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5 【点击率】300次


【简况】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综合管理取得较好成绩,村级建档和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加快,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上新台阶,档案业务培训和交流取得明显成效。制订了《中山市档案事业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展了档案工作创先评优活动。4月5日,市政府办公室以中府办函[2000]61号文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中山市“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这是中山市档案事业首次被列入全市规划。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综合管理】实施上年制订的镇区和副处级以上机关事业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计划,加强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工作力度。3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锐成在全省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山分会场上着重强调了开展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8月16日印发了《关于镇区和副处级以上单位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情况通报》。8月24日和11月7日两次召开机关档案综合管理升级座谈会。市档案局集中业务骨干,实行分工负责制,对未达标升级单位进行跟踪指导。市公安局、市教委、市卫生局等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本系统的达标升级工作。2000年,全市有74个机关事业单位实现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其中机关省特级39家、省一级21家、省二级10家,事业单位国家二级1家、省级先进3家。


【村级建档】进一步推动村级建档工作,3月17日召开各镇区档案员座谈会,通报各镇区村级建档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市档案局和镇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深入各村委会帮助收集、整理档案材料,编写编研材料。到2000年底,黄圃镇有24个村实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沙溪、大涌镇所有村委会及东凤、三角、五桂山、三乡等镇部分村委会共58个村完成规范建档任务。


【档案管理现代化】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广东201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区和珠三角地区在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市档案局制订了《中山市档案工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方案》,完成了市档案局(馆)网页设计和局域网建设。市城建档案馆可利用微机进行档案编目、检索、查阅和统计等。市国土房管档案馆与市地理信息中心合作,研制开发了中山市国土房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45个基层单位档案室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有部分档案室实行文书立卷改革。


【档案业务培训、交流】市档案局采取举办培训班,加强与外省、市档案部门的业务交流等措施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5月23日上午,市档案局邀请中山大学信息系主任陈永生在市会议中心作了“档案工作效益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专题报告,各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关领导、档案员186人到会。6月14日至7月31日,省、市档案局在市档案局三楼教室联合举办了广东省2000年第四期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市直机关、镇区、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档案员90人参加了培训,其中87人通过考核取得省档案局签发的结业证书。市档案局分4批派出15人次分别到台湾、福建、上海、内蒙、深圳、东莞等地参观学习,外省、外市档案部门共10批次75人到中山市进行档案业务交流。


【档案馆工作】市档案馆共接收24个单位各类档案4253卷、资料119册,使文书档案进馆率由上年的87%上升到99%;增加了汤炳权、方成、欧初等名人档案全宗;拍摄了莲塘路、莲员西路、中垦广场附近旧城区改造、拆迁情况的照片;整理各类档案5194卷,抢救民国破损档案118卷,修裱1.3万页;接待档案查阅474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379卷册,续编了市档案局全宗指南、基础数字汇编、专题文件汇编等编研材料共3万字。市城建档案馆共接收档案9367宗,整理10127卷,接待利用548人次,提供档案1830卷。市国土房管档案馆共接收档案60万卷,接待查阅3万人次,提供档案超5万卷。(陈绪波)


附:2000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长:冯荣球


2000年中山市档案工作达标升级情况一览表

上一篇: 地方志编纂(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档案工作(2001)