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5年,修志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事业发展规划和各承修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全市地方志事业继续发展。参与省史志办、海南省、广州市、江门市、深圳市志鉴编修、志稿点评学术交流,在《广东史志视窗》发表研讨文章多篇。编纂出版的部分地情书获奖励,其中《中山年鉴(2004)》获2003~2004年度中山市宣传文化精品一等奖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香山设县850年》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做好《孙中山志》、《中山年鉴》等地情书刊的发行工作。
【第二届新方志编修】 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入志稿编写阶段。全市140个承修单位参与第二部《中山市志》的编写,有15个市属单位和22个镇区及部分村、社区编修部门志、镇区志和村(社区)志。3月,市政府延长《中山市志(1979~2000)》的下限至2005年,修志任务有所增加,出版时间仍然定在2007年。市志办及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出动240多人次,走访120个修志单位,检查落实修志单位人员和进度,帮助解决编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1月14日,以中府办〔2005〕97号文通报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加大力度推动全市按时高质量修志。3月和11月分别在镇区和市属单位举办19场志稿点评会,400多名志稿编写人员参加点评会,提升志稿质量。市人大办、国土局、发展和改革局、水利局、供销社、小榄、横栏、南朗、东升、五桂山等镇在完成市志初稿的基础上编写部门和镇区志初稿。6月,南朗崖口村编印市内第一部村志《崖口村志》。
【编纂出版《中山年鉴》】 组织全市137个承修单位,加强年鉴稿件的著述性,精简《中山年鉴》篇幅,增强可读性。取消部分资料性不强的编目,调整综述与部门重复的条目,增加地情宣传彩页。9月26日,出版《中山年鉴(2005)》,全书50万字。制作《中山年鉴(2004~2005)》电子光盘,收录2004年和2005年《中山年鉴》的全部内容共126万字,增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广东”等视频资料9条,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多方位地介绍中山,配备简便的全文检索和资料打印功能。根据编写单位撰写2005年鉴稿件的文字质量、篇幅量和交稿时间,评选出16个先进组稿单位和5个提供优秀图片单位及45名优秀通讯员,由市政府办公室通报表彰和奖励。
【地情咨询】 发挥地情资料丰富的优势,为各级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中山地情资料,全年为各级领导、来访嘉宾和市属单位赠送中山地情书籍1500多册,推动并参与读志用志活动。2005年,先后为市委、国土局、孙中山故居、中山商报及阳江市等单位或个人提供文字、图片资料,为《中国城市年鉴》撰写中山地情概况。配合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起草《关于拍摄<中国名城古镇——中山>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的方案》。(梁凤梅)
附:2005年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名单
主 任:吴冉彬
副主任:赖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