,资助金额405.1万元。通过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861人,资助金额248.7万元;通过助学贷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97人,资助金额174.5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贴息33.6万元。市镇两级共筹集扶困助学资金累计4723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累计4.2万人次,资助金额累计3039.8万元。以助学金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累计2597人次,资助金额857.5万元;以助学贷款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累计1107人次,涉及金额约912.9万元。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2009年全市共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26万人,合计188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配 套265万元,市镇配套1623万元。

中山市教师健康基金】 全年全市教职工(含离退休和民办学校)为中山市教师健康基金(专项资金)捐款229.8万元,市财政预算内投入资金300万元。符合医疗补助条件的教职工598人,发放医疗补助款205.55万元。为65周岁以下、捐款超过100元的2.05万名教职工购买重大疾病和意外身故保险,支出103万元。

语言文字工作】 完成镇区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全省面向社会申报教师资格人员的普通话培训1720人次,测试3961人次。举办中山市“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评出3名选手参加广东省“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其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尹华正获特等奖,三鑫双语学校教师卫伟、沙溪理工学校教师崔春华获一等奖。尹华正老师还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获教师组全国总决赛冠军。推进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工作,其中市实验高中、石岐中心小学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市实验小学、东区雍景园小学获“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市第一中学、小榄中学、三乡载德小学、小榄永宁小学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18所学校正在申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学校安全卫生】 建立市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三级管理体系,对全市1000多名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做好校车管理,为1300多部校车换发新标识。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全市40多万中小学生参加全省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竞赛。2009年,全市有48所中小学获“中山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市教育局评为中山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建立健全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机制,启用学校、托幼机构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网报系统,联合卫生局开展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发放各类传染病宣传海报、小册子和折页23万份,在“中山教育信息港”网站上建立手足口病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宣传专题。组织全市中小学接种甲流疫苗10万支。举办3期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1500人。12月,对全市24个镇区、市直属学校及有关民办学校的食用油、米、饮用水等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进行督察。开展中 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设立60间保护视力试点学校。完成143所中小学(包括部分 民办学校)约19万多名学生的体检和学生个人健康评价 反馈。

“千校扶千校”工作】 根据省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要求,中山市21个镇区共60所学校结对帮扶茂名、阳江、清远三市的50所受援学校。以“整体帮扶,软硬兼施,长短结合”为总体思路,采取“一帮一”或“二帮一”对口帮扶。制定《中山市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建立市、镇、校三级“千校扶千校”组织网络,按支援区域将支援学校分为5个支援小组,各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签署结对帮扶协议书,形成“千校扶千校”的层级管理模式。全市有帮扶任务的镇区、支援学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组团式互访交流,各支援学校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等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受援学校,并开展各类“手拉手”活动。12月,中山市出资组织50所受援学校校长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校长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全市派出支援管理干部、教师133人,接收受援学校教师126人。到受援学校上示范课493节,听课教师6156人次,听课评课2354次,参与教师8218人次。举办报告讲座370次,共1.52万人次参与。组织教研活动583次共5105人次参与。举办团队共同活动95次,援建书库16个,援建书角128个。捐赠电教平台10套,电脑77台,课桌410张,图书5.32万册。捐赠一批速印机、复印机、打印机、录音机、体育器材等。捐物折算合计146.3万元,捐款46.2万元。

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 2009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把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200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维护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2006年,全市代课教师从2003年的1000多人减至831人。2007年4月,市教育局与人事局联合印发《关于解决我市公办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通知》,提出分流不符合条件代课教师和落实符合条件代课教师待遇,规定公办中小学不能新聘代课教师。2008年9月1日,在岗代课教师减至539人。2009年10月,在全省率先妥善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40位代课教师调入公办学校,242位符合条件的续聘代课教师享受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待遇,41位不符合专任教师岗位要求的代课教师转岗,32位自谋职业,辞退134位考核不合格或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并做好经济补偿工作。50位代课教师因个人原因(教师资格证和学历证书待发等)而暂缓享受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待符合条件即纳入同工同酬管理范围。(市教育局)

附:市教育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传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6月,2009届全日制学生毕业率97.2%,本科授学位率81.11%。76人考上国内重点高校研究生,比上年增长24.6%。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28%。9月,招生368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28万人。全年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在职研究生招生4889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14万人。79个项目获准立项建设,其中专业建设8项,教学团队建设34项,教学改革项目建设34项,教材建设2项,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1项。学生获科技、学术、文体等省级以上奖励130多项。其中科技竞赛类,学院机器人队获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4个一等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文体竞赛类,原创舞蹈《选村官》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一等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辩论队获首届独立学院辩论邀请赛亚军。开展科研工作,省级项目立项6个、市级项目立项25个,科研经费96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横向课题经费占66.7%。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遥控电调天线》获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出入境证件全自动一体化签注系统》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轴收折童车系列结构创新及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山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山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7项社科成果获“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75项外观专利。10位教师成为第一批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被派往中山市各镇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9年4月成立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32家创业团队入驻,其中杨帆同学《布恩网站超市电子商务助理系统》、禤静怡同学《巧克力加工设备开发与应用》获广东省科技厅“2009年度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立项资助,分别获15万元和10万元的资金扶持。11月,学院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王艺燃)

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领导名录
院 长:马 争
党委书记:成孝予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全年在编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3人,双学士3人,另聘有兼职教师约50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年招收各类本专科学生2280人。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工作思路,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办学贡献率。在常设项目方面,开展各类短期培训班和上岗资格考试,开办物流师班4期、采购师班1期、日语初级班3期、会计上岗证(双科)班2期、会计电算化班2期、新任幼儿园教师培训班3期、公文写作班1期、电脑应用技术班3期等18个班。完成3次网络教育公共课全国统考共6212人,4次职称计算机水平考试共1614个模块,3次银行系统反假货币资格考试共2200多人。网络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春秋两季共招生本专科学员225人。全校网络在读生619人,网络教育办学规模位列全省市级广播电视大学之首。(龚雄辉)

附: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领导名录
校长、党委书记:李长春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9年,在校学生9789人,毕业生170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293人,就业率95.67%,专科毕业生416人,就业率96.88%,学校毕业生总就业率95.96%。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山产业发展特点,6月学院新二级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成立并整体落户中山。授课教师由校本部统一调派发展为引进人才长驻校区授课。全年长驻校区教工133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62人,中职职称58人,副高以上职称15人,攻读在职博士2人。全年发表论文113篇,出版专著3部,《金樱子根与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比研究》获中山市科技局项目共10万元经费资助、《Maillard反应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半乳甘露聚糖天然高分子乳化剂》获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共5万元经费资助、《2009年中山市餐饮业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共15万元经费资助。举办学术讲座、教授论坛和专家论坛等45场。开展“总结优良学风,树优良考风,塑大学生新风貌”等系列学风考风建设活动,评出新“免监考班级”6个。校区4支学生队伍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个,广东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  2个。(高 黎 林仕才)

附: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领导名录
管委会主任:房志坚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在校全日制学生6432人,成教学生1584人。其中,普通高考招生2699人,录取率108%,成人高考招生829人,录取率207%。全院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292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20%,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166人,客座教授93人,学院顾问47人。建成实训实验场所58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83个,馆藏图书37.4万册,电子图书容量5800千兆。

建成电梯维护与管理、动漫技术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24个专业。立项建设《动漫设计与制造》等6个院级重点专业。投入3000万元建设实训实验室,建成音响制作专家王伟涛、苏绣专家周雪清工作室。省市各类项目、课题20项,科研经费222万元;师生申报专利210件,比上年增加21.4%,学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列广东省高校第三名、高职院校第一名。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文体竞赛,其中07级电子信息工程系蔡清鸿同学获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一等奖。2009年,各项奖助学累计受助3054人,奖助金额505.32万元。首届毕业生就业率98.38%。

与蒂森克虏伯扶梯、国光电器等160家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冠名培养班18个,新增校企合作单位36个。12月10日与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举办校企合作签约大会,与中山市总商会和28个基层商会签订合作协议。职业技能鉴定2228人,09届毕业生双证率93.5%。社会培训1134人,比上年增长46.1%。首建职业技能鉴定站、大学生创业园、中山心苑社会服务中心学院工作站等3个服务事业机构。与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古镇镇政府、欧普照明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灯具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新工种,编辑出版40万字的整套认证资料《灯具设计师》。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1.2万平方米的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三角镇沙栏村开展粉葛中异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功能应用研究,获2009年度中山市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位教师成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镇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科技创新。(刘 缙)

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名录
院  长:吴建新
党委书记:刘传沛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招生2834人,全日制在校生5567人,教师361人。引进各级各类人才63人,其中硕士或中级职称以上29人,博士、副高以上22人。拓宽用人渠道,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人才资源,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兼职教师124人,占教师总数的32%。

采用租赁和联合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校区(中心),总面积12万平方米。搭建“三业对接、三轨并行”(三业对接指专业、产业、职业“三业”以链条形式紧密对接,互为支撑;三轨并行指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三轨”同步运行。)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以学院为主组织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中山火炬模式”。7月9日至9月21日,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办学条件核查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包装技术与设计实训基地获中央和省财政240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持,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全年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3项,市级科研项目25项,获科研经费310多万元。教师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0多篇,著作20多部。教师申请专利26项,学生申请专利150多项。光学检测中心为企业服务620机时,检测样品数2715件,服务企业10家,检测项目20多项。

3月21日,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主办,举行“建立‘包装印刷职业培训认定标准体系’启动仪式暨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学院参与制定包印行业标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包印培训基地。3月27日,参加中山市职业教育成果展,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11月10日,广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在学院召开,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及全省70多所高职院校的100多名领导参观学院实训校区,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关注,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提高。(朱 俊)

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代院长:邹 鑫

2009年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 教育(200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